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雨辋川庄作》《归嵩山作》赏析教案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尚德中学 陈燕秋 知识目标:1、了解王维的生平和诗歌风格特点。 2、领悟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析两诗的艺术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增强赏析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王维诗中的闲情逸致,领略王维“诗中有画”的绘画美。 教学重点: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王维诗中的禅意。 第一课时 王维概况 (知人论世)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擅画人物、丛竹、山水。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是少有的全才。 生平介绍 王维青少年时期就富于文学才华。开元九年(721) (21岁)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开始了他的仕宦生涯。因故(但他随即因为署中伶人舞黄狮子犯禁,)受了牵连而谪为济州司法参军。当年秋天便离开京城,赴济州任。济州在今山东荏平西南,王维在那里度过了四年多的光阴。其中开元十三年(725年),诗人裴耀卿任济州刺史,裴为河东人,与王维是同乡,待王维不错,使王维稍得安慰。裴耀卿调走之后,王维就辞职了。后归至长安,在长安闲居了几年。这期间就结识了孟浩然(孟浩然赴长安应试,落第后滞留长安,第二年冬返回襄阳,王维作诗送别,诗云:“杜门不欲出,久与世情疏。以此为长策,劝君归旧庐。”劝孟浩然回乡隐居,不必辛辛苦苦地来长安举试求官。这是因自己中状元后仍不得意,所以有这样的话。作为一个才子,一代名人,王维这个时期不太得意,青年时期赋闲,心中当然不是味道。而且此期间又丧妻。当时他才31岁。妻子去世后,王维不再续娶,几十年一直独身,于此也可见他的思想情态。)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34岁)被擢为右拾遗。(过两年之后)二十四年 (73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而日趋黑暗的转折点。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他原信奉佛教,此时随着思想日趋消极,其佛教信仰也日益发展。他青年时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后一度家于终南山,后又得宋之问蓝田辋川别业,遂与好友裴迪优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天宝十五载(756)安史乱军陷长安,玄宗入蜀,王维为叛军所获。服药佯为□疾,仍被送洛阳,署以伪官。两京收复后,受伪职者分等定罪,他因所作怀念唐室的《凝碧池》诗为肃宗嘉许,且其弟王缙官位已高,请削官为兄赎罪,故仅降职为太子中允,后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丞。第二年就去逝了。享年61岁。 王维诗歌及风格: 王维的思想,可以四十岁左右为界限,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具有一定的向往开明政治的热情,对当时社会上的一些不合理现象,曾经表示了一些不满。象盛唐许多诗人一样,前期也写了一些关于游侠、边塞的诗篇。这些诗或写少年的豪迈,或写大将的英武,或叙征戍之苦,或写凯旋之乐,都表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例如《少年行》: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写少年游侠的昂扬斗志,很有浪漫主义气息。《从军行》、《陇西行》、《燕支行》等诗都是具有浪漫豪情的边塞诗。 他的名作《老将行》,写了一个自幼英勇、身经百战、终于被统治者弃置不用的老将。当外族侵略的时候,又雄心勃勃地奉诏出征:“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诗中既表现了老将的令人激动的爱国精神,又指责了封建统治者对一个身经百战的将军的冷漠无情,抒发了他仕途失意的不满。 王维善于描写自然景物的艺术才能,在前期的诗歌里已经有了出色的表现。特别是他的《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此诗作于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使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的途中,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注释)①属国:本为秦汉时官名,这里指代使臣,王维自指。 ②孤烟直:直上的狼烟。 ③萧关:地名。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④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这里指河西节度使。燕然:即杭爱山,现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后汉车骑将军窦宪大破匈奴被单于,曾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这里借指最前线,并非实指。 请同学们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一段鉴赏文字。 答: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景致苍凉,烽火台上燃起的那一股狼烟就显得格外醒目。一个“孤”字极言景物的单调,而一个“直”字却又表现出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那横贯期间的黄河,给人的感受只有一个字“长”,而让人感伤的落日因其“圆”又增添了一丝亲切温暖而苍茫的感觉。在作者的笔下,塞外风光奇特而壮丽,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同时,诗人更是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王维后期的诗,主要写隐居终南山、辋川的闲情逸致的生活。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他早年就信奉佛教,贬官济州时已经有了隐居思想的萌芽。再加上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的政局变化,他渐渐觉得仕途生活压抑、黑暗,理想也随之破灭。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既不同意同流合污,又感到自己无能为力,尽管在李林甫当政时,王维并没有受到迫害,实际上还升了官,但他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却越来越深了。出路何在?对于这个正直而又软弱、再加上长期接受佛教影响的封建知识分子来说,自然就只剩下跳出是非圈子、返回旧时的园林归隐这一途了。于是,后期的王维就开始了亦官亦隐的生活。甚至对于他个人生活有很大影响的安史之乱,在他的诗歌里面也几乎没有什么积极的反映。他后期对现实基本是抱着一种“无可无不可”的漠不关心的态度。最初隐居终南山,后来在蓝田辋川得到宋之问(初唐诗人,致力于律诗的创作)的别墅,生活更为悠闲,“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并吃斋念佛,“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 王维后期的诗,在他的诗集里占有大半数的篇幅,他的山水田园的名篇,如《田园乐七首》、《过香积寺》、《鸟鸣涧》、《积雨辋川庄》、《渭川田家》等,都是归隐以后的作品,都在闲静孤寂的景物中流露了对现实非常冷漠的心情。 一、解题 (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在这首七律中,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 二、学生自读(2分钟),扫清文字障碍,提出不懂读音。老师再根据学生的疑难解答。 三、学生齐读此诗。 四、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自己翻译理解这首诗。翻译时注意借助自己的想象和联想,不理解之处,小组讨论。疑难之处可以举手请教老师。老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再次解答。 五、提问让学生主动发言自己的翻译内容。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点评。 六、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小黑板提示:通过反复的诵读,紧紧抓住诗歌所描绘的特定景物,细致地品赏诗歌中饱含诗人情感的关键词句,进而准确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七、把握诗歌中的艺术手法——情景交融、寓禅理于写景叙事中、用典明志。 积雨空林烟火迟, 蒸藜炊黍饷东菑。 首联写田家生活。正是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空气潮润,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来,山下农家正烧火做饭呢。女人家蒸藜炊黍,把饭菜准备好,便提携着送往东面田头,男人们一清早就去那里劳作了。(先写空林烟火,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再写农家早炊、饷田以至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使人想见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体现了田家生活的乐趣。)――――人文景观(生活图景) 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 颔联写自然景色。广漠空蒙、布满积水的田野上,白鹭翩翩起飞,意态是那样闲静潇洒;听啊,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样甜美快活。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自然景观 下面两联就是抒写诗人隐居山林的禅寂生活之乐的。 山中习静观朝槿, 松下清斋折露葵。 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这情调,在一般世人看来,未免过分孤寂寡淡了吧?然而早已厌倦尘世喧嚣的诗人,却从中领略到极大的兴味,比起那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有天壤之别,充满了闲情逸致。 野老与人争席罢, 海鸥何事更相疑。 野老是诗人自谓。诗人快慰地宣称:我早已去机心,绝俗念,随缘任遇,于人无碍,与世无争了,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庶几乎可以免除尘世烦恼,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了。这里运用了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抒写诗人淡泊名利的心境。 板书: 田家生活――自然景观――禅寂生活――用典明志 闲散安逸――广漠苍茫――闲情逸致――淡泊名利 怡然自乐 幽深 与世无争 艺术手法:寓情于景、用典 总结:王维诗的特点:诗中有画(绘画美),富有禅意,融情入景。 方法指导:抓住作者所选取的物象,一共有多少。要准确把握物象的特征和基调。抓住物象的色彩。抓住物象的声音特征。(动静结合) 八、布置作业:背诵此诗。自主鉴赏王维《归嵩山作》。 第三课时 一、导入 巩固前两节课的内容:1、学生谈谈对王维的了解 2、谈谈王维诗歌的风格特点 3、谈谈对《积雨辋川庄作》对比有何异同。 二、解决上一节课布置的作业 1、背诵检查 2、学生反馈鉴赏《归嵩山作》的成果 三、教师补充学生的不足之处。 归嵩山作 王维 这首诗是作者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通过描写途中所见景色抒写了作者细微复杂的心情。嵩山,古称“中岳”,在今河南登封县北。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注释] 薄:bó草木丛生的地方。去:行走。闲闲:悠闲。 首联描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扣题目中的“归”字。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木丛生的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显得那样从容不迫。这里所写望中景色和车马动态,都反映出诗人归山出发时一种安详闲适的心境。 中间四句进一步描摹归隐路途中的景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注释] 相与:1、一起,共同。2、结交,交往。 第三句“流水如有意”承“清川”,第四句“暮禽相与还”承“长薄”,这两句又由“车马去闲闲”直接发展而来。这里移情及物,把“流水”和“暮禽”都拟人化了,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感情:河川的清水在汩汩流淌,傍晚的鸟儿飞回林木茂盛的长薄中去栖息,它们好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两句表面上是写“水”和“鸟”有情,其实还是写作者自己有情:一是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二是寓有作者的寄托。“流水”句比喻一去不返的意思,表示自己归隐的坚决态度;“暮禽”句包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所以此联也不是泛泛的写景,而是景中有情,寓情于景,言外有意的。(难点) (意象――流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用流水比喻愁之深之重。 “逝者如斯”用流水比喻时光一去不复返)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小黑板提示:通过反复的诵读,紧紧抓住诗歌所描绘的特定景物,细致地品赏诗歌中饱含诗人情感的关键词句,进而准确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这一联运用的还是寓情于景的手法。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图画: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图,是诗人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的景物,对此加以渲染,正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释] 递:形容遥远。且闭关:佛家闭门静修。这里有闭门谢客之意。 “迢递”是形容山高远的样子,对山势作了简练而又形象的描写。“嵩高”,即嵩山。前句交待归隐的地点,点出题目中的“嵩山”二字。“归来”,写明归山过程的终结,点出题目中的“归”字。“闭关”,不仅指关门的动作,而且含有闭门谢客的意思。后句写归隐后的心情,表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社会人事,最终点明辞官归隐的宗旨,这时感情又趋向恬静淡泊。 板书: 离去 ―― 途中 ―― 归来 感情变化:安详闲适――凄清悲苦――恬静淡泊 艺术手法:寓情于景 总结:隐居是一件闲适的事,流水、归鸟也同我回来隐居的心情一样。回来了,闭门谢客,余生清闲,何等自在。但作者也透露了一丝失意、无可奈何的情绪,荒城、古渡、落日、秋山全带凄凉之意。全诗层次清楚,从离去到沿途所见,直到归来,作者抓住一些典型景色描写,表达自己的心境。全诗意境优美,不加雕琢,写得真切生动,含蓄隽永,不见斧凿的痕迹,却又有精巧蕴藉之妙。沈德潜说:“写人情物性,每在有意无意间。”方回说:“不求工而未尝不工。”正道出了这首诗不工而工,恬淡清新的特点。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