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人教版八年级选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一、作者简介

魏学洢(yī)(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现在浙江嘉兴)人,明末散文家。著有《茅檐集》。

二、课文导读

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刻而成舟,生动地表现了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故事。舟上五人,须眉毕见,其他如箬篷、窗、楫、壶、炉等,无不应有尽有;还有三十四个字,勾画了了,真可谓巧夺天工。本文就是对这件艺术品的文字说明。阅读时,要善于运用想像再造出这件艺术品的形象,并仔细品味雕刻家的艺术构思。

三、文言知识储备

(一)掌握下列生字词

 mǐn            wǎng  yí      yòu jī   shǔ  ruò    sǎn   é guān  rán

器皿   巧夺天工   罔   贻   八分有  奇   黍   箬篷   糁   峨  冠   髯

 juàn    zhě  qū   jí  zhuī jì  rén xū   yú   zhuàn

手卷   衣褶   诎   楫   椎  髻   壬 戌   虞山   篆章

(二)通假字

1、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选。)

3、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5、⑴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⑵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又”。)

(三)多义词

1、端   东坡右手执卷端(端:名词,一头,一方。) 2、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qí):奇妙,精巧。)

        其人视端容寂  (端:形容词,端正。)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奇(jī):余数,零数。)

3、为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为:动词,雕刻。)

        中轩敞者为舱      (为:判断动词,是。)

(四)同义词

1、可   高可二黍许    (可:大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通“又。”)

珠可历历数也                  2、有   为字共三十有四

(五)古今异义词                              炉上有壶             (有:与“无”相对。)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2、佛印居右                  3、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简    古义:挑选,选择。             居   古义:在。              曾    古义:还,尚且。

今义:简单,简直。                  今义:居住。                  今义:曾经。

(六)词类活用

1、石青糁之(糁: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涂石青”。)      2、箬篷覆之(箬篷:名词用作动词,“用箬篷”。)

3、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卧、诎:动词的使动用法,可分别译作“使……卧”“使……诎”。)

四、课文翻译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     ①奇巧人:手艺奇妙精巧的人。

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①,罔不因势象    ②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

形,各具情态②。                                 ③为:做。这里指雕刻。

明朝有个手艺特别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      ④器皿(mǐn):盛东西的日常用具。

寸左右的木头,雕刻出宫殿房屋、器具、人物,甚至于飞      ⑤木:树木。

禽走兽、树木山石,没有一件不是依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      ⑥罔(wǎng)不因势象形: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

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罔不:无不,全都。因:

①说明所用的材料体积少,而表现的范围却很广,        顺着,就着。象:模仿,这里指雕刻。

可见他有多方面的成就。                                  ⑦贻(yí):赠。

②说明构思精巧,技术高超。                          ⑧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③。                盖: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大苏:就是苏轼,后人习惯

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上面刻的是苏东     于用“大苏”和“小苏”来称呼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泛:

坡乘船游览赤壁的故事。                                       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苏轼曾游赤壁,写过

③指出这只核舟的雕刻主题——“大苏泛赤壁”。明显地表     《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赤壁:苏轼游的赤壁

示了本文的意图。                                             在黄州(现在湖北黄冈)城外的赤鼻矶(jī),而

第1部分(1):总说。概述雕刻者的精湛技艺,以及核舟     东汉赤壁之战的赤壁,一般认为在现在湖北嘉鱼

的由来和舟上所刻的内容。                                     东头。云:句尾语助词。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④。               ⑨八分有(yòu)奇(jī):八分多一点。有:通

(这)小船从头到尾大约有八分多长,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奇:零数。

④先总说一句,较为精确地介绍“核舟”的体积之小。          ⑩高可二黍(shǔ)许: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高。一说,古代一百粒黍排列起来的长度为一尺,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做的船篷覆盖在船舱上。     因此一个黍粒的长度为一分,这里的“二黍许”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      即二分左右。可:大约。许:上下。

焉。闭之⑤,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         ○11中轩敞者为舱: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⑥。                  ○12箬(ruò)篷:用箬竹叶做的船篷。

(船舱)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有八扇。推开窗子       ○13雕栏相望: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子,就(看见)右       ○14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里的句子。

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    ○15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赤壁赋》里的句子。

兴”,(并)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徐:缓缓地。兴:起。

⑤小窗竟然可以开关,充分显示了核舟雕刻技艺的精湛。        ○16石青糁(sǎn)之:意思是用石青涂在刻着字

⑥这副对联从侧面显示了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的凹处。石青:一种青翠色颜料。

第一层:介绍核舟的长短、大小和船舱的格局。               ○17峨冠(guān):高高的帽子。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⑦,佛印居       ○18髯(rán):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须。

右,鲁直居左。                                      ○19佛印:是个和尚,苏轼的朋友。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那个)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络       ○20鲁直:宋朝文学家黄庭坚,字鲁直。他也是苏

腮胡子的人就是苏东坡,佛印坐在右边,黄鲁直坐在左边。         轼的朋友。

⑦这一句刻画了苏东坡的形象特征。                         ○21手卷(juàn):横幅的书画卷子。

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22卷端:指画幅的右端。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⑧。               ○23卷末:指画幅的左端。

苏东坡和黄鲁直共同观赏一幅书画手卷。苏东坡用右手拿着画        ○24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似的。语:说话。

卷的右端,左手抚在黄鲁直的后背上。黄鲁直用左手拿着画卷        ○25微侧:略微侧转(身子)。

的左端,右手指着画卷,好像在说什么似的。                      ○26其两膝相比者: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指东

⑧这几句交代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刻画他们互相切磋        坡的左膝和鲁直的右膝。比:靠近。

谈论时的神情。                                               ○27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      的衣褶里。意思是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

各隐卷底衣褶者⑨。                                   ○28绝类弥勒:极像弥勒佛。类:像。弥勒:佛教

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左脚,(他们都)各自略微侧着身      菩萨之一,佛寺中常有他的塑像,袒胸露腹,笑

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画卷下边的衣褶里。       容满面。

⑨这几句交代船头的人物及他们的位置,突出了苏东坡的主     ○29矫首昂视:抬头仰望。矫:举。

人地位,紧扣“大苏泛赤壁”的主题。                           ○30不属:不相类似。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      ○31诎(qū):同“屈”,弯曲。

不属⑩。                                             ○32念珠:又叫“佛珠”或“数(shù)珠”,佛教

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胸露怀,抬头仰望,(他的)神情与苏东      徒念佛号或经咒时用以计数的工具。

坡、黄鲁直(两人)都不相同。                                 ○33倚之:(左臂)靠在左膝上。

⑩这几句写佛印的放浪形骸,那超脱尘世之情,呼之欲出。     ○34可历历数: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历历:分

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者       明可数的样子。

“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的精湛技艺。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11。                                 

(他)卧倒右膝,弯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并竖起他的左膝,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那些)念珠可以一粒粒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11这句中尤其精彩的是,刻画佛印和尚左臂上挂着的那串历历可数的佛珠。从最细微处落笔,钻其貌而刻其神。

第二层:详细介绍核舟的船头部分,细致描写人物的姿态、神情,具体说明了雕刻者的精湛技艺。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船夫。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12。

右边的船夫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在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好     ○35楫(jí):船桨。

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                                                       ○36舟子:撑船的人。

○12这几句把王叔远的雕刻技艺表现得淋漓尽致。                             ○37椎髻(zhuī jì):椎形发髻。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      ○38衡:通“横”。

茶声然○13。                                                       ○39视端容寂:眼睛正视着(茶

左边的那个船夫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抚着火炉,火炉上有(一把)水     炉),神色平静。

壶,那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40若听茶声然:好像在听茶水

○13这几句刻画两个舟子的外貌、动作、神态,与船头的三人相映成趣。        烧开了没有的样子。“若……

第三层:介绍船尾部分,刻画舟子的表情和动作。                          然”:相当于“好像……的样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    子”。

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14。                           ○41其船背稍夷:船的顶部较平。

     船的顶部比较平坦,就在上面题着名,刻的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      夷:平。

王毅叔远甫刻”,(那字迹)细得像蚊子的脚一样,一笔一画都雕刻得清楚明白,     ○42天启壬(rén)戌(xū):天

字的颜色是黑色的。                                                         启壬戌年,就是公元1662年。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天启:明熹宗朱由校的年号。

还刻着一枚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色的。                  ○43虞(yú)山王毅叔远甫(fù):

 第四层:介绍核舟的顶部。再次显示雕刻家的精湛技艺。                    常熟人王毅字叔远。虞山:山

第二部分(2–5):详细介绍核舟的形状、结构,描述舟上各处人物的神       名,在现在江苏常熟西北,这

情状貌,用事实说明雕刻者的技艺精湛。                                       里用来代指常熟。甫:通“父”,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      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      ○44了了:清楚明白。

长曾不盈寸○15。                                                   ○45墨:这里的意思是黑。

 总计这条小船上,(一共)刻了五个人;八扇窗;(还)刻有箬篷,船桨,      ○46篆(zhuàn)章:篆字图章。

火炉,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字图章,一共刻了三十四个       ○47曾不盈寸:竟然不满一寸。

字。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不到一寸长。                                         盈:满。

 ○15用数字来说明小小核舟上所刻的东西之多,与“曾不盈寸”进行对比,       ○48简:挑选。

赞扬其技艺真是巧夺天工。                                                   ○49修狭:长而窄。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16!                         ○50技亦灵怪矣哉:技艺也真神

原来是挑选(了一个)长而狭的桃核雕刻成的。啊!这技艺也真够神奇啊!         奇啊!“矣”和“哉”连用,有

     ○16结尾用“灵怪”一词,表示对雕刻家的高超技艺的高度赞美。              加重惊叹语气的作用。

第三部分(6):统计核舟上所刻的人、物,以具体数字赞叹微雕艺人的精湛技艺。

研讨与练习

一、假定这件雕刻品就在你眼前,先仔细观察一番,然后从中找出一些细节来证明下面几种说法,并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第二至四段。

1、这次水上游览者是苏轼和他的两位朋友,而不是别人。

2、这的确是一次水上游览活动(即“泛舟”)。

3、“泛舟”的地点是赤壁,而不是别的什么地方。

(从核舟上所看到的细节是:舟上雕刻有《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中的名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和“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舟尾横卧一楫,舟子一人倚木而坐,一人烧茶,从那悠闲的样子可以看出是在“泛舟”。苏轼的“峨冠而多髯”,史书上有记载,核舟上也表现了出来。)

二、本文的主体部分即中间四段,先写核舟的正面,次写它的背面;写正面则先写舟的中间部分,次写船头,最后写船尾。试具体分析这样安排写作顺序的原因。

(说明物体的形状、结构一般都是先说整体,而后逐一地说它的各个局部,称为空间顺序。至于整体怎么说,各个局部怎么安排,则要因物制宜,没有一定之规。

本文写核舟整体的只有两句话,一说长度,一说高度,突出了这件雕刻品的体积之小。以下写局部:正面反映雕刻家的艺术构思,是雕刻品的主体部分,理应在前;雕刻品的附属部分,理应在后。这是合乎常理的,不足为奇。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写舟的正面却不是按照“船头→中间→船尾”这样的顺序来写,而是将船头和中间部分的顺序颠倒。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船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竟然可以开关,由此说起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和《后赤壁》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像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这后一个原因尤为重要——如果我们把核舟比做一幅图画的话,那么,苏、黄、佛印三位泛舟者所在的船头是画的主体部分,而舱就是背景部分了;先写背景,不仅能引人入胜,还可以使读者初步领略这个环境中的特殊氛围。如果按正常顺序先写船头,次写船舱,就不会产生这样的艺术效果。至于最后写船尾,这用不着细说,那两个舟子显然是用来烘托船头的三位游者的。)

三、将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力求简洁。

1、苏、黄共阅一手卷。           译:苏轼和黄鲁直共同观赏一幅书画手卷。

2、舟尾横卧一楫。               译:船尾横放着一支桨。

3、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译:总计这条小船上,(一共)刻了五个人;八扇小窗。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译:原来是挑选了一个长而狭的桃核雕刻成的。

四△按空间顺序口头介绍一件你所喜欢的工艺品。(略)

2007-12-5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