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学目的 1、通过诵读和品味,理解诗的主题。 2、理解诗人的爱情观。 3、理解诗中意象的意义。 4、初步懂得鉴赏新诗的一般方法并体会其特点。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点拨法、讨论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 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又长青的话题。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许多人们给我们留下了各种各样的爱情绝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诗经”时代的爱情经典,反映了那个时代以男性为中心的对女性的两大价值评判:“窈窕”即阿娜的外在美和“淑”即贞顺的德行美。“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是封建时代的文人们对爱情朴素天真的向往和憧憬。当易卜生《玩偶之家》中的娜拉扔下她作妻子和母亲的“最神圣的责任”,对她的丈夫海尔茂说:“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所以现在我要离开你”时,一个从西方宗教桎梏下的新女性复活了。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另一位中国当代女诗人的一首另类的爱情绝唱。(板书:《致橡树》舒婷) 二、读一读,感知课文 1、欣赏《致橡树》朗读,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从诗中选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简单地说一下自己喜欢它的原因。 2、再请学生自荐诵读;师生评点并正音。文中有几个字词很容易念错,如: 凌霄(língxiāo)花 炫(xuàn)耀 慰藉(jiè) 雾霭(ǎi) 流岚(lán) 虹霓(ní) 三、说一说,分析诗的内容 (一)初识诗歌 1、走进作者 舒婷:1952年出生。原名龚佩瑜,福建厦门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7年后,她的诗陆续在一些报刊上发表,引起了诗坛广泛的关注。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作品1982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双桅船》(荣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诗集一等奖)。其后出版的诗集有《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和散文集《心烟》等 2、朦胧诗 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蕴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杨炼、梁小斌等。 3、解 题 本诗完整的标题应该是什么? 明确:木棉致橡树 木棉的自白 (二)鉴赏第一部分 (1)这是一首怎样的诗?爱情诗?爱情哲理诗?作者又是如何把抽象的主题形象地表达出来的? 明确:爱情诗。借助了一系列的意象。 (2)第一部分写了那些意象?对这些意象诗人是持什么态度? 明确: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诗人持否定的态度。 诗人为什么要否定? 因为它们代表了不同的爱情观:①极力攀附②单方痴恋③一味奉献 ; 这种爱情,爱的双方没有平等、独立可言。 具体分析:首先,攀援的凌霄花。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只知“攀援、依附”不独立。 其次,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因为这种鸟儿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 第三,泉源、险峰、日光和春雨。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被赞美的对象,诗人在这里虽然不象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不认同。因为泉源只知道“送去慰藉”,险峰只是做了“陪衬”,而“日光和春雨”却只知道爱抚。这是一种“一味奉献”的爱情,这样的爱情好像忽略了“被对方爱”的权力。 (3)作者写到“日光”、“春雨”两个意象时,不像前边有完整的句子。如果让你补充完整,这两个句子该怎么写? 参考写法: 甚至也不止日光,用慷慨的光热,使你容光焕发 甚至也不止春雨,用无声的甘露,为你洗去一路风尘 甚至也不止像日光,照亮你的前程,温暖你的心灵; 甚至也不止像春雨,播洒爱的甘霖,滋润你干涸的心田。 (4)如果去掉前面这六个意象,诗歌的表达效果会如何? 明确:不形象,无法使人产生强烈而深刻的印象,更失去了耐人寻味的效果。 指导:这一部分中诗人以六个比喻句直接列出六个否定的意象,激昂强烈的感情如大江之水一泻千里,不可阻挡,仿佛吐尽千百年来积压在女性心中愤恨不平的块垒,是反抗,是挣脱,是战斗,诗人以一个勇敢的斗士的面貌出现,这部分的旋律是昂扬、奋发、向上的,同学们在朗读时要读得刚劲有力,慷慨激昂。 (5)学生齐声朗读。 (三)鉴赏第二部分 (1)在前一部分,诗人用昂扬的激情对传统的爱情观作了否定,那么诗人到底向往什么样的爱情呢? 请一名同学读第二部分。要求其余同学们在诗中划出描写橡树和木棉的诗句。分析木棉和橡树的形象,并指出其象征意义。 明确: 橡树: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坚毅刚强、敏锐有力——象征男性的阳刚之气 木棉: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美丽热烈、真挚柔韧——象征女性的阴柔之美 (2)诗人在诗中倾诉了怎样的理想爱情(向往)?请分别找出相对应的诗句。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相互依存,紧密结合;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精神默契,感情交融,灵犀相通,心心相印。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 ——相互平等,彼此各有一方土地,各有一片蓝天。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同甘共苦,既独立,又相依。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是指事业和国家。古人云:择偶须偕千秋业,爱有源头情不竭。爱一个人,更要爱对方的事业和理想,爱对方的民族和国家。这才是爱情的最高境界。诗人抒发的是一种新时代的爱情理想,但伟大的爱情不仅只爱对方,更要爱对方的事业,爱对方生活的土地,这才是爱情的升华,才是爱情的最高境界。 指导:这一部分中诗人的感情抒发是平缓的,从前一部分的激昂中跌落下来,诗人以女性的温柔,真挚细腻,缠绵悱恻地抒发自己内心的梦想,像小溪流水潺潺,如木棉在清风中摇曳。请大家仔细品读,体味。 (4)请同学们带着上述感情品读诗歌的第二部分。 小结:(1)作者以橡树和木棉两种高大壮美的乔木象征男性美和女性美,用它们比邻而居、并肩站立的形象来象征男女之间的理想爱情。诗人通过“木棉”的自白,表达了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助、坚贞热烈,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的新时代崭新的爱情观。 (2)诗人所表达的爱情观与传统的爱情观其最大的区别在于,作为爱的双方必须保持人格的独立与平等,尤其作为女性更应强调自身的尊严与价值,而不能成为男性的附庸。这其实是新时代觉醒了的女性所发出的呐喊。 (3)周恩来总理说过:“青年是黄金时期,要学习,学习,再学习!”现在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创造,学会生活,要努力使自己长成一棵茂密的参天大树。只有这样,他才会有沉稳坚定的步伐,有自信坦诚的目光;他才会去热爱生活,拥有生活;在将来,他才会真正懂得什么是爱情,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如果过早地涉猎这个禁区,那只会品尝一杯苦辣的酒、一颗酸涩的果。最后祝愿同学们在将来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正的爱情。 四、练一练 1、阅读下面这首新诗,完成题。 牵手 清明节那天 所有的女友 都被一双双大手牵走 只留下我 还有一片哀愁 我也要走 带上九百九十九朵丁香 放在你的坟头 陪你到天长地久 因为你曾说你最喜欢丁香般的姑娘 而你那双曾托起溺水女童的大手 却再也不来牵我 等到千年颤抖的手 ⑴诗中“一双双大手”指的: ⑵“只留下我/还有一片哀愁”中,副词运用的作用是: ⑶简析诗中“你”的形象。 参考答案:⑴各人男友粗壮有力的大手⑵“还”与“只”相呼应,意思是只有我没有被人牵走,而女伴们带走了欢乐,哀愁却被留下。突出了我被哀愁笼罩的情景。⑶你是一个有情有义、热爱生命又不吝惜生命的男子汉。 2、欣赏新诗,体会其特点。 远和近 你 一会儿看我 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这是一种错觉。诗人在瞬间产生的错觉中悟出一种深意:人与自然(云象征自然)是和谐的,人与人是隔膜的。作者渴望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六、课文总结 诗人按照先破后立的艺术构思,否定了种种世俗的爱情观,在强调独立平等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理想的爱情。一改明白如话,几近分行散文式的特点,意蕴深厚而不求显露,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和回味的余地。但也使得许多诗失却了传统的明朗色调,蒙上了一层朦胧色彩。 七、作业 1、既然木棉向橡树表达了自己的心声,那么,橡树听了这些,会有何感想呢?假如你是那棵橡树,你又会向木棉说些什么? 请以《致木棉》为题,写一首诗或一篇文章。 2、背诵《致橡树》这首诗歌。 3、课后积累: 什么是正确的爱情观? 简简单单的两个字, 引出了人世间多少酸甜苦辣、 悲欢离合、恩恩怨怨; "爱情"因而便成了文人笔下永恒的主题 有人说:爱情就是一颗心与另一颗心的碰撞 有人说:爱情就是黑暗中闪闪发光的钻石 , 就是撒在夜空里的一大把星星 也有人说:爱情使人欢乐,爱情使人痛苦 ,爱情给人力量,爱情让人迷茫。 因为爱情,卓文君奔向了司马相如, 因为爱情,孟姜女哭倒了万里长城; 因为爱情,林黛玉含恨焚诗稿, 因为爱情,祝英台忍悲赴黄泉…… 爱情,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共同撞击的火花。(前苏联伊萨可夫斯基) 爱情不仅能给人带来光明,而且也带来黑暗,不仅使人们感到振奋,也使人们感到压抑(前苏联,尤•留里科夫); 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永远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英国,莎士比亚); 伟大的爱情能使最平庸的人变得敏锐、勇于献身、充满信心(法,安德烈•莫洛亚); 爱情是伟大的导师,教我们重新做人 (法,莫里哀); 幸福的爱情能使一天等于一年,而使一年等于长生不老。爱情能使人变成神,使人长生不老。 (前苏联,留里科夫); 爱情不是花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的基础上的(英,莎士比亚)。 附:板书设计 致橡树 内容 态度 结构 主题 凌霄花、鸟儿 源泉、险峰 依附、衬托、牺牲 橡树 否定 破 追求地位的平等 日光、春雨 心心相印的爱情 木棉---------------对等---------------------- 橡树 肯定 立 《致橡树》学案 明确教学目的 1、通过诵读和品味,理解诗的主题。 2、理解诗人的爱情观。 3、理解诗中意象的意义。 4、初步懂得鉴赏新诗的一般方法并体会其特点。 学习课时: 一课时 学习方法:诵读、讨论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关键词“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易卜生《玩偶之家》娜拉:“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所以现在我要离开你”。(板书:《致橡树》舒婷) 二、读一读,感知课文 1、欣赏《致橡树》朗读,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从诗中选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简单地说一下自己喜欢它的原因。 2、再请学生自荐诵读;师生评点并正音。文中有几个字词很容易念错,如: 凌霄( )花 炫( )耀 慰藉( ) 雾霭( ) 流岚( ) 虹霓( ) 三、说一说,分析诗的内容 (一)初识诗歌 1、走进作者 舒婷:1952年出生。原名龚佩瑜,福建厦门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7年后,她的诗陆续在一些报刊上发表,引起了诗坛广泛的关注。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作品1982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双桅船》(荣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诗集一等奖)。其后出版的诗集有《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和散文集《心烟》等 2、朦胧诗 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蕴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杨炼、梁小斌等。 3、解 题 本诗完整的标题应该是什么? 明确: (二)鉴赏第一部分 (1)这是一首怎样的诗?爱情诗?爱情哲理诗?作者又是如何把抽象的主题形象地表达出来的? 明确: 。 (2)第一部分写了那些意象?对这些意象诗人是持什么态度? 明确: ; 。 诗人为什么要否定? (3)作者写到“日光”、“春雨”两个意象时,不像前边有完整的句子。如果让你补充完整,这两个句子该怎么写? (4)如果去掉前面这六个意象,诗歌的表达效果会如何? 明确: 。 指导:这一部分中诗人以六个比喻句直接列出六个否定的意象,激昂强烈的感情如大江之水一泻千里,不可阻挡,仿佛吐尽千百年来积压在女性心中愤恨不平的块垒,是反抗,是挣脱,是战斗,诗人以一个勇敢的斗士的面貌出现,这部分的旋律是昂扬、奋发、向上的,同学们在朗读时要读得刚劲有力,慷慨激昂。 (三)鉴赏第二部分 (1)在前一部分,诗人用昂扬的激情对传统的爱情观作了否定,那么诗人到底向往什么样的爱情呢? 请一名同学读第二部分。要求其余同学们在诗中划出描写橡树和木棉的诗句。分析木棉和橡树的形象,并指出其象征意义。 明确: (2)诗人在诗中倾诉了怎样的理想爱情(向往)?请分别找出相对应的诗句。 指导:这一部分中诗人的感情抒发是平缓的,从前一部分的激昂中跌落下来,诗人以女性的温柔,真挚细腻,缠绵悱恻地抒发自己内心的梦想,像小溪流水潺潺,如木棉在清风中摇曳。请大家仔细品读,体味。 (4)请同学们带着上述感情品读诗歌的第二部分。 小结: 。 (2)诗人所表达的爱情观与传统的爱情观其最大的区别在于,作为爱的双方必须保持人格的独立与平等,尤其作为女性更应强调自身的尊严与价值,而不能成为男性的附庸。这其实是新时代觉醒了的女性所发出的呐喊。 (3)周恩来总理说过:“青年是黄金时期,要学习,学习,再学习!”现在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创造,学会生活,要努力使自己长成一棵茂密的参天大树。只有这样,他才会有沉稳坚定的步伐,有自信坦诚的目光;他才会去热爱生活,拥有生活;在将来,他才会真正懂得什么是爱情,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如果过早地涉猎这个禁区,那只会品尝一杯苦辣的酒、一颗酸涩的果。最后祝愿同学们在将来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正的爱情。 四、练一练 1、阅读下面这首新诗,完成题。 牵手 清明节那天 所有的女友 都被一双双大手牵走 只留下我 还有一片哀愁 我也要走 带上九百九十九朵丁香 放在你的坟头 陪你到天长地久 因为你曾说你最喜欢丁香般的姑娘 而你那双曾托起溺水女童的大手 却再也不来牵我 等到千年颤抖的手 ⑴诗中“一双双大手”指的: ⑵“只留下我/还有一片哀愁”中,副词运用的作用是: ⑶简析诗中“你”的形象。 2、欣赏新诗,体会其特点。 远和近 你 一会儿看我 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赏析: 五、课文总结 六、作业 1、既然木棉向橡树表达了自己的心声,那么,橡树听了这些,会有何感想呢?假如你是那棵橡树,你又会向木棉说些什么? 请以《致木棉》为题,写一首诗或一篇文章。 2、背诵《致橡树》这首诗歌。 3、课后积累: 什么是正确的爱情观? 简简单单的两个字, 引出了人世间多少酸甜苦辣、 悲欢离合、恩恩怨怨; "爱情"因而便成了文人笔下永恒的主题 有人说:爱情就是一颗心与另一颗心的碰撞 有人说:爱情就是黑暗中闪闪发光的钻石 , 就是撒在夜空里的一大把星星 也有人说:爱情使人欢乐,爱情使人痛苦 ,爱情给人力量,爱情让人迷茫。 因为爱情,卓文君奔向了司马相如, 因为爱情,孟姜女哭倒了万里长城; 因为爱情,林黛玉含恨焚诗稿, 因为爱情,祝英台忍悲赴黄泉…… 爱情,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共同撞击的火花。(前苏联伊萨可夫斯基) 爱情不仅能给人带来光明,而且也带来黑暗,不仅使人们感到振奋,也使人们感到压抑(前苏联,尤•留里科夫); 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永远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英国,莎士比亚); 伟大的爱情能使最平庸的人变得敏锐、勇于献身、充满信心(法,安德烈•莫洛亚); 爱情是伟大的导师,教我们重新做人 (法,莫里哀); 幸福的爱情能使一天等于一年,而使一年等于长生不老。爱情能使人变成神,使人长生不老。 (前苏联,留里科夫); 爱情不是花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的基础上的(英,莎士比亚)。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