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传(苏教版高二选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对方山子及同类人生活的向往之情。 2、鉴赏学习文章变化多端、曲折不平、切合隐士的身份的巧妙构思。 3、学习文章通过言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教学重点:理解方山子之“异”以及作者对其向往之情。 教学难点:鉴赏文章变化多端、曲折不平的巧妙构思。 教学进程: (一课时) 一、简介 1、写作背景:本文作于宋神宗元丰年间、作者贬官黄州之时。 2、苏轼的思想:苏轼在儒学体系的基础上濡染佛老,他把儒、佛、老三家哲学结合起来,各家思想对他几乎都有吸引力。他早年具有儒家辅君治国、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有志改革北宋的萎靡的积习。佛老思想一方面帮助他观察问题比较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后,仍然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主义又有严重的逃避现实的消极作用。 3、方山子:陈慥,字季常,别号龙邱先生。其父陈希亮曾是苏轼的上司。与苏轼友善。二十年未见,却在岐亭重逢。 二、疏通文句 重点研讨下列词句: 第一段: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 不与世相闻 方屋 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第二段: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 矍然 环堵萧然 第三段:几日耳 而岂山中之人哉 第四段: 勋阀 此岂无得而然哉 第五段: 阳狂垢污 傥 三、理解内容 1、概括各段大意 (一)方山子的基本情况和得名原因, (二)写和方山子的以外相遇。 (三)回顾隐士过去的生活,向读者揭开隐士的庐山真面目。 (四)叙说方山子的家世。 (五)含蓄评价方山子。 2、文中的方山子有哪些异人之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文后练习一)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语句,有五处:①何为而在此? ②俯而不答,仰而笑 ③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④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⑤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 ) “异人”之处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生活道路的选择与改变,生活态度的独特之处; 二是待人接物的方式; 三是其家教、家庭情况以及其大气、大方的行为作风。 文章塑造了一个由侠而隐、由入世而出世,卓然挺拔、傲然自乐的隐士(“异人”)形象。他对人生大彻大悟,淡然保持精神上的自由独立。 3、作者对他是什么样的态度?作者写方山子的用意何在? 表达了作者地方山子独特的人生道路选择与超脱的人生价值观的赏识之情以及对他及其同类人生活的向往之情。 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但他方以诗文被祸,不直言,于是隐约其辞,语多委婉。本文是苏轼在黄州时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四、赏析传记写法 [ 一般人物传记写作常规:(写法:平铺、直叙)介绍人物姓氏——籍贯生卒年月、世系——生平行事 ] 1、奇妙的构思:本文把叙事、描写、议论融为一体 没有像一般传记,平铺直叙地介绍人物的姓氏、乡里、家世、生平等,而是“随物赋形”极其切合隐士的身份,由隐而显,由略而详,层层设疑,层层呼应,愈深愈见方山子的不同寻常和卓立无匹。 2、奇妙的语言、独特的细节 大师用字准确而含蓄,字里行间饱含感情,细节描写、形象描写独具匠心,故有言简意丰的艺术效果。(列举两三处细节,并作以分析。文后练习二) 3、隐约的折射。 布置作业: 教后记: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