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考语文复习建议(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中考复习指导 手机版 | ||||
2008年中考已落下帷幕,作为刚刚带完初2008级的一线教师,我有一些有关初三复习的心得和大家交流、沟通。希望这些点滴思考和想法,能对备战2009年中考的老师们有所帮助。而且,这样的交流不仅仅关系到初2009级的复习,也能促使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共同进步!。所以非常希望各位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各位! 一、了解命题趋势,合理安排进程。 中考语文总复习具有:知识点多,时间紧迫,收效低微等特点。指导复习时,教师要研究《考试说明》和课标有关评价精神,充分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始终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宗旨。复习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由点到线,由线到面,落实、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解题方法,规范答题语言,灵活运用答题技巧。 (一)做好分析工作。 1、认真分析中考命题。 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在试题结构、命题内容、题型、题量上基本稳定,试卷分为五个板块: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汉字、词、短语和句子、修辞方法、诗句节奏划分、古诗文背诵。二是文言文阅读。三是现代文阅读,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小说、散文等。四是写作。五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由于命题趋向的差异,每年的试卷都会有不超出范围但颇具新意的新题型出现(成都市2008年未考查诗句节奏划分,而是出现了句子的衔接这一考点)。 2009年中考命题趋势:将更加重视考查:(1)语言知识的积累(2)口语交际和综合性题型(3)学生的整体把握的能力及思维能力(尤其是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作文主要趋向:话题作文将进一步淡化,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含半命题作文)进一步强化。二选一的作文命题形式仍将是主流,这给考生带来更大的选择空间。关注自我、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是作文的主要话题。 2.根据实际分析学生状况。 我曾经对我校初三学生进行了一次分层问卷调查,结果许多学生都提到期望老师在复习中能够讲清思路,有针对性地进行少而精的讲解、练习,不搞题海战术;教会学生梳理知识结构、抓基础、抓重点;可以说学生的期望往往说中了教师在复习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向理科学习,根据复习设计好能够及时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练习,并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时及时分析、调整,查漏补缺,对症下药。 (二)、制定精密复习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效的行为来自精密的计划。计划包括时间和内容的安排,也包括复习的方法和巩固的手段。 1、2009年4月6日之前, 结课阶段。结课考试时间:4月7日左右 教学中稳扎稳打,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不盲目赶进度,重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挖掘,这部分知识往往是中考的重点,一定要打好基础,不留遗憾。 2、4月8日——4月下旬是第一轮基础复习阶段。模拟考试(区二诊)时间:4月22日左右 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和落实。 着重从课本入手,依纲扣本,在字、词、句、篇中夯实基础。由于复习时间短,我们准备采用以下方法:大胆取舍复习内容,打破逐册复习的方法,确定好重点的册,然后再分体裁复习。分体裁复习时确定好重点的单元、课文及语文知识。同时就这些内容一般怎样考,会出现哪些问题及怎样应对做指导点拨。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考试技能和方法。 3、4月下旬—5月20日左右是第二轮复习专题训练阶段。模拟考试时间:5月21日左右 专题复习是最重要的阶段,通过对五个板块的专题复习,可以使以前散见于课文中的基础知识系统化,使学生能站在一个较高的平台来俯视语文知识体系,消除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迷茫。 可以按“重点知识梳理与强调——老师例题分析与重点讲解——学生练习巩固——根据学生反馈重点补缺”四个步骤进行复习训练。 4、5月22日—6月上旬为第三轮模拟练习(或综合训练)复习阶段。中考时间:6月14日左右 这一阶段是中考冲刺的自由复习阶段,重在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查漏补缺,侧重于点拨指导,进行知识归类、考试方法与技巧的个别辅导。同时,也要做好学生的考前心理辅导。训练时可选近三年的成都市中考题或选难度、容量与近年中考题相近的题目练习,真正起到模拟的作用。 二、探索复习规律,梳理知识体系。 语文中考复习旨在构建起知识点的基本框架。复习时,教师要做到“胸有成竹”;在指导复习的过程中,要经常总结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成败得失,以利于及时调整复习策略。使复习知识系统、完备、全面、落实。 (一)、重积累。语文考试主要是考查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的前提是需要具备一定的语文知识:像字音辨认、别字辨析、名句默写等知识性题目,考核的都是一至六册中的内容;这就需要学生有充分的积累。其中,名句默写不仅要强化记忆还要理解记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切记:一字出错,满“盘”皆输。文言知识的积累也是十分重要的。A卷的文言文阅读语段,是考察课内的内容。B卷课外文言文阅读,也是用课外材料考查课内文言知识掌握情况和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而在现代文阅读题目中常出现考查字词的题目,就是要求考生必须在复习过程中将现代文中的重点词语积累掌握好。 在复习过程中为了便于更好地记忆掌握一些知识,我们可以采取列表、再分类的形式。根据近年来中考中古诗诗文积累默写部分开放题型的出现,我们也可试着将古诗文分类整理记忆,如可分为壮志抱负、战争场面、爱国忧民、亲情乡愁、山水田园、边塞风光、春夏秋冬、风花雪月、劝学惜时、乐观自信、富含哲理、咏史怀古、逆境磨砺篇等等。因此,复习首先要紧扣课本,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知识梳理,把最最基础的知识积累、掌握。 (二)、重能力。主要谈谈对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的复习建议。 1、现代文阅读:《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现代文包括:记叙文(包括散文、小说)、说明文、议论文三类。通过对近几年各地中考题研究发现:中考现代文阅读体裁多样,题材丰富,意蕴深刻,强调整体感悟。我认为:在指导复习时,主要是要牢固树立“两种意识”,培养“三种能力”。 两种意识即“原文意识”和“整体意识”。(所谓“原文意识”,也就是所有的阅读试题答案都应该在原文中找得依据和理由,因为中考语文阅读是以理解性阅读为原则。所谓“整体意识”,也就是对于主干性的阅读试题,一定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解答,要根据试题要求,完整地筛选出相关内容要点,以避免挂一漏万的答题现象。) 三种能力即“审察题目的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述的能力”。(审察题目,不仅要明确答题的要求,问题的指向,还要确定阅读的范围,揣摩题中重要信息的含义;筛选信息的正误,关系到答案的正误,筛选信息不仅要学会分辨有效信息和无效信息,有时还要辨析信息的主次,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关系;语言表述是答题的最后一关,不仅要求形成的答案要点完备,而且要求语言通畅,简洁明了。) 具体操作:要把握“考点”,掌握答题技巧。近两年的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大多是一篇偏重于议论的散文和一篇自然科学类的文章。因此,在最后复习中,应精心选取意蕴深刻、对学生有情感教育作用的、能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有引导作用的文章来训练。文段的考查一般都侧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筛选,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这时,就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写作意图,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两个问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 “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比如,整体感知类的题目,常常要求考生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或者“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等问题。做此类题,答题时应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看标题,二看开头、结尾,三找议论、抒情的语句。这些常用的方法和思路一定要熟记于心。再比如,同学们认为最难回答的“理解句子含义及作用”这一类题目,我们可以这样作答:先观察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结合语境,抓住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意。此类题目考查的大多是那些在文章表达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或是一些运用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所以分析把握句子的特点是做好此类题目的要诀。凡述种种题型,都是有一定的解答思路和方法的。 还要特别要提醒学生的是,尽管语文考试的命题重心越来越偏向于主观题型,答案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但开放性试题同时具有开放性和限制性,其中限制性是评卷工作科学、客观、公正的基本保证,体现着升学考试的严肃性和公信力。因此学生在答题时,要格外注意语言表达的基本规范、原则,把握好分寸,切忌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2、文言文阅读:《课程标准》指出,文言文的学习目标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学好文言文是继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学好语文的需要。 中考A卷命题取材课内的文言文段。在试题设计上“言”“文”并重,即既考查学生文言基础知识,也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和把握。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词语;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对内容考查就与现代文基本相似。从字、词、句到文学常识以至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都要拎出要点,总结规律。另外,近几年来,对文言文的阅读开始重视对文意的理解、分析、概括、评价能力的考查。因此我们在阅读训练时也要向这一方向发展。 近两年的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大多选择故事型的文段。内容比较浅显,考察内容基本与课内部分相似。做题时一定要注意与课内学过的课文或知识点相联系,注重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运用。 具体操作:复习文言文时,可先按通假字、词类活用、文言句式、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古今词义等类别列表归类掌握。再重点抓两类题型。一是翻译类。此类题解答思路是: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还可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偏义复词等特殊现象。若直译不通,则用意译。不要拘泥于原文结构,可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想。二是启示类。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 (三)、重体验。作文是学生语文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也是学生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的全面反映。它在语文试卷A卷中占有60分的分数,地位举足轻重,绝对不能等闲视之。好的作文,应该是有自己的思想观点,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写出自己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在复习中,作文复习应与语文知识并列进行。以材料作文、命题(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训练为重点,形成作文训练序列。根据中考作文在立意、内容、语言上的要求,进行一些单项性训练。 具体操作:(1)在复习时要让学生了解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在基础得分(综合考虑作文的内容、结构、语言等评分)的基础上可以加书写分、创新分,然后再减去错别字、标点、少题目等扣的分。让学生对照自己的作文找出差距和需要注意、改进的地方,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无形中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作文得分。 (2)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实战演习。从作文的基本思路做起,审题、立意、谋篇、布局、成文,严格程序,限定时间(一般在50分钟左右)。让学生在具体写作中看自己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 (3)注意发挥优势。要求考生全面分析,认真比较,选择最能发挥自己水平的角度去写,争取尽可能地多得分。 (4)注意积累信息、素材。作文要开掘源头活水 。在最后阶段要建议学生多读书看报,开拓视野、了解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并学习别人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为写作积累素材,补充新鲜血液。 在写作中,还要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大题化小,以小见大,学会“一滴水里见阳光”“半瓣花上说人情”;善于联想,张扬个性。让文章体现出真挚的感情,丰厚的文学积淀,做到文质兼美,富有生活气息。当然,加强基本功诸如书写、卷面、标点符号等方面的训练也很重要。 (四)、重应用。中考试卷减少了知识记忆性内容的考查,增加了实际生活需要的应用性内容的考查,突出了“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从近年来中考试题来看,真正从课本上照搬知识来考查学生的题目已经不多,即使有,也多是需要学生真正地理解而且会熟练运用。例如名句积累的11题,就是提供一种语言环境,要考生不仅记得准,还要理解得准。课内文言文阅读题目也不是照搬课本中的内容,同样需要考生理解,并且能够联系实际,灵活运用。所以,复习课本内的知识不能仅靠死记硬背,而要将记忆和理解结合起来,在记忆的基础之上更要注重理解,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至于现代文阅读和作文,更是注重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这主要取决于考生平时对课文的学习和练习,绝非一日之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复习中,尤其不要死记知识,硬背概念,而应该把重心放在语境分析和语言表达上,掌握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律和解题方法。这里面的知识点也很多,既要关注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启迪学生在语言文学方面的悟性与灵性,又要求学生会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如:做仿句训练,很多同学都注意到句式、修辞方面的问题,但在“形似”的同时容易忽略“神似”的要求,忽略语句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 (五)、重归纳。语文能力的提高尽管取决于平时的学习与训练,但并不是说不用复习。适量做题是应当的、必须的。做题的目的要明确:不是猜题、押题,而是寻找做题的思路。通过做题,注意总结归纳:什么样的题目,该如何去考虑,从哪些角度去解答,而且最好是能够了解一些题目的评分标准。做的题目多了,我们就会总结出一些规律,诸如仿造句子的题目,应该从句子结构和句子内容两方面去思考,否则就有可能丢掉一半的分数;找词语指代意义的题目,一般从其上文找答案,而且最好是能够代入原文读一下,如果意思不变,说明是正确的。再如概括主要内容的题目一般来说要从总括句、总结句或过渡句中去寻找;对于自命题的题目,一定要考虑题目的质量,要问题与答案统一,而且答案正确。近年来,语文试题中经常会出现开放性的简答题,这类题应注意紧扣要求或材料提出看法(观点),然后按要求分析,或举例,或引用名言,略作分析,言之成理即可,等等。在复习过程中,通过做题,归纳规律,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语文中考复习除了要注重学生考试技能的提高,还要注重考试心理素质的提高 。平时测试时教师应注意发现学生不是因为智力因素而出现的失误和问题,指导学生每次考完后,认真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提升他们的情商。让每位学生既会学习,也会考试,使他们在中考考场上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不至于因为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影响而失分。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有自身的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在冲刺阶段,若能够采取恰当的方法认真复习,复习形成知识网络,答题依据正确的技巧方法,稳扎稳打,考试前做到成竹在胸,相信每个考生都能考出理想的成绩的。 我主要是从初三后阶段(即初三下期总复习作为重点进行阐述的)。谢谢大家!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