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三首(人教版高一必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高一语文备课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了解徐志摩、闻一多的简历及其不同的创作风格。②咀嚼诗歌语言,把握两首诗的意象,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③学习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2、能力目标:①继续训练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②把握诗歌的独特意象,进一步品味诗歌的意境。③通过两首诗的学习,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3、情感目标:①鼓励学生热爱美丽的自然,珍惜生活中的人情美。②培养学生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二、课前预习

1、查阅字典,读准字音。

青荇           榆阴           浮藻            长篙

漫溯           斑斓           笙箫 

    2、课外阅读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

第一课时

一、预习展示:指读第一首诗《再别康桥》,注意读准字音。

二、初步感知:齐读,康桥在你心目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三、徐志摩及《再别康桥》:

徐志摩(1896-1931),原名徐章垿,浙江海宁人。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遇难。1918-1922年先后在美、英留学,旅英期间开始写作新诗。他创作丰富,成绩斐然,被林语堂称为“情才”和“奇才”。他一生留下四部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徐志摩是个个性主义者,他有“单纯的信仰”,信仰个性绝对自由的理想,他为理想奋斗,一生都在追求爱与美,追求灵性的表现,向往英国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但是,当时中国社会已进入新民主义义革命阶段,阶级斗争日益尖锐,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也好,超阶级的人性和自由也好,与时代潮流是相悖的,最后徐志摩“流入颓废的怀疑之中”。四部诗集真实地记录了他由“单纯的信仰”变为“颓废的怀疑”的过程。

康桥,现通译为“剑桥”,是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的所在地。徐志摩1920年9月离开美国到达英国,在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做旁听生学习政治,于1922年8月返国。这期间和稍后,他写了诗〈康桥西野暮色〉〈康桥再会吧〉〈康河晚景即照〉及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1928年秋,徐志摩再到英国,重访剑桥大学,并于同年11月6日回国途中在轮船上作〈再别康桥〉这首诗。

四、诵读感知“三美”

1、音乐美:

①诗的节奏诵读举例: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②一读全诗,注意诗歌的韵脚,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2、建筑美:再读全诗,谈谈诗行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3、画面美:

①诗歌中描绘了康桥哪些独具特色的意象?

②你最喜欢哪一种意象,能把这一意象描绘成一幅画吗?

五、探究式阅读

1、第二、三、四、五节在表现诗人情感上的层次是怎样的?从整体上看诗人的情感特点是什么?

2、诗中写道:“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又为什么“不能放歌”,阅读一、六、七节,试想诗人此时的心情如何?中国有这么一句古诗“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用在此处明显不妥,你认为结合此诗的情感和意境,应该改做什么?

3、上述诗人的感情反差是怎样造成的?这种反差又说明什么?

4、中国一般人,喜欢某地,爱刻上“XXX,到此一游。”或摘一把花,采几束草带回去留做纪念。可是诗人爱康桥,却“不带走一片云彩”,表现了什么? 

六、课外拓展:

中国诗词中写离别的诗作不胜枚举,下面我们就随便举几个例子,拿来与《再别康桥》比较一下,大家看看《再别康桥》有什么特别新颖之处? 

例 1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例 2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柳宗元《别舍弟宗一》)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色轻轻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送李端》卢纶) 

例3 

设想一下,如果是你们要远行,面对父母亲友,你们眼中所看到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结合你们自己的经验,设身处地地为徐志摩设想一下。 

七、课外阅读积累: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第二课时

一、课前预习:

①读准字音:漪沦      残羹       罗绮      酵     

②读读闻一多的诗歌:《色彩》《红烛》《太阳吟》《忆菊》《发现》《一句话》《静夜》。 

③学唱《七子之歌》

附:

七子之歌(澳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忆菊

……

啊!诗人底花呀!我想起你, 

  我的心也开成顷刻之花, 

  灿烂的如同你的一样; 

  我想起同我的家乡, 

  我们的庄严灿烂的祖国, 

  我的希望之花又开得同你一样。 

  习习的秋风啊!吹着,吹着! 

  我要赞美我祖国底花! 

  我要赞美我如花的祖国! 

  请将我的字吹成一簇鲜花, 

  金底黄,玉底白,春酿底绿,秋山底紫,…… 

  然后又统统吹散,吹得落英缤纷, 

  弥漫了高天,铺遍了大地! 

  秋风啊!习习的秋风啊! 

  我要赞美我祖国底花! 

  我要赞美我如花的祖国!

发 现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那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

二、走近作者:齐唱《七子之歌(澳门)》。你知道有关闻一多的哪些情况,和大家交流交流。 

三、了解写作背景:

1、《忆菊》《死水》两首诗在感情色彩上有何异同?

2、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

闻一多1922年留学美围,在异国他乡受到民族歧视,于是更加魂牵梦绕着自己的祖国。闻一多在一个发达国家生活了三年后,1925年他归心似箭,终于踏上祖国的土地,但目睹当时国内的情形——可以说满目疮痍,贫穷落后,混乱不堪,就像《赞美》里描述的那样,再与当时的美国一比,心里产生了巨大的落差!闻一多当时的心情是失望、痛苦、悲哀,就好像一腔热血时突然被劈头浇了一身冷水。正是在这种情笼罩下,他看到一个又臭又脏的死水沟,于是灵感迸发,《死水》诞生了。

四、初读课文,正字音

五、再读课文,体会音乐美

六、三读课文,体会建筑美、绘画美

七、自由阅读,分析全诗,填写下表。

诗节     “死水”具体情形及特点      体现情感色彩的短语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死水”象征意义

1、将诗中华丽的词语与流露作者感情的短语联系起来,有什么发现? 

2、探讨诗人思想感情对立的两极。

3、读读闻一多在1943年11月写给臧克家的一封信:“我只是觉得自己是座没有爆发的火山,火烧得我痛,却始终没有能力炸开那禁锢我的地壳,放射出光和热来。只有少数人跟我很久的朋友才知道我有火,并且就在《死水》里感觉出我的火来。”提问:“如果说创作《死水》时,闻一多就像一座没有爆发的火山,那么什么时候他这座火山爆发了呢?是什么给了他巨大的生命爆发力?” 

                      

4、带着对本诗的这些理解再来读一读《死水》,读出死水中的绝望之情,同时也读出死水中的火来;读出极度的憎恶,也读出强烈的热爱来。

八、作业布置:

用“三美”标准赏析《老马》或《断章》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