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古诗人》教学设计(人教版选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一、【教学设想】

1.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的复习掌握初中阶段学过(也有没学过的)的古诗词,体会其中的思想。并尝试让学生和古代诗词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

2.尝试将写作放在课内和课外进行的方法和途径。

3.将文学欣赏引入写作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美的熏陶,提升其人文素养。因为我始终认为,用文学色彩浓厚的语言来讲课,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会提高其写作水平。

二、【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多媒体展示)

(一)“忧患意识”的激荡

(二)精神的皈依——山水田园

(三)“豪放”的胸襟

(四)“婉约”词风

(五)文人学士的哲学情怀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一节文学欣赏和语文复习课,其目的是尝试走进我国古代诗人的心灵世界,从而更好的去理解我们的历史和文化,今天我和大家研究的第一个问题是——

(一)“忧患意识”的激荡

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曾经讲过《孟子二章》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大家一定会背“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我们最早接触到的“忧患”一词则来自这篇文章。当然,文章里讲的“是人也”指发于畎亩之中的舜,举于版筑之间的傅说,举于鱼盐之中的胶鬲,举于士中的管夷吾,举于海的孙叔敖,举于市里的百里奚。然而,在我看来,这个“是人也”也当然包括像孟子一样的古代皓首群经而汲汲于仕途且永远难于得志的一帮子文人学士。这些人中,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此人于庆历六年(1046年)诗人57岁被贬于邓县(河南邓县)时写成的《岳阳楼记》可谓脍炙人口,传诵万世。大家会背“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这也是诗人当时刚被贬异地的所见与所感,那份凄切和无奈跃然纸上。还有大家熟知的《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此人于庆历六年(1046年)作者39岁被贬为滁州太守时写下了千人传诵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名句。这句话表现了作者的山水之乐。通篇的写景,如“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实乃情景交融。还有“……苍颜白发,颓然乎其中者,太守醉也。”等等文字均寄托了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心情。讲到这里,我想起了法国文艺理论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写道,艺术家(诗人)在愁眉不展的人中间长大。从童年起,他日常感受的观念都令人悲伤。大家知道,写出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的千古绝唱的《离骚》即“罹骚”也。(罹,遭遇也)还有呢,大家看大屏幕:《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纹身地,犹是音书滞一乡。

(我读后,大家齐读一遍)这是唐代大诗人柳宗元于王叔文集团革新(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参加了王之集团)后,被先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时所写,文中借登楼远眺,抒发了诗人连遭打击、被贬遐荒的忧愤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文中的“惊风”、“密雨”比喻政治上的宦海风波,以柳江的蜿蜒曲折比喻自己一日九回的愁肠。以被风雨搅乱的“芙蓉水”和被摧残的“薜荔墙”象征着自己和挚友遭受摧残的身影。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到的是处于忧患中的诗人的焦虑和彷徨,及其为了救国救民而“上下求索”的宗教徒般的精神和意志,这种精神和意志就是中国古人的“忧患意识”。我认为,这种忧患意识已深深地扎根于中国古代士大夫和文人学士的心中,正化为他们的血液和筋脉,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那么,古诗人是否只知道在忧患中寻求精神的家园呢?回答显然是否定的。我们在诗人的心中,还发现了流于“山水田园”中的涓涓细流……

(二)精神的皈依——山水田园

同学们,在我们中国,山水自从晋朝的谢灵运开始成了独立的审美对象,田园也自东晋的陶渊明起成了淡化、消释人生悲苦的港湾。大家看谢诗中的《登池上楼》有一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即是例证。而此人踏遍了中国的大江南边,写下了中国的山山水水。再看陶诗的《饮酒》(以下所有诗词均用多媒体展示)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文表现了诗人避开了达官贵人的车马喧扰后,在悠然自得的生活中获得了自由和恬静的心境,突出了抱朴守静、返本归真的人生态度和志趣,最后以道家“得意忘言”的说法做结。)再看

《归园田居》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塵雑,虚室有余閑。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好一派田园风光尽收眼底!大家也会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还有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此诗是有名的山水诗,写终南山居处幽静,抒诗人恬淡、喜悦心情,颇具诗情画意,含隐居生活之情怀,具幽远、空灵的意境!)

至此,我们看到,山水不再仅仅是他们的审美对象,而成为诗人心灵、情趣、意志的化身。诗人也往往把田园看成是洁身自好、摆脱世俗纷扰的理想王国,他们用其内在精神和情感的净化力量,对这一环境加以美化。在诗中,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和作者的情感冲突仿佛消失了,被遗忘了,所剩的只有对一己性情和个人精神生活的追求,对安谧恬淡的田园风光的欣赏,对超然自我、了无世纷的隐逸生活的满足以及对随遇而安、虚无寂灭人生观的自由观照,这是一座用复杂心态构筑成的自我保护的精神殿堂,其实质,我看是其理想不能实现的一种对山水的感情寄托而已!

那么,中国古代诗人除了有深深的“忧患意识”和“山水田园”情怀以外,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请大家继续往下看——

(三)“豪放”的胸襟

    看屏幕,我们一起读《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我们再看辛弃疾的词: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我们看到古人是多么的豪放、旷达!其诗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和“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实乃如“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也一如莽莽苍苍的千里草原。还有呢,我们再来看一个老人的心声:(大家齐读)

《龟虽寿 》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曹操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第四章--《龟虽寿》。曹操当时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便写下这一组诗,抒写胸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但我们还是能感受到他的“壮心不已”!

    上述“豪放”词风突现我们中华民族心胸似海,具有和世界其他民族和睦相处的可贵品质,成就了今日泱泱大国的风范和气度。一句话,“豪放”词风显示了我们中国人开放的心怀!同学们,我们写文章要写的豪情似海!当然了,我们一定要写现在这一群豪放的中国人!

(四)“婉约”词风

我们中国古代的文人学士,不仅有如此豪放的心胸,也有绵绵的情思,那情思就像扯不断的丝线一样,悠悠的,幽幽的,请看宋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其词写的如此的冷清和凄切!再看我们会背的课文《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俗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我们再来看也是一个李姓词人同时又是一代君主的李煜的一组词:

《乌夜啼一 》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乌夜啼二 》

【南唐】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我们从他的词中看到的是无尽的离愁和无奈的“亡国之痛”。真是“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其词可谓“婉约”正宗!

至此,我们明白了“国家不幸诗人幸,话到沧桑句便工”的至理!以上乃中国文学史上的“婉约”一派。它的出现,是中华民族性格中的含蓄一面的具体表现。这说明,我们的民族在本质上是抒情的!同时也是中国的文人学士在国破家亡后一种无奈的人生写照,那种愁绪,那种寂寞,那种凄婉久久地回响在我们的心中,使我们为我们的先人曾经有过的磨难而潸然泪下,从而可以激发我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的确立。

上面讲过,中国的文人几度忧患,也曾徜徉“田园”,还有不羁的风范与绵绵的情思。我认为,不仅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还有一个“宇宙真理”的存在,对这个宇宙真理的不懈追求,构成了中国古代的文人学士的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五)文人学士的哲学情怀

同学们,大家一定都听说过有一个词叫“中国文化”,其实,这个词反过来讲也非常正确,即“文化中国”。我们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是个文化之邦,是个人文精神极度弥漫的国度,而这种人文精神的承载和传承者则是以“诗人”为代表的中国古文人。他们除了写大自然,写生活,抒情思之外,还在叩问着人间的真理何在。从最早的老子、孔子、庄子等诸子的著作中,我们就发现了那原始的素朴的思辩的火花的迸发。如《道德经》中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八十一章)其中的“道”便成了中国文人孜孜以求的人生至理,以至于我们看到写《日喻说》的苏轼先生,在其作品中写道:“道可致而不可求。”当然,大家都清楚,东坡的意思是“循序渐进,(道)则自然而至。”这个“道”其实就是儒家的道德规范、学术思想等。讲到儒家,我想起了写《爱莲说 》的周敦頤先生,他是怎么说的呢?他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写出这么千古绝唱的周先生其实是宋代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请看其

《太极图说》“自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其文揭示了阴阳互动的原理,具辨证思想。还有那个写“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朱熹(《观书有感》),也是一位大哲学家,其学说对“理”的阐述精辟入微。他们二人开启了中国哲学史上的“理学”流派。尽管这个“理学”被有人斥之为“存天理,灭人欲”,当然,这种学派的历史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然而,殊不知就是自他们开始,也就是他们从此提升了中国人的哲理思辩能力,也叫抽象逻辑思辩能力。正是他们,使我们中国人第一次在“形而上学”的层面上和世界其它哲学相提并论(注:世界上的其它哲学当然包括了西方哲学和印度哲学)。自此开始,我们中国诗人的生活中有了哲学,我们中国哲人的生活中有了诗,也就是说,我们有了诗人哲学家,一如西方有了诗人哲学家叔本华(当然包括尼采)和海德格尔一样!我们欣喜地看到,我们的生活被诗人哲理化了,也被哲学家诗化了,自此,我们就在诗的王国和诗人的王国中穿行,我们成了诗化的一群人……理所当然地,我们也有了自己的新诗人!他们就应该是你、我、他……

【课外写作】

写作提示:根据你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或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请你写一篇“走进古诗(词)人”的文章,字数在600字以上。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