烛之武退秦师(人教版高一必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左传》的历史地位及相关文学常识。提高学生理解、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精读课文,把握内容及人物形象,学习古人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2、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3、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写作技巧。

课    型:精讲课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导语:

同学们,“纵横捭阖”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在我国先秦时代,就有这样一些人,机敏善辩,学识渊博,能用三寸不烂之舌就国家于危难之际,这些人就是纵横家。他们成功的关键就是能够抓住利害关系。今天我们来学习《烛之武退秦师》,看看烛之武用怎样的厉害关系化解了国家的危险。

一、知识积累

1、文学知识:《左传》,“十三经”

2、字词

3、时代背景:

⑴秦晋关系(秦晋之好) ⑵郑国对重耳的不敬   ⑶晋楚两国城濮之战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2、学生小组活动,根据课下注释翻译课文一、二段,找出难懂的句子。

3、根据学生问题,教师讲解难懂句子。

4、概述一、二段的段意。

三、合作探究

1、提出问题:秦晋出兵原因(原文)。

             佚之狐的话说明了什么

             烛之武对郑伯的回答表现了什么心理

             郑伯如何劝服烛之武的,两人的性格怎样

2、讲解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⑴介宾短语作状语的状语后置句。学生找出文中出现的状语后置句。

⑵判断句的四种情况:“者”“也”表示判断;“乃”“则”“即”“皆”等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直接判断。学生找出判断句。

⑶省略句。学生找出省略句并说出省略的内容。

⑷“之”的常见用法。找出带有“之”的句子分析“之”在该句子中的词性和意思。

作业:熟读课文,翻译课文一、二段。

第二课时

导入:烛之武临危受命,他将怎样完成使命呢?阅读文章三、四段。

一、整体感知:

1、学生小组活动,根据课下注释翻译课文三、四段,找出难懂的句子。

2、根据学生问题,教师讲解难懂句子。

3、概述三、四段的段意。

二、合作探究

1、烛之武怎样出城?对表现时局有什么作用?

2、以什么事实和道理劝说秦伯?哪一点最关键?

3、晋国为何撤军?

4、局势变化下的晋文公的表现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三、知识拓展

1、名词作状语。学生找出例句

2、宾语前置句的条件:疑问代词作宾语;否定句中宾语前置;“唯……是……”固定格式

3、“其”的常见用法。学生找出例句,分析“其”在句子中的词性、意思。

4、分析郑伯、秦伯、晋侯、烛之武、佚之狐的性格是怎样表现的。

5、本文的写作特色:

⑴伏笔与照应            ⑵详略得当         ⑶一波三折的叙事方式

6、文言文翻译九字口诀:

留、删、补、换、调、选、译、固、意。

作业:完成课后题一、二。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