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清明花争发年年相思无尽处——清明时节话传统节日(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手机版




冯友余

三月之末,北方还只是草色遥看,南方早已是春暖花开!上周六,我们到了重庆南山,看见花开成海,心中如醉如痴。不觉又是一年清明到,今天,给大家谈谈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

一、清明节的由来

相传在春秋时代,晋国的君主晋献公有一个年轻美貌的妃子骊姬。她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将来继承皇位,就用毒计害死了太子申生。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骊姬的迫害逃离了晋国,一路上受尽屈辱。有一次,重耳因为饥饿晕倒了,大臣介子推就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后捧给重耳吃。就这样,他们颠沛流离,历尽艰辛,终于在19年后回到了晋国,重耳后来成为历史上很有名的晋文公。  

晋文公做了国君之后,对那些和他一起流亡的臣子进行了封赏。也许是大意了,他唯独忘了介子推。后来有人提起此事,晋文公猛然想起,内心十分不安,马上派人去请介子推。可是去了几趟,介子推都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可来到介子推家,却见家门紧锁,一问邻居才知道,介子推已背着老母亲躲进了绵山。于是,晋文公便让士兵上山去找介子推,可找来找去也不见踪影。这时,有人出了个馊主意:干脆放火烧山吧,火着起来,介子推就会自己走出来。于是,晋文公便下令烧山。谁也没想到,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也没见介子推走出来。等火熄灭后,人们再次上山寻找,发现介子推和母亲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名为“介山”,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告知全国百姓,每年的这一天都要禁烟火,只吃冷饭。

第二年,晋文公和大臣们来到介山祭奠介子推,发现那棵烧焦的柳树竟然复活了。晋文公为柳树赐名“清明柳”,并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

二、清明节的农事季节意义:

《岁时百问》:“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作为农事季节的标志,中国的南方有“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种莫迟延”的谚语,北方有“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的谚语,就是说,一到清明春耕播种就要开始了。所以,“清明”在我国是有双层意思的一天,它既是节日,又是节气。清明节日的寒食迎来的却是清明节气的播种。

三、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1、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2、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3、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4、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5、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四、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清明节的节日精神是“将生死并置” ,清明节的人文精神有两个层面:

1、一是扫墓祭祖,纪念感恩,缅怀故人。要强化对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尊敬,从中汲取动力和知识,站在前人的背上,向更高峰攀登;同时珍惜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维护国家的统一。

中国是一个重视慎终追远的民族,从这个意义上讲,清明节是国家和民众抒发悲情的日子。在清明节,我们缅怀为国为家奉献牺牲的人们和他们的精神,鼓励人们为国为家做奉献,因而,该节日充满了肃穆庄重的气氛,或说,是国家和民众的悲情抒发。

2、二是维护新生,亲近自然、珍爱生命。惜春正命,珍惜青春年华,让每一个人的生命变幻多姿多彩,体现出最大价值。

清明节与寒食节的渊源传承是这一层意义的基础。寒食之后重生新火就是一种辞旧迎新的过渡仪式,透露的是季节交替的信息,象征着新季节、新希望、新生命、新循环的开始。后来则有了“感恩”意味,更强调对“过去”的怀念和感谢。

这两者共同构成一种责任文化——对祖先、对自己、对社会、对未来的责任。因此,把清明仅仅看成扫墓的节日,是一种偏见。人来到世上不可能总是索取,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享受权利就要恪守义务。对别人尽义务就是帮助别人,一个人帮人,互助友爱的社会才是最美好的。

希望我们每个人在清明节之际,要懂得清明节的意义,更主要的是传承尊老爱幼的孝文化,弘扬珍爱生命、呵护大自然、维护环保成果的精神,光大我国民俗文化的魅力,缔结海内外亲情,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

五、现代人要重视和过好传统节日

1、首先,思想上要重视传统节日

食物是美味与营养的载体,整洁得体的衣着是气质与尊严的外在形式,以这个道理来比方,传统的节日正好是我们民族历史、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载体,它维系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生命。

再打个比方,我说我尊重你,但是却不尊重你的父母,你肯定不同意,那么,现在我们说重视我们自己,但却抛弃了我们民族的精神,这就好比一个人不在乎自己的父母,却想树立起自己的尊严一样,是不可能的。

我们强调过传统节日,重视传统文化,就是要借传统的节日仪式,重温历史,重塑精神,传承民族的文化精神。

那么洋节过不过?重视传统是不是就要抵制洋节?我们说不是这样的。用刚才的比方来说,我们尊重自己的父母,并不是说就意味着不尊重别人的父母。看到别人的父母,你应该客气礼貌地喊人家叔叔阿姨,但这个礼貌和修养从哪儿得来?——来自于我们父母的教导,对自己的父母都不尊重,会懂得尊重别人的父母吗?传统节日、传统文化与洋节、洋文化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是自己的父母与其它叔叔阿姨的关系一样,是以何为主为根本的问题——当然是尊重自己父母,尊重自己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为本!

2、现代人如何过好传统节日

今年,清明节首次成为国家法定假日。清明放假,展现出政府尊重民风民俗、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暖意“表情”。怎样过好清明节?

(1)祭奠亲人,不必烧钱化纸,不必三跪九叩,只须默哀行礼,表达哀思与怀念。

(2)祭奠先烈,讲先烈事迹,唱怀念歌曲,墓前宣誓,继承遗志,重温理想。

(3)栽植树木,亲近自然,珍爱生命。不光是行为,要思考其含义,回报大地养育之恩,让生命象树一样长青!愿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能重视传统节日,重视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作者邮箱: fengyouyu666@163.com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