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感受江山的奇美,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2、体会本文骈散结合、先总后分、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等特点;学习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通过诵读训练,体味精美清新的语言,进一步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 二、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骈散结合、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等特点;学习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在朗读的基础上,领会内容,掌握特点。 三、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鸢飞戾天”两句。 四、教学时间:1~2课时。 五、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从吴均的一首小诗《山中杂诗》入手,简介作者及风格。 《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提问:引导学生读一遍后:你能运用第一单元所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写了什么? (明确:写“景”,作者居住在深山的一座茅屋里,看到四种景物) 2.提问: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 (明确:吴均(南朝)(板书),可见这是一位善写山水的大家。南朝人) 3、引入:今天我们来欣赏吴均另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与朱元思书》 2、板书文题、作者。解题:“与”:给予。“书”:信。题目的意思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信中述说旅行所见,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把富春江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读后悠然神往,就像置身于奇山异水之间,是六朝骈体文中描写山水景物的妙品。 二、自读提纲 1、读课文,给下列各字注音。 (1)缥(piǎo)碧 (2)湍(tuān) (3)轩(xuān)邈(miǎo) (4)泠(líng) (5)嘤(yīng)(6) 鸢(yuān)飞戾(lì)天 (7)窥(kuì) (8)柯(kē) 2、提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蝉则千转不穷( )(2)窥谷忘反( )(3)有时见日( ) 3、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及词义。 A、名状:(1)任意东西(向东,向西)(2)横柯上蔽(在上面)B、形容词用作动词:(3)互相轩邈(向高处伸展;向远处伸展)(4)风烟俱净(消散,干净) C、动词做状语:(5)负势竞上(争着)D、动词作名词用:(6)猛浪若奔(飞奔的马)E、动词的使动句:(7)望峰息心(使……停止,使……平息) 4、指出下列句子加点词的古今义 (1)鸢飞戾天(古:至,到达;今:罪过,乖张)(2)经纶世务者(古筹划,治理;今: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3)窥谷望反(古:一般地看;今: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悄悄察看) 5、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1)许:一百许里(表约数、余数);曳屋许许声(象声词)(2)绝:天下独绝(绝妙);猿则百叫无绝(断,停)(3)上:负势竞上(向上);横柯上蔽(上边,上面)(4)百:一百许里(十的倍数)猿则百叫无绝(极言其多);千百成峰(无数)(5)直:直视无碍(一直);争高直指(笔直)(6)指:争高直指(向上);手有百指(指头);不能指其一端也(指明) 6、句式:(1)省略句:A、省主语:(我的小船)从流飘荡,任意东西。B、省介词:急湍甚(于)箭。 7、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 第二课时 一、读第一段,指出分别写天光山色,江游时的心境,江游的地点和总写山水特点的句子各是什么?并解决“净、东西、百、许、绝、自”的含义和一个省略主语的句子。 小结:依次分别是第一段中的三句话。 第1句:写天光山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写出了天气的晴好; 第2句:写乘船江游的心境--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惬意而畅怀;第3句:交待江游地点――富春江;总写山水特点――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这部分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二、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那么这一段的水到底 “异”在哪里? 并解决“缥、直、奔”的词义和一个省略句。学生讨论小结如下: 1、“异”在水色――水皆缥碧。2、“异”在水深――千丈见底。3、“异”在水清――游鱼细石,直视无碍。4、“异”在水急――急……奔。 ①缥碧:青白色。②急湍:急流的水。 ③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2、本段承“异水”二字,从哪几方面抓住并突出“清”和“急”的特点? ――从水色(缥碧)、水的深度(千丈)、水中物(游鱼细石)等方面作静态描写,突出水之清;用“急湍”“猛浪”进行形象描绘,从动态写出水之急;总之,这一段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江水之美。 三、仿造句练习:以“我家乡的小溪,美在……”为句式,从以上四个方面各造一个句子。 示例:我家乡的小溪,美在水流潺潺,河底细石,荡起了层层涟漪。 四、读第三段,文章多几方面写“奇山”的,奇在何处?并解决“负、寒、竞、轩邈、指、百、泠、好、转、鸢、戾、息、经纶、窥、反、上、见”讨论小结如下: 1.从山自身写: 山之高:皆生寒树--山高风大,树受侵袭,冒出寒气--以树之寒衬托山之高; 山之势:负势竟上,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从山势写其奇; 以上从山本身写起,把静止的山赋予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 2、.从山上的其它景物来写山: 从动物--好鸟、蝉、猿等在山中悠然自得的生活写山无穷的生命力; 从人--热衷功名和经纶世务者临山的心境,衬山之雄奇、幽美; 从植物--横柯上蔽、疏条交映,写山哺育了万物。 这部分以细腻的笔触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在这里,作者既从侧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五、仿造句练习:以“我家乡的山,奇在……” 示例:我家乡的山,奇在像一把椅子,高耸在我家的屋后,山上松柏成林,密不透风,夏日入林,寒气袭人。 六、通读全文,体会本文意境及写作特点。 1、在景物描写中哪些句子融入了作者的感情? 讨论小结:(1)鸢飞戾天者―――喻一心追求功名利禄的人。 (2)负势争高,息心忘反―――喻自己的志向,无拘无束、任性自得 ( 备用:关于吴均的生平介绍:吴均,字叔痒,梁朝吴兴故彰(今浙江省安吉县)人。他出身贫寒,为人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他的诗文“清拔有大气”,曾得到当时文坛领袖沈约的称赏。他的文体别具一格,骈中带散,一任性气,自成一体。当时有的人效仿他这种文章,称“吴均体”。齐 梁武帝曾经斥责吴均:“吴均不均”,活画出他的个性。不仅越职私撰历史,如《后汉书注》、《齐春秋》、《庙记》等书,后来都失传了。而且偏实录梁武帝的痛处。从生平可见:虽亟思奋发有为,但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 (3)横柯上蔽,在昼犹昏――言明中有暗,如富贵中的人自有他们的享受,但未必没有烦恼。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言暗中有明,如遁迹山林的人,生活上固然有种种不便,但他们的快乐却是常人难以比拟的。 读以下几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老鹰那样极想得到名利的人,……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小树枝交织的地方,或许还可以漏出点阳光。 总之,淡泊名利,避世归隐的思想情感。 2、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全文紧扣“奇山异水”这一特点,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描绘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图画。 本文写作手法上采用了先总后分的手法。先总写:用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八字大笔勾勒,将一幅天高气爽、色彩清丽的整体图画推至读者面前。既境界阔大,又画面清新。接着,在进行具体描绘之前,作者又用高度概括的笔调告诉我们从富阳至桐庐的大约一百里之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以激起读者的极大兴趣。分写:首先写水。这里的水,第一个奇异之处是极其清澈:“千丈见底”,甚至游鱼细石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另一个特点是水流湍急,快如箭马。作者在此外连用两个比喻,将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势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这两个特点可以概括为一静一动,而动静变化的交替描写,既可以使我们看到江水的千姿百态,也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接着写出。“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里写“奇山”——富春江两岸高山之雄伟。 3、句式整齐,节奏鲜明,音韵和谐,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其一是:本文运用了一些对偶句,其作用是什么? ――所谓对偶句,是指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偶句的表达效果,从形式上看,具有音节整齐匀称,节律感强的特点;从内容上看,若上下联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就可以突出要表现的事物或事理,若上下联是相反相成的关系,则可以通过对比来增强表达效果。根据以上思路可以看出:从视觉角度写景的对偶句有: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③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从听觉角度写景的对偶句有:④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⑤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它们的表达效果,共性的有: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个性的有:①②⑤三个对偶同其上下联在内容上都是互补互衬,从而突出了各自事物的特点;③④两个对偶句其上下联在内容上都是相反相成,从而对比立意,相映成趣。 其二是:比喻,如六――1中的句子。拟人:如“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把静止的山让它动起来。比喻兼夸张句,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突出了水之急,处人惊心动魄。 七、布置作业 一、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 水皆缥碧( ) 急湍甚箭( ) 泠泠作响( )千转不穷( ) 鸢飞戾天( ) 经纶世务( ) 互相轩邈( ) 嘤嘤成韵( )横柯上蔽( ) 二、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从流飘荡( )2.猛浪若奔( )3.互相轩邈( )4.经纶世务者( )5.皆生寒树 ________ 6、蝉则千转不穷 7、窥谷忘反 三.解释下列多义词。 1.绝 :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 ) 2.上 :负势竞上;横柯上蔽( ) ( ) 3.直 :直视无碍; 争高直指( )( ) 四、按要求写出句子。 1、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2、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3、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4、写富春江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5、写江流气势磅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6、写听觉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五、填空 1.本文描写的是________景,作者是________朝的文学家________(人名) 六、简答题 1.本文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从哪一句可以看出其下文即将描述的内容?答: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加红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了富春江水的什么特点? 3.第三段加红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绪? 附参考答案: 一、piǎo tuān líng líng zhuàn yuān lì lún xuān yīng kē。二、1、顺、随。2、好像。3、高,远。4、筹划,治理。5、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冷之意的树。6、转通“啭”鸟叫声。7、通“返”,返回。三、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2、从流漂荡,任意东西。3、奇山异水,天下独绝。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5、急湍甚箭,猛浪苦奔。6、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五.富阳至桐庐的奇山异水之景。南朝 , 吴均。六、1.总起 奇山异水。2.使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水流湍急的特点。3.淡泊名利、避世归隐 冬来了 初二(2) 牛梓光 秋天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地离去,冬天悄悄地走近了我们,一切的一切都发生着变化。 天空中的太阳依然耀眼,他发出无数缕金色的光芒照耀着这片土地。尽管如此,它也只能让人们感到光亮,而感觉不到往日的那种温暖。它就如同是被泼了一大盆凉水,不再那么猛烈地燃烧了。 街上的人们也已穿上了厚重的衣服,戴上了手套、帽子还有围巾。走在路上,会有阵阵的风吹过脸颊,那风不是柔和温暖的,而是寒冷刺骨的。它如同无数把锋利的刀划过人们的脸颊,有时会感到一点点的疼痛。那风好像能穿过一切的事物,人们厚重的衣服仍然抵挡不住它的前进,寒冷伴随着风穿过衣服使我们原本灵活的身体僵硬。 寒冷的风使树叶凋落。走在路上,脚下踩着那厚厚的落叶,落叶如同金色的地毯,踩在脚下还发出“吱吱”的声音。此时的树上只是挂着几片孤零零的早已枯黄的树叶。树木既没有了盛夏的繁茂,也没有了秋天的美与春天的生机,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树干。 冬天是一切没有了生机,从凋落的树叶到宁静的天空,没有了往日的茂盛与喧嚣。但它却能让我品尝一样老北京的小吃——冰糖葫芦。在闲暇时,买一串冰糖葫芦,体会那冰冰凉凉、酸酸甜甜的味道,这美妙的味道也许只能在这寒冷的季节才能体会得到,其他任何时候的冰糖葫芦都比不上冬天那冰凉的冰糖葫芦。 太阳、寒冷刺骨的风、树木还有那美味的小吃,无一不体现着冬天的到来。 当我们认真地体会生活,细致地观察环境的变化,我们会发现冬来了! [评语] 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从视觉、触觉、听觉和味觉等多角度描写了由秋到冬的变化过程,写到了太阳、风、落叶、冰糖葫芦等景物,特点还比较鲜明,条理也比较清晰。(指导教师:李志)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