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生平简介(杨玉环)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手机版 | ||||
生平简介 杨玉环与西施、王昭君、貂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唐代蒲州永乐人(山西永济人)。天宝四年(745)入宫,得唐玄宗宠幸,封为贵妃,(时玄宗年六十一,贵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至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于是,百官竟相仿效。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 后安史之乱,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安史治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杨玉环(公元719-756年):唐代宫廷音乐家、歌舞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开元七年719年农历六月初一生于容州(今广西玉林容县),出身宦门世家,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是蜀州司户,叔父杨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四川度过的,10岁左右,父亲去世,她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珪家。 杨玉环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虽为美女,但仍有缺陷:其体有狐臭,因此特别喜欢沐浴。 开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咸阳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婚后,两人甜美异常。 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七 杨玉环(719—756),号太真,蒲州永乐人,唐玄宗李隆基的贵妃。杨氏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开元二十二载(734年)她被册立为李瑁的妃子,后又受令出家,天宝四载(745年),杨氏正式被玄宗册封为贵妃。天宝十五载(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玄宗西逃四川,杨氏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 这位以胖为美的杨贵妃,是最简单的美人、最幸福的美人,也是最令人感慨的美人。 她真叫玉环吗? 大名鼎鼎的杨贵妃,芳名是什么?这是个有趣的问题。 《旧唐书》与《新唐书》里没写,《资治通鉴》里也没有明确记载,《长恨歌传》只说她是“杨玄琰女”。唐大中九年(855年),也就是杨贵妃死后大约100年,郑处诲编撰的《明皇杂录》里才第一次提及:“杨贵妃小字玉环”。后人沿用至今。对此,有一种不同的说法,郑嵎的《津阳门诗注》里说:“玉奴,太真小字也”。郑处诲和郑嵎都是唐人,生活年代也差不多,而且都是进士出身,所以他们的说法都有可信的理由。当然,也可能这两个名字都属杨美人,一个是真名,一个是昵称。 管杨贵妃叫什么,那个叫李隆基的老男人都喜欢。说他是老男人,一点不假,开元二十八年(740年)两人第一次见面时,杨氏才22岁,而他已经56岁了。老是老点,可他是皇帝,所以能够为所欲为。他不但不管她叫什么,而且也不管她嫁没嫁人,甚至都不考虑她嫁的是自己的儿子,只要他喜欢,便一定要夺过来。 唐玄宗看上杨玉环时,她已经嫁给寿王李瑁差不多五年了。唐时宫廷“胡风”盛行,老子抢儿子的媳妇,好像也不算稀罕事,“爱情面前人人平等”嘛,所以也没有卫道士哭闹着向皇上谏劝什么“人伦之理”。但这毕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为了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唐玄宗还是做了一些台面上的工作。譬如先是打着孝顺的旗号,下诏令她出家做女道士,说是要为自己的母亲窦太后荐福,并赐道号“太真”,让杨玉环搬出寿王府,住太真宫。这样做也是为避人耳目,方便他们偷情。好不容易熬过五年,玄宗先是很正经地尽了一把“父亲之责”,为寿王李瑁娶韦昭训的女儿为妃,紧接着就迫不及待地将杨氏迎回宫里,并正式册封为贵妃。杨玉环不仅长得漂亮,歌舞俱佳,而且很是聪明,善解人意,简直就是皇上的贴心“小棉袄”,玄宗自然极为喜欢。不久,杨玉环便专宠后宫,使得“六宫粉黛无颜色”,当时宫中称她为娘子,一切待遇(仪体规制)也都是皇后级别。 对此,唐人李商隐有话要说。他在《骊山有感·咏杨妃》 里写道:“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看来寿王真是郁闷至极、尴尬到家了。但玄宗不顾人伦,依然要夺子所爱,那就只能感叹杨玉环的美色太有诱惑力了。不过,根据常理推断,已步入老年的唐玄宗宠爱杨贵妃,可能不仅是贪图美色和床笫之欢,更是将她当作生活体贴入微、凡事知心解意、犹能迎合自己嗜好的精神伴侣。 如《旧唐书》所述:“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每倩盼承迎,动如上意。”而《新唐书》里的评语也大致相同,只是很含蓄地加了“遂专房宴”的提示。后世诸多文学作品,极尽意淫之能事,一味放大贵妃“以色邀宠”的本领,我以为有高估唐明皇生理功能之嫌。当然,再老的男人,对美色还是很受用的,何况这位美人儿长得如天仙一般。 《霓裳羽衣曲》 杨玉环除却容貌出众,更令玄宗神魂颠倒的是她高超的音乐舞蹈艺术修养。史载她“善歌舞,通音律”,而玄宗也有同好,这就难怪他会将她视为自己的艺术知音和精神伴侣了。这一点,从他“朕得杨贵妃,如得至宝也”的欣喜语气里便可知。 唐玄宗熟悉音律,对曲乐、舞蹈都颇有研究,不少贵族子弟在梨园都曾受过他的训练。《旧唐书》里记载,玄宗曾组建过“宫廷乐队”,选拔子弟300人,宫女数百人,招呼他们作指导。对于这样很有才情的“艺术”帝王,精通音律的杨玉环自然显得格外有魅力。据说有一次,玄宗倡议用内地的乐器配合西域传来的5种乐器开一场演奏会,贵妃积极应和。当时贵妃怀抱琵琶,玄宗手持羯鼓,轻歌曼舞,昼夜不息。对此,有白居易诗为证:“缓歌曼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杨玉环还是个击磬高手,她演奏时“拊搏之音泠泠然,多新声,虽梨园弟子,莫能及之”。玄宗为讨得美人欢心,特意令人以蓝田绿玉精琢为磬,并饰以金钿珠翠,珍贵无比。 ,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病逝,玄宗因此郁郁寡欢。在心腹宦官高力士的引荐下,唐玄宗把目光投向了武惠妃相似的儿媳杨玉环。 开元二十八年十月,与李瑁成亲五载的杨玉环离开寿王府,来到骊山,此时她才22岁,玄宗则56岁,玄宗先令她出家为女道士为自己的母亲窦太后荐福,并赐道号“太真”。 天宝四年,唐玄宗把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后,遂册立杨玉环为贵妃,玄宗自废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后,因此杨贵妃就相当于皇后。 杨贵妃有三位姐姐,皆国色,也应召人宫,封为韩国夫人、秦国夫人、虢国夫人,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虢国夫人杨花花排行第三,以天生丽质自美,不假脂粉。杜甫《虢国夫人》诗云:“虢国夫人承主思,平明上马入金门。却嫌脂粉宛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杜诗详注》卷二)乃为事实之写照。 杨玉环自入宫以来,遵循封建的宫廷体制,不过问朝廷政治,不插手权力之争,以自己的妩媚温顺及过人的音乐才华受到玄宗的百般宠爱,虽曾因妒而触怒玄宗,以致两次被送出宫,此外,杨玉环在宫中与安禄山有染,但最终玄宗还是难以割舍她。直至安史之乱,唐玄宗仅带杨贵妃西逃,在马嵬坡兵谏时,杨贵妃被逼赐死,年方38岁。 今陕西兴平县有杨贵妃墓,占地3000平方米,墓侧有李商隐、白居易、林则徐等历代诗碑。临潼骊山北麓有华清池,传为杨贵妃“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遗迹,其中尤以“贵妃池”更为著名,传为杨贵妃专用的浴池,故又称“妃子汤”,池侧有“凉发亭”,传为贵妃浴罢凉发梳头之处。这些名胜古迹因为与古代著名美人杨贵妃有密切关系,而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相关故事诗辞 杨玉环玄宗亲谱《霓裳羽衣曲》,召见杨贵妃时,令乐工奏此新乐,赐杨氏以金钗钿合,并亲自插在杨氏鬓发上。玄宗对后宫人说:“朕得杨贵妃,如得至宝也”(《古今宫闱秘记》卷三)复制新曲《得宝子》,足见宠幸之隆。时宫中未立新皇后,宫人皆呼杨氏为“娘子”,实居后位。郑处诲讲了一个故事,说在杨玉环晋为贵妃之后,岭南贡上一只白鹦鹉,能模仿人语,玄宗和杨贵妃十分喜欢,称它为“雪花女”,宫中左右则称它为“雪花娘”。玄宗令词臣教以诗篇,数遍之后,这只白鹦鹉就能吟颂出来,逗人喜爱。玄宗每与杨贵妃下棋,如果局面对玄宗不利,侍从的宦官怕玄宗输了棋,就叫声“雪花娘”,这只鹦鹉便飞入棋盘,张翼拍翅,“以乱其行列,或啄嫔御及诸王手,使不能争道。”(《明皇杂录》)后来这只可爱的“雪花娘”被老鹰啄死,玄宗与杨贵妃十分伤心,将它葬于御苑中,称为“鹦鹉冢”。元朝诗人杨维桢《无题效商隐体诗》云:“金埒近收青海骏,锦笼初放雪衣娘。”(《铁崖集》)就是咏及玄宗与杨贵妃的宠物白鹦鹉的。玄宗对宠物白鹦鹉尚且如此珍惜,其对杨贵妃的厚宠更不待言了。 由于杨贵妃得到重宠,她的兄弟均赠高官,甚至远房兄弟杨钊,原为市井无赖,因善计筹,玄宗与杨氏诸姐妹赌博,令杨钊计算赌账,赐名国忠,身兼支部郎中等十余职,操纵朝政。玄宗游幸华清池,以杨氏五家为扈从,每家一队,穿一色衣,五家合队,五彩缤纷。沿途掉落首饰遍地,闪闪生光,其奢侈无以复加。杨家一族,娶了两位公主,两位郡主,玄宗还亲为杨氏御撰和彻书家庙碑。 有一次,杨贵妃恃宠骄纵,得罪了玄宗,被玄宗谴归娘家。可是,贵妃出宫后,玄宗饮食不进,高力土只得又把她召回来。750年,贵妃偷了二十五郎邠的紫玉笛,独吹自娱。事发,以忤旨又被送出宫外。贵妃出宫后,剪下一绺青丝,托中使张韬光带给玄宗,玄宗大骇,又令高力士把她召回。张祜《分王小管》诗云:“金舆还幸无人见,偷把分王小管吹。”(《中晚唐诗叩弹集》卷五)就是咏此事的。杨贵妃知道玄宗没有她,便寝食不安,更为骄纵,杨家“出入禁门不问,京师长吏为之侧目”。时人有“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之谣。(《杨太真外传)))李肇说:“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唐国史补》卷上)杜牧《过华清宫》诗云: 长安回望绣城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中晚唐诗叩弹集》卷六) 就是咏岭南贡荔之事,后世岭南荔枝有“妃子笑”者,据说得名于此。 天宝中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立过边功,深得玄宗宠信,令杨氏姐妹与禄山结为兄妹,杨贵妃则认禄山为干儿子。禄山以入宫谒见干娘为名,竟明目张胆地调戏起杨贵妃来。 杨贵妃在长安庆祝最后一次生日,是755年六月一日于华清宫,玄宗令梨园置乐,于长生殿奏新曲,未有曲名,适广东南海进荔枝到,遂以《荔枝香》为曲名。同年十一月,安禄山反,玄宗仓皇入川,次年途经马嵬驿(今陕西省兴平县西),军队哗变,逼玄宗诛杨国忠,赐杨贵妃自尽,时年38岁。白居易的《长恨歌》,就是叙玄宗与贵妃的悲剧故事。 杨贵妃能诗,《全唐诗》收有其《赠张云容舞》一首云: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枭枭秋烟里。 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这是以女人写女入的舞姿,比之秋烟芙容,若隐若现;复比之岭上风云,飘忽无定,更比之柳丝拂水,婀娜轻柔,衬以罗袖动香,可谓出神入化。在诗词中反映杨贵妃的故事是很多的,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云: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中晚唐诗叩弹集》卷六) 就是咏贵妃放事。至于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其:“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名句(《李太白全集》卷五)更成为千古绝唱。贵妃死后,玄宗人蜀,“行至扶风道,……又至斜谷口,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声,隔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因采其声为《雨霖铃曲》。”(《杨太真外传》)这就是后来宋词《雨霖铃》词牌的由来。 在戏剧中演杨贵妃的故事更多,元朝白朴撰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杂剧,明朝有屠隆隆《彩毫记》传奇、吴世美《惊鸿记》传奇、无名氏《磨尘鉴》传奇,清朝有洪升《长生殿》传奇,京剧有《百花亭》、《贵妃醉酒》、《太真外传》、《马嵬坡》等,其它地方剧种也有许多演杨贵妃的故事,真是不胜枚举。尤以梅兰芳主演的京剧《贵妃醉酒》,以其独创性及卓越演技唱腔,饮誉海内外。小说则有《杨太真外传》、陈鸿《长恨歌传》、《隋唐演义》等。 杨贵妃与含羞草 有一种小巧玲珑的花卉,它的复叶酷似芙蓉枝,点点对称,宛如鸟羽。植株上缀以数朵谈红色的小花,状若杨梅。人们用手一指,它那羽状小叶便很快闭合,叶柄也慢慢垂下,就象初涉人世的少女,因为纯洁和朴实,才那样忸怩、娇羞,所以人们都叫它“含羞草”。 传说杨玉环初入宫时,因见不到君王而终日愁眉不展。有一次,她和宫女们一起到宫苑赏花,无意中碰着了含羞草,草的叶子立即卷了起来。宫女们都说这是杨玉环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惭形秽,羞得抬不起头来。唐明皇听说宫中有个“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见,封为贵妃。从此以后,“羞花”也就成了杨贵妃的雅称了。含羞草“羞”于见人,是由于植物电的缘故。含羞草的叶栖基部, 有一个薄壁细胞组织叫做“叶褥”,平时里面充满了足够的水分。当叶片受到刺激时,薄壁细胞里的水分,在植物电的指令下,立即向上部与两侧流去。由于叶片的重量增加,就产生了叶片闭合,叶柄耷垂的现象。含羞草植株纤细娇弱,为了生存,它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形成了这种适应环境的特殊本领。 编辑本段杨贵妃下落之谜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至马嵬驿,军士哗变,杀死民愤极大的杨国忠,又逼唐玄宗杀死杨贵妃。玄宗无奈,便命高力士赐她自尽,最后她被勒死在驿馆佛堂前的梨树下,死时38岁。传说运尸时,杨贵妃脚上的一只鞋子失落,被一老妇人拾去,过客要借玩,须付百钱,老妇人借此发了财。 有人说,杨玉环可能死于佛堂。《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禁军将领陈玄礼等杀了杨国忠父子之后,认为“贼本尚在”,请求再杀杨贵妃以免后患。唐玄宗无奈,与贵妃诀别,“遂缢死于佛室”。《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唐玄宗是命太监高力士把杨贵妃带到佛堂缢死的。《唐国史补》记载:高力士把杨贵妃缢死于佛堂的梨树下。陈鸿的《长恨歌传》记载:唐玄宗知道杨贵妃难免一死,但不忍见其死,便使人牵之而去,“仓皇辗转,竟死于尺组之下”。乐史的《杨太真外传》记载:唐玄宗与杨贵妃诀别时,她“乞容礼佛”。高力士遂缢死贵妃于佛堂前的梨树之下。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笺证稿》中指出:“所可注意者,乐史谓妃缢死于梨树之下,恐是受香山(白居易)‘梨花一枝春带雨’句之影响。果尔,则殊可笑矣。”乐史的说法来自《唐国史补》,而李肇的说法恐怕是受《长恨歌》的影响。 杨贵妃也可能死于乱军之中。此说主要见于一些唐诗中的描述。杜甫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在安禄山占据的长安,作《哀江头》一首,其中有“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之句,暗示杨贵妃不是被缢死于马嵬驿,因为缢死是不会见血的。李益所作七绝《过马嵬》和七律《过马嵬二首》中有“托君休洗莲花血”和“太真血染马蹄尽”等诗句,也反映了杨贵妃为乱军所杀,死于兵刃之下的情景。杜牧《华清宫三十韵》的“喧呼马嵬血,零落羽林枪”;张佑《华清宫和社舍人》的“血埋妃子艳”;温庭筠《马嵬驿》的“返魂无验表烟灭,埋血空生碧草愁”等诗句,也都认为杨贵妃血溅马嵬驿,并非被缢而死。 杨贵妃之死也有其它的可能,比如有人说她系吞金而死。这种说法仅见于刘禹锡所用的《马嵬行》一诗。刘氏之诗曾写道:“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行,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军家诛佞幸,天子舍妖姬。群吏伏门屏,贵人牵帝衣,低回转美目,风日为天晖。贵人饮金屑,攸忽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从这首诗来看,杨贵妃是吞金而死的。陈寅恪先生曾对这种说法颇感稀奇,并在《元白诗笺证稿》中作了考证。陈氏怀疑刘诗“贵人饮金屑”之语,是得自“里儿中”,故而才与众说有异。然而,陈氏并不排除杨贵妃在被缢死之前,也有可能吞过金,所以“里儿中”才传得此说。 还有人认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而是流落于民间。俞平伯先生在《论诗词曲杂著》中对白居易的《长恨歌》和陈鸿的《长恨歌传》作了考证。他认为白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长恨歌传》之本意,盖另有所长。如果以“长恨”为篇名,写至马嵬已足够了,何必还要在后面假设临邛道士和玉妃太真呢?职是之由,俞先生认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当时六军哗变,贵妃被劫,钗钿委地,诗中明言唐玄宗“救不得”,所以正史所载的赐死之诏旨,当时决不会有。陈鸿的《长恨歌传》所言“使人牵之而去”,是说杨贵妃被使者牵去藏匿远地了。白居易《长恨歌》说唐玄宗回銮后要为杨贵妃改葬,结果是“马嵬坡下泥中土,不见玉颜空死处”,连尸骨都找不到,这就更证实贵妃未死于马嵬驿。值得注意的是,陈鸿作《长恨歌传》时,唯恐后人不明,特为点出:“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纪》在。”而“世所不闻”者,今传有《长恨歌》,这分明暗示杨贵妃并未死。 有一种离奇的说法是杨贵妃远走美洲。台湾学者魏聚贤在《中国人发现美洲》一书声称,他考证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而是被人带往遥远的美洲。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杨贵妃逃亡日本,日本民间和学术界有这样一种看法:当时,在马嵬驿被缢死的,乃是一个侍女。禁军将领陈玄礼惜贵妃貌美,不忍杀之,遂与高力士谋,以侍女代死。杨贵妃则由陈玄礼的亲信护送南逃,行至现上海附近扬帆出海,飘至日本久谷町久津,并在日本终其天年。在日本也有种种说法。有一种说法是,死者是替身,杨贵妃则逃往日本的山口县大津郡油谷町久津。替身是个侍女,军中主帅陈玄礼怜贵妃貌美,不忍杀之,遂于高力士密谋,以侍女代替,高力士用车运来贵妃尸体,查验尸体的便是陈玄礼,因而使此计成功。而杨贵妃则由陈玄礼的亲信护送南逃,大约在今上海附近扬帆出海,到了日本油谷町久津。 日本山口县“杨贵妃之乡”建有杨贵妃墓。1963年有一位日本姑娘向电视观众展示了自己的一本家谱,说她就是杨贵妃的后人。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也自称是杨贵妃的后裔。 由上述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杨贵妃之死的传说愈来愈生动,有一种论点是,这些传说离开史实也愈来愈远。这种论点认定,杨贵妃在马嵬驿必死无疑。《高力士外传》认为,杨贵妃的死,是由于“一时连坐”的缘故。换言之,六军将士憎恨杨国忠,也把杨贵妃牵连进去了。这是高力土的观点。因为《外传》是根据他的口述而编写的,从马嵬驿事变的形势来看,杨贵妃是非死不可的。缢杀之后,尸体由佛堂运至驿站,置于庭院。唐玄宗还召陈玄礼等将士进来验看。杨贵妃确实死在马嵬驿,旧、新《唐书》与《通鉴》等史籍记载明确,唐人笔记杂史如《高力士外传》、《唐国史补》、《明皇杂录》、《安禄山事迹》等也是如此。 民间传说杨贵妃死而复生,这反映了人们对她的同情与怀念。“六军”将士们以“祸本尚在”的理由,要求处死杨贵妃。如果人们继续坚持这种观点,那么,杨贵妃就会被当作褒姒或者妲己一类的坏女人,除了世人痛骂之外,是不可能有任何的赞扬。即使她是人间什么绝色或者盛唐女性美的代表者,也不会在人们的潜在意识中产生怜悯与宽恕。全部的问题在于:杨贵妃事实上不是安史之乱的本源。高力士曾言“贵妃诚无罪”,这话虽不无片面,但贵妃不是罪魁祸首,那是毫无疑问的。安史之乱风雨过后,人们开始反思,总结天宝之乱的历史经验,终于认识到历史的真相。民间传说自有公正的评判,对历史人物的褒贬往往比较客观。杨贵妃之死,既有其自取其咎的一面,更有作为牺牲品的一面。于是,人们幻想确实已死了的杨贵妃能重新复活,寄以无限的追念。 编录者坚信随着考古新发现,从科技发展观点看问题,杨贵妃下落谜底,离开史实一定会愈来愈近。根据具有正史参考价值的唐朝时许子真编著的《全唐文》卷四、三,“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一文所记载,杨玉环最少应有三个籍贯是不足为奇的。第一籍贯是生父杨 维祖籍的容县十里乡杨外村;第二籍贯是当年在容州府后军都督署任职的义父杨 康的祖籍;第三籍贯是当年在容州府任长吏的义父杨 琰,杨 琰祖籍陕西弘农华阴,后迁居山西蒲州永乐。 2004年,随着坐落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保南乡山西村的唐代大宦官高力士墓抢救性考古发掘的完成,考证了高力士本姓冯,名元一,是当年容州府所辖14个州中的潘州(今广东高州)人,幼年被送入宫中,赐姓高。专家在研读高力士生平的墓志铭时,意外发现当年驿马传送进宫供杨贵妃享用的荔枝是一种产自高力士与杨玉环家乡的名为“白玉罂”的优质早熟荔枝。高力士与杨玉环同为容州都督府人氏,高力士的潘州家乡与杨玉环的容州普宁县家乡相距仅100公里,这一考古新发现,考证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中的荔枝来自何处的长期争议。这一考古新发现,还从另一侧面,支持了日本山口县油谷町的二尊院内藏有两本古文书记载着当地关于杨贵妃的传说:军中主帅陈玄礼怜贵妃貌美,不忍杀之,遂于高力士密谋,以侍女代替,而杨贵妃则由陈玄礼的亲信护送南逃到四川,沿长江乘船到上海附近扬帆出海,漂流到了日本油谷町久津。由于高力士与杨玉环是老乡,加之在宫中接触较密切,深知杨玉环身世,因此高力士曾断言“贵妃诚无罪”,陈玄礼与高力士协助杨玉环出逃的唯一安全可靠的线路就是,南逃四川,沿长江乘船到上海附近扬帆出海,漂流至海外。 编辑本段马嵬坡的杨贵妃墓 杨贵妃墓的陵园小巧玲珑,进门正面是一座三间仿古式献殿,穿越献殿就是墓冢,占地约一公亩,高约三米,墓家冢以青砖包砌。在墓东、西、北三面有回廊,镶嵌有大小不等的石碑,刻有历史名人的游记和题咏。 杨贵妃墓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扩建的白居易《长恨歌》画廊和“安史之乱”展馆正在加紧建设。杨贵妃汉白玉雕像已竖立于前期扩建的陵园之中。 说来也奇,日本也有两座杨贵妃墓,京都等古城还有她的塑像。历史上的杨贵妃自缢死于马嵬坡,日本何来贵妃墓一直是个迷。但国内学者俞平伯、周作人先生早年著文说:“杨贵妃辗转到日本定居。日本学者渡边龙策在《杨贵妃复活秘史》一文中考证说,杨贵妃逃脱马嵬坡后得到唐代舞女和乐师的帮助,辗转到扬州,在那里不仅见到乐其兄杨国忠、长子杨暄之妾及其幼子,还见到日本遣唐使团的藤原制雄,在藤原的协助下,杨贵妃搭乘日本使团的船到日本久津登陆,时间为公元757年。到日本后杨贵妃受到天皇孝谦的热诚接待。后来,杨贵妃以她的智谋帮助孝谦挫败了一次宫廷政变,从此在日本名声大震,获得日本人民,尤其是日本妇女的好感。至今还有日本妇女说她是杨贵妃的后代。一些日本妇女到马嵬坡访问时,总喜欢装一袋白色的“贵妃土”带回去。而当地人传说贵妃洁白的皮肤把周围的土染白了,妇女取“贵妃土”搽脸美容,坟土因此变少,后来不得不砌砖盖顶和围边。 编辑本段《诗海沉帆》杨贵妃马嵬后历史的研究成果 《诗海沉帆》——内容提要: 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素以难解多伪作而著称,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困惑。本书从研究李白两首最著名的词──《菩萨蛮》和《忆秦娥》入手,逐步揭开了笼罩在李白作品上的层层迷雾,并由此解决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系列重大疑案: 一.在李太白的诗词中,隐藏了一大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作品,其中有很多是他们马嵬坡事变之后的作品。这些作品主要是指: 1.李白的大部分词作; 2.《宫中行乐词》、《寄远》、《长相思》等。 二.揭开了白居易、陈鸿的《长恨歌、传》,李商隐的《马嵬·海上徒闻更九州》的本事之谜。他们并不是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添枝加叶,而是确有所据的。 三.揭开了李商隐《无题》诗的本事之谜,其相当一部份是以李、杨马嵬后的爱情悲剧为“本事”的。初步证明与此有关的有《锦瑟》、《碧城》、《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等作品。 四.揭开了杨贵妃马嵬后的生死之谜,其要点是: 1.杨贵妃确实未死于马嵬事变,她被宫人救起后,带领着她们在今天的湖北、湖南一带流亡,并于乾元元年与唐玄宗接通了联系。 2.唐玄宗和杨贵妃于乾元二年七月在襄阳城外的汉江岛上有过一次秘密会见,并在那里发出了“在天愿为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海誓山盟。 3.汉江岛相会引发了当年八月的襄阳康楚元叛乱,为此太真决意流亡日本。唐玄宗委派日本客卿晁衡(阿倍仲麻吕)以出任安南都护为由掩护太真出亡。晁衡与日本遣唐使合作,使太真于上元元年三月东渡日本。 4.太真的出亡行动引发了上元元年四月的襄阳张维谨叛乱,唐玄宗等人的秘密活动终于败露,于是导致了上元元年七月的西苑宫变,肃宗把玄宗关入西宫,高力士、陈玄礼、韦伦等人受到了相应的惩罚。 5.唐肃宗查明事情的真相之后十分后悔,他向父亲认了错,并派人去日本接杨妃回国。但杨妃不愿回国,终于铸成了千古长恨。 此项发现将使中国文学史和唐代历史面临重大改写。 【唐玄宗后宫之争:杨贵妃VS梅妃】 今天的人们大多知道杨贵妃,而知道江采苹的人恐怕不多。其实,杨贵妃和江采苹是唐玄宗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中一对势均力敌的情敌。 江采苹,即梅妃,出生于福建莆田江东村,父亲江仲逊是个诗书满腹的秀才,同时也是个悬壶济世的医生。江采苹是家中独生女,她聪慧灵秀,能诗能文,9岁就能背诵许多诗歌名篇,15岁时即已写得一手好文章,所写的八篇赋文,更在地方上传诵一时,是当时有名的才女,被誉为福建第一个女诗人。 多才多艺的江采苹,不仅长于诗文,还通乐器,善歌舞,而且娇俏美丽,气质不凡,是个才貌双全的奇女子。 适逢玄宗开元盛世,唐朝国家兴盛,四海升平,内有贤相,外有名将,一派昌荣之景。这时,深受玄宗宠爱的萧淑妃不幸离开了人世。唐玄宗极重夫妻之情,虽有后宫佳丽数千人,却对萧淑妃情有独钟。萧淑妃的卒亡使唐玄宗不胜悲痛,日见憔悴。唐玄宗在万分思念下,很想找到另一份寄托。 有个叫高力士的近侍宦官,看到唐玄宗悲伤的样子,自然忧心忡忡,担心玄宗从此一蹶不振。于是,他力劝玄宗征选天下绝色多情美女,来改变悲伤心境,重新振作起来,玄宗采纳了他的建议。高力士奉旨挑选秀女,亲自出使闽粤,发现了刚刚及笄的江采苹,他疑其为天人,如获至宝。随即把她带进了宫中,侍候玄宗皇帝。 当时江采苹虽是淡妆轻扫,仍难掩如花容颜,她温柔文雅的言语,优美大方的举止,是一杯清香醇郁的茶,霎时就掳获了玄宗皇帝的心,玄宗对她疼爱有加,将当时众多的后宫佳丽视为尘土,专宠江采苹一人。 梅妃比杨贵妃进宫早19年之多,她纤丽秀雅的风格令玄宗由衷敬佩,为之倾倒。恬静娴雅、端庄明秀的江采苹,从小就喜爱和她一样淡雅的梅花,玄宗皇帝因此封她为“梅妃”,并在她居住的宫中,种植了各式各样的梅树,每当梅花盛开,便与梅妃流连花下,赏花赋诗,其乐融融。 然而,当丰满、冶艳,浑身散发娇情媚态的杨贵妃出现之后,玄宗开始目眩神迷。 杨贵妃与梅妃成了并立于玄宗后宫的两株奇葩。梅妃像一株梅花,清雅高洁;杨玉环如一株牡丹,丰腴娇艳。这俩人一瘦一肥,一雅一媚,一静一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已过花甲之年的唐玄宗,心目中已经分出杨玉环和梅妃的高低。十几年他面对孤芳自赏、清雅高洁的梅妃,现在已经审美疲劳了,不免有些意兴大减。而突然出现的杨贵妃,不但丰满的体态充满了性感,楚楚动人,还有她那媚人的神情、活泼的性格,就像一团炽热的烈火撩拨着已近暮年又不甘衰老的唐玄宗。 这样,杨贵妃与梅妃自然展开了明争暗斗。一个要死守“阵地”,一个要占领“阵地”,战斗异常激烈。 而她们的战斗,开始表现出来的是一篇篇有感而发的诗文。 我们先看梅妃写的一首诗: 撇却巫山下楚云,南宫一夜玉楼春; 冰肌月貌谁能似,锦绣江天半为君。 这首诗中,表面上赞叹杨贵妃的美貌,其实际上是在讽刺她原来是唐玄宗的儿媳,不顾人伦,从寿王府中转入皇宫,竟然钻进了公公的被窝,还迷惑皇帝,耽误朝政,并讥嘲她如月般的痴肥。其实,当时梅妃说的都是事实。 杨贵妃读罢,立即反击: 美艳何曾减却春,梅花雪里减清真; 总教借得春风草,不与凡花斗色新。 诗中的含义是说梅妃瘦弱不堪,而且也受宠得过头了,哪能与新春的鲜花争奇斗艳呢! 唐玄宗没有为梅妃的诗鼓掌,却为杨贵妃的诗叫好。杨贵妃的美,是另一种不同的风情,媚惑了唐玄宗,他把所有的心思都转移到了杨贵妃身上,渐渐冷落了梅妃。梅妃的爱情也从此陷入了困境。在受到了冷落的同时,还要承受杨贵妃时时在玄宗面前的数落和诬告。后来,梅妃终于被迫迁入上阳东宫,过着和冷宫一样的凄清生活。 这时的杨贵妃,把她的大姐韩国夫人、三姐虢国夫人以及八姐秦国夫人全都招来了。她们四个就像四株香花,团团环绕在唐玄宗四周,粉白黛绿,奇幻万千,使得垂垂老矣的玄宗青春焕发;她们又像四只蜜蜂,在唐玄宗的身上,像采花粉一样,吸取唐玄宗的“精华”。唐玄宗终日与她们周旋嬉闹,无暇顾及朝政,更把上阳东宫的梅妃忘到了九霄云外。 然而,毕竟梅妃和杨贵妃风格不同,味道也不一样,一个“荤”,一个“素”。唐玄宗过度香艳之后,不由思念淡雅。一段时间后,唐玄宗不曾与梅妃见面,心里就时不时想起梅妃,想起梅妃的样子。一个梅花绽放的季节,唐玄宗漫步梅园,睹花思人,泛起一股似水柔情与刻骨相思,心中暗生一丝悲凉,一种愧疚,一种和梅妃相见的欲望。一天晚上,唐玄宗怕杨贵妃知道,借口身体不适,没去杨贵妃宫中,独宿在翠华西阁,密遣一贴身小太监,用马把梅妃驮来叙旧. “既然是陛下宠召,为何要深夜暗中而来?”“堂堂一国之君,为何如此怕那个肥婆?”梅妃虽然心中觉得窝囊,却不忍让玄宗久等,还是乘马来到了翠华西阁。一双旧日鸳鸯又相拥在一处,说不尽的缠绵,道不尽的悱恻。 这事还是被杨贵妃知道了。杨贵妃不待宣召,到翠华西阁推门而入,劈头问玄宗:“你把梅精藏在何处?”玄宗假装若无其事地回答:“不是在上阳东宫吗?”杨贵妃见唐玄宗赖账,话题一转,说:“何不宣来,我们一同到骊山温泉享乐一番!”说得玄宗支支吾吾,不知所措。杨贵妃装出一副正经的样子说:“这里乱七八糟,床下有妇人金钗,枕边留有余香,这夜是何人为陛下侍寝。为何欢睡到日出还不上朝,陛下可去面见群臣?”她竟然说,妾要留在这里,等唐玄宗上朝回来。 唐玄宗恼羞成怒,气急败坏,脸色已经铁青,但他却不大嚷大叫,就以蒙头大睡的方式反抗。杨贵妃毕竟聪明,也怕事情闹僵,无法收拾。她拿出看家本领,装痴卖娇,哭闹了一番,然后愤愤而去,回娘家去了。 杨贵妃回娘家不久,唐玄宗不堪思念,派侍使把她接回宫中,据说接了三次才接回来。 当然,唐玄宗有时旧情难忘,常怀着一种怜悯和补偿的心理对待梅妃。有次唐玄宗尝荔枝时,又忆起梅妃,就派人送去一串珍珠,梅妃见珍珠,触景生情,无限伤感,即写了一首诗,夹在珍珠里退还给玄宗。诗云:“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此诗人称《一斛珠》。 流光易逝,青春不再,梅妃在上阳东宫已经度过了10年寂寞岁月。她不知道玄宗的心目中,是否还有她梅妃的一丝影迹。她想,如果皇帝旧情不忘,梅妃就有一线希望。于是,她写成一篇《楼东赋》,来陈述心中的许多感慨。 据说,这首诗写了她在上阳东宫的凄惨心情,抒发了她对玄宗,对贵妃的不满和对新生活的向往。然而,不但于事无补,还差点被杀。如果不是触动了玄宗的爱怜之心,恐怕她当时就在杨贵妃的挑唆下,命归黄泉。 在这场爱情的争夺战中,杨贵妃那一方是人多势众,风头正盛;而梅妃这边则人单势薄,已经彻底败下阵来。 之后,“安史之乱”爆发了,唐玄宗携杨贵妃逃往西南,后来,杨贵妃被逼死在马嵬坡。被留在宫内的梅妃为了不让叛贼污辱,也为负心于她的玄宗保住清白之身,用白布将自己层层包裹,跳下古井而香消玉殒。 1000多年过去了,家乡的人们仍然怀念她,称为“祖姑皇妃”,并修宫造像以供祭,宫名就叫“浦口宫”。该宫雄伟壮观,八根大石柱支撑着巨大的顶棚斗拱结构,神龛护栏镂空木雕,极为精美,吸引了不少游人前往瞻仰。旧时兴化府衙门口的对联写道:“荔枝甲天下,梅妃是部民。” TVB电视剧 片名:杨贵妃 The Legend Of Lady Yang 地区:中国香港(TVB) 类型:历史人物 集数:20集 首播:2000年 监制:庄伟建 编审:陈静仪 演员:向海岚 江华 郭少芸 吴美珩 曾伟权 袁彩云 剧情介绍 唐代玄宗﹝江华饰﹞迷倒于她的风华绝色﹑出色舞姿﹗一次机缘,令孤女杨玉环﹝向海岚饰﹞从此飞上枝头变凤凰,成为玄宗的宠妃﹗开始她的传奇一生……万千宠爱在一身,开始她与玄宗的浪漫爱情故事…… 宫廷之内,是非之地﹗更是人心叵测﹗宫廷妃嫔﹑王后﹑太后妒忌她的智慧,武惠妃﹝郭少芸﹞假言相好,却暗中对环加以陷害,使其意外流产及被打入冷宫,后又派兵追杀令环遭毁容﹗更挑拨环与梅妃﹝吴美珩﹞之间恩怨,造成两妃争宠局面﹗一切只为赶环出宫……一切却令环更得宠,更可以干预政事把弄权力……玄宗知人善任,环的堂兄杨国忠﹝曾伟权饰﹞在朝中稳步高升,却惹来李林甫﹝郭峰饰﹞的抗衡,更促成安禄山﹝阮兆祥饰﹞叛变,揭开历史「安史之乱」﹗太后乘机提出要求,要玄宗赐死环,否则六军不发﹗一代美人从此香消玉殒…… 分集介绍 第一集 杨玉环天生丽质,不幸父母双亡,落难投靠叔父杨玄珪,途中遇上唐玄宗,并得热汤解寒因而对他生好感。珪有妻李氏及三女儿 – 玉琇、玉玲及玉瑶,环饱受李氏虐待,幸得堂兄杨钊和瑶开解。玄宗和环再次相遇,双方留下深刻印象。洛阳上下大肆庆祝迎接皇上,杨氏三姊妹负责表演歌舞,但演出前瑶受伤,遂由环代替,环经打扮后艳压群芳,太守尉被她美色迷惑,盛事当夜楼牌倒塌,环得将军皇甫惟明相救,尉利用楼牌倒塌威胁环下嫁。 第二集 环不甘下嫁尉,宁死不屈,幸得玄宗招为才人,而明虽对她有意,但环却钟情玄宗。杨家上下对环入宫非常雀跃,环初到贵境不懂宫廷礼节,太监高力士帮忙从中指导。玄宗宠爱梅妃,令各才人非常羡慕。环和才人冬儿误入默林又破坏梅花,令梅妃非常生气。选妃当日,冬施用横手,利用花蜜引蝶被发觉,连累环亦一同被贬为侍女,并分派服侍梅妃,惨被虐待。环以母亲的遗物手镯贿赂高力士,而玄宗亦对环念念不忘。 第三集 环受皇后处处刁难,禁止她与玄宗相见,令玄宗非常无奈。冬因偷看皇帝奏折,被重打三十大板。玄宗因忙于祭祖事宜,遂赠金步摇给环可免受欺负。环无意中在御花园救了太子瑛而受伤,令丽妃非常感激,并派御医伍太医为她疗伤,环乘机请求太医拯救冬,冬才可死里逃生。众妃对玄宗宠幸环都非常妒忌,均冷嘲热讽,但环却默默忍受。一日,宫中空地发现一玉石写着「杨花开、李花落」几个大字,惊动宫中各人,人心惶惶。 第四集 环因石碑之事,被太后赶出宫外的三华宫修道。洛阳的杨家还不知道环遭遇,一家大小欢天喜地,而钊更计划到京城探望环。环在三华宫惨受道姑欺负仍忍气吞声。瑶得知环被贬消息后,不惜下嫁尉为妾。环目睹道姑杀人,道姑发现后为免除后患,向玄宗假称环已逃走,好让杀人灭口一事能瞒天过海,环得钊及时救回才幸免于难。钊为替环洗脱罪名,努力追查文字来源;而玄宗亦命人追查,终替环翻案,恢复才女的身份,而太后亦加不反对。 第五集 玄宗对环宠幸有加,形影不离,环厚待冬儿到宫中侍候她,反令冬儿不满,才华出众的李白教太子瑛吟诗作句,令环非常佩服。钊兄凭妹贵,刚巧传来洛阳发生疫症,钊毛遂自荐,于是玄宗便委任他为御吏。当钊回乡时,发觉洛阳瘟疫漫延,灾情紧急,回京复命时,钊染上疫症且危在旦夕,幸得梅妃的家传秘方救回一命,而洛阳城老百姓亦因此得救。玄宗为了奖赏梅妃,在她生日当天令梅花林开花,梅妃非常高兴,此时却传来环身体不适的消息。 第六集 环贵为王妃,受到各方的尊重,而高力士乘机拢络环,赠回手镯令环非常高兴,玄宗得知环身怀龙胎,对她爱护有加。尉因疫死亡,而瑶亦染上疫病,危在旦夕幸得钊再次回洛阳解除瘟疫,而他乘机向瑶表白爱意。杨家因环的关系,受到玄宗的器重,玄宗宠幸环而忽视了梅妃,令到梅妃非常心痛。冬儿妒忌环,不惜在安胎药中加上毒药,令环小产。环道听途说,以为丽妃加害自己,酒后无意中透露丽妃和伍太医的奸情。 第七集 环因一时大意,令到丽妃、伍太医及王子瑛被玄宗下令处死,环因内疚去拜祭他们,反被太后以环知情不报,罚其闭门思过,安禄山平定内乱有功,由于山口甜舌滑深得环欢心,愿收他为谊子。梅妃在御花园跳舞,吵醒环,令环不满,两人因此而交恶。山和钊惺惺相识,定下日后鸿图大计。环有意学吹奏笛子,拜宁王为师,玄宗误会二人有暧昧关系,环一怒之下,离宫出走。 第八集 玄宗因环私自离宫,除受太后质问外,还被丞相李林甫以危害国策罪名,逼玄宗降罪环,玄宗一怒之下竟贬甫为御吏。环知玄宗为己不惜开罪朝中大臣,在钊献计下,使环可顺利回宫,甫亦回复丞相职位。明平定吐番有功,凯旋回归,并得玄宗器重。琇、玲结婚当日,有人设计陷害环和明有奸情,玄宗要处死他们之际,明有证据证明和环之间的清白。环无意中发现皇后迷惑皇上,而皇后害怕被环揭穿,决先下手为强,反告环散播谣言,要将她毒打至死。 第九集 环惨被皇后毒打,令玄宗非常心痛,玄宗更查出皇后除利用霹雳木迷惑自己外,还用毒药害死环的龙胎,玄宗即贬她为庶民,环终明白在宫中必须弱肉强食之道理。杨家三姊妹被玄宗封为夫人,而钊则获赐名杨国忠。玄宗为削弱甫的权力,布下天罗地网令甫就范,环为了祈求国泰民安,不惜连夜等待流星雨出现,玄宗非常感动。冬乘环入睡后放火欲把她烧死,幸得侍婢奴相救。一日,环在冬房中发现陷害自己的证据,追问时冬竟咬舌自尽。 第十集 环知一切是惠妃所为,梅妃劝环不要打草惊蛇,一方面在惠妃面前做到互相不和,另一方面利用惠妃侍婢影害怕鬼神之说,令惠妃对影产生怀疑。忠渐受玄宗重用,除纳他为郡马爷外,还派他为南诏节度使,此举引起甫不满。惠妃吩咐影拿她的珠宝到如宝斋,影一去不返,终在河边发现影遗物,怀疑影遭人谋财害命。瑶千方百计寻找影,当找到时影已变成痴呆,只好带她回家疗伤。一日环和惠妃在御花园中漫步,环激动地将惠妃推落池中。 第十一集 惠妃大难不死且对环有了介心。瑶见影病情毫无进展,以威逼利诱方法令影在玄宗面前指控惠妃,但惠妃机警逃过大难,反指梅妃对影施用酷刑。忠出师不利,被南诏兵团围困险些丧命,幸得禄山、惟明及时相救,幸免于难,三人且结拜为兄弟。惠妃佯装可怜,处处受梅妃及环所欺负,引起玄宗对他们两人不满,惠妃和甫决铲除环,不惜自残身体,吞下砒霜嫁祸环,环百辞莫辩,太后下令处斩环。 第十二集 梅妃以生命担保环,环虽暂免一死,却被打入冷宫,惠妃为求铲除环,不惜再设计陷害环私自逃出宫,途中环因受伤得不到治疗,面上留下疤痕,加上惠妃从中作梗,玄宗因此疏远环。忠南下抗敌无功而还,甫落井下石,玄宗大兴问罪之师,忠、山及明均表无奈。惠妃在宫中意气风发,瑶因此受到奚落。忠等人为了拢络高力士,知道士喜欢玉石,便搜罗了翡翠玉佩送给他,刚巧遇到甫等人,玉佩不但被甫属下浑打破,士还遭甫讽刺一番。 第十三集 士被人奚落心有不甘,玄宗得知后便封他为骠骑大将军。环美貌不如当年,玄宗对她日渐远离,幸得梅妃从中安慰,而明知环的情况后,决定到宫中拯救她,原来甫早以设下天罗地网欲把他们一网成擒,幸得士摆平。惠妃被封为皇后,决杀死影斩草除根,其实影早已回复记忆,假扮痴呆只为怕惠妃对她不利,影终在玄宗前说明一切,惠妃自知大势已去,竟然胁持太后,要与环同归于尽,在千钧一发中,太后的婢女香以自己身体拯救太后。 第十四集 香救太后有功被收为义女,而甫因作反被眨为庶民。环得梅妃相助回复美貌,更添几分艳色,玄宗对她更加宠爱,当知环爱吃荔枝,不惜劳民伤财派军驿连日快马运载荔枝,其中有两兄弟郭子仪和子曦,仪因曦为此丧命非常愤怒,且得罪玄宗。环知道自己过错,遂为仪向玄宗求情,玄宗念他丧弟之痛免他死罪外,还升仪的官职。忠和郡主成婚当晚,大闹宫庭令太后非常反感。山、忠及史被吐蕃偷袭,幸得仪相救。瑶处处向玄宗大抛媚眼,梅妃提醒环要提防,惹来瑶之不满。 第十五集 环欣赏诗人李白才华,不过白天生我行我素,故开罪士。白惊叹环的美色,以清平调相赠,因而引起梅的不快。玄宗梦见仙境,写成嫦娥和九天玄女故事,由环和梅演绎,演出时梅不慎令环出丑,导致二人不和。玄宗赏识忠欲升他为丞相,但遭太后反对。环因父亲的忌辰心情沉重,玄宗为搏环欢心,决追封环父及将他迁葬京城。忠寻找的风水地竟和宁王所找到的,同是马家村,宁王为得到马家村,不惜放火烧村,忠为增加自己名望,上书玄宗告发宁王罪行。 第十六集 太后为保宁王,不惜以死威胁玄宗,相方争持不下,忠向环献计给太后,令宁王幸免一死,而忠亦得偿所愿被封为丞相。瑶得知梅有喜,为了陷害梅,利用奴的单纯行事,梅发现后,认为是竷D使,二人误会加深。环对瑶痛骂一番,引来玄宗对瑶的爱惜,两人因此发生关系,而环和忠仍懵然不知。玄宗有愧于环,对她更加宠爱。忠想利用职权要白为他写讣闻,白不愦权贵,令忠不快。南蛮来函,朝中只有白认识蛮文,白乘机奚落忠一番,亦感朝中不宜久留,决定辞官还乡,环得悉后大感可惜。 第十七集 环和梅水火不容,玄宗想调停也爱莫能助。环父迁墓回京,因聚集太多人群令瑶不幸受伤,环和瑶和好如初之际,环发现瑶和玄宗的暧昧关系,而再次离宫出走。虽然玄宗多番向环道歉,环还是坚持,太后便乘机要求玄宗下令休了环,但玄宗不从,最后,环受到玄宗的诚意打动原谅他。忠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日渐拔扈,势力亦扩大不少。梅产下怪胎,环为了不想梅知道,秘密下葬胎儿,梅以为环害死自己的龙儿,于是下手想杀死她。 第十八集 梅因儿子之死而患上失心疯,群医束手无策,太后把梅的事情归究环,但玄宗一意孤行还要纳环为贵妃。杨家因环关系,非常神气,甚至得罪了太后的义女香,环亦感无奈。玄宗沉迷美色,不理国事,大权渐落忠的手中,山要求忠推廌为武丞相,明和仪向忠痛陈山的罪行,但忠不想和山反目,令到明非常反感。玄宗想提携山,忠害怕山权力超过自己,因而反对,山得知后大怒,于是不惜污辱瑶,和忠反目,而忠找着山罪行的把柄,威胁山道歉和永远离开中原。 第十九集 山一面收服吐蕃,另一面招兵买马,气势一时无两,忠有见及此便向玄宗禀告,玄宗即召山回朝,山狡猾避过玄宗的怀疑,并获增加军备令忠非常不满,梅精神日渐康复,而且看破红尘。玄宗和环微服出巡,遇上龙婆预言将有大难临头,环顿感不安,玄宗加以安慰。忠以黄袍加身嫁祸山作乱,令山不得不铤而走险,玄宗上泰山祭祖,环相陪在侧,山利用此机会行弑皇帝。 第二十集 (大结局) 环被山活捉后,山仰慕环的美色把她污辱,明赶来发现环已被山凌辱,二人大打出手,明本可杀死山,但因山施诡计反把明杀掉。「安史之乱」后,人心惶惶,玄宗只好逃亡,而太后及梅妃则宁死在宫中,也不跟随玄宗逃难。郡主发现忠和瑶的奸情,忠反而抛弃郡主和瑶远走他乡。大唐国乱,军民均认为是杨家所造成,誓要杨家上下血债血偿。仪认为要稳定军心,一定要处死环,玄宗不允,相方疆持不下,究竟杨贵妃的下场如何,密切留意杨贵妃大结局。 编辑本段杨贵妃的体重 1943年11月底,陈寅恪携家离开桂林到达重庆,旋受流亡到成都的燕京大学之聘出任历史学教授。 据燕大历史系学生石泉与李涵回忆,陈寅恪所开的课为“魏晋南北朝史”和“元、白诗”两门。自1944年秋季始,又继续开设“唐史”和“晋至唐史专题研究”两门大课。由于陈寅恪讲课内容精辟,极富启发性,前来听讲者不仅是校内学生,整个华西坝其他几所大学的教授都云集而来旁听,因而关于陈寅恪乃“教授之教授”的声名继清华之后,又在成都高校广为流传开来。另据时在燕大历史系读书的雍国泰回忆:“先生讲的内容是唐史,他声音细微,语音不清之处,或者一些中心词,都由讲师板书在黑板上。唐史的主要内容是说唐王朝是中国又一次的民族大融合,无论政治制度还是文化、风俗,都是经过融合后的‘大杂烩’。 有天下课后,一位同学好奇地问道:‘杨贵妃体形肥胖,究竟体重若干?’先生顺口回答:‘135磅。’(约合61.5公斤)。先生此说,想来必有所本,只是不知这些资料他又是从哪里得来。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