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风起》教学设计(鲁人版高一必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知识:探求文章主旨,领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品析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热爱自然,崇尚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天人合一”的和谐,建立正确的自然观,构建灵魂深处的精神家园。 

【重点难点】

重点: 探求文章主旨,领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品析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难点:让学生学会如何多角度多层次的描写景物,并且把它化为自己的能力。

【教具】powerpoint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幻灯1:《荷塘月色》中的相关图片)

    荷花,自古以来,便是文人描绘讴歌的对象。从屈原的“集芙蓉以为裳”,到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再到现代作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荷花以它的高洁品质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和尊重。那么台湾散文家颜元叔笔下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荷塘风起》,欣赏他创造的优美意境吧!

二: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1. 学生朗读课文,并标划出重要的字词。  

                         澹澹(dàn) 无暇(xiá) 馨香(xīn) 纤细(xiān)  

                         鸮(xiāo) 蓓蕾(bèilěi) 宁谧(mì) 树杪(miǎo)  

     2. 学生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①理解《荷塘风起》中“风起”的含义。

②作者从哪个角度写的景,立足点在哪?请分别找出体现作者游踪变化和思想感情变化的语句。  

③作者用了哪些手法写出了景物的这些特点,收到什么效果? 

④写景中蕴涵着作者什么感情?

3.学生朗读课文(教师进行诵读指导),学生讨论,完成问题②

路过荷塘                        --恢复旧交 ------ 似乎未改变  

往荷叶荷花深处走去(平视)         --神往、执意、激奋   --荷珠  

长堤西望                        --神会、振奋         --风荷  

尖顶亭俯视                       -- ‘不染的生命’    --荷花、荷箭  

尖顶亭眺望                      --美中不足          --芜秽、镇住、封杀  

走到荷塘的西侧                  --让生活停刹         --荷香  

植物园周围环境.                   --也生长心田上      --荷境  

 (提示学生注意作者表现的角度和层次   移步定点  多角度写 多种感官展开,使荷塘风雅俊美的神色得到展示)

三:品析课文,领略美景 ,完成问题③

教师引导:台湾大学教授、当代著名散文家颜元叔的《荷塘风起》素享盛名。状荷塘风起的静谧美,堪称绝致;抒写自我感觉,酣畅而缜密。现在我们共同来欣赏一下课文的荷塘之美〖幻灯2:文字投影(提示):欣赏文章,可以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着手。〗 

1.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它们的表达特点和表达效果。(注意以下几个句子) 

①天雨的时候,我曾见那叶心的水珠如水银……发出那灌水的悠闲音响。

(讨论明确:雨珠落在荷心上,先如水银,后成瀑布,荷叶承受越来越大的水珠,先“坚持了一会”,坚持不住了,“一弯腰,将来自天上的雨水注还盈盈的池塘,发出那灌水的悠闲音响”而荷叶“依旧摊开胸怀,承受天、云、雨、露和微风”。这一系列比喻、拟人的描写,有动,有静,有声,写出了荷花婀娜动人之美。)

②五时半下班的车辆奔驰而过,噪音碾压着花叶。偶然的喇叭像刺刀穿过树林,插入了宁谧的心地。

(讨论明确:用移就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城市现代化对荷塘的摧残和作者对这种破坏环境的现象的惋惜、愤慨之情。——情景交融) 

③荷叶的活力像浪潮般向湖心推展开去,宽大慷慨的荷叶,亲密并肩的荷叶,把池水覆盖得失却踪影,叠起了自己的碧绿城池。 

(讨论明确:作者运用了移情手法,使本无生命和情趣的“荷”,仿佛具有了人的生命活力、富有人的性灵。)

2、请同学们用“荷塘(荷花)好美,你看……”的句式,用一句描写的话描绘一下荷塘的美景(可侧重某一种景物)。(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评说)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直观的理解文章所写的美景,教师播放(幻灯片3:雨中荷叶;风中荷叶;荷花;莲蓬) 

   3、学生自由朗读自己写的句子,教师恰当点评。

教师小结:本文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从各个方面写出了荷花(叶、塘)的美景,运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法,语言优美,感情真挚。

四:欣赏课文,揣摩要点 ,完成问题④

教师在前面学生赏析的基础上,提出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从而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1 、文章结尾还写到一个儿童作画的情节这又起到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文章写到儿童在画画竟 “ 耳聋于外来的噪音 ” ,可见他已经沉浸在荷的世界里去了,并没有被外界的噪音所干扰,他是出污泥而不染,污浊中见高洁的荷的化身,是美的使者,也是作者的愿望、理想。)

2 、文章结尾写到荷塘周围的建筑、噪音,作者想告诉你什么? 

(讨论明确:文章的结尾写到 “ 钢筋水泥 ” 把荷塘给 “ 镇压 ” 住了,大量的水泥把莲藕给 “ 封杀 ” 了以及噪音碾压着花叶等,一方面写出了作者对这种人为地破坏大自然现象的惋惜、愤慨,无奈的感情,另一方面向人们提出了一个 “ 人与自然 ” 和谐的这么一个话题,让人们关注自然。)

3本文在写景中蕴涵着作者什么感情? 

(讨论明确:喜爱荷塘美景,追求高洁、清澈自由,抛弃尘世的污浊,向往大自然)

4.综合全文分析文题中“风起”的含义,完成问题①

⑴自然的清风;⑵破坏残害自然的污浊之风;⑶作者内心呼唤的使大自然永葆生机的“珍爱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之‘人风’的象征”。)。

教师总结:颜元叔凭着文学家的敏感和丰厚的文学功底,以传神的彩笔既曲尽“荷塘风起”的殷实之美,又宣泄出一种“碧黛深沉”的空灵之美。作者把有形的荷叶与无形的清风融于一体,使“荷塘风起”这一大的美境透出一种深旷、清丽而又跃动的韵味。同时用文学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荷花受到摧残的忧思,向人类社会发出了保护自然的呼吁。可以说,文章中展现的“荷塘风起”的主体画面,是作者内心世界与自然世界高度浑成的结晶体。

五:背诵美文,积累语言 

    1、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词句。 

六:拓展训练(作业)

1、对比阅读《荷塘风起》《荷塘月色》解答以下问题:

  ⑴.请同学们根据这两篇文章,在头脑中分别作两幅画,然后将心目中的图画描绘给同学听。

  ⑵.请同学思考,为什么同样的荷塘,却能构筑出截然不同的两幅图画?

  提示:《荷塘月色》清幽的意境,是由朱自清细腻的笔触和他当时特殊的感情相结合而产生的。而《荷塘风起》虽然也描写了一个荷香芬芳、宁静翠绿的世界但它是由阳光、荷叶、清风和“我”的情感水乳交融而形成的,所以这样的意境更多的染上了阳光明丽的色彩。

七: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在散文家的笔下,景物因人的出现而变得充满动人的色彩,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是否也应用一种新的视角去审视身边的景物,从而使它们焕发出个性化的魅力呢?让我们一同来试试看,做到心中有爱,做到笔下有情,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