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柏》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贾平凹的相关知识。 2.理解文中各种“柏”的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拟人化的写作手法。 2.品味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情感目标: 感悟作者在文中所传达的对人生的哲思。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文中各种“柏”的象征意义。 2.感悟作者在文中所传达的对人生的哲思。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 教学媒体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本文运用生动的语言赋予了黄陵柏树不同的象征意义,传达出作者对人生的哲思。反复诵读才能体会深意。 教学步骤 导入: (一)由柏树导入:展示“轩辕手植柏”图片导入课文。 (二)由黄陵导入:通过对黄陵的简介导入课文。 (三)由作者导入:介绍作者、作品,导入课文。 知识补充: (一)作者资料: 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 著有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山地笔记》、《野火集》、《商州散记》、《小月前本》、《腊月•正月》、《天狗》、《晚唱》、《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州河》、《浮躁》、《废都》、《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诗集《空白》以及《平凹文论集》等。 (二)黄帝和黄陵: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墓,被称为中国第一陵,在黄陵县城北l公里的桥山之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朝圣旅游的胜地。千百年来,每逢清明,来此拜谒祭陵的人络绎不绝。 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位伟大的部落首领。黄帝姓公孙,因长于姬水,又姓姬。曾居于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县轩辕丘),取名轩辕。祖籍有熊氏,乃号有熊。又因崇尚土德,而土又呈黄色,故称黄帝。黄帝生于山东寿丘,逝于河南荆山,葬于陕西桥山。黄帝以他首先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人史册。 学习新课: (一)结合注释默读课文,初步把握文意、感受作者情感。 (二)分组讨论,看看本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1—3自然段:介绍柏树的整体形象。 4—19自然段:介绍“柏谱”。 20自然段:自我反思。 (三)朗读课文,然后讨论,这些柏树都有什么象征意义呢? 提示: 山下柏:象征着身负重荷力争向上的精神,他们暂时未能征服命运,但精神之火却代代相传,永不熄灭。 坡坎柏:象征着身处险恶之中却仍能以昂扬的姿态向上,充满勃勃生机的精神。“十分努力”写出了坎坡柏努力生长的积极状态。 平地柏:写出了一种身处安逸环境,不思进取,只求雍容浮华的生存状态。 屈柏:象征着一种苟且偷生、卑躬屈膝的生存状态。这种精神为人不齿。“俯”“作拜求状”形象地写出了屈柏的状貌及姿态。 夹石柏:象征着在灾难压力之下仍然顽强生存,直到冲破压力反败为胜的精神。 (四)你觉得这一课在写作方面对你有何启示? 提示: 1.用拟人化手法写物。本文作者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柏当作人来观照,生动形象,立体地刻画了各种柏的生存状态,令人读来觉得趣味横生。 2.以物喻人,蕴含哲思。在本文中作者借柏喻人,将对各种人生状态的思考巧妙地寄喻在柏树上,既形象又含蓄地传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索。 (五)思考讨论: 1.文末说:“我站在这里,也是一棵柏吗?面对着我民族的始祖,我会是一棵什么样的柏呢?”你认为作者会是文章柏谱里介绍的15种柏树中的哪一种呢? 2.作为黄帝的后代,面对着中华民族的始祖,你想做一棵什么样的柏呢? 课外作业: 1.“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古柏行》中咏柏的名句。古诗中咏柏的句子还有很多,你能写几句吗?(至少1句) 2.古人常把柏树和松树并称“松柏”,用它们的坚贞劲直来比喻人的高尚节操。你能说说有关松柏的成语吗?(至少2个)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