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苏教版高一必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感受爱斯梅拉达的人性美,分析伽西莫多眼泪的丰富内涵。   

2.能够认识人性这一永恒的话题,作出自己对人性美丑的理解。 

3.学习多角度对比表现人物性格和主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爱斯梅拉达的人性美,分析伽西莫多眼泪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在人性的看台上,能分辨美与丑;培养学生追求美、憎恶丑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性,是一个抽象而又具体的话题。生活的每一天,每一个瞬间,都在展示着人性的复杂与丰富,美丽与丑陋。几乎所有文学作品,都直接或间接地表现着人性这个永恒的主题。解读文学作品中的人性内涵,对提高我们认识生活的能力,对净化我们的灵魂,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都是十分重要的。 昨天我们学习了曹禺在《雷雨》中给大家展示的一段灵魂的对话,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美丽。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到这个美与丑的看台上,随着法国浪漫主义大师雨果一起走进《巴黎圣母院》,走进伽西莫多的“一滴眼泪”。 

二.作家与背景介绍 

1.雨果 

雨果(l802~1885),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是法国文学也是人类文化的遗产。1827年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和《<克伦威尔>序言》,“序言”被称为法国浪漫主义戏剧运动的宣言,是雨果极为重要的文艺论著。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 

2.《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1831)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它以离奇情节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道貌岸然的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看到美丽的吉普赛女郎爱斯美拉达之后,被禁欲主义压抑的的情欲蠢动起来,疯狂地想占有她。面目丑陋的敲钟人伽西莫多也爱上了爱斯梅拉达。心地善良爱斯美拉达一往情深地爱上了救过自己的贵族公子弗比斯,又为了救穷诗人的命而宣布愿意和诗人结为夫妻,却保持着自己的纯洁。在爱斯美拉达河弗比斯幽会时,道貌岸然的克洛德杀死了弗比斯,却嫁祸于爱斯梅拉达,把她送上了绞刑架。从小被克洛德收养、对他惟命是从的伽西莫多,被养父的残暴、无耻所激怒,把他从教堂地高塔上推了下去。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节选自《巴黎圣母院》,相关的情节是:伽西莫多在克洛德的唆使下,拦路劫走爱斯梅拉达,被官兵抓住,判受鞭刑。这是一个鞭刑的场面。 

三、课文节选部分精读 

1.理清情节 ,分析讨论情节结构 

全书十一卷六十一章。节选的部分为原著的第六卷第四章。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这些观众……”到“他们并不怎么关心一个刑台是否美观”):行刑前的格雷沃广场。 

作者对刑台进行了工笔的描绘。它既展示了后面情节展开的环境,也是一幅社会风俗画的描绘,同时写出那些“傻瓜们”——围观群众的无聊和庸俗。 

第二部分(“犯人终于给绑在一辆车子后面带来了”到“群众终于大笑起来,小孩子们和姑娘们笑得格外厉害”):伽西莫多受刑前的表现和围观群众的态度。 

伽西莫多近乎麻木地被捆绑到刑场上,任人摆布,丝毫也不反抗。我们完全可以肯定,他的内心思想一定在激烈地活动着:他可能会觉得自己是有罪的,理应受到这样的惩罚;他也可能觉得自己是受指使的,罪并不在他,但那个指使他的人,是他的养父,是他最感激、最崇敬的人,因此他也觉得受惩罚的就应该是他。 

迎接他的是人们无情的嘲笑,笑他是笨蛋,笑他愚蠢,笑他丑陋。大人在笑,孩子们也在笑;男人在笑,女人们也在笑。 

第三部分(“最后刽子手用脚去踏轮盘”到“伽西莫多慢慢地睁开眼睛”):伽西莫多接受笞刑。 

小说比较具体细致地描写了行刑的全过程。既描写了沙特雷法庭施笞刑的大头目比埃拉•多尔得许施行笞刑的具体行为,又描写了伽西莫多受刑时痛苦、“蠢笨”的表情。 

第四部分(“笞刑算是执行完了”到“向他投石子”):围观群众对伽西莫多的侮辱和诅咒。 

这一部分集中写群众对伽西莫多的厌恶,尤其是妇女们对他的憎恨,既有概括的叙述,又有具体的描写。妇女们为什么最憎恨伽西莫多呢?自然是由于他的丑陋,但又不仅仅如此,作者是通过这些妇女的行为更有力地表现“中世纪的人民”的无知和缺少应有的善良。 

第五部分(“伽西莫多虽然耳聋”到“甚至被人投石子”):伽西莫多无奈的愤怒和希望的破灭。 

在施刑人的鞭子下一直忍耐的伽西莫多,在雨点般的侮辱性的语句以及诅咒、嘲笑、叫骂和石子之中,终于被激怒了。可是他至多只能“对群众投去恫吓的眼光”,而得到的是“更加厉害起来”的“嘲骂和叫喊”。于是他就只能把愤怒、憎恨、失望表现在脸上和眼光之中。 

他曾经看到过希望:在他的养父、神甫克洛德•孚罗洛骑着骡子向他走来的时候。可是当神甫看到受刑的是伽西莫多的时候,“低下眼睛,用两只踢马刺踢着骡子急忙转身走开了”。伽西莫多只能继续忍受人们的折磨。 

第六部分(“突然他又带着加倍的失望在锁链里挣扎”到“好极了,好极了! ”):爱斯梅拉达给伽西莫多水喝。 

这是全文最重要的一个场面,也是最感人的一个场面。 

在无法忍耐的情况下,伽西莫多乞求人们给他水喝,可是回应他的仍然是侮辱和嘲笑。他第一次是用“动物的咆哮”在要求,第二次是“用更加令人心碎的声音”在喊,然后是“喘息着喊了第三遍”。可见他已经是耗尽了全部的精力,可是不但没有得到人们的同情,反而遭到更严重的侮辱:有人把阴沟里泡过的海绵扔到他脸上,有人把破瓦罐扔到他的胸脯上,连一个老妇人也向他扔了一块瓦片。 

这时候出现了最震撼人的一幕:把装着水的葫芦举到伽西莫多的唇边。小说始终对照着写两个人物的行动和心理:爱斯梅拉达走上前来,送水给喝,可是伽西莫多却想把刑台打个粉碎;爱斯梅拉达把水葫芦举到伽西莫多的唇边,伽西莫多流出了平生的第一滴眼泪(这是自责和感激的泪水);喝完水,伽西莫多想吻一吻爱斯梅拉达美丽的小手,爱斯梅拉达却惊恐地把手缩了回去。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1.人物形象分析; 

2.了解小说描写中的对比手法。 

[学习内容与步骤]: 

一、文本研习 

讨论分析:为什么一滴眼泪可以换来一滴水? 

1.归纳分析:小说中的对比描写 

小说用对比手法塑造了一组组构成对比的人物形象。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而心如蛇蝎,唆使不明真相的伽西莫多拦路劫持爱斯梅拉达;事情败露,让伽西莫多承担罪名;伽西莫多受刑,他却漠不关心。伽西莫多外形丑怪而心地善良,受副主教克洛德指使劫持爱斯梅拉达,事情败露,甘愿承担罪名;爱斯梅拉达给他水喝,他充满自责,心存感激。爱斯梅拉达和伽西莫多两个人物,都心地仁慈,富有人情味,但一个美丽无比,一个极其丑陋。爱斯梅拉达与副主教也形成对比:克洛德邪恶,冷酷;爱斯梅拉达善良,富有同情心。克洛德唆使伽西莫多拦路劫持爱斯梅拉达,伽西莫多受刑,他漠不关心;爱斯梅拉达被伽西莫多拦路劫持,却不计前仇,在众人羞辱伽西莫多的情况下,给他喂水。爱斯梅拉达的行为还和群众的态度形成对比;在伽西莫多受刑和要水喝时,群众都无情地羞辱他,是爱斯梅拉达给伽西莫多喂水。小说通过美和丑,善良和邪恶,崇高和卑下重重对比,揭示了真、善、美的真谛。 

二、结构特点:小说节选的这一部分,总体上就是一个大的场面描写。在这个大场面中,又有许多小的场面。在这些场面中,始终贯穿的是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伽西莫多受刑的经过和表现,一是围观群众的表现和态度,一是作者的议论。开始部分写了施刑者的行为,中间穿插了神甫的出现,最后又描写了爱斯梅拉达送水的场景。结构安排纵横交错,严谨而舒展。 

3.讨论:小说中对人性美的描写体现在什么地方: 

重点分析爱斯梅拉达送水给伽西莫多(63-67小节)的情节。 

⑴爱斯梅拉达“像小孩害怕被野兽咬着似的,惊恐地把手缩回去了。”她既然那么害怕伽西莫多,为什么又送水给他喝呢? 

⑵说说对“充满责怪和无限悲哀的眼光”一句意思的理解。 

⑶“观众也都被感动了,大家拍着手喊道:‘好极了,好极了!’” 这样写合理吗? 

小结:小说不仅把外在美内在美统一的爱斯梅拉达与外表丑陋而内心美的伽西莫多进行对照描写,也对照着写群众的表现:起先是嘲笑、侮辱伽西莫多,可是爱斯梅拉达给伽西莫多水喝的时候,又为这一动人的情景而欢呼。那么这到底是欢呼还是起哄呢?从“那情景无论如何是很动人的”、“观众也都被感动了”等描述可以肯定,这是发自内心的欢呼,而不是起哄。那么这样的描写是否和前面群众一贯的态度相矛盾呢?在前文中,作者充分地表现了“中世纪的人民”的无知愚蠢和缺乏怜悯同情之心,并通过议论表达了自己对他们的不满和讽刺。但这并不能说明这些“中世纪的人民”完全丧失了最基本的人性。爱斯梅拉达的举动,唤醒了他们人性中的良知,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写爱斯梅拉达给仇人喂水,写民众为之欢呼,正是对人性之美的呼唤。 

思考:在伽西莫多受刑和爱斯梅拉达给伽西莫多喂水的两个场面中,围观的人群分别有什么样的表现?作者这样描写的目的是什么? 

一方面人们对伽西莫多受刑时的表现是:谩骂、侮辱和嘲笑,显示了人性的自私和冷漠。 

另一方面人们对爱斯梅达拉喂水时的表现:赞赏和欢呼,显示了人性被美唤醒。 

这样写的目的;既是对美好人性的歌颂,也是对美好人性的呼唤,表现出了作者良好的愿望。 

三、讨论。 

爱斯梅拉达给伽西莫多喂水的情节是全文的高潮,喂水之前,伽西莫多“滚出了一大颗眼泪”,眼泪“沿着那长时间被失望弄皱了的难看的脸颊慢慢流下来”。结合你的理解,想一想,伽西莫多为什么要滚出一大颗眼泪,这是什么样的眼泪?这滴眼泪为什么能换来一滴水? 

A.感激之泪:对爱斯梅拉达在他极其口渴时喂水他喝,充满了无限感激。 

B.自责之泪:伽西莫多原以为爱斯梅拉达上刑台也是来报复他的,但是他错了,他为自己误解爱斯梅拉达而流下了自责之泪。 

C.悔恨之泪:伽西莫多不辨好坏,听信克洛德•孚罗洛的话,劫持爱斯梅拉达。他为自己的荒唐行径感到悔恨。 

D.开心之泪:对爱斯梅拉达在被他劫持后,自己受鞭刑的时候,能帮助自己,觉得异常的开心。 

E.觉醒之泪:伽西莫多从爱斯梅拉达身上看到了希望,他既然知道劫持爱斯梅拉达不对,那么他也应该会想到克洛德•孚罗洛行为的不当。 

四.对话交流: 

1、根据文章中人物的表现,我们能够看出雨果对人性的何种思考?(可适当联系雨果的其他作品) 

研讨思路:雨果对人性的追求和人道的关怀贯穿他的作品始终。“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雨果)。雨果在不遗余力地批判黑暗的社会以及丑恶的人性的同时,同样唱出了一曲曲人性美的赞歌。雨果不仅在揭露、批判和思考,同时他也在憧憬和希望。应该按照出场人物分类论述,不可一概而论。 

参考答案: 

可结合全书深入全面地分析。 

爱斯梅拉达——美丽纯洁,天真善良,坦率开朗,多才多艺。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爱斯梅拉达是美的,她又美丽的外表和善良的人性。 

伽西莫多——是作者根据“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的美学原则创造的人物形象,外形丑陋,但内心纯真善良。伽西莫多是美的,他虽然外表丑陋,但是却有善良的人性。 

副主教克洛德——人性恶的标本。虚伪狠毒,道貌岸然,内心阴险。克洛德是丑的,他虽然披着神甫的外衣,道貌岸然,却有着虚伪、冷酷、残忍的本性。 

观刑群众——缺乏理智和同情心,自私冷漠,体现了人的劣根性。围观的群众是丑的,他们自私冷漠,没有同情心。 

2、文中观刑的群众与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有何异同? 

研讨思路:联系相关背景,具体国情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鲁迅笔下的“看客”是麻木冷漠的群体形象,是缺乏民主平等自由思想启蒙的中国社会中的特有现象。相对来说,文中观刑的群众缺乏理智和同情心,自私冷漠,体现了人类的劣根性,具有更普遍的意义。 

3、课文中对人物的对比描写有哪些? 

研讨思路:从两方面着手——人物的自身内外以及人物之间的对比。 

参考答案: (1)人物自身的对比(外表和内心):伽西莫多与克洛德,一个是丑的外表却有美的人性,一个道貌岸然却阴险狠毒。 

(2)人物之间的对比:伽西莫多和爱斯梅拉达,两个人都有着美的内心,却一个外表奇丑无比,一个外表美若天仙;伽西莫多和克洛德,一个丑的外表蕴含着美的内心,一个道貌岸然却虚伪残忍;爱斯梅拉达和克洛德,两个人都有美的外衣,却一个有美的内心,一个有丑的内心。 

归纳:作者设置了这样多重的对比,充分体现了人性的复杂,表现了人性中美与丑对立冲突的激烈,也表现了人性中美与丑的统一。 

五.总结 

 “美与丑的分辨是一个很困难的过程,不能为表面的假象所迷惑。”小小的刑台,既是对伽西莫多肉体的惩罚,又是对中世纪人们灵魂的拷问。小小看台,大千世界,人性的复杂、善恶、美丑展现无遗。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人生美丑的看台上,尽显自身的精彩。  

六、作业: 

1.分析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2.积累文学常识。

3、预习《辛德勒名单》。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