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失真为哪般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作文指导 手机版 | ||||
黄耀红 我有一个侄儿,挺机灵,能说会道,可怕写作文。一日,他兴冲冲地找到我,说是要给我看他刚写的一篇文章。文章题目叫《桔园》,不长。看过几句后,我的笑容消失了。 文章大意是:秋天的桔园很美丽,“我”尝了一个桔子,心理比吃了蜜还甜;站在一旁的“爸爸”意味深长地说,桔子全身都是宝,它的果可以吃,枝与叶都是很好的中药,桔树的奉献精神多么宝贵啊!读着这种老气横秋的话语,我简直难相以信它们竟出自于眼前这位机灵活泼的侄儿之口,它让我有些痛心甚至有些愤怒!。 侄儿家的屋后确实有一片桔园,但他很少去玩,他总守着家里 的电视机。桔园里本该藏着趣味,可缺乏发现,侄儿便套着《落花生》的思路,“言不由衷”地编出一个了无童趣的故事。 我问:“这儿附近有麦田吗?”侄儿摇摇头。“那你怎么写‘路边的麦子金灿灿的’?呢?”侄儿的眼睛瞪得圆圆的,一副惊奇的样子。我又问:“当时你老爸果真说了这么一番含意深刻的话?”侄儿忍不住嚷了起来:“你干嘛这么喜欢钻牛角尖?这是写文章哩,真是的。” 原来,在小孩子的心目中,文章等同于华丽的谎言! 我想跟孩子说说作文与生活的道理,他却噘着小嘴走开了,仿佛我根本就没资格指导他的习作。 学生写假话,几乎从学习造句就开始了。翻开低年级作文,诸如“小红与小明高兴地走在放学路上”这类句子随处可见。其实,叙述这么普通的一件事,为什么要隐去孩子们真实的姓名,非要冠之以“小红和小明”呢?别以为这只是名字的选择,它给学生传达的却是一种作文的观念:是说真话在是说假话,是记录生活还是凭空捏造。 我联想到二十多年的自己。那时还是个小孩子,语文成绩一直不错。可是,小学毕业统考却令语文老师颇为失望。记得当时的作文题是《路边新事》。刚交完卷,候在考场外的老师就问我们作文是怎么写的。有同学说,他写的是帮老奶奶背柴;有同学说,他写的是帮老爷爷推车:有同学,他写的是背小同学上学……我躲在同学后面,没作声。老师点到我的名,我才吞吞吐吐地说,我写的是过年时乡亲们在路边玩龙灯狮子。那种敲锣打鼓放鞭炮的场面真是热闹而有趣。那时是20世纪八十年代初,在一个农村孩子的眼睛里,这样的事真是再新鲜不过了。我绝对没有想此事有没有社会意义,只是老老实实写下来。老师觉得我跑题了,远不及写背柴、推车、背同学的作文那样“思想积极”。 后来,鬼使神差地,我也成了一名语文老师。每次改完厚厚的一叠作文之后,我发现,多年前那种“跑题”习作总是凤毛麟角。孩子们的作文大多拿腔拿调,以致于我们无法从那些陈旧的选材、模式化的思路、粗糙的叙述与描写、空调的议论与抒情中看到真实的童年,听到花开的声音。 我了解到,绝大多数孩子们压根儿就没把作文当作向人倾诉、与人交流的重要形式,而是单纯地把它当作语文能力的一种测试。于是,他们拼命地在写作技巧上下夫。比如写一条路,他们会条件反射似的想到以小见大,以路的变化体现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状况的改变;写一个人物,常见的思路是“误解-觉悟-悔恨-思念”,常见的手法是先抑后扬;写一件事,多半是先叙后议,篇末点题,升华出某种人生的哲理…… 长期以来,我们总习惯于指导孩子的作文“写什么”和“怎样写”,对儿童写作心理的研究却十分薄弱。很多中小学生甚至某此教师写过多年文章,可从来就不明白作文的本质与目的。 写作的本质与目的是什么?三国时的文论家曹丕认为,“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自古而来的这种见地使文章写作笼着一层崇高而神秘的面纱。于是,大多数人习惯于作一个聆听者与吸收者,而缺乏作为思想者与表达者的自信。在他们心目中,文章写作与文学创作,都背负着沉重的社会担子,并且带着一种“贵族味”,它需要杰出的才华与灵气,是等闲之辈不能企及的。 不少语文老师认为,阅读是为写作服务的,并且坚信读哪类文章就为写哪类文章服务。就像“吃什么,补什么”的传统饮食观一样。典型的例子是,学完鲁迅的《故乡》之后,有老师便要求学生以回乡为题材写一篇回忆性散文;学完《纪念白求恩》之后,又让学生写一篇怀念文章。花季少年不是文学家、也不是政治家,这种机械的读写结合的结果是什么?一方面孩子们感觉到写作永远的高不可攀,另一方面,自然而然地接受了那种贵族化的作文观。 文章的本质是作者对世界、对生活的一种个性化的体验、思考、感悟和表达,它是发自心灵深处的声音。每个热爱生活与生命的人都拥有这种表达的自由与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以一种平民的心态与眼光去指导孩子们的写作。要知道,学生习作的目的与成人写作和作家的创作都不相同,我们不可能拿文学创作的标准去苛求它们的社会作用,而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用书面语言真实展示其灵魂、表达其思想、抒发其情感的习惯。打个比方说,我们不要老是教学生用“美声唱法”,而要从“通俗唱法”起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表达的特色。 平民意识的缺失与作文失真密切相关。君不见,孩子们唯恐他们的爸爸、妈妈、老师登不上作文这个“大雅之堂”,他们正以一支生花妙笔给他们“除脂抹粉”,纷纷把笔下的人物变成重工作而不重家庭的“公众形象”。因为不懂得作文的本质,在“选材要精,立意要新,开拓要深”的劝导下,孩子们不再童言无忌。他们把作文视为来自书本又回到书本的“虚拟世界”。于是,他们的作文远离了平凡的世界、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思想与情感,留下的只有东拼西凑的“故事”和似曾相识的语言。这样的作文能不失真吗? 我到过不少的乡村小学采访,可很少能从孩子们的作文中嗅到泥土的芬芳。在诸如“看图作文”的训练中,一群群质朴的乡下孩子只能用陌生的语言描述遥远的城市生活。我不知道,孩子们为什么不看看那些沉默的远山,澄静的池塘,广袤的田园,为什么不写写屋前的大樟树和路边的狗尾草?一个乡下孩子的作文里失去了乡情野趣,这是不是城市文化覆盖的可悲后果呢?城市孩子的天空同样不够辽阔,他们的世界里满是电脑、英语、音乐、绘画的特长培训,满是厚厚的参考书、考试名次、口香糖和足球,在流行与时尚的河流里,他们同样很容易丢失自己的童年。没有童心的习作能不失真吗? 有时学生所写的内容是真的,可是表达起来就变味了。孩子们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话语形式,一些毫无个性的陈词滥调早就在他们的脑海里“安营扎寨”,他们一时很难摆脱这种“言语惯性”。有时写下有个性的句子,却得到老师及时的肯定,甚至还招致善意的批评,学生的话语自信很容易被流俗击垮。 一个10岁小孩子曾在她的作文中写过这样的句子:“小时候,我觉得爸爸挺高,后来慢慢地没这种感觉了。”也许有人以为这样的表达有些罗嗦,并没多大的现实意义。但我以为,恰恰是这个句子表达了孩子成长的心理与感觉。我们仿佛看到那曾经跟着爸爸身后的“小不点”正在一天天长高。正因为写出了真实的感觉,这种言语表达才有了孩子的个性。 孩子的作文之所以失真,关键是因为他们在错误的作文观念下,心灵没有说话,思想没有说话,而当他们想说的时候,真实的思想与心灵的感觉往往又被一些公共的言辞淹没了。 ---------------------------------------- 黄耀红 回应这篇 RE: 作文失真为哪般 【作者】: wl2000 - wl2000 (浏览次数: 329 次) 【发表日期】: 2001-03-22 16:30 “到了反思我们的高考作文和作文教学的时候了,我不相信一个民族可以肆无忌惮地大规模地鼓励她的孩子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当我们看到这个社会说谎和浮夸已经成了习惯,骗子满天飞,假酒假烟假米假药假广告假新闻什么都能造假的时候,我们最好不要奇怪!” http://ywtd.home.sohu.com/lunwen/lunwen050.htm ----------------------------------------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乱耳; 家事国是天下事,事事烦心。 有空去看看我的主页:语文天地 或 或 回应这篇 RE: 作文失真为哪般 【作者】: parole - parole (浏览次数: 326 次) 【发表日期】: 2001-03-22 17:04 让小孩子们写距离他们思想很遥远的东西,他们当然只能鹦鹉学舌了。他们哪能想到什么大道理?不得不说,孩子们有时言不由忠,全是成人的灌输造成的。孩子们只有表达他们自己的生活和世界的时候才能说出真实的感受。如果我们给出的命题本身就带有引导,还指望孩子们说什么心里话?老师们先反思一下吧! ---------------------------------------- 回应这篇 RE: 作文失真为哪般 【作者】: 韩军 - hanjun (浏览次数: 299 次) 【发表日期】: 2001-03-23 08:27 真情感、真生活、真实人, 上不了文面; 真语言、真表情、真姿态, 上不了会面; 真血泪、真呼号、真歌喉, 见不了世面; 简直就是假面舞会。 几千年来 就让我们戴着假面。 语言就是人心 表达就是世风 中国人 从小到大, 若不被阉几次 才不让你“庄严”出世 语文老师 我们可不能做阉手 请刀下留情 ---------------------------------------- 回应这篇 RE: 作文失真为哪般 【作者】: 明灯 - mingdeng (浏览次数: 151 次) 【发表日期】: 2001-03-24 16:32 现在人们急功近利的思想太严重,发财要暴富,恋爱要速配……连作文也要快速!!怎能不假?! ---------------------------------------- 回应这篇 RE: 作文失真为哪般 【作者】: 阿w - nyyzta (浏览次数: 137 次) 【发表日期】: 2001-03-24 18:17 真是一篇发人深思、切中时弊的好文章。 还是要提倡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可是我们小学和中学的语文老师,基本上就是说着这样的假话长大的。先要自己来一个改变,才有可能正确地指导学生。 作文教改,不妨就从这里入手。 ---------------------------------------- 回应这篇 RE: 作文失真为哪般 【作者】: wingyoung - wingyoung (浏览次数: 85 次) 【发表日期】: 2001-03-24 22:01 中小学生写作文失真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这要归咎于现在的教学方法还不够完善,还有许多它的不足。中国的学生写作文,老师就一个劲儿地强调它的意义性,一定要有意义,那这篇作文的分才会高。这就使学生们写文章过于模式化,意义化,说的都是空话。其实一个小孩子哪懂得那么多的所谓“意义”,这都是老师的“功劳”。相反,外国的学生写文章,他们写的东西不一定要有一定的深度和意义,但他们写的东西却很实在,让人读了觉得实在。他们记叙的不一定是什么惊天动地事情,一件平常小事足以渗透这篇文章给读者所带来的收获。 现在的中小学生写作文也太累了,他们写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老师却涂涂抹抹的批改,把这些东西全给抹杀了。为了取得高分,他们也就只好违着心去写一些对于他们来说不是真的或莫名其妙的东西,而且相对于他们来说这些陈词滥调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保险的。每写一篇作文,都要去考虑深度、意义这些空洞的东西,慢慢地他们也就习惯了这种写法,也就没什么异议了。 所以奉劝各位,写作文还是写真的东西好! ---------------------------------------- 回应这篇 我有疑问…… 【作者】: - (浏览次数: 32 次) 【发表日期】: 2001-03-25 09:38 上面的观点:不能人为拔高作文立意、主题,更不能为题选材、甚至“编材”。 ——我没有异议。 但是:语言风格一味追求所谓自然、真实——在童年时候可算是是“童言无忌”,在少年甚至青年还是这样——就使人难以卒读了…… 我见到的实际例子:学生(中专生)交上来的作文(不限体裁),动不动就写成了所谓的“日记体”,没话找话——跟你瞎白乎。情真是真,意也是切的,读完倒象是念了一本“意识流”的小说——就向鲁迅笔下《狂人日记》一样,耐人琢磨……你说它无意义,它又是“真实的”学生内心世界,怎好随便“打击”;你说它有意义——我先摘抄一段,请您评判: ———————————————————————— 哎呀,今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道作文,让我们做自我介绍!(有没有搞错!)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写自我介绍……从哪里写起呢? ……想来想去,还是从我的性格写起吧。我是一个双重性格的人,即内向,又外向,人家都这么说…… ……我的优点是诚实:(以下省略) ……我的缺点是懒惰:(以下省略) ……如果你想跟我交朋友,就请到**班,第n组去找,第n个就是我——一个很好打交道的人。 (同桌又开始吵我了,看来今天是写不下去了,先写到这吧……如果你真想认识我,还是当面谈谈,OK?) ———————————————————————— 我对此的评语:“你到底叫什么?是男是女?爱好是什么?括号里凑字数的语言能否省略?” 这种毫无信息量、自我发泄式的文风,各位老师是不是也经常遇到? 相关链接:作文指导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