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上的斑点》教学叙述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小鹭的博客

推荐伍尔芙的《墙上的斑点》,按教材的要求,让学生自己读读就是了。可是学生读了三遍,都说还是没有一点感觉——实在是读不懂,叫我给讲讲。

说实在的,我也不懂她的斑点。但既然学生这么要求,总不能随便敷衍吧。于是我硬着头皮又细细读了几遍,然后在今天的课堂上与学生一块瞎掰。

我首先请了几位同学述说阅读后的第一感觉。他们普遍认为这小说没有情节,没有故事,也没有塑造什么人物形象,简直是天马行空想到哪写到哪。他们甚至肯定地认为就这么写他们也会。我觉得学生基本上还是抓住了意识流小说的特点。说实在的,我的感受与学生也差不多。但是,如果真的只是这样的话,那我们谁都可以写意识流小说了,而且无法分辨这其中的优劣。所以直觉告诉我有必要带领学生要从看似“混乱”的思绪中找找规律,思考思考斑点在文中起的作用,看看作者到底联想到了些什么,琢磨琢磨这些联想有没有表达作者的什么思想。

于是,我首先叫学生注意第二自然段的首句:

“我们的思绪是多么容易一哄而上,簇拥着一件新鲜事物,像一群蚂蚁狂热地抬一根稻草一样,抬了一会儿,又把它扔在那里……”

这句比喻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然后,我叫学生去寻找“抬了一会儿,又把它扔在那里”总共有哪几次?学生通过阅读,较快找到了这么几次,我叫他们依次划出如下内容,并相机板书(部分):

回忆看到斑点的时间:炉子里的火——城堡的旗帜——红色骑士

像钉子的痕迹:油画——房主——铁道旁的别墅

不像钉子:生命的神秘——人类的无知——遗失的东西——生活的速度——来世

玫瑰花瓣:莎士比亚——人类本能——伦敦星期日——尊卑序列表

凸现的圆形:古冢——退役上校——牧师和老伴——学者

大海中的木板:树——树的生存

一只蜗牛

板书完毕,我以“斑点”为圆心,将上述内容的外框一画,出现了一朵花。学生很快意识到这小说的结构很特别:“斑点”是思绪的发源地,它就好像一朵花的花心,各种各样的思绪向外辐射延伸就好像是花瓣,延伸到一定程度又会收回,所以它在文中是一条线索,纷乱的思绪主要靠斑点像什么或者不像什么得以贯穿。

第二步,我主要引导学生思考琢磨文中“我”所联想的内容。由于时间的关系,又主要引导学生探讨了第三、四段“不像钉子:生命的神秘——人类的无知——遗失的东西——生活的速度——来世”这一内容。因为这里更多的有哲学的思考,学生最费解。

我首先这样引导学生:你怎么理解“一旦一件事发生以后,就没有人能够知道它是怎么发生的了”,能举个例子谈谈你的理解吗?然后我引导他们注意琢磨“生命是多么神秘;思想是多么不准确!人类是多么无知”等话语的内涵。其中我也引述了些什么诸如“不知道我们不知道”之类的话语以及一些事例,再加上原文谈的什么偶然性“鸟笼子……手风琴——全都丢失了”等内容,又与《红楼梦》的《好了歌》相联系,大多学生似乎有所悟。

小说后面部分联想的内容,由于时间关系,没能进一步探讨。我布置学生去做《作业本》中的练习,通过练习,相信学生会理解更为深刻。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