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集备资料(人教版高二选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单元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文言笔记体“志怪小说”和白话章回体“神魔小说”的特点、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掌握有关文学常识。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过程和方法

通过讲解、讨论、点评、写作、对比阅读等方式学习长篇小说的鉴赏方法,把握人物形象,品味作品语言,理解小说主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加强古典文学修养,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能形成自己的看法。

【重点难点】

了解中国古代神鬼小说的两种类型和崇“奇”贵“幻”的艺术手法;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理解小说的主题应为单元学习的重点。而学生用现代观念对小说的审视,以及两篇作品在艺术手法上的不同应为学习的难点。

【主要内容概述】

本单元为中国古代神鬼小说,选取了《西游记》和《聊斋志异》两部作品,它们分别代表了古代神鬼小说的两种类型,学习本单元要注意比较两部作品在内容和艺术上的相同及不同。

1、《西游记》产生于十六世纪的中国明朝嘉靖公元 (1522 —1566)时期,距今已四百多年了。作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居士 ,《西游记》是吴承恩中年时期写成初稿,后来经过润饰而成的。他在前代多年积累下来并在民间流传的有关唐僧取经的文学作品和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并且把原来的以唐僧取经为主的故事,改为孙悟空为主的战天斗地史。

孙悟空是全书中最光辉的形象。“ 大闹天宫”突出他热爱自由、勇于反抗的精神“西天取经”表现他见恶必除、除恶必尽的精神。孙悟空大闹天宫失败后,经过五行山下五百年的镇压,被唐僧放出,同往西天。他已不再是一个叛逆者的形象,而是一个头戴紧箍,身穿虎皮裙,专为人间解除魔难的英雄。在重重困难之前顽强不屈,随机应机,就是镇魔者孙悟空的主要特征。

《西游记》描写的幻想世界和神话人物,大都有现实生活作基础,同时在神奇的形态下体现了作家与人民的某些美好愿望。八十一难、七十二变、各种神魔的本领都充满幻想色彩;五花八门、奇光异彩的宝贝,显然是人们为了征服自然或战胜敌人才假想出来的。《西游记》 构成了浪漫主义的基本艺术特征。

《西游记》把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峻的批判艺术地结合起来,使不少章回妙趣横生,完满地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鲜明爱憎。九九八十一难所包含的四十一个小故事也都通过僧徒、神佛、妖魔间的错综关系表现出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这无数充满斗争的幻想情节中,意味深长地寄寓了广大人民反抗恶势力,要求战胜自然、困难的乐观精神,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时代的社会现实。

课文《孙悟空大战红孩儿》节选《西游记》。这段故事,孙悟空和红孩儿斗志斗勇,情节曲折复杂,颇有趣味。虽然只是节选,但是人物的塑造却非常鲜明,唐僧的迂弱、孙悟空的精明强干、猪八戒的贪吃懒惰、沙僧的执着忠诚都通过各自的言语、行为表现的生动形象。

2、《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有传奇、志怪、轶事等,诸体兼备,为中国文言小说集大成之作。内容十分广泛,多谈狐、魔、花、妖,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书中写的是一个花妖鬼狐的世界,既有对如漆墨黑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又有对怀才不遇、仕途难攀的不平;既有对贪宫污吏狼狈为奸的鞭笞,又有对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平民的称赞;而数量最多、质量上乘、写得最美最动人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爱情的篇章。书中的作品情节离奇曲折,幻化形象刻划得独具特色。虽为文言,但凝练之外又极形象传神,富有表现力。三百年来,《聊斋》故事在民间广为传播历久不衰,先后被译成十几种文字,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珍品,这部短篇小说集在他创作之初便有人传抄,成书之后流传更加广泛。    

从题材内容来看,《聊斋志异》中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

  第一类,是反映社会黑暗,揭露和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压迫、残害人民罪行的作品,如《促织》、《红玉》、《梦狼》、《梅女》、《续黄粱》、《窦氏》等;

  第二类,是反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和争取自由幸福而斗争的作品,如《婴宁》、《青凤》、《阿绣》、《连城》、《青娥》、《鸦头》、《瑞云》等;

  第三类,是揭露和批判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种种弊端的作品,如《叶生》、《于去恶》、《考弊司》、《贾奉雉》、《司文郎》、《王子安》、《三生》等;

  第四类,是歌颂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精神的作品,如《商三官》、《席方平》、《向杲》等;

  第五类,总结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教育人要诚实、乐于助人、吃苦耐劳、知过能改等等,带有道德训诫意义的作品,如《种梨》、《画皮》、《劳山道士》、《瞳人语》等。

  课文《香玉》《王六郎》节选《聊斋志异》。《聊斋志异》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写人妖之恋、人鬼之亲的作品,作者刻画了许多本是花妖狐鬼的异类幻化成的女性形象,她们容貌艳丽、温柔多情,在这类小说中,有一个序列很值得注意,即写花精的几篇小说,主要包括写牡丹花的《葛巾》《香玉》,写《菊花》的《黄英》和写荷花的《荷花三娘子》等四篇。《香玉》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篇,既写了黄生与香玉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又表现了他们与绛雪之间纯真深挚的友情,歌颂了人与人之间的至情。《王六郎》是蒲松龄吸取了民间故事的营养,加以丰富的想像和创造,创作的水鬼故事。其内容主要是通过水鬼王六郎和渔父许氏真挚的交往,歌颂了真正的友谊。通过真挚的人鬼之交表达对真挚友情的渴望。

【相关资料】

1、解读“志怪小说”

志怪小说,指汉魏六朝时期带有神怪色彩的小说,它们多数来源于巫和方士的奇谈怪论。 汉代以后,道教和佛教逐渐盛行,鬼神迷信的说教广为流布,所以志怪的书特别多。六朝作品中就有不少以“志怪”命名的。如祖台之的《志怪》、曹毗的《志怪》、孔约的《孔氏志怪》等。(“志怪”一词出于《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志怪者也。”)现代作家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里就专门列了《六朝之鬼神志怪》上下篇。 志怪小说可以举干宝的《搜神记》作为代表。现存20卷,是明朝人重新辑集的残本,还混入了一些可疑的篇章。该书收集了许多晋朝以前的神怪故事,成为一部汇编性质的小说集。其中一些优美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如《董永》、《三王墓》、《韩凭妻》等,长期在民间流传,有的还曾编成戏曲和白话小说。 志怪小说比较完整的还有相传是陶渊明作的《搜神后记》、王嘉的《拾遗记》、刘敬叔的《异苑》、吴均的《续奇谐记》等。其他的书大部分都散失了,只有一部分佚文收集在《古小说钩沉》里。 不过,当时人并不把它当作小说来写,如干宝《搜神记序》说,他写书的目的是用来“发明神道之不诬”,就是说在他看来神是实有的。所以,当时人把这类志怪书当作历史著作。现在我们把志怪杂传称作小说,一方面是参照了宋朝以来书目的分类法,另一方面,也是从中国小说发展的历史源流来看的。因为正是从六朝的鬼神志怪里,孕育出了唐代的传奇小说(唐代传奇当然还受了史传文学的影响),如《古镜记》、《枕中记》、《柳毅传》等就是志怪故事的新发展,而唐代传奇才是中国小说发展成熟的标志。

2、神魔小说的全景观照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由于文化地位较低,受到正统文人的轻贱,作者之间缺乏必要、足够的交流和沟通,因而难以形成西方文学意义上的小说流派。不过由于题材较为集中,每一主要题材下都有一批作品,因此也可依照题材的不同将中国古代通俗小说分成若干流派(有的研究者将其称作类型),如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世情小说、才子佳人小说、公案小说等。毕竟题材的不同往往意味着描写对象、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的区别,它必然会带来写法及风格的差异,这是中国古代通俗小说创作的一个民族特色,值得深入探讨。但长期以来,研究者多偏重作者版本的梳理考证及小说社会文化功能的挖掘分析,对小说自身的诸多特性则重视不够。直到20世纪80年代,人们才开始较多地关注这一问题。就神魔小说而言,虽然其具体作品如《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受到研究者较多关注,但流派整体上的观照还比较缺乏。在此背景下,胡胜博士《明清神魔小说研究》一书的出版弥补了神魔小说研究的不足,同时也体现了近年来古代小说研究的新趋势,所以被列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丛书”。 

神魔小说的得名来自鲁迅先生,其渊源甚早,与宗教、民族、神话传说等文化因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是重要的小说流派之一,其奇特大胆的浪漫想象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形成巨大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一代又一代读者,至今仍深受人们喜爱。同时,它又是一个蕴涵丰富的文化载体,可供宗教、民俗、人类学等多角度的开掘,从中可见人们复杂的文化心态。更为重要的是,在强调不语“怪、力、乱、神”的传统国度里,它代表着古代中国人思想的另一面,反映了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因此,对此类小说的研究有其重要价值。与此同时,研究这类小说的难度也是可以想见的,正如作者本人所概括的:“作家身世的隐晦、作品年代的缺失、版本的杂乱、思想内容的深邃复杂,无不影响到对作品的准确评价、定位”。胡胜博士知难而进,多年致力于神魔小说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该书对神魔小说的分类、生成、流变、创作思想、地位及影响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作者在研读大量作品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神魔小说进行整体观照,为这类小说画出了一个全景图。此前的文学史著作或小说史著作在提到神魔小说时,往往着重于对其代表作品《西游记》、《封神演义》的介绍,缺乏全景透视。该书则不然,采取纵横结合的方式,纵向上依照神魔小说发展演进的实际情况,将其分为初兴、发展、变革、衰蜕和终结5个阶段。每个阶段则横向介绍此一阶段的各类作品,并对一些代表作品进行重点分析,既有整体的归纳总结,又有局部的具体探讨。读罢全书,明清神魔小说的整体情况了然于胸。 

作者视野开阔,方法得当。全书将神魔小说放在中国小说及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观照,既注意其自身的各种特性,又关注它与其他文化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这一切入角度与神魔小说发展演进的实际情况是一致的,因为这类小说除了文学功能之外,还有诸多社会文化功能。作者在探讨神魔小说的产生时,充分考虑到这一情况,从文学传统的影响、文化心理机制的影响和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等方面对其内因进行深入剖析。对神魔小说的创作思想,则分“托神魔以刺世”、“借鬼怪以劝惩”、“以戏言寓诸幻笔”、“现民众闾巷间意”诸方面予以揭示,对神魔小说的特性有着更深的把握。 

(《明清神魔小说研究》 胡胜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学法导航】

一、小说鉴赏基本步骤

1、依托文字理清情节线索;

2、通过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3、透过形象挖掘主题内涵;

4、研究写作技巧,如语言特性、叙述角度节奏等

二、小说鉴赏的具体方法

1.人物鉴赏:顰笑言语见真性;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2.情节鉴赏:文似看山不喜平;

      (节奏、悬念、巧合、突转等)

3.环境鉴赏:一草一木总关情;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4.叙事技巧:笔端变幻风云生;

      (视角、详略、顺序等)

单元教学设计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香玉》《王六郎》

【整体思路】

1、整体   局部(单元整体把握  局部课文解读;单课整体把握   局部研读)

2、学时设计:把握情节   赏析人物    研讨主题

3、学生活动

自读感知   个人内化   互动探究   能力形成

【学习目标】(略,参见“单元总说”之“教学目标”)

【学习重点】学习人物刻画,分析人物性格;鉴赏精彩描写,理解作品的意义。 

【学时安排】6学时

【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活动内容】单元介绍及《西游记》介绍

【活动过程】

导入新课

可从让学生演唱《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导入,通过歌曲来渲染研学情境把学生带到研讨文学作品的氛围中来。

(这样导入,能调动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兴趣,拉进学生与名著间的距离)

【活动过程】

一、谈神说鬼

1、你了解或阅读过哪些神鬼小说?留下怎样的印象?就你所了解的向老师和同学做一介绍。

2、《西游记》、《聊斋志异》同属于神鬼小说,根据你的了解和阅读,哪部小说的哪些情节或人物给你的印象深刻?谈谈你的看法。

3、《西游记》、《聊斋志异》分别代表了我国古代神鬼小说的两种类型——白话章回体“神魔小说”和文言笔记体“志怪小说”,结合你的了解和认识,你认为这两部作品在艺术手法上有何异同?

(通过以上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发学生对这类小说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淀,从整体上把握单元内容)

二、大话西游

1、向老师和同学介绍你心中的《西游记》。(有关《西游记》作者、情节或自己与《西游记》的有关故事均可)

2、海选部分学生充当不同角色表演《西游记》中的一些精彩情节。

3、《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家喻户晓,人人耳熟能详,这四人中你最欣赏的是哪一位,最不欣赏的是哪一位?为什么?说给大家听听。

4、你认为《西游记》中最主要的人物形象是谁?谈谈你的理由。

5、《西游记》中塑造的人物与上一单元《三国演义》《水浒》中塑造的人物有何不同?

(通过以上环节引导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整体认识,并感知重要人物,浅层了解作品在塑造人物上“三位一体”的特点。教师要相机点拨,引导学生的思路朝以上知识点思考)

6、完成学案“文本细读”中的部分题目。

三、作业布置

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材料,以便课堂交流

1、汇集〈西游记〉中有关孙悟空的精彩段落,并对其性格做简要分析。

2、查阅史料,分析〈西游记〉写人方面的突出特点。

3、搜集聊斋故事

第二学时

【活动内容】节选部分人物形象欣赏;了解《西游记》塑造人物的主要特点。

【活动过程】

 导入:

可以让学生讲述《西游记》中的故事导入新课,可以是一个学生也可是多个学生讲,目的是营造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自读感知

  让学生速读节选部分的内容,并复述故事情节。

(二)导读理解

    教师指导,学生跳读全文,勾画精彩语句或段落,思考小说写人的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等。

(三)品读赏析

1、让学生跳读全文勾画描写孙悟空精彩段落(尤其是孙悟空与红孩儿斗智斗勇部分),并细读赏析,体会孙悟空性格特点。 

孙悟空:有勇有谋、无私无畏、坚忍不拔、积极乐观,而又心高气傲、争强好胜……

2、学生结合语段,自行探讨猪、沙性格特点。

猪八戒:憨厚、纯朴而又食、色两欲……

沙僧:任劳任怨、老实本分、嫉恶如仇,在孙悟空与唐僧之间起到调和平衡的作用。

3、 回顾全文,结合实例,谈谈在孙悟空身上是如何体现“三位一体”的写法特点的。

(四)悟读运用

1、《西游记》第四十四回写到车迟国国王迫害和尚,各府周县都张挂着御笔亲题的和尚的“影身图”,凡拿到一个和尚就有奖赏,所以都走不脱。此时忽然插进一句:“且莫说是和尚,就是剪鬃、秃子、毛稀的,都也难。四下里快手又多,缉事的又广,凭你怎么也是难脱。”此话看似风趣而夸张,实是对当时厂卫密布,特务横行的黑暗社会的血泪控诉,在节选文本中也有这样的语言,试找出分析其社会意义。

(比如:山神土地所受的种种盘剥等一些语段,可让学生分析)

(通过此题实现文本现实意义的剖析,并达到文学作品与现实对接的目的)

2、《西游记》的主题一直是人们争执的焦点。建国以来,从"主题矛盾说","主题转化说"一直到近几年来的"安天医国,诛奸尚贤说"、"反映人民斗争说"、"西天取经本体说"、"歌颂反抗,光明与正义说"、"歌颂新兴市民说"和"宣扬'心学'、鼓吹投降说"等等。可谓是众说纷纭,争执不休。再看看眼下形势,新的观点、看法正在酝酿之中。                        你学过本文之后,结合你的认识你认为西游记的主题是哪一说?还是另有别说?

(设计此题目的是调动学生的思维,推动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再创造,再认识,所以不求答案统一,只求言之成理,合乎文本即可)。

参考答案:

《西游记》是一部寓意性的神魔小说。通过"大闹三界"和"西天取经"塑造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既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的一些现状,又展示了中国人民几千年来所形成的自强不息、勇往直前、克服困难、勇于胜利的"西游精神",也突现了作者希望世道清平、社会安定、皇图永固、国泰民安的社会理想和拯救乾坤的入世思想。假如说,这个结论不无道理,较为接近作品客观实际的话,那么,这不妨也作为《西游记》主题的又一说吧!

第三学时

【活动内容】表达与交流

【活动过程】

一、话题投放

西天取经的道路是艰险的,每一次劫难都是对取经队伍里每一个成员意志和品性的考验,更是一次痛苦的磨练。其实,每 个人的人生之路不也是如此吗?人的一生中,不是都有欲取之经,都有一条西天之路吗?学过本文,结合自身实际你有哪些感想和启示。

二、安排活动

1、将学生分成多个活动小组,每组均在个人思考的前提下,形成小组的感想与启示。

2、在全班内海选主持人,并让其了解各组的情况。

3、全班内交流感想、体会。

三、写作(可在课下完成)

根据课堂的交流,结合个人的体会,自拟题目,写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四、作业

1、我国古代章回小说的每一章回,大都以两个整齐的句子(七言或八言)作标题。如西游记九十九回的标题是“九九数完魔灭尽,三三行满道归根”,第一回的标题是“灵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选取其中的一个,然后自拟两个七言或八言的句子来概括该文段的主要内容,不论平仄、押韵和对仗。

材料一: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材料二: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参考答案:材料一 学谭学讴未穷欲归   秦青高歌使徒谢返    材料二  卖马三旦无人问  伯乐一顾价飚升     )

                 第四、五学时

【活动内容】

总体了解《聊斋志异》:故事内容,题材分类,人物形象,主旨意图。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剧《聊斋》主题歌,“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

〔引起学生兴趣,也为下面共同讲说聊斋故事,品评聊斋人物,营造氛围。〕

二、安排活动

〔一〕 讲说聊斋故事

全班分为三个大活动组,以组为单位聚集一起讲说聊斋故事,可概括主要内容,可讲述具体情节,各组主持人或小组长可记下故事的篇目。

同时,教师可在黑板上列出题材分类条目,如“歌颂爱情”、“揭露科场弊端”等。学生可把故事篇目依次列进去。(学生了解的故事可能都是零散的,让他们直接分类会有些难度,教师给列出类别,便于学生操作。这样,学生对故事的了解,就由零散走向系列,由个别趋向整体。)

(二)谈狐说鬼,品形象

1、“你能说出我讲的是谁吗?”一学生口头描述某个鬼狐形象的特点,以随时抢答的形式请其他学生说出姓名。(可提示学生尽可能选取性格鲜明突出的鬼狐形象描述,如活泼爱笑的婴宁,形体丑陋而心性善良的乔女……这一活动可增强学生对形象的认识和把握,这是让形象从故事中凸出来。这个环节侧重于客观认识。)

2、“你最喜欢的鬼狐形象是谁?”为什么?谈谈你的理解。(这是让形象从故事中立起来,是对形象的进一步认识。这个环节侧重于主观认识。)

(三)说作者,论主题

教师可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塑造这些形象?他要表达什么主旨?体现什么意图?”。这与作者的人生际遇密切相关,也与他生活的社会状况有关联,教师可介绍作者及当时社会情况,引导学生不能只是看〈〈聊斋志异〉〉中奇异有趣的故事,把〈〈聊斋志异〉〉当作一本消愁解闷的书来读,而应深入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爱与恨,以及产生这些思想感悟的现实生活和历史内容。(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把握形象的同时,挖掘主题意义。)

第六学时

【活动内容】

节选部分的人物形象欣赏,比较香玉与绛雪特点异同(以《香玉》为主,《王六郎》可让学生自读。),赏析两部小说。

【活动过程】

一、文本赏读

1、整体感知,概括情节。

(可参考文后赏析------“冷”“热”“温”三种色调)完成“思考”二。

2、作者表达了两种“至情”------爱情和友情,文中是怎样表现的?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

(讨论,发言)

3、作者塑造了两个“花精”,你最欣赏哪一个?为什么?

(比较鉴赏人物形象)

4、文本细节阅读见〈〈学案〉〉

二、比较鉴赏

  1、根据节选部分的内容,结合你对《西游记》《聊斋志异》的了解,试比较同为神鬼小说的两部作品在内容和艺术手法上有何异同?

(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明确两部作品在语体、塑造的神鬼形象、对现实影射方面的不同,达到整体把握单元内容的目的)

                   学案设计                 

一、孙悟空大战红孩儿

【积累整合】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提防 (    )  恐吓(    )  奢侈(    )(    ) 劫掳 (    )(    )  盘诘 (    )   晦气(    )   伫立(    )   尸骸 (    )  皈依(    )剿除(    )  石碣  (    )     逊让(    )  破绽(    )  鬼魅妖邪(    )  战战兢兢(    )  回嗔作喜(    ) 附葛扳藤(    ) 三昧真火(    )

2.文学常识填空。

《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最优秀的长篇             小说,作者         ,    朝人。《西游记》与《          》、《            》、《               》合称为四大奇书。《西游记》的成书过程与其中《              》、《              》两部小说类似,都是在一定史实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民间流传和曲艺、戏曲、话本等的创作,最后由一位作者做总结性的再创作而后写定。

《西游记》的故事来自于唐太宗贞观年间,                                        的真实事迹。唐僧取经的故事,600年来在民间广为流传,经过无数人的创造、取舍、增删、修改、加工,本书作者成了最后的集大成者。

3.《西游记》这部小说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故事情节曲折离奇、扣人心弦,请你列举六个你喜欢的或印象深刻的故事。

【文本助读】

4.孙悟空、猪八戒等被认为是“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既有人的思想性格,又有动物的外形和属性,还有神怪的神通。结合课文谈谈孙悟空的“人性”“候性”“神性”在情节中的具体体现。

5.虽然这篇文章只是节选,但是人物的塑造却非常鲜明。请你简单概括一下唐僧、猪八戒、沙僧、红孩儿的典型特征,并以其中一个人物为例,结合课文具体情节阐述一下他的形象。

6.《西游记》写的是神幻世界,但有人说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讽刺现实。你认为课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7.课文在主要情节中还穿插了许多游戏笔墨,透露出作者对社会人生诸多现象的调侃,这是《西游记》艺术表现上的一个特点。例如,嘲笑败家的“红百万”变做“红十万”;讽刺亲戚之间“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的世态炎凉,读来让人忍俊不禁。这些顺手点缀的“趣话”,在课文中还有不少,你能再找出一些吗?

【拓展应用】

阅读《西游记》选段,然后回答问题。

那雨淙淙大小,莫能止息那妖精的火势。原来龙王私雨,只好泼得凡火,妖精的三昧真火,如何泼得?好一似火上浇油,越泼越灼。大圣道:“等我捻着诀。钻入火中!”轮铁棒,寻妖要打。那妖见他来到,将一口烟,劈脸喷来。行者急回头,刍得眼花雀乱,忍不住泪落如雨。原来这大圣不怕火,只怕烟。当年因大闹天宫时,被老君放在八卦炉中,锻过一番,他幸在那巽位安身,不曾烧坏,只是风搅得烟来,把他刍做火眼金睛,故至今只是怕烟。那妖又喷一口,行者当不得,纵云头走了。那妖王却又收了火具,回归洞府。

    这大圣一身烟火,炮燥难禁,径投于涧水内救火。怎知被冷水一逼,弄得火气攻心,三魂出舍,可怜气塞胸堂喉舌冷,魂飞魄散丧残生!慌得那四海龙王在半空里,收了雨泽,高声大叫:“天蓬元帅,卷帘将军,休在林中藏隐,且寻你师兄出来!”八戒与沙僧听得呼他圣号,也急忙解了马、挑着担奔出林来,不顾泥泞,顺涧边找寻,只见那上溜头,翻波滚浪,急流中淌下一个人来。沙僧见了,连衣跳下水中,抱上岸来,却是孙大圣身躯。噫!你看他蜷局四肢伸不得,浑身上下冷如冰。沙和尚满眼垂泪道:“师兄,可惜了你,亿万年不老长生客,如今化作个中途短命人!”八戒笑道:“兄弟莫哭,这猴子佯推死,吓我们哩。你摸他摸,胸前还有一点热气没有?”沙僧道:“浑身都冷了,就有一点儿热气,怎的就是回生?”八戒道:“他有七十二般变化,就有七十二条性命。你扯着脚,等我摆布他。”真个那沙僧扯着脚,八戒扶着头,把他拽个直,推上脚来,盘膝坐定。八戒将两手搓热,仵住他的七窍,使一个按摩禅法。原来那行者被冷水逼了,气阻丹田,不能出声。却幸得八戒按摸揉擦,须臾间,气透三关,转明堂,冲开孔窍,叫了一声:“师父啊!”沙僧道:“哥啊,你生为师父,死也还在口里,且苏醒,我们在这里哩。”行者睁开眼道:“兄弟们在这里?老孙吃了亏也!”八戒笑道:“你才子发昏的,若不是老猪救你啊,已此了帐了,还不谢我哩!”行者却才起身,仰面道:“敖氏弟兄何在?”那四海龙王在半空中答应道:“小龙在此伺候。”行者道:“累你远劳,不曾成得功果,且请回去,改日再谢。”龙王帅水族,泱泱而回,不在话下。

8.这段文字中,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的主要性格如何?

9.这段文字通过哪些手法来刻画人物?

10.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属于那种叙述手法?有何作用? 

11.你喜欢孙悟空的朋友四海龙王吗?为什么?

12.取经路上师徒四人遭受的这些磨难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

二、《聊斋志异》之《香玉》、《王六郎》

【积累整合】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1)良夜更易尽,朝暾(    )已上窗    

(2)昔日佳作,今成谶(   )语矣

(3)生因把袂,相向汍(    )澜       

(4)君恶作剧,使人创痏(    )    

(5)遂相谈䜩(   )                

(6)饮则酹地(    )     

(7)果闻唼呷有声(      )            

(8)愧无腆(    )物,仅有卮酒      

(9)众乃折柬抱襆,争来致赆(       ) 

(10)欻(    )有羊角风起   

(11)余乡有林下者,家綦(    )贫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胶州黄生,舍(         )读其中

(2)每使邀绛雪来,辄不至,生以为恨(            )

(3)何之(            )以袖拭泪

(4)乞早见(         )示,仆将抱植家中

(5)愀然(    )曰:“妾有大难!君急往尚得相见;迟无及矣。”

(6)俾(           )香玉复降宫中。

(7)归后,以金遗(        )道士

(8)此我生期,非死期也,何哀为(          )

(9)如不弃,要当以为长(              )耳

(10)明日,许货(           )鱼,益沽酒

(11)祖(          )送出村

3、文学常识填空。

蒲松龄(1640~1715)清代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            ,淄川(今山东淄博)人。《聊斋志异》是一部             小说集,共有短篇小说431篇。其内容大致有四部分:一、怀着对现实社会的愤懑情绪,揭露、嘲讽贪官污吏、恶霸豪绅贪婪狠毒的嘴脸,笔锋刺向封建政治制度。这类作品以           等篇最有代表性。二、蒲松龄对腐朽的科举制度有切身的体会,无情地揭开了科举制度的黑幕,勾画出考官们昏庸贪婪的面目,剖析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禁锢与腐蚀,谴责了考场中营私舞弊的风气。这类作品以            等篇最有代表性。三、对人间坚贞、纯洁的爱情及为了这种爱情而努力抗争的底层妇女、穷书生予以衷心的赞美。有代表性的篇章有            等。《聊斋志异》中还有相当多狐鬼精灵与人的恋爱故事,颇具浪漫情调。在这些故事里,塑造了很多容貌美丽、心灵纯洁的女性形象,如            等。四、有些短篇是阐释伦理道德的寓意故事,具有教育意义,如              等。

4、《聊斋志异》中有许多像“盗泉之水,一掬亦污也”这样的精彩语录,你还能写出几句吗?

【文本助读】

5、“次年四月至宫,则花一朵,含苞未放;方流连间,花摇摇欲拆;少时已开,花大如盘,俨然有小美人坐蕊中,裁三四指许;转瞬飘然欲下,则香玉也。”赏析这一段细节写的艺术手法。

6、《香玉》中,蒲松龄对书中主人翁的爱情的描绘投入了浓重的笔墨。为了表现爱情为什么反复强调的是“才”与“情”呢?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7、“果有妇人抱婴儿来,及河而堕。儿抛岸上,扬手掷足而啼。妇沉浮者屡矣,忽淋淋攀岸以出:藉地少息,抱儿径去。当妇溺时,意良不忍,思欲奔救;转念是所以代六郎者,故止不救。”这一段写的是王六郎放弃妇人代死的细节,请通过这一细节分析王六郎的优秀品质及在当时社会的可贵性。

【拓展应用】

阅读《婴宁》片断,然后回答问题。

  有女郎携婢,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生注目不移,竟忘顾忌。女过去数武,顾婢子笑曰:“个儿郎目灼灼似贼!”遗花地上,笑语自去。生拾花怅然,神魂丧失,怏怏遂返。

…………

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媪又唤曰:“婴宁,汝姨兄在此。”户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媪逋目曰:“有客在,咤咤叱叱,是何景象?”女忍笑而立,生揖之。媪曰:“此王郎,汝姨子。一家尚不相识,可笑人也。”生问:“妹子年几何矣?”媪未能解;生又言之。女复笑,不可仰视。媪谓生曰:“我言少教诲,此可见矣。年已十六,呆痴如婴儿。”生曰:“小于甥一岁。”曰:“阿甥已十七矣,得非庚午属马者耶?”生首应之。又问:“甥妇阿谁?”答曰:“无之。”曰:“如甥才貌,何十七岁犹未聘?婴宁亦无姑家,极相匹敌。惜有内亲之嫌。”生无语,目注婴宁,不遑他瞬。婢向女小语云:“目灼灼贼腔未改!”女又大笑,顾婢曰:“视碧桃开未?”遽起,以袖掩口,细碎连步而出。至门外,笑声始纵。媪亦起,唤婢襆被,为生安置。曰:“阿甥来不易,宜留三五日,迟迟送汝归。如嫌幽闷,舍后有小园,可供消遣;有书可读。”次日至舍后,果有园半亩,细草铺毡,杨花糁径。有草舍三楹,花木四合其所。穿花小步,闻树头苏苏有声,仰视,则婴宁在上,见生来,狂笑欲堕。生曰:“勿尔,堕矣!”女且下且笑,不能自止。方将及地,失手而堕,笑乃止。

…………

母谓女曰:“憨狂尔尔,早知过喜而伏忧也。邑令神明,幸不牵累。设鹘突官宰,必逮妇女质公堂,我儿何颜见戚里?”女正色,矢不复笑。母曰:“人罔不笑,但须有时。”而女由是竟不复笑,虽故逗之亦终不笑,然竟日未尝有戚容。 

8、婴宁出场,“拈梅花一枝”之后又多次写花,谈谈鲜花情节描写中所起的作用?

9、爱哭莫过于林黛玉,爱笑莫过于婴宁,婴宁的笑在文中处处可闻,找出文中婴宁笑处,她什么时候笑?笑得怎样?分析她性格。 

10 、有人认为婴宁的笑有点憨,其实她看起来有点憨的不止她的笑。找出文中婴宁看起来憨的内容(语言),真是如此吗?进行分析。

11、婴宁在受到婆婆训斥后,就再也没有笑过。如何看待婴宁的“不笑”呢?

12、蒲松龄先生创造出这样一个女性形象,其意义何在?结合当时环境分析。

阅读《阿宝》片断,然后回答问题。

粤西孙子楚,名士也。生有枝指;性迂讷,人诳之辄信为真。或值座有歌妓,则必遥望却走。或知其然,诱之来,使妓狎逼之,则赪颜彻颈,汗珠珠下滴,因共为笑。遂貌其呆状相邮传,作丑语而名之“孙痴”。

     邑大贾某翁,与王侯埒富,姻戚皆贵胄。有女阿宝,绝色也,日择良匹,大家儿争委禽妆,皆不当翁意。生时失俪,有戏之者劝其通媒,生殊不自揣,果从其教,翁素耳其名而贫之。媒媪将出,适遇宝,问之,以告。女戏曰:“渠去其枝指,余当归之。”媪告生。生曰:“不难。”媒去,生以斧自断其指,大痛彻心,血益倾注,滨死。过数日始能起,往见媒而示之。媪惊,奔告女;女亦奇之,戏请再去其痴。生闻而哗辨,自谓不痴,然无由见而自剖。转念阿宝未必美如天人,何遂高自位置如此?由是曩念顿冷。

     …………

生既离床寝,坐立凝思,忽忽若忘。每伺察阿宝,希幸一再进之。责节,闻将降香水月寺,遂早旦往候道左,目眩睛劳。日涉午,女始至,自车中窥见生,以掺手搴帘,凝睇不转。生益动,尾从之。女忽命青衣来诘姓字。生殷勤自展,魂益摇。车去始归。归复病,冥然绝食,梦中辄呼宝名,每自恨魂不复灵。家旧养一鹦鹉,忽毙,轩持弄于床。生自念:倘得身为鹦鹉,振翼可达女室。心方注想,身已翩然鹦鹉,遽飞而去,直达宝所。女喜而扑之,锁其肘,饲以麻子。大呼曰:“姐姐勿锁!我孙子楚也!”女大骇,解其缚,亦不去。女祝曰:“深情已篆中心。今已人禽异类,姻好何可复圆?”鸟云:“得近芳泽,于愿已足。”他人饲之不食,女自饲之则食;女坐则集其膝,卧则依其床。如是三日,女甚怜之。阴使人輶生,生则僵卧气绝已三日,但心头未冰耳。女又祝曰:“君能复为人,当誓死相从。”鸟云:“诳我!”女乃自矢。鸟侧目若有所思。少间,女束双弯,解履床下,鹦鹉骤下,衔履飞去。女急呼之,飞已远矣。

  13、“性迂讷,人诳之辄信为真。或值座有歌妓,则必遥望却走。或知其然,诱之来,使妓狎逼之,则赪颜彻颈,汗珠珠下滴,因共为笑。”这一段写出了孙子楚什么特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4、 女戏曰:“渠去其枝指,余当归之。”媪告生。生曰:“不难。”媒去,生以斧自断其指,大痛彻心,血益倾注,滨死。过数日始能起,往见媒而示之。媪惊,奔告女;女亦奇之,戏请再去其痴。这里作者两次用“戏”,分析这两次戏的作用。

15、当阿宝向鹦鹉祝曰:“君能复为人,当誓死相从。” 鸟云:“诳我!”女乃自矢。鸟侧目若有所思。“此处表现了孙子楚什么性格?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6、冯镇峦《读聊斋杂说》所言“试观《聊斋》说鬼狐,即以人事之伦次,百物之性情说之。说得极圆,不出情理之外;说得极巧,恰在人人意愿之中。虽其间亦有意为补接,凭空捏造处,亦有大段吃力处,然却喜其不甚露痕迹牵强之形,故所以能令人人首肯也。”

请结合本篇人物举例分析。 

参考答案: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

1、dī   hè     shē     chǐ     jié    lǔ    jié    huì    zhù     hùi   guī    jiǎo   jí    xùn        zhàn      mèi      jīng    chēn     bān    mèi

2.神魔(或章回体神话)  吴承恩   明  《三国演义》 《水浒传》 《金瓶梅》 《三国演义》 《水浒传》 玄奘西行印度、寻求佛法 

3.孙悟空大闹天宫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八戒大战流沙河  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孙行者三借芭蕉扇

4.孙悟空是一个“三位一体”的人物,在他的身上,猴性、人性和神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他首先具有猴的特点。在课文中,他“将身一纵,跳上那巅险峰头”,则表现了猴子的机灵、敏捷。其次,他是一个神,有着七十二变、筋斗云等无穷的神通,能够呼风唤雨,随意召唤天地神仙。课文中,能体现他神性的地方很多很多,例如,他“喝一声叫‘变’,变作三头六臂,似那大闹天宫的本像。将金箍棒,幌一幌,变作三根金箍棒”。最重要的,他具有一个凡人的性格特征。他很自信,当三藏在马上心惊时,他一再表示“只管走路,莫再多心。老孙自有防护”。但他并不是盲目自信,他的自信是建立在高强的本领、蔑视一切的正义感和精明、警觉之上的。在故事中,正是他时时警惕,才使得红孩儿一直没有下手的机会。而一发现妖怪的踪迹,总要停下来,吩咐师兄弟“仔细”,并把师傅护在中间,体现了他的细心和警惕。他还是幽默诙谐的。当然,他也有着凡人的一些缺点,比如容易急躁、冲动等等。

5.唐僧:迂弱、心软慈悲、不辨是非、刚愎自用

猪八戒:贪吃懒惰、使乖卖巧

沙僧:执著忠诚、冷静、善良

红孩儿:贪婪、狡猾、邪恶、行为乖张

   现以沙僧为例,具体说明。在本文中,沙僧主要表现了两个重要的性格特点。一是对取经事业的忠诚。当孙悟空因为心焦而赌气说散伙,猪八戒随声附和的时候,他却“闻言,打了一个失惊,浑身麻木”,并且劝说师兄不应该有这样的想法,否则就会“违了菩萨的善果,坏了自己的德行,惹人耻笑,说我们有始无终”。二是冷静的性格。当孙悟空听说红孩儿是牛魔王的儿子时,认为自己和牛魔王是结拜兄弟,应该可以借此很容易了结此事。沙僧冷静地分析说:“哥啊,常言道:‘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哩。你与他相别无六百年,又不曾往还杯酒,又没有个节礼相邀,他那里与你认甚么亲耶?”事实果然印证了他的话。除此之外,他还是这个充满矛盾的取经四人团体中的平衡力量,当唐僧要对孙悟空念紧箍咒的时候,总是他在一旁苦劝,在矛盾中,他起到了调和与平衡的作用。

6.《西游记》的作者是带着一种强烈的入世精神观照笔下的神幻世界,因此,对于社会现实有所揭露和批判。本文中,山神土地所受的种种盘剥,其实影射了现实中豪强霸占一方,巧取豪夺,令民不聊生的现实,而作者嘲笑算命不通的“卯酉星法”,嘲笑败家的“红百万”变作“红十万”,讽刺亲戚之间“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的世态炎凉,也体现了作者对诸多社会现象的调侃。

7.还有一些,但并非对社会人生的调侃,而是书中人物的互相调侃,为课文增添了一些诙谐、幽默的氛围。比如:

行者向前道:“师傅只管走路,莫缠什么‘人轿’‘骡轿’‘明轿’‘睡轿’。这所在,就有轿,也没有个人抬你。”

8.孙悟空勇敢能干、无私无畏、重情重义。

猪八戒纯朴天真、呆得可爱、粗中有细。

沙僧热爱兄长、真诚友善、吃苦耐劳。

9.直接描写有:动作描写,如“急忙解了马、挑着担奔出林来,不顾泥泞,顺涧边找寻”,“沙僧见了,连衣跳下水中,抱上岸来”等等;语言描写,如“哥啊,你生为师父,死也还在口里,且苏醒,我们在这里哩”, “累你远劳,不曾成得功果,且请回去,改日再谢”等等;神态描写,如“沙和尚满眼垂泪”,“八戒笑道”等等。

间接描写,如“妖精的三昧真火,如何泼得?好一似火上浇油,越泼越灼”,在这样的情况下,孙悟空还钻入火中,轮铁棒,寻妖要打,可见悟空的勇敢无畏。

用对比手法进行描写,如沙僧和猪八戒对师兄的态度有很大不同,就体现了两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

10.插叙。对正文内容作必要的补充,交代了悟空不怕火,只怕烟的原因。

11.答案不求唯一,自圆其说即可。例如:喜欢,因为他对朋友很忠诚,在朋友遇到困难时能够尽心尽力,鼎力相助,事情办不成功也没有半途离开,直到朋友脱离险境。

12.答案不求唯一,可谈对学习、生活、成功、失败等的认识。

《聊斋志异》之《香玉》、《王六郎》

【积累整合】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⑴ jǐn  (2)chèn(3) wán(4)wěi  (5) yàn   (6)lèi   (7)tūn    

(8)  shà   (9) tiǎn    (10)xū   (11)qí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安排住宿(2)遗憾 (3)到,往(4)动作偏指一方,我(5)忧郁、凄切的样子

(6)使(7)赠送(8)为什么呢(9)通“常”(10)卖(11)古人出行时祭祀路神

3、文学常识填空。

柳泉居士,文言短篇,《促织》、《席方平》、《商三官》等,《司文郎》、《考弊司》、《书痴》等,《鸦头》、《细侯》等,红玉、婴宁、香玉、青凤、娇娜、莲香,《画皮》等、《劳山道士》等。

4、 假中之假以生,冤外之冤谁信。

   人情厌而喜新,重难轻易。

    凡物各有所制,理不可解。

    一钱不轻受,正一饭不敢忘者也。

    天下之物,积则招妒,好则生磨。

    然贫者愿富,为难;富者求贫,固亦甚易。

    凡戏人者,皆笑人之恶,以炫已之慧。

【文本助读】

5、作者在这一段描写的是香玉复生时的情景。以抒情的笔调,丰富的想像,娇美的情态,使香玉复生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将二人情深意浓的爱情刻画的摇曳多姿,升华到诗的境界。

6、黄生和香玉这种生死相依的爱情是以“才情”和“至情”为前提的,黄生如果不是对香玉、绛雪“爱慕弥切”,也不会“女郎忽入”。但是,只是一往情深,唯愿白头到老,而胸无半点文墨,愚钝不文,没有善于表达“无限相思苦”的文才,那也无济于事。因此,“至情人”和“骚雅士”是黄生获得香玉和绛雪爱情的两大法宝。

7、王六郎在这“生死关头”,王六郎却甘愿放弃这个求生的机会,而是把它让给更需要生命的人——手抱婴儿的妇女。体现了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在奉行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为人生信条的阶级社会里,“利人之死,以求己之生;致人之危,以求己之安;逼人之败,以求己之成;扬人之恶,以求己之善;甚至假公济私,吹毛求疵,败人名节,倾人身家,绝人性命,以求己之功名富贵者”,比比皆是。世风浇漓,触目惊心,令人气愤,也使人沮丧。气愤的是,好人不得好报,恶人不得恶报;沮丧的是,人心不古,人性扭曲。而《聊斋志异》的文章所以生辉,其笔墨所以可贵,就在于作者能以炽热的感情,揭力为我们掀开沉重的人间帷幕的一角,透出几缕柔和、明亮的阳光。因此,当我们读到《王六郎》这一类故事时,就会感到人世的温馨,就会看到在“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的地方,尚有王六郎高风亮节者在。令人尊敬,使人鼓舞。

【拓展应用】

8、作者有意以鲜花象征婴宁容貌的美丽与内心的纯洁,而在婴宁与王子服相识、相爱,以及引起婴宁由笑到不笑的惩罚西人子事件中,花也都在其中起了重要的媒介作用。

9、①初见王生:“容华绝代,笑容可掬。”“遗花地上,笑语自去。”            

②正式见王生:“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户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女忍笑而立,……女复笑,不可仰视。……女又大笑,……至门外,笑声始纵。”

③在花园的树上见到王生:“见生来,狂笑欲堕。……女且下且笑,不能自止。女笑又作,倚树不能行,良久乃罢。”

------爽朗率真,天真烂漫,纯真可爱,无拘无束。

10 、 憨中藏慧,慧黠,幽默。

11、在嫁入王家后,由于受到封建家长的监督,婴宁越来越感受到舆论对她的巨大压力,她逐渐知道什么是封建礼法,对这个环境深感失望,变得不爱笑了。她“不笑”固然是要适应自己所处的环境,但“终不笑”,却是一种极端的行为,表明她对封建家庭的生活感到毫无趣味,反映出她内心的抵触情绪。

12、在封建礼教森严,三从四德肆虐的时代,古代妇女轻声语、踏碎步、掩口笑。婴宁打破了她们不敢笑的束缚,恰如深山幽谷中的“笑矣乎”,远胜于矫揉造作迎合人意的“解语花”。借此批判封建礼教对人的摧残。

 13、寥寥数语,写尽老实人迂讷、痴憨的情态。首先是开宗明义,点出“痴”字,突出了人物个性,其次说明孙生非放荡之徒,恰为下文所要描绘的孙生对阿宝的绵绵真情作张本。

 14、 第一次“戏”是写阿宝的单纯、真率,是真正的“戏”同时又以阿宝不无稚气的“戏”反衬孙生的执著和顽强,既“痴”至于第二次的“戏请再去其痴”就不完全是玩笑了,因为阿宝被诚心心有所动。

15、此处妙在孙子楚一向笃诚敦实,一经妙笔点染,化鸟后竟平添出几分可爱的狡猾。曾强了人物形象的丰富性。

16、 阿宝作为富豪闺秀,要求孙子楚“去枝指”、“去痴”,本指望其危难而退;后被孙子楚痴情感动,灵魂出窍,附体鹦鹉以及后之还魂,无不符合“人情伦次”。 阿宝作为文学形象摆脱了“怪”的面目,也摆脱了“怪”的刺激。生活的具象形态和生活逻辑规律,“花妖狐媚颇具人情”,能够被读者所接纳,“使人忘为异类”,读者审美中“怪”的刺激少。

总结:

对于本单元的教学设计而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位同仁一定会有更合理、更科学、更高效的方案。由于受个人水平的限制我的设计肯定也会有不妥,甚至不正确之处,我想这也恰恰是我教学中存在的误区,期待大家能给以帮助和指导。

     另一方面,我们的选修课教学和大家一样刚刚起步,一些作法很不成熟,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在前进中不断否定,在否定中不断进取,虽然教学中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困惑,有时甚至会走弯路,但是我们坚信:只要有追求,理想就会实现。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