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化在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教师中心专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手机版




[中文摘要]:“陌生化”是由俄国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思想让人从司空见惯中走出来, 以新的眼光感受生活,重构我们对世界的感觉。但维克托的思想却只探求创造和出奇,长期以往会产生艰涩难懂的副作用,把握“陌生化”思想要有一定限度。陌生化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很广,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有意注意,提高课堂效率。但很少有人把“陌生化”思想具体应用到语文作文教学中。运用“陌生化”思想,可以达到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提高写作效率,加强学生写作兴趣的效果。通过本文的初步探索,希望可以从教法和学法两个方面把“陌生化”渗透到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实践中去。

[关键词]: 陌生化;作文;教法;学法;创新

一、何为陌生化 ………………………………………………………………………(1)

二、陌生化在中学语文写作中的地位和作用………………………………………(2)

三、陌生化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2)

(一) 教法…………………………………………………………………………… (2)

(二) 学法…………………………………………………………………………… (5)

四 陌生化思想小结………………………………………………………………… (6)

参考文献………………………………………………………………………………(7)

引 言

“陌生化”是由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他主张向旧的规则宣战,。“陌生化”思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打破人们对常规的既定感受,瓦解艺术形式和语言方式运作上的自动化和心理上的惯性化,重构我们对世界的感觉,从而走出审美疲劳。这一思想的核心就在于新颖和出奇。“陌生化”思想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现已有着较广泛的应用,取到了增强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但在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应用的却很少,其实如能在作文训练中很好的利用“陌生化”思想,来培养、提高学生思维感受、写作角度、遣词造句、文章结构等方面的创新能力,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不仅可以增添作文自身魅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写作效率、提升学生写作欲望,从而使学生愿写、会写。本文从教法和学法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希望可以把“陌生化”思想渗透到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去。

一、何为陌生化

所谓“陌生化”,是指不断改变人们对精神或物质世界既定的熟悉感受,以摆脱习以为常的惯性化的思维制约为目的,采用创新的方式使人们即使面对熟视无睹的事物也能够有新的发现,从而缓解甚至彻底走出审美的疲劳状态的一种思想。其意义在于瓦解艺术形式和语言方式运作上的自动化和心理上的惯性化,重构我们对世界的感觉,把与实际生活完全不同的艺术的另类现实展现给大家。

“陌生化”是由俄国形式主义运动的领袖人物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这一观点首见于形式主义运动纲领性宣言《词语的复活》( 1914 年) 。什克洛夫斯基认为, 人们对于周围的事物久而久之都会习以为常, 视而不见。与此相应, 人的思想行动也会变为“无意识”和“自动化”, 这样下去生活也就失去了意义。“陌生化”的基本特征就是打破常规, 出其不意, 什克洛夫斯基明确主张向旧的规则宣战, 他说:“在艺术方面有一种‘秩序’, 可是希腊神庙没有一根石柱是完全按照这种秩序的, 审美的节奏是一种受到破坏的散文节奏。” 为了打破感知的自动性、机械性,就需要采用“陌生化”,以创造新的形式,使人们的感知从习惯中解脱出来,从麻木不仁的状态中惊醒过来,重新回到原初的新鲜体验。而正是通过陌生化, 才会使事物变得奇异和陌生, 从而获得一种新鲜的感觉, 正是这种陌生而又新鲜的感觉, 才使生活重新充满了意义。

这种强调打破常规、 制造新奇感的观点也并不是俄国形式主义所初次发明, 早在十七世纪初, 英国哲学家培根就有过类似的说法, 他说:“正因为真正历史所表现的行动与事件比较普通, 不那么错综复杂, 于是便授予它们更多的离奇罕见的事物, 更多的意外与互不相容的变化……它能使事物的外貌服从人的愿望, 它可以使人提高, 使人向上。” “陌生化”的思想可谓由来已久, 并且一直隐藏在人类的艺术创作活动中。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这种潜在的有机思想挖掘出来,为人类发展做出贡献。对于写作来说,“陌生化”是一种自觉的内在要求, 可以说,“陌生化”是写作这一艺术性精神活动的一种本质体现,用什克洛夫斯基的话来谈, 就是:“几乎哪里有形象, 哪里就有奇特化(陌生化)。” ,利用“陌生化”思想写作是提高作文写作效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举个例子来说明,“柱子上挂着一个挂钟”这句话是不能引起读者注意的。可《红楼梦》中刘姥姥一进大观园里,周瑞家的把刘姥姥领进荣国府,等候王熙凤,有这样一段描写:

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打箩柜筛面的一般, 不免东瞧西望的。忽

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晃。刘姥姥心

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 有甚用呢?”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

不防倒唬的一展眼。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方欲问时, 只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说:“奶

奶下来了”。

曹雪芹这位写作大师就是以一位从未见过挂钟的农村老妇刘姥姥的陌生眼光来写王熙凤房屋里的挂钟,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陌生化的心里基础是,摆脱日常的自动化感觉,而用事物给人的第一次新奇反应为基础展开描写,来调动、激发读者的想象力。

但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认为“陌生化”, 就是使事物复杂化,通过设法增加感受难度,从而延长感受时间。这个说法是不可取的。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新颖的内容必需与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挂钩,才会被理解,引起人的有意注意,从而达成“陌生化”效果。但写作光一味的创造新奇却艰涩难懂也是没有人会注意、是徒劳无功的,陌生化也要有个写作分寸问题。

此外,“陌生化”思想的核心就在于新颖和出奇,而这一核心需要人们的创新能力。缺少创新能力就很难在语文作文教学中运用“陌生化”思想。反之,在语文作文教学中,能灵活运用“陌生化”思想,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很大作用。

二、陌生化在中学语文写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写作的根本目的在于以有限去体会无限。这其中作者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陌生化”感受就是用一种独特的角度、独特的眼光去感知生活,以一种独特的悟性去体会世界的心理过程。要求从“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个天堂”。 从那些常人看来平常的一草一木一滴水,捕捉到全新的感受和意义。而且写作是创造性劳动,文章需要创造性思维,可以说创造性思维是写作思维的灵魂。充满创意的作品,是中学生写作的目标。什克洛夫斯基曾说“作家或艺术家的全部工作的意义”就在于使所描写事物“迥异于通常我们接受他们的形态”,这就需要思维创新,需要陌生化手法。普通生活语言只以传达实用信息为目的,难以引起人们的兴趣,而“陌生化”则是损坏语言的一般标准——即语言习惯和语言规则,使普通语言变形、扭曲,从而造成不同于普通语言的“陌生化”效果。这种新颖、新奇的语言打破了读者的阅读习惯,这也是一种语言创新形式,它使原有的阅读习惯受阻,而这种受阻会使读者产生凝神和惊讶,刺激读者的阅读期待,从而增加文章的自身魅力。

学会运用“陌生化”思想,学生就会在语文写作中形成创新能力,而这种创新能力又会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陌生化”思想的认识,这双方面都会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

学校作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汉语进行写作的能力。要科学的进行作文训练,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就一定要掌握“陌生化”的思想。许多学生提笔时总觉得无事可写,无事可记,其实这正是思想行为无意识和惯性化的外在表现。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都有好奇的天性,特别是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他们逆向思维日趋强烈,对那些新鲜陌生的事物都会抱有浓郁的兴趣。而相反对,对那些熟悉了的、认识了的东西就不会再注意,注意长了就会发生审美疲劳。而随着审美疲劳的加剧,必然导致新鲜感和灵感的最后丧失。为什么久居庐山的人会有“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感慨呢?这除了观察位置的限制外,也与新鲜感和灵感的丧失有关。掌握“陌生化”思想是保持灵感鲜活的有效途径,只有充满灵感,学生的写作兴趣才会更浓厚。

在语文作文教学中,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用陌生化的眼光去观察,去思考生活中的美。世界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当同学们学会用陌生的眼光看世界,用充满新奇的思维去思考周围熟知事物时,自然就想写,有的写了。

三、陌生化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 教法

1、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陌生化感受

很多大师都有着对生活的陌生化感受。阿•托尔斯泰说:“这个世界的强烈的光芒射透了我的整个身体,而每一股强烈的光线又都一直射到我的大脑的感受点上。”郭沫若在说到王实甫的《西厢记》时说:“作者的感觉异常敏锐,几乎到了病态的地步……他在音响之中可以听出颜色来。” 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陌生化感受呢?

首先,我们要不断的教给学生去感受身边的生活。因为对生活的陌生化感受主要来源于对生活的认知与发现。

有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如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同是一件事,有人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有人却留心观察、用心感悟,这就涉及到了人对于身边生活的认知与发现能力。人的认知、感受能力也是有差异的。同样是观海,《海的梦》中的主人公缪可言对海的视觉感受是:蓝色的海洋、黄金的沙滩、黑色的云影、白色的船帆;而《听海》中的主人公“盲老人”对海滨的听觉感受是“噗——”、“沙——”、“啾啾”、“叮叮咚咚”“话哗啦啦,刷拉拉”……两位主人公都是王蒙笔下的人物,也都历尽人生艰辛,但在他们的知觉里,海显然是两个不同的世界。要达到对生活的陌生化感受就需要教师教给同学们把视觉、听觉对准生活,去看、去听、去留心观察时事和热门话题,去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真切感受自己的生活,感受周围的世界,如一个小女孩喜欢盖太阳晒过的被子,因为“它有太阳味”这种对生活的认知与发现不是很有感召力吗?

其次,让学生学会“通感”。

“通感”在感受生活中的陌生化时也起了不小的作用。这就需要老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模糊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的界限,使同学们用感受的通感来实现对生活的陌生化感觉,为作文增添异彩灵光,如:“我的忧郁也明亮起来、辉煌起来,萌生出希望的青枝绿叶,和不再枯黄凋谢的真善美的花朵。”再如:“那一刻,风睡浪眠,四周是那样的安静,鸟的声音传过来,就像是被环抱着它们的水洗涤过一样。此刻,我的注视,全部是嫩绿的。”声与形的通感,将美好的境界推向了极致。

再次,要感受“陌生化”思想还要求学生做到合理化想象。

有些同学提笔却不知道有什么可写的,其实就是缺乏想象的结果。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来源,严格的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也就说想象是思维的翅膀,是感受世界万物的源泉。老师要充分运用学生的想象,加深™对陌生化的理解。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两种。教师要充分应用有目的主观的有意想象,插上想象的翅膀,加深作文的陌生化效果。如上海1987年高考作文题“2000年回母校”,1999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加入记忆可以移植”,就需要学生充分运用想象和联想。而这些陌生化的想象就可以为作文增色不少。再如以下句子“阳光真像是爸爸的大手,宽厚而温暖的搭在我的背上。”这样的想象很有奇情奇趣,能激活读者的申明情趣。

此外,为更好的让学生感受熟悉事物的陌生化特点,还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要爱护童心。孩子的想象力通常都是很丰富的,教师要激发孩子们的童心,挖掘他们对生活的认知与发现能力和他们对已知事物的想象力。教学生去“听到花开的声音”、“嗅到阳光的味道”。让同学们去体会“妈妈一不小心,便把一颗豆子剥落在地上”和“一颗豆子顽皮地跳出妈妈的手心儿”有什么不同,从而使他们更有生活情趣的去感受生活,并体现在作文中。作文的创作本不是无源之水,无木之本,它必须以生活积累为基础,这就要求同学们去观察,用心感悟。挖掘同学们的童心,让他们自己去体悟“留心处处皆生活”,教给学生们有心者投入貌似平凡的生活,培养学生的敏锐感觉,消除学生们的感觉“钝化”现象。

2、让学生学会用陌生化视角进行写作

写作中,我们时常换一个跟常人不一样的视点、角度去思考问题或观察事物,就可能会有新的发现,产生陌生化效果。教给学生用异于常人的角度去思考和观察,是使学生写好创新性作文的重要前提。例如由一张假币的角度去写我们当今社会;用一只鸟的视角去诠释人们对自然的破坏……托尔斯泰的创作中就有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在《战争与和平》中描写军事会议时,引入一个乡下小姑娘的视角:她目睹了这次会议,但并不理解眼前发生的事件的实质,于是对会议参加者的谈吐举止,用孩子的心理给予了解释 。托尔斯泰的这一手法,通过视角的变换,为读者提供了独特的全新的视角,产生了陌生化效果。还有他的《量布人》就以马的视角来描述人类社会的不合理现象。而福克纳的名著《喧哗与骚动》则选取一个白痴的视角观察和展现事件的全过程。再如,学生在写松树时大多都会写“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这时老师不防启发学生换个角度去思考——北方的松树历经风雪,故能毅然不动,而到了温暖的南方,少遇逆境,一遇风雪聚至,就会摧折了。这样就会破坏原有思维结构,从而提高作文魅力。

此外,教给学生“以小观大”的写作方法也能收到很好的视觉转换效果。在课文《一件珍贵的衬衫》中作者就是从“衬衫”这个小事物上写出了周总理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本色。

3、在写作教学中强化学生陌生化语言的运用

写作文的一般目的就是吸引阅读者的眼球。如何才能更好的做到这一点,就要充分运用陌生化语言。怎么样才能写出陌生化语言呢?这不仅要让学生去打破语法常规、使用陌生化词语搭配、个性化修辞还要让他们学会借鉴和改造。

⑴、让学生学会打破语法常规——陌生化的基本用法

我们可以首先尝试着出现成分的残缺或词语的倒置。如杨炼的《大雁塔》

沉默 岩石里坚硬的心孤独地思考黑洞洞的嘴唇张开着朝太阳发出无声的叫喊。

这是关联成分的省略。语言的这种成份的缺失,具有强大的刺激性,对阅读者的接受习惯构成了强大的冲击。以“不全”写“全”,以压缩的方式增加文字本身的信息内涵, 使文字更具有吸引性。

再者,主客体倒置也可以达到陌生化效果: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本是雪压苍山,可作者却巧妙的将被动的苍山放在主动的位置上,化动为静,打破常规,产生了陌生化效果。

打破语法常规就等于打破了常规的阅读习惯,从而使作文得到语言上的创新。以上只是举出两个事例来参考,打破语法常规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传授这些方法给学生,让他们去自主探索学习、感受。

⑵、陌生化词语搭配是提高学生陌生化语言能力的基本方法

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总是有限的,然而语词的组合方式却变化无穷。教给学生陌生化词语搭配的方法如下:

形成陌生化的词语搭配,可以让学生熟词生用,例如:彤云最不愿意同学们在她面前提起父亲。在别的家庭,有一个当地委书记的爸爸,那就意味着家里有一座“能源结构”。(张笑天《雪下》)“能源结构”是科学术语,用在这里增添了作文的表达效果。再如“冰雪消融,小溪变的更加开朗了。”不也是很新奇有趣吗?

还可以生造词语。例如“出于感慨或是羡忌。”中的羡忌就是一个生造词。但在生造词时,切忌不能胡造、乱造。把握这个度是很难的,所以在教学中最好不要让学生自己造词。

陌生化的词语搭配可以给人前所未有的新奇感觉。将不同语义不同范畴的词语,强行组合在一个整体的语义场中,以故意破坏正常的思维逻辑和自然的时空顺序,形成陌生的感觉,可以达到唤起读者全新的感受,吸引人们的有意注意的效果。

⑶、个性化修辞也可以提高学生陌生化写作能力

造成语言陌生化最显著最常用的手段莫过于修辞格的运用了。

让学生掌握这项技能可以运用榜样的力量,告诉他们“大家”都是如何写作的。例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就使全诗别具魅力, 成为千古佳句。而宋祁《玉楼春》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之所以人人传唱,就因为一个“闹”字营造出独特的境界,使人感到盎然的春意扑面而来;我国古代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是善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高手, 他还开创了“香草美人”以喻君子的比喻传统。

那么具体来说,该怎样写好富有个性化的修辞呢?这就要教师教给学生正确的使用拈连、比喻和移情。

所谓“拈连”就是通过同音、同形等关系因势利导地把甲乙两类事物很自然地连在一起。很多动词就是通过“拈连”做超常搭配而使语言呈现出陌生化倾向的。如:“土地把人和牛的感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相依为命,耕种着未来和希望。”

比喻形式的多样化是造成语言陌生化的常用手段。所谓“比喻形式的多样化”就是在最基本的比喻形式(明喻、暗喻、借喻) 的基础上加以变化而产生出来的。如:“酒瓶像一个不动声色的手榴弹,时刻准备着一场不见血的战斗”是暗喻。“我们传统节日仍是文化中最乖顺的孩子”喻体鲜活,给人新鲜感。又如:“真情,是一株高大的相思树,在岁月的风雨中,永不凋谢。”从司空见惯中走出,比喻新奇而贴切。

“移情”一般是把人类的性状移到属于非人的或无知的事物,从而使语言陌生化。把声音的甜美看作是“粘甜的汁液”;把纯属感觉的“孤寂”幻化成视觉形象的“一点点滴落的雨”都是移情的表现。

修辞格的运用,使得语言的超常搭配成为可能,从而满足了人们表达上的需要,使得我们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富于表现力、感染力。

⑷、学会借鉴和改造是写出陌生化作文的最有效途径

“陌生化”并不是对所有旧的东西都弃之不顾的,它有时恰恰是通过对旧的形式加以吸收借鉴和重新改造而达到新奇的效果的。把借鉴和改造的目的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只要对旧的东西加以合理的改造,就可以出奇制胜。举些例子会让学生的理解更鲜明。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便是化用了北朝诗人庾信的“落华与芝盖同飞, 杨柳共春旗一色”。庾信的这两句诗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但王勃对它加以化用之后,境界变得更为阔大,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再如,有人仿《涛声依旧》歌词“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为“滴答的钟声敲打着我的无奈”;变“喃喃的倾诉,如三月的春雨,打在我身上”为“声声琵琶,如母亲的手,抚摸过我焦躁的额头”都是推陈出新的典型例子。

教师让学生学会改造、借鉴,是写出陌生化作文的最有效途径。这就像旧物回收可以制造出很多新鲜事物一样,改造、借鉴可以使学生更快的学会陌生化手法,从而对写作充满信心。

4、创新的写作顺序也可以达到陌生化效果

文章的写作顺序不同于常规也可以达到陌生化效果,吸引读者,显现作文魅力。

比如叙述性作品中就就可以让学生采用倒叙、插叙的手法,利用空间或时间顺序的错乱,使结构“陌生化”以吸引读者。再如侦探小说往往采用层层剥笋式的结构, 给人造成一种悬念迭起、扑朔迷离的效果, 这也是陌生化手法的一种运用方式,远比平铺直叙更为精彩。曹禺的《雷雨》如果放在现实生活中, 也绝不会有如此之多的巧合冲突恰恰发生在一天之中, 而是作者的艺术加工使得剧情更为紧凑集中, 更加扣人心弦。除此之外, 人们在创作中还发展了各种各样的艺术手法, 如意识流小说中的时空错位、蒙太奇等手法。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大师马尔克斯的写作顺序手法则更为独特, 他在叙述中常采用站在将来回顾过去的方法, 把过去、现在和将来巧妙地连在一起。他还采用了大量富有魔幻色彩的故事情节。如在《百年孤独》中一场大雨竟然数年不止, 圣女雷梅苔斯突然升空飞去, 人死后鲜血沿着街道一直流回自己的卧室等等, 这些技巧大大增加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也使作品的内涵更为丰富。

创新的写作顺序不仅可以形成读者的心理期待,刺激读者往下看的欲望,还能增添作文的自身魅力。

(二) 学法

强化、写好陌生化作文,还需要学生去自主体会、学习。自主学习才是学好作文的重要保证。我国古代教育史上就有“以学论教”的传统,就充分说明了学法的必要性。学习主要是学生自身的认知活动,学习陌生化的写作方法也是同样。只有采取符合自己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的学法,才能有效促进自身发展。

那么学生如何才能自主的运用陌生化手法写好作文呢?

写作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和言语表达五个步骤,除了审题外,都可以运用到陌生化的写作手法。

1、立意要达到陌生化

立意除了要真、要深以外,还要求立意要新。立意的新就要求同学们去发挥想象和联想。“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选好最佳角度,才能推陈出新。好的立意是写好作文的统帅,只有立意新颖才能有可能写出有水准的作文。

2、要学会选择新颖性的选材

材料是文章主题的支撑,很好的解决选材问题才能写好作文。选材时切记不要老生常谈,缺乏新意。这就要求同学们平时多积累、多思考。只有具备丰富的材料库,写作时才能更好的利用陌生化方法。选材新颖与否决定着作文的成败。

3、布局谋篇要彰显陌生化魅力

结构是文章的“骨骼”,“骨骼”不立,“血肉”(材料)焉附?动笔前要先考虑好文章分几层写,哪些材料先写,哪些材料后写,如何开头结尾等。上面也提到了谋篇布局的重要意义,文章的结构应跌宕起伏,波澜变化。可以通过巧设悬念,欲扬先抑,或采用倒叙或插叙,有开有合,有张有弛,虚实结合,疏密相间,前后对比的方法来达到这一目的,使文章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好的谋篇布局可以刺激阅读者继续往下阅读,打破阅读的审美疲劳。

4、言语表达要新奇多变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自身的语文修养与见识不足以建构新奇的结构,视野阅历的相对狭窄不足以产生选材的新颖。而让文章的语言出新,这是我们完全可以尝试的。通过语言的揣摩构筑起语言的色彩,并且以此照亮全篇,我们就能使文章显得有“味”。

作文中言语表达是学生语文水平的主要标志,目前中学生作文语言中面临很多问题,其中就有语言枯燥,言语干瘪。使用陌生化语言可以缓解这一现象,可以通过打破语法常规、使用陌生化词语搭配、个性化修辞和对前人的借鉴与改造来改善言语表达。最重要的是,使用陌生化语言,可以使人感觉有兴趣,不会产生审美疲劳。从而超越“语言痛苦”。

语言是思想内容的表现形式,要使文章语言准确、完美地表达思想,就要有一个驾驭语言的能力,发挥语言的工具性作用。培养语文的操作能力首先就要学会锤炼语言。古代名家大家都是锤炼语言的高手,他们独具匠心,精心筛选而产生“言就尽而意无穷”、“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表达效果。“语不惊人死不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正是古人锤炼语言的生动写照。写作是运用文字的艺术, 而“善于运用文字”, 就在于能够有效地使用“陌生化”的手段, 使得文章不平庸呆板, 从而充满了活力。

四、“陌生化”教学方法小结

陌生化手法之所以具有能帮助我们重新感觉到生活的效果,关键就在于陌生化语言是对日常语言的扭曲、歪斜、别扭等有组织的修正。陌生化语言迫使人们去戏剧性地去理解语言,并通过增加对语言的感受和增添阅读时间来使这些习惯性的反应重新显得清新。这就是运用“陌生化”手法进行写作教学可以成功的关键。这也就像一个平日用平面镜看自己看习惯了的人,突然被置于哈哈镜面前一样,他必然会仔细地端详自己变形的形象。

然而,要初中生熟练的运用陌生化手法却又非易事。它需要保持学生们灵活的创造性思维。思维一旦走了老路,词句就容易陷入习惯的老路而难以自拔。

当然, 当考虑作品该“怎样写”时, 有必要从“陌生化”的角度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值得注意的是“陌生化”也并不是一味地求新求奇, 或者干脆让人看不懂、越“陌生”越好,运用它进行写作的根本意义在于让人从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中走出来, 以新的眼光感受生活。所以运用“陌生化”手法时必须要有一个限度的制约。并且“陌生化”不只是纯粹地玩弄技巧, 它还启示我们, 只有适度的“陌生”, 写出来的东西才具有新的生命, 写作才会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 首都师范大学语文报刊社 2007年第7期.总期第三三七期第47页

[2] 王松泉、王柏勋、王静义主编《语文教学心理学基础》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3] 孟宪宾、林森、张勇、田碧莹编著《心理学》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第2版

[4] 刘学智、代文伟、姚洁编著《教学法》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第2版

[5] 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 修订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6] 周红才 《论写作创新与陌生化手法》 硕士论文数据库

[7] 梅子满、黄素华 《论“陌生化”美学效果的产生》 硕士论文数据库

[8] 柳春生 《浅谈语文教学中“陌生化效应”的运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9] 《俄苏形式主义文论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 年版

[10] 童庆炳《陌生化与审美体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相关链接:作文指导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