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颂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7、雷电颂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诵读,注意语气、语调,在诵读中把握人物内心情感及性格。 

2.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3.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2.理解文章语言所包含的深意。 

教学难点 

文章语言所包含的深意。 

•教学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诵读,注意语气、语调,在诵读中把握人物内心情感及性格。 

2.    整体感知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掌握本文的生字及词语。 

教学重点 

在诵读中把握人物内心情感及性格。 

教学程序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 

在我们的想象中,一直有着这样的一个人:他,身材魁梧,饱经风霜的脸上,愁眉不展;腰系博带,佩陆离长剑,戴切云高冠,着雪白罗服;瑟瑟秋风下,踱步远方,似行吟泽畔,似引吭悲歌。他,便是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那么,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的屈原又是怎样一个形象呢?我们学习了郭沫若的《雷电颂》就知道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郭沫若写的《雷电颂》(教师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请同学们讲述自己查找资料后所了解的屈原、郭沫若及《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大致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补充: 

(1)屈原介绍: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期楚国人。他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联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仍心系祖国。楚国被攻占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2)作者介绍: 

郭沫若:进步文化界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既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3)写作背景: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军民,掀起反共高潮。 

2.课堂范读:播放《雷电颂》的朗诵带。 

要求学生: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 

3.模仿朗读: 

根据刚刚所听到的录音,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自由朗读全文。 

4.整体感知: 

(1)教师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本文在气势上有何特点? 

明确:激情澎湃,气势雄浑。 

(2)问:与以往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在有什么特点?  

明确: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3)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明确:课文的内容可分为两个大的方面。 

一是对风、雷、电的期待与歌颂,一是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据此,课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风!你咆哮吧!”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 )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部分:(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到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三、小结本课内容 

《雷电颂》出现在《屈原》第五幕第二场。屈原被囚禁在东皇太一庙。他手足带着刑具,颈上系着长链,散发披肩,独身徘徊。这时,狂风咆哮,电闪雷鸣。面对这黑暗的世界,他想到祖国就要沦亡,听着风吼、雷鸣,看着闪电劈空,他感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他激愤的心情发展到极点,他的心像火一样燃烧起来,铸成了这大气磅礴,动人心魄的独自——《雷电颂》。它是屈原斗争精神的最集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全剧高潮中最强力的一个音符。 

四、布置作业 

练习册中的基础积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2.理解文章语言所包含的深意。 

教学重点 

领会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文章语言所包含的深意。 

教学程序设计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知了屈原的形象,那么本文中的雷、电具有怎样的寓意呢? 

二、新授 

1.检查上节课所学内容: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伫立(zhu4)   睥睨(pi4 ni4)   咆哮(xiao4)    波澜(lan2)    污秽(hui4)  

犀利(xi1)    劈开(pi1)   稽首(qi3)    驰骋(cheng3)      虐待(nüe4) 

(2)解释下列词语。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污秽:不干净。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播弄:摆布。 

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雷霆:雷暴;霹雳。 

踌躇:犹豫。 

鞭挞:鞭打。比喻抨击。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忏悔: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罪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 

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3)要求学生按自然力声威的发展和屈原的感情脉络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层(1~3段),呼唤风暴怒吼,由衷赞美“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 

第二层(4~6段),呼唤风、雷、电,表达憎恨黑暗、渴求自由的强烈愿望。 

第三层(7~8段),赞颂闪电的光明与火花,并决心与之一起烧毁一切黑暗势力。 

第四层(9—12段),义正辞严地诘责“土偶木梗”,表示与污秽、邪恶,势不两立。 

第五层(13段),表现屈原的坚强意志与必胜的信心。 

2.品味语言: 

(1)跳读、精读: 

讨论:《雷电颂》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 

教师作出要求: 

要求其他同学对发言同学的朗读及分析分别给予评价。 

(2)教师点拨: 

A.“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这几句对风的呼喊,流露了屈原对风的急切的渴盼!风即是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对风以及后面的雷、电的呼唤实际也就是对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的呼唤。朗读时应把握急切、渴望之情。 

B.“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 

“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一连串的反复,“爆炸了吧!爆炸了吧!”、“劈吧,劈吧,劈吧!”、“劈开,劈开,劈开!”一个比一个强烈、一个比一个坚决,我们朗读时语气应不断加快、加重,以表达屈原想要冲破黑暗的急切而又果断的决心。 

C.“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这几句是屈原对光明的狂热的呼喊,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朗读时应把握那如火一般炽热的感情及雷霆万钧的气势。 

D.“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啊,你,你完全是一片假!”    

深刻地指出了产生社会黑暗的根源,“土偶木梗”实际上就是指的世间昏庸腐朽、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当权者和官僚统治集团。表现了作者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体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3.概括屈原形象: 

通过前边的朗读及对屈原内心情感的分析,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 

4.理解本文的象征手法 

在前面的朗读中,我们还发现,课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都赋予了其它的含义。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以什么特别的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 

明确: 

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象征手法。 

5.讨论:《雷电颂》这段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点拔:从句式,修辞等角度 

明确: 

A.运用拟人兼呼告,(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也就是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说话,一般可把它分为呼人、呼物两种形式)最直接最有力地表达了爱憎  

B.运用排比与反复,使句式整齐,铿锵有力 

C.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 

6.全体学生朗读,再次体会屈原忧国忧民、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 

三、语文实践: 

1.举办班级朗诵会。同学们自行选取《雷电颂》中的片段进行朗诵,优胜者给予奖励。 

2.另:有兴趣的同学还可结合《屈原》的剧情,进行话剧表演。 

四、小结 

本文是历史剧《屈原》中的一个片段,是主人公屈原的长篇独自,也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这篇散文诗,是“生之颤动,灵之喊叫”,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撼动人心。 

“雷电独自”是“侮辱增加到最深度,彻底蹂躏诗人自尊的灵魂,,喷薄而出的诗。它不仅是刻画屈原典型性格的最重要的一笔.是屈原斗争精神最突出的体现,而且它使全剧主题思想鲜明地突现出来。这篇散文诗,想像瑰丽奇特,把屈原和风雷电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显示了追求光明,毁灭一切黑暗的力量,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与正义的化身,塑造了千古不朽的爱国者的形象。 

五、布置作业 

研讨与练习三。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