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苏教版高二选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北京的春节》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选材对表达文章主题的作用。 3、学习本文精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目标2、3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春节,谈北京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里过春节的情景,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 2、说说对北京的认识。是呀,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是我们国 家的首都,那里的人们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二、作者介绍 老舍,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1899年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其父亲在抗击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阵亡。1918年老舍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北京市方家胡同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华语教员。并开始写小说,创作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三部长篇小说。1936年专门从事写作,创作了《骆驼祥子》。1950年写下了话剧《茶馆》《龙须沟》等。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1966年受“四人帮”迫害,8月24日投河自尽。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找出课文的生字词语。 2、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感知内容,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热闹) (2)本文作者是以什么为记叙线索 (3)全文共17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8)写迎新年。 分三个层次: (1—2)写腊八的风俗; (3—6)写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风俗; (7—8)写除夕前迎新年的风俗。 第二部分(9—16)写庆新年和闹元宵。 第三部分(17)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快速读一读课文,老北京的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 板书:腊月的初旬—正月十九 腊八——腊月二十三小年——新年——元宵 (二)研习“迎新年”这部分。 1、默读课文,,划出表现热闹的句子,谈谈为什么说这些句子能表现出热闹。 2、这部分作者从几个层面写小年的景象的? 提示:三个层面:一是商贩的忙碌,二是儿童们的“忙乱”,三是大人们的“紧张”。 3、第6段写“祭灶王”的习俗时,用的是什么写法?用意何在? 提示:用对比反映时代发生了变化,人们的认识也发生了改变,反映出两个时代不同的社会现实。用意在于讴歌新时代。 4、7、8两段按什么顺序来叙述的?两段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如何体现写作上的详略得当? 提示: ①以时间先后分别写了“贴对联”“扫房”“备菜”“吃团圆饭”“守岁”等。 ②第7段侧重写“忙”,第8段侧重写“热闹”。 ③详略结合,“贴对联”“扫房”“穿新衣” “吃团圆饭”等一笔带过,“备菜”则写的较为详细。 (三)研读第二部分。 1、默读这部分,说说这部分可分为几层? 分三层: (9—11)写拜年与游玩;(12—15)写闹元宵;(16)写新年结束,大家又要忙着干活。 2、默读第二层,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过元宵节的热闹的? 学生讨论后明确: 先将元宵节与元旦进行对比(如何对比的?),说明元宵节的独特魅力:时美,可出来踏月;景美,可出来赏灯;氛围更美,“女人们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自由”。然后写灯,写了灯的数量多,分布广;写灯的用材、形色、种类,突出其“各形各色”。最后又写了孩子们在元宵节的快乐。 总之,是浓墨重彩,状写元宵节的盛大与热闹。 3、读“闹元 (四)研习最后一部分。 1、齐读这一节。 2、北京过去和今天的春节有和不同? 提示:过去,过年跟迷信分不开,现在大家都不迷信了;过去的花费用在神灵身上,现在则不必了;过去儿童有“怕神怕鬼”的恐惧,现在则只快活地过年;过去大家是托神鬼的庇佑,现在则是凭一年的劳动成果快活地过年。 3、作者的用意何在? 作者通过新旧社会不同春节的对比,极其巧妙地赞美了新社会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从而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流露作者对新生活的赞美与无比的热爱之情。 4、感受咱的春节与老北京的春节有什么不同。(联系自己过春节的情况谈一谈。) 五、归纳写作特色 1、时间为序,条理清晰。文章整体结构以时间为序,从腊八写起,过小年、除夕前,再写庆新年和闹元宵;具体的节日也是按时间顺序如第一部分的第三层,写“贴对联”“扫房”“备菜”“吃团圆饭”“守岁”等。 2、口语风格,朴素直白。 3、运用对比,凸现变化。对比大致有两类:一是春节前后的对比,二是社会新旧风俗的对比。 板书设计: 老北京的春节(老舍) 第一部分(1—8)写迎新年。分三个层次: (1—2)写腊八的风俗; (3—6)写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风俗; (7—8)写除夕前迎新年的风俗。 第二部分(9—16)写庆新年和闹元宵。分三层: (9—11)写拜年与游玩;(12—15)写闹元宵;(16)写新年结束,大家又要忙着干活。 第三部分(17)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写作特色:时间为序,条理清晰。 口语风格,朴素直白。 运用对比,凸现变化。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