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微型课题同行,做一个快乐的教师——我个人开展微型课题研究的十个研究案例(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案例 手机版 | ||||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伍隍中学 李明隆 我从事课题研究已有十年,做过几个大课题,有一项获省政府教学成果奖。但大课题研究让我感觉生活在压抑中,改成小课题研究后,自己就进入了快乐的教学体验中。我这里给大家介绍的十个案例在真正的微型课题,是每个教师都能进行的研究。希望能得到老师们的指导和帮助! 案例一 临床诊断式辅导优生的研究 刘欢,我校2006级实验班学生,2006年以666分考上北大工学院。 背景描述:2006年上年,距高考仅95天了。年级领导和刘欢的班主任老师找到我,要求对最有希望上北大、清华的刘欢同学进行一次面对面的诊断性指导。他的情况是英语能上130分,数学一般140分左右,综合科至少能上280分,而语文常常只有90多分。希望能使他的语文突破110分。 第一步 病情诊断,望闻问切 调查研究,是开展工作的第一步。 首先,我采用了学习成果分析法:找来刘欢同学的试卷仔细研究其选项和答题的语言,发现其阅读能力比较强,答题思路清晰,语言表达精当;语言运用题审题准确,表达不够到位;作文内容比较充实,逻辑性比较强。这很难让人想到会是每次只考90分的学生。可一看基础,选择题基本上得不到一半的分,而翻译题、鉴赏题得分也比较低。 接着,我又采用了访谈法,了解刘欢同学平时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在家里的学习习惯。发现他数学、英语和综合抓得很紧,每天练题一套;而对语文的重视就明显不够,除了背诵课文和基础之外,很少进行系统地整理。 再次,面对面谈心,了解语文学习的困惑。他说,每次就是基础搞不对,自己觉得做得很稳当的,拿得很准了,结果还是错。感觉有点琢磨不透,反正都抓不起来,还不如狠抓其他学科呢。 最后,我们一齐探讨了具体问题:①基础知识的掌握是不是准确、牢固,他说有的还是记得不够清楚,但那么多,怎么记得住?②答题时用了哪些方法,他说用了排出法。③答题过程思考的时间有多少,他说没有注意过,但应该是比较迅速的,因为后面作文是时间比较充足。④答题中自我有没有注意什么方面的暗示,他说没有。 第二步 开具药方,双管齐下 第一管,对刘欢:1.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记忆、巩固和梳理。①充分利用早晚边角时间,个个击破法。先整体记忆,圈出自己没有记住的内容;然后再加强对这部分内容的记忆;再圈出记不住的,再强记,如此个个击破,逐渐缩小包围圈。②合理利用整块时间,反复扫荡法。已经记忆的内容需要反复,初记第二天一定要反复,再记七天之内必须反复,记牢的内容可以十五天反复一次。2.弄清每类题的规律,掌握多种答题技巧。我给他分析每道题考查思维的点,知识的点,针对他答题缺乏方法的情况,介绍常用的答题技巧,对前面的十个小题进行了一一的交流和技能知识过手。3.激励斗志,充满渴望,适当练题。 第二管,对教师:1.明确方针,不瘟不火,不急不躁。2.明确操作,精确指导,热情鼓励。 第三步 跟踪指导,适时点拨 从此,我注意对刘欢同学进行观察,他的精神状貌、他的身体情况、他的答题变化等。我发现他的悟性很好,凡我们一起探讨过的技法,他都能准确运用了。并且对题的来龙去脉能把握清楚了。三模考试,他的语文上了100分,高考考了115分。 对他的指导给我一个感悟,优生的思维品质比较好,只要他明白了试题考什么,有哪些方法考,我们有哪些答题的技巧,自己该在哪个方面去充实,成绩马上就会有一个明显的变化。也就是我常说的一悟一层次。 案例二 对症下药式辅导差生的研究 背景介绍: 李佰洲,资中二中毕业,我校2007级补习生。高考语文78分。语文基础知识缺漏严重,答题准确性差。 钟永军,雁江南津中学毕业,我校2008级补习生,高考语文57分,作文不会写,书写差,基础记不住。 研究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分数。 研究方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学习成果分析法 研究过程: 1.师生交流,了解情况 2.观察变化,随机指导 3.作业、作文、试卷分析,把握思维变化 4.适时激励,调整心态 研究效果: 提升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发表知识梳理类、答题方法类文章81篇,命制试题21套。 李佰洲,一模105分,二模115分,三模110分,高考118分。 钟永军,入校37分,半期53分,一模66分,二模71分。 案例三 如何让理科班学生上好语文课的研究 背景介绍 理科班学生常有上课做数学、物理作业的。甚至还有打瞌睡的,特别是下午第一节课。课后从来不做语文作业。 研究目标 提高语文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语文课教学的尴尬局面。 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观察法、文献资料研究法 研究过程 1.研究文献资料,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充实大脑。所谓文献,就是以书籍、实物、声像材料,以及以软件、光碟、网络等为载体记录下来用于保存和传递信息的各种资料。我们中小学常用的文献,主要有档案、相关文件、工作记录、汇报总结、统计数据、报刊、书籍、各种声像资料,以及数量巨大、更新迅捷的网络资料等。我查看的主要是《李阳疯狂英语》《魏书生课例》《新课标示范课录像》等。 2.设计课堂操作方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升。 我课堂上主要采用了以下改革措施: ①口号激励法。上课中提出几个响亮的口号,不时地引导学生高呼。如“语文我爱你”“学好语文,创造生活”“学好语文,圆梦大学”等。 ②朗读调动法。齐读、轮读,起坐读,考反应读。 ③争抢促答法。让拿不稳的同学先答,后上来的同学水平高些,不能与前面的重复。 ④错误警醒法。告诉学生,如果他们不认真思考的话,可能就会听到错误的答案。在上课时,故意写错字,故意讲错话,故意讲错答案,观察学生的反映。促使学生独立思考,不盲目等待。 ⑤起立齐背法。 研究效果 发表学法指导文章66篇,指导学生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作文7篇。 语文课没有人再睡觉、做其他作业了。积极主动思考的习惯得到了加强。2006级所教班,仅利用课堂40分钟教学时间,完成了教学的任务和训练量,与特优班比较,均分高出1.9分。而该班其余科目均分数比特优班一般都低2—6分。2007级所教理科补习班与最好的班比较,均分由入校的-5分多,逐渐缩小差距,高考缩小到-0.31分多。 案例四 用经验总结法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的研究 背景介绍 吴凤岚,我校2003级学生。高一时,她被班上一个高大帅气的男生所吸引,于是开始注意该男生的举动,她发现他的成绩很优秀,而且篮球打得特好;在同学中很有威信,又很得老师的器重,特别是他对女生非常文雅,从不说脏话,于是心生爱慕。随着这种感情的不断积累,终于有一天,她大胆地向男生表白了自己的心声,这位男生也对她早有好感,于是两人坠入爱河,一天不见就心神不宁,日思夜梦不能自已。后来,两人频繁相约到某公园见面,以至神情恍惚,上课打瞌睡,成绩一落千丈。有一天早晨值周教师抓住她与该男生在校园的某个角落接吻。于是当众点名批评,两人辍学,走上了艰难的打工之路…… 提出问题 如何预防早恋问题,进行青春期心理健康辅导呢?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 研究过程 1.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2.调查研究,分析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 3.向同行学习,在实践中摸索。 ①志当存高远。中学生应以优秀的人物为学习的榜样,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并为之发愤图强。学业虽繁重,但既然不可逃避,就应以一种挑战的心态、愉快的心情去迎接。②提高认识,增强意识。③冷静地看待别人的早恋。不追求“时髦”。④理智地对待异性的进攻。⑤把握好四个适度: 距离适度,语言适度,目光适度,服饰适度。 4.总结方法,形成一定的套路。 研究效果 1.处理该类问题的思路清晰了,经验丰富了。 2.学生该类问题的指导有了明显的变化。 3.在《现代教育报•教师专版》发表文章《预防早恋五步曲》,在四川省获奖优秀教改成果二等奖一项——《如何让高中生走出早恋的泥潭》。 案例五 作文活动课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一、作文活动课提出的背景 1.作文本身的复杂性。作文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从审题、立意、拟题、构思、选材到具体的表达、书写,每一项都非常重要和辛苦;而其中任何一项的失误都会造成作文的重大缺陷。 2.作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实。作文写作耗时多,频率低(一学期几次),教师在指导上难题多,可操作性不强,方法单一,讲多练少。有的教师干脆收集各类满分作文,指导学生借用别人的框架和内容装自己的观点,给人一种玩文字游戏的感觉,极易让学生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再者,作文批改工程浩大,时效性差,不能及时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反馈和指导。还有,学生对作文的认识不足(特别是理科学生),生活体验少,素材积累少,每次作文应付完成:很难达不到训练的目标。 3.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缺失。遍观每年抽查的高考作文,审题出错、笔锋走偏,文体不象、内容平淡等现象比例甚高,其思考问题角度不对,理解材料不准,表达条理不清,语言辞不达意等情况比比皆是。而学生在写作上表现出的没有激情和畏难情绪,又直接导致了他们作文思维深刻性、独特性、创造性、丰富性等个性的缺失。如果这些情况不能改变就有可能影响到学生的终身发展,以至我们民族素质的提高。 二、作文活动课的界定 作文活动课,即通过开展课堂说、写、听、演的活动,训练与作文相关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种教学形式。作文活动课与作文写作课最大的不同有三:一是学习形式不同。写作课是以学生“写文章”为主要表现形式,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表达过程是内隐的、封闭的、个人的;活动课是以学生的“听、说、写、演”为表现形式,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表达过程是外显的、开放的、流动的。二是组织形式不同。活动课是以教师为导演,学生为演员,课堂上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自主能动性,教师可以随时把握课堂进程,针对出现的问题灵活地诱导学生前行,或者即兴地开发,生成新的课程资源,把学生引向生活或思想的深处,表达和构思的细处,创境和创意的高处;而写作课是教师指导启发,学生在老师划定的范围内自主写作,整个过程教师是无法把握和控制情况的,一切要等木已成舟后,再来弥补,显得被动而差费误时。三是学习感受不同。写作课以个体的思维活动为主,缺少思想的碰撞,感觉是单一的,乏味的,苦涩的;活动课重视思想的互相激发,感觉是启悟的,震撼的,快乐的。因此,作文活动课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作文训练形式 三、作文活动课的基本理念 1.化整为零。既然作文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那么就对它进行分解,把整体变成一个个部分来进行训练。这就正如训练一乒乓球运动员,将复杂多变的对抗能力分解为接发球、前三板、前六板来训练的原理一样,强化一个个单项能力,从而形成学生整体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2.化隐为显。作文是一个内隐的运动过程,为了便于指导就必须让它显露出来。这就一定要让学生把思维的痕迹通过说、演、写表达出来。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比较而自我顿悟,教师可以通过及时的点拨来纠正错误。 3.创造境界。学习活动会形成一定的学习场,产生一种育人氛围。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一种有利于提高学生认识境界、文学境界、文化境界的氛围,让学生受到人格、精神的鼓舞,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 4.培养个性。作文活动课要注重激励和鼓舞,培养学生敢于表现、敢于表达、敢于挑战,勤于动脑、勤于动口,勤于动笔的良好个性;培养学生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善于综合等思维品质。 四、作文活动课的操作过程 1.课前准备,启动活动。课前将本节课训练点的有关知识下发给学生自主学习。此环节既可减少课堂上讲的时间,又能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因学了即用,既可检验学生自学的情况,又可让学生在运用过程中学会领悟。 2.课堂开始,控制气氛。开始上课,教师首先要激发热情,然后说明训练目的、活动要求、注意事项等。如本节课训练审题,要求把本节课的训练资料放在课桌上,眼看、耳听、口说、笔写,迅速反映,快速作答等。 3.活动展开,把握节奏。一堂课的训练题目一般不少于三个,活动面在90%以上。课堂上要努力形成平等的气氛,适时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个人的理解,使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学会比较,学会思考,学会表现自我,敢于创新。教师一旦发现学生有创新思想,就积极加以表扬,从而激励学生形成一种积极探索的氛围。值得注意的是:有时,从结果看,部分学生在活动中没有成功的表现,甚至有的回答非常可笑,但从过程看,他们能够参与活动,并积极地投入思考,暴露出问题,就是对他们最好的锻炼。实践是最好的学习,在同学的笑声和老师的点评中,他们会得到平时写作得不到的感悟,对其写作无疑是有促进作用的。从发展的角度讲,只要有学习的思考和交流,就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每个训练内容结束后,教师都要做总结,及时强调这一轮训练中发现的问题和相关的注意事项。方式可以多样,如让学生自己来总结,让同学相互评价,由教师来点评等。进行评价时,应当考虑评价活动的实效和占课堂教学的比例大小。 4.总结要领,指明方向。 每一堂活动课结束时,都要对学生认识的进步,语言的精彩处,思维的机智处,文化、文学的联想和想象处,创新处给以客观的总结,关注学生在作文思维训练过程中的发展变化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情感和思维方式。对他们提出今后应该注意的事项和进一步提高的要求,强调、明确操作的要领。 五、作文活动课的实践反思 (一)作文活动课实施的条件 1.阶段的训练计划。因为作文活动课是把课堂写作变成了课堂上的专项活动,所以要求在实施教学前必须有一个周密有序、针对性强的训练计划。 2.具体的分点教案。如审题、立意、构思、用例等活动课教案。教案中要有明确的目标,训练点,训练题,控制策略,激励方法,指导评点方法,操作过程,情况处理设想等。 3.明确的训练和操作策略。课堂上以激励为主,适当点拨;以学生活动的效果和热烈程度评价课堂教学的效益。 4.学生必要的知识准备。训练知识的理解和熟悉,是搞好训练的前提。 (二)影响活动课效果的因素 1.活动安排的方式。包括内容的选择,难度的把握,坡度的设计,训练的繁密和稀疏等。 2.指导材料对完成训练的针对性。包括介绍知识的系统性,介绍文字的浅显、生动、形象等。 3.老师的引导和说明。引导和说明应适当,如果不到位,则完成训练会受到影响;如果占用时间太多,学生训练的时间太少,也会影响训练效果。 4.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上课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水平成正比,知识越丰富,理解能力越强,活动课目标的达成率越高。 5.教师的授课艺术和控制课堂的能力。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和课堂操控艺术,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才能够自如地进行作文活动课教学。 6.训练的难度。训练的难度太小,活动课会流于形式;训练难度太大,学生的活动能力又会受到制约。 7.学生的情感态度。学生对训练内容越有兴趣,目标达成率越高。这就要求教师的设计一定要有针对性,并注意对学生思想情感的教育。 8. 时间与训练量。充足的时间安排和充足的训练量,可以提高训练的效果。但也要注意,训练量太大,会失去一些训练的意义,不可贪多求全。 (三)作文活动课应克服的误区 1.完全排斥传统训练方法。活动不能代替一切,写仍是最终的归宿。课堂活动,属分点训练,适用于拟题、审题、立意、构思、仿句、拓展、文体、章法、选材等方面,属散练;它仍应该和综合训练,如分类训练与升格训练等相结合,这样才能把“接发球”和“前三板”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善的作文能力。 2.训练没有序列。分合有序,有点有面,这是训练的基本法则,如果训练的安排没有计划,而只想有针对性就行,或大作文不写,只注重空讲,会使活动课失去原有的味道。如议论文应该这样安排:①每节课前5分钟素材推荐及审题立意训练。包括论据、名言、杂文、满分作文等。②每周上一节写作活动课,训练拟题、开头、结尾、拟分论点、论据运用、列提纲等。③数周后,进行课堂写作议论文入格,再进行升格训练。次数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决定。 3.课堂操作,指导不细。忽略学生的思维特点,主观臆断,自以为是,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创造力;而出现问题,没有发现,也可能会给学生留下一些思考的盲点。设计者一定要充分准备,多方设想。 案例六 高三作文组合训练法简介 作文复合训练法,是一种采用分点训练、分类训练与升格训练相结合,并辅以传统的周记练笔,着力解决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的问题,以期较快提升高三学生作文得分的训练模式。 一、“组合训练法”提出的背景 1.学生在作文备考中的问题。①缺乏思考,认识错误。 ②素材太少,体验不足。③审题出错,笔锋走偏。④文体不象,自以为是。⑤平淡无奇,缺乏亮点。 2.教师在作文备考中的问题。①时间太紧,作文难抓。②讲授太多,实练不足。③整篇训练,费时低效。④随意性强,缺少序列。⑤方法单一,收效甚微。 二、组合训练法实施的条件 1.有一个周密有序、针对性强的训练方案。 2.必要的训练时间和有效的训练设计 3.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写作感悟 4.灵活多样的评改形式和指导途径 三、组合训练的操作方法 1.分点训练 以课后练习和课堂活动的形式,对难点、重点进行有目的的强化训练,以形成学生相应的技能和专项技巧。课后练习每天安排一次,内容少,练点明。课堂活动两周一节,重在发散、拓展、激发学生的体验和思想碰撞。 2.分类训练 以周记、练笔和课堂作文的形式,对入题入格进行训练,以形成学生清晰的文体意识和良好的作文习惯,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个性。周记、练笔每周一次,作文两周一次。 3.升格训练 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分别对谋篇布局、立意结构、语言特色、表达技巧进行加工,提高作文的总体得分。 四、组合训练的操作过程 1.整体训练的过程 审题立意经常练,如每天的素材推荐就与审材料、析材料、立中心结合; 文体写作时时练,如每周周记练笔进行的记叙文、小说、散文、一般议论文、议论类散文,杂文小品等训练; 亮点增分逐点练,如升格训练进行的开头法、结尾法、拟题法、分论点拟写、个性表达、叙述分析、描写抒情、深刻法等训练。 教师帮学生建立作文素材库。坚持每节课前进行素材推荐,可推荐名言、事例、优美文句、满分作文、给人感悟、启迪、有思辩性的文章等。安排一个作文周,师生一起来进行作文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分类。安排时间,指导学生进行专项阅读和收集,模仿某些作家的用语和文风。 2.课堂训练的操作 定项目——授知识——学生说、学生评、教师点(恰当运用赏识、点拨、提升等技巧)——学生结、教师总(知识理解运用的情况、注意事项和学生思维精彩的地方) 五、组合训练应该注意的问题 1.知识的讲授要精,让学生理解会用 2.训练的设计要实,让学生求准求深 3.评改重在点拨和提升 六、组合训练法应该遵循的原则 ① 全面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和学生一起研究考纲要求和满分作文。②引导并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充分积累写作素材,增强生活体悟。作文水平的提高不能仅寄希望于技巧,最重要的是研究作文的心理和写作的习惯。③强调因人施教,提倡个性发展,差异推进,体现人文关怀。④开展调查研究,训练做到循序渐进,加强针对性。⑤改变教学手段,提倡“读”、“说”、“写”结合的作文活动课教学。⑥回归教材,点化素材(《烛之武退秦师》),启悟写法(《故乡的榕树》《我的空中楼阁》)。 七、组合训练的知识重点:1.审题立意。2.扣题入体。3.层级提升。 案例七 如何克服高三学习中的畏难情绪 【问题呈现】 某校高三学生王强,每次考试成绩都在班上位居中等偏下。眼看高考逼近,他找到资深教师谈心,说自己在学习中有畏惧困难的心理,即每当遇到学习中的难点或自己学得不好的学科,就有一种嫌麻烦的感觉。他说他虽用了很多时间来弥补学习的不足,但一直因这种心理在作怪,成绩不见上升,所以很想请老师帮助解决。 【情况分析】 这种情绪在很多人的身上存在,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如去一个陌生的环境讲话,嫌麻烦;第一次去集市买菜,嫌麻烦;做一道复杂的算术题,嫌麻烦;记一段信息量大的材料,嫌麻烦;与一个发生矛盾的人沟通,嫌麻烦;做一件不感兴趣的事,嫌麻烦;冬天起床去上课,嫌麻烦等等。其产生的原因也比较复杂,如懒惰个性,散漫的习惯,缺乏自信,意志力不强,对问题的认识不足,做事缺乏动力,对成功没有渴望等等。 王强同学的问题具有典型性:①他有着改变自己命运的愿望,②他正在做着最大的努力,③他已意识到自己成绩徘徊的原因,④他能寻求别人的帮助。这些都是值得肯定和褒奖的。但他找不到自己产生这种心态的原因,自然也就找不到解决这种心态的办法。为此,我们希望他做这样的反思:①有没有发自内心的成功渴望?②有没有战胜自我的意志品质?③有没有获得过成功的快乐并不断追求这种快乐?④学习时间的安排是否合理?⑥有没有自我克制情绪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请他对照下面的方法进行自我校正。为了多管齐下,我们也一并将老师和家长的作法罗列于后,供各位参考。 【指导内容】 1.放飞成功的渴望。 理想是行动的指南。愿望有多高,行动就会有多大。强烈的渴望会使人忘记困难的存在,而充分地调动自己的所有潜能。高考是所有考生的人生支点。渴望成功的前题就是明确其重要的意义:高考是对自己读书生涯所有成果的最后检验,是立志成为国家栋梁之材的必经之路,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体现,是奉献青春激情报效祖国的需要,是拼搏中让生命闪光的一段征途,是报答父母和老师的重要途经。为了大地的丰收,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国家的责任,为了人生的意义,“我”一定要成功! 2.培养真实的自信。 自信是战胜畏难情绪的有力武器。当自己出现畏难情绪时,首先,可以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坚定自己战胜困难的信心。如“这个问题难不住我”“我就不相信自己解决不了它”“我一定不能懒惰”“再难的内容我也要记住它”等等。遇事多给自己鼓励,试对着镜子里的你说:“我行,我很棒!”或对着镜子里的你,或对着一个空板凳(假如是你在那里)进行一番开导和鼓励,你会发现你的自信心倍增。还可以通过纵向的比较,看到自己的变化,发现自己的进步,从而坚定信心。 3.寻找成功的路径。 首先你要专注于课堂学习,认真听老师讲解,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重点难点,力求在课堂上解决。理科的一些课程,一定要掌握原理,从源头上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研究自己做错的题,举一反三,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做练习,要精选,不可贪多求全。要知道有目的的练题加上善于总结反思往往可以产生出能力,让你做题事半功倍。在学习中你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能力,诸如理解能力、阅读能力、迁移能力、概括能力、创新能力等,能力提高了,许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这样自己面对的困难也就少了。文科的一些课程,要懂得化整为零,增强计划性,做到水滴石穿。学习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因人而异,需要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摸索。只有总结出适合自己特点的方法,才能找到出路 4.处理好复习中的一些关系,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 复习的后期,老师都比较注意精讲,内容往往很有针对性或预测性,考生应将听课与自学结合起来,不可自以为是。练题是训练自己的能力,复习是巩固自己学习的效果,两者不可偏废。正确对待失分,分析错误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在分数面前罢正自己的心态。关注自己的健康、心态和学习进程,不要被周围情绪影响。克服不愿识记忆、只喜欢做题的陋习,早晚多记,中午和下午的时间做题。优势科目是总分中的得分大户,不可放弃而尽失优势;劣势科目是高考取得可喜成绩的一匹黑马,攻克堡垒,挖潜增分,重点就得放在这里。 案例八 指导学生散文答题的教学研究 问题背景 学生在阅读考试中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有:1.读不懂 。2.不会答。3.畏惧 。4.粗心 。5.无耐心 。答题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审题不准,答非所问;研读不透,主次不分;纲目不清,内容重复;归纳不全,遗漏要点;粗枝大叶,表述不准;忽视题干,不合要求。 研究目标 建立指导方法体系,趣化学习过程,减负增效。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研究法 研究过程 1.研究考试。①阅读材料特点,②命题角度及考点;③命题原则;④题型设置。 2.学习阅读学原理。《语文能力培育法》《语文教育》《全脑开发术》《高中生心理学》 3.制定针对性指导方案。内容包括: 【内功心法】①总体把握②整体思考③客观分析 【基本套路】①先速读全文,把握中心,初知全文意思。②再逐句研读,抓住文句的关系精读全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和思路。③认真阅读试题,明确考察内容和答题要求,推断得分点。 ④锁定答题范围,上下筛选题目要求的信息点。⑤对照题干试答,反思检验后工整书写。 【招术招式】 (一)词、句的理解。①看对象的特点与词、句的表现力。②看词、句前后的意思与关系。③看词、句与中心的关系。④看词、句的其他表现意图。 (二)某一形象或内容在文中的作用①看是否准确表现或抓住了所写对象的特点。②看是否深入表现了中心或批驳其他思想。③看是否作者思路的转换处。④看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三)筛选或概括某一信息:首先“定点”,然后以出题点为中心上下“扫描”,寻找答题的相关信息。注意:①理整体意思;②理相关字词,如代词、连词等;③理重要句子;④注意标点的作用。 (四)理解和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①看标题。标题是文章最重要的信息,散文的标题主要是确定描写对象。 ②看蕴含感情的关键性词句。③看议论抒情的句子。④看文章的注释。 (五)组织语言答题的方法:一是注意审题干,多筛选,看赋分。二是组织语言切实地扣题意:重提取,分表里,重条理。 【发招禁忌】①忌用修辞。回答问题,不能用比喻、拟人等形象化的修辞语言;②忌无分析。综合分析,不能只答抽象的要点,要有适当而具体的分析;③忌遗漏。对应题旨,不能遗漏答题要点。 4.针对学生训练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①战力提升法。强化注意力,画手指法,反复段首法。 ②阅读提升法。夺命三式:掏心法,鸟瞰全文,直取中心。剔骨法,去肉存骨,理清思路。剁肉法,,依旨析题,逐点解答。 ③准确提升法。双对照法:题干、中心对照。咬文嚼字法:推敲自己答案的表达。左右互搏法:自己提出否定自己寻找解释。 研究效果 1.建立了指导学生的方法体系。 2.学生的散文阅读答题效果得到提升。 3.撰写的文章《散文阅读的夺命三招》被六家报刊转载。命制全国大联考阅读题6套。发表散文分点解析法文章15篇。制省、市模拟试题四套。所述方法,被多家高三复习资料借用或窃用。 案例九 教育反思式研究•我的一次教学失误 在高一进行作文训练时,我布置学生写了一篇题为“我们的科任教师”的文章。我鼓励学生个性表达,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并且写出各科任教师的形和神,看谁写的精彩传神。并且给他们承诺:“再怎么写其他老师也不会知道的。” 两节课下来,学生用自己的感情过滤了每位教师的形象,写出了许多精彩的片段。例如:“我们的英语老师三十上下,是一个非常绅士风度的先生。每天上课之前,他总是穿着笔挺的西装,把皮鞋擦得黑黑亮亮。”“有一天上午第一节物理课,他突然间闯入教室,头发向上雄起,象只大公鸡;脑袋边还有几缕牛角式的头发。领带也有点歪,象根弯肠子。”“政治老师挺着个‘草包肚子’,他的口头阐是‘例如馒头’,从开学第一天后,我们就再也听不见他举什么新鲜的事例,于是戏称馒头老师。”“物理老师的身材象根电线杆”“历史老师的海拔高度比讲座高不上十公分”“生物老师有着高仓健式的冷峻”“班主任留着普志高式的分头,两眼贼亮,处事软硬兼施”…… 掩卷细品,学生的观察和描述真是有创造力了,准确、形象、传神,除了强烈的感情色彩让人大感满意外(其实正反映了真情实感)。可我看后有点乐,心想学生原来这样看老师么?有点描写真是太有趣了,就忍不住念了出来。这时,马上就有几个同年级的教师围了上来,你一本我一本的翻看起来,有的也情不自禁地读出了声。同一个班的教师被吸引了过来,有的看后满脸铁青,有的看后喜笑颜开;有人幸灾乐祸,也有人开始质问我怎么指导的,办公室里开了锅。我对个别老师解释说,学生并无恶意,我们老师一定要正确对待,何必跟学生计较呢。就没把这件事当一回事了。 当我第二天走进教室的时候,已是下午第二节。我发现学生们的神情有点不对头,学生的眼光中有漠视、蔑视和仇视的意味。经询问才知道,今天有几位教师都在班上发火,说同学们丑化他们形象,在作文里把他和阶级敌人相提并论。弄得这先同学面子上很难堪,师生之间很不愉快。有同学说:“老师,你不是让我们说真话吗?”“你怎么不讲信用呢?”“你不是说别的老师不知道吗?”我的脸一下子就红了,不知道该怎样来向同学们解释。的确,学生让我看到了真诚的一面,而我却给了他们一个不小的打击!一个为人师者尚且如此不守信用,那在面对生活现实时,学生们会不会产生诚信危机呢?我应该先给他们保守秘密,然后再进行正确引导啊!我开始后悔起来,直至今日思之,仍有些后悔。教育无小事,身教胜言教。作为一位教师,我们本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做人的楷模;可也许就因为我们不经意的一些细节,无意中说出的一二句劳骚话,使我们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发生了变异,也让学生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污染。 有位教育家说,教师是引导学生入门的人,也是把学生拒之门外的人。现在想来,真的让人很紧张,老师,你的感觉呢? 案例十 感悟思索类研究•以静促动,用智慧培养学生 近日,笔者听一位语文教师教授《失街亭》一课,深为这位教师的缺陷感到担心。他授课的导向非常清楚,即“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可是语言平淡,没有激情,表达不清,学生学习气氛沉郁,效果可想而知。其实,这位教师还很年轻,不足36岁,还有大好的前景可以期待。可听陪同的老师讲,这位教师就因为自己的缺陷已经很自卑了,自己做了些努力,但缺乏毅力,所以自认为自己就这样了,不想再有是什么大志宏图了。听罢,笔者感慨之余想到了教学的策略。 不是吗?在我们教师队伍中有这样的一些教师,他们表达上、生理上存在着某种缺陷,或者知识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但他们最后却成为了优秀的教师。循着他们的足迹,也许我们会发现一些教育的秘密。于是,我想起两位教师,他们一位是教数学的,一位是教语文的。 教数学的那位是我的老师。在读初二时赶上了最后一批顶班的机会,顶了父母的班,教初中数学。这位老师的数学本来就学的不好,怎么能胜任教学工作啊?好在当时学生不能随便选教师,那个教师来教也就只好认了。心里想,努力吧,老师不行就只好靠自己了。这位老师也认真,每次上课前都找老教师把每个环节的运算都问清楚,但课堂上还是出了问题,算着算着,不知道哪一步就出错了,结果始终出不来,他急得满头大汗。下面的学生也替他着急起来,有几个反映快的,马上就找到了问题所在,给他讲应该怎样,但他没有反应过来,还是做不出来。于是,一个学生干脆站到讲台上来,拿起笔来帮他算,结果很快就出来了。由于他和学生的年龄差不多,也没有什么架子,学生知道他是顶班,——那时顶班的让人羡慕啊,也没有人看不起他,反而理解他,帮助他,师生关系很融洽。后来,很多时候上课,他干脆让学生上来讲,自己在下面学。一学期下来,让学校老师看不起的他,教出了全校最好的成绩! 教语文的那位是我大学的室友。他的主要问题是说话结巴,表达不清。大学分配工作时,回到了家乡的中学教书,周围了解底细的人,都不把孩子送到他那个班。可校长力排众议,坚决任用,说他虽然表达有问题,但读书时脑子聪明,又是大学生,相信没有问题。这件事就这样定下来了。后来,他也真是不负众望,竟然把那些学生调教得个个优秀。他的解释就是:让学生自己管好自己。“就是要让他们觉得老师不行,得靠自己管自己。”他让学生定计划,自己负责衡量和监督,每天的主要管理工作就是翻开本子,指着计划对学生说:“你看,怎么办?”对于学科教学,他很少有激情地讲过课,他也讲不好;每节课,他把自己写好的讲授资料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看,然后提出问题,大家讨论。对于结果,他只是点头或摇头。几年下来,学生已经习惯了自己看,自己想,自己讨论,他留给学生的印象就是只会点头和摇头。也有同行给校长说:“高三了,把他换一换吧。”校长笑笑说:“看效果吧。”没想到,升学考试时,他所教班的成绩名列全年级第一! 由这两个案例的结果回溯原因,我们不难看出,教育需要策略。这个策略就是如何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主体内因的决定作用。这两位教师都有着自己一时不能解决的缺陷,但他们都运用了示弱于学生的策略,以静促动,让学生觉得自己只能靠自己,不努力就是不行。他们都抓住了培养能力的关键点,即以学生的活动、自学为主,让学生在合作讨论中相互启发,弥补了老师讲授的不足。另外,一位建立了真正平等的师生互学关系,一位重视对学生的督促检查,也是产生良好效果的重要原因。实际上,从长远考虑,不一定课堂上老师讲得好,学生就学得好。对于中学教学,要不了多少深奥的知识。名师出高徒的情况是有的,但不是名师的也能出高徒,因为名师之外还有严师、巧师、智师呢。我们可以成为智师! 《失街亭》一课,我们如果讲不好,就不要讲好了,让学生自己去想办法,未尝不是一种策略。我们也可以采用几种不需要自己讲多少的授课法,相信学生的收获也不一定少:第一种,学生先自学,做好笔记,然后根据笔记写文章阐明自己对诸葛亮和马谡的看法,最后交流发言,同学点评。第二种,学生先改写剧本,如采用画外音解说,再由几个人表演的形式,最后大家来评。第三种,法庭审判。学生自己确定检察官、辩护律师、审判长、记录员、陪审团,把历史人物请到教室来受审。第四种,学生先研读课文,再查阅网上资料,接着拟写发言提纲,最后进行课堂展示。第五种,有条件的可以在网络聊天室开房间,进行网络交互评论。 只要是学生乐于做的、又能激发学习潜能的方法,就应该是一个聪明的教师“以静促动”首选的方法。 作者邮箱: minglong8866@sina.com 相关链接:教学案例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