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核舟记》中一条注解的质疑(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备课资料 手机版 | ||||
吴名福 《核舟记》是明末嘉善人魏学洢的作品,收录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3课,算得上是名家名篇。本文写的是一件桃核雕刻品,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人的一个掌故——“大苏泛赤壁”。它构思巧妙,形象逼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魏学洢(约1596—约1625),去世时才29岁,可谓英年早逝。编者选入这篇课文,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但我对173页第10个注解“石青糁(sǎn)之,意思是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石青,一种青翠色颜料。”一句有些疑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糁字的读音。课文注解糁读sǎn。糁有两个读音,读sǎn时是方言,“饭粒”的意思。从上文的语境来看,“饭粒”不合在本文中的意思。糁的第二个读音是shēn,是指“谷粒磨成的小碎粒”,如玉米糁儿,说白了就是玉米面。现在几乎没有人这样讲了。这里的谷,泛指五谷。把谷粒磨成细小的碎粒,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用粉碎机把谷粒粉碎,不过那时的加工工具是石磨,所以显得比较粗糙。照我的理解,同样的道理,这里应该是把石青磨成粉剂,经反复过滤后得到的粉末涂抹在“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十六个字的凹处,注解也正是这个意思。所以我认为糁在这里应该读shēn,名词做动词用,与上文的“闭”、“(右)刻”、“(左)刻”形成连续的四个动作才对。而不应该做名词,读sǎn.。 二,书上解释“石青,一种青翠色颜料”。石青,就是蓝铜矿,单斜晶体,蓝色,条痕淡蓝色,。有玻璃光泽。质纯时可制蓝色颜料。其实,在400年前(推算应该是390年左右,这里取其整数)本文作者生活的那个年代,是无法用现代工艺提炼石青的,当它的纯度几近百分之百时,也难以出现青翠色。我这里只是设想,当年王淑远顶多只能对石青进行比较简单的粗加工,或买来半成品之类,根本达不到纯质的地步。达不到纯质的地步,就不可能是青翠色。再说,石青的主要成分是铜,它的化学性质只是相对稳定,容易与空气中的水分氧化,即使当时很浓很鲜的青翠色也保持不了多久,所以宜把“青翠色”改成“蓝色”为好。 当然,这仅仅是一己之陋见,还望诸位同仁斧正。 作者邮箱: wumingfu2008@.126.com 相关链接:备课资料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