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伊宁三中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高一语文新课程标准教学教案 主备老师 :钟永彦 时 间 :2008年 9月 集体备课参与者:苗桂琳、李云、王红慧、赵绒菊、贺文剑、孙瑶瑶、谷青、宗磊 课题 雨 巷 戴望舒 设计 思想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教学是语言与理性的艺术,如何在二者之间架构一座桥梁,这节课要做一些尝试: 1、设计并营造情境,让学生体会,启发学生去想象,并学会与人分享这种情感。 2、把课堂还给他们,放手让他们阅读、感受 和讨论。鉴赏诗歌是感情与认识统一的精神活动。文学的学习不是截然分开的,古诗与现代诗有许多相通的东西,其中的继承和超越需要仔细了解和分析。 3、作者和作品一带而过。练习册资料很全,不必再强调。 4、淡化时代背景:我认为诗歌的学习不必强调背景。背景知识很强的诗歌,不会流传很久。好的诗歌一般都是表达人类普遍的情感。 学情 分析 1、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 2、有可能遇到的困难、问题 3、可能采取的学习策略 教学 目标 1.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 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 3 能有感情地诵读此诗,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重点难点分析 1.体会“雨巷”“丁香”“姑娘”等意象的象征意义。 2. “象与情合”、 “情由境生”。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分 析 1、通过听老师配乐诵读及观看配画配乐名家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2、再运用不同方式的“读”,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感受诗歌的节奏,体味其音乐美及诗歌浓郁的感情。 3、通过分析诗歌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再现诗的意象,通过独特的感悟,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课前 准备 1、对学生的预习要求:熟读课文 ,并阅读同步练习册的“课前导航”部分。 2、教具教学准备:幻灯片,多媒体课件,配乐朗诵。 教 学 过 程 一 、设计情境 (1分钟) 音画背景导入(播放网络歌曲《丁香花》)。 二、 对诗歌经典的解释及鉴赏诗歌的三个环节。 (1分钟) 三、 营造情境 1、老师配乐示范朗诵全诗。(多媒体展示《雨巷》配乐朗诵) (3分钟) 2、播放影音文件(电视散文<<雨巷>>) (4分钟) 四、进入情境 (6分钟) 1、学生自由诵读,把握《雨巷》的感情基调,老师指导。 2、学生个性诵读。(配乐) 五、象由情合,情由境生 (15—17分钟) 1、幻灯片展示:“意象”的含义并举出实例,以助理解) 2、引导学生分析意象。 (幻灯片展示雨巷、 油纸伞、丁香花及丁香姑娘的图 片。) 3、对题目的探究 六、原因探究:作者为什么如此忧伤? ( 3分钟)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答案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诗无达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七、总结对<<雨巷>>美的探究 (3分钟) 1、意象 2、象征主义 3、富于音音韵美。 学生再次朗诵这首美丽而又忧伤的《雨巷》。 八、拓展阅读<<烦扰>> (2分钟) 九、(播放影音文件)在江涛的歌声《雨巷》中下课。 板书 设计 作业 布置 1、注意积累古诗中常见意象的名句。 2、用诗人的气质写一首诗。 教 学 反 思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