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记趣》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1.在学会观察、想像和联想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学生能借助注释和词典以及老师的适当点拨,读懂这篇文言文。 3.能体会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童心和视小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 教学重难点:1.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 2.认识观察与想像、联想的关系。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好的童年。那么童年的歌谣、童年的玩伴、童年的趣事……是不上还历历在目呢?(学生议论)清代著名文学家沈复也和大家一样有过快乐的童年,他写的一篇《幼时记趣》就记叙了他儿时的一些趣事,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这篇文章,一起来感受一下大文学家的童真童趣。(板书课题) 2.简介作品及作者 《幼时记趣》选自《浮生六记》。《浮生六记》是一本自传体散文,记叙了作者夫妇的家居生活和浪游各地的见闻,以及他们的坎坷遭遇,文字朴素自然,情感真挚。 作者沈复(1763~1807年以后),字三白,号梅逸,清代苏州人,文学家。他一生长期做幕僚,奔走南北,游历过许多地方。能文善画,著有《浮生六记》。作者儿时就表现出富于想象、幻想的性格特点。 二、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 童稚(zhì) 藐小(miǎo) 鹤唳(lì) 凹凸(āo tū) 沟壑(hè) 庞然大物(páng) 怡然称快(yí) 土砾(lì) 项为之强(jiāng) 癞蛤蟆(lài) 2.常见文言词积累。 (1)实词: 明察秋毫: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明:眼力。察:看清。毫:秋天鸟手身上新张出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东西。 故:所以。 私:私下里。 拟:比。 强:僵硬的意思。 怡然称快:高兴得连声叫好。 庞然大物:很大的东西。 拔山倒树;搬开土山,撞到大树。拔,移,搬开。 (2)虚词: 方:方出神(正) 之:昂首观之(代词,它,指蚊子) 故时有物外之趣(助词,的) 心之所向(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项为之强(代词,指“昂首观之”) 观之正浓(代词,指“二虫”) 驱之别院(代词,指“蛤蟆”) 以:徐喷以烟(用) 以丛草为林(介词,组成介宾短语,作动词“为”的状语,相当于“把……当做……”) 或:连词,或者。 其:使其冲烟飞鸣(代词,蚊子) 常蹲其身(代词,自己的) 盖:连词,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原来是”。 3.学会断句,做到停顿正确,不读破句子。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4.特殊句式: (1)省略句:群鹤舞(于)空 使之与(台)齐 驱之(于)别院 (2)固定句式:作……观:当作……看 以……为:把……当作…… ……为所……:表示被动,译为“……被……” 三、整体感知 1.理清文章脉络,本文是如何布局谋篇的?划分段落层次并归纳段意。(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本文没有连贯的情节,以总分结构叙述了童年生活中的趣事,全文紧扣一个“趣”字来写,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叙“物外之趣”。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体记叙“物外之趣”。 第2自然段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夏蚊成雷”到“项为之强”):写观赏群鹤舞空图,是奇特想象之一。 第二层(“又留蚊于帐中”到本段结尾):写观赏白鹤青云图,是奇特想象之二。 2.课文写了哪几件有趣的事情?请用四字短语概括性的说一说。 明确:观蚊成鹤:群鹤舞空、鹤唳云端;神游山林;鞭打蛤蟆。 四、布置作业 1.识记文中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试着翻译全文。 五、板书设计 幼时记趣 沈复 观蚊成鹤 神游山林 鞭打蛤蟆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冰心奶奶曾说过:“童年是梦中的真,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是的,童年的生活是美好的,令人向往的。清代文学家沈复的《幼时记趣》以生动的笔触,细腻的刻画,紧紧围绕一个“趣”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童真童趣图。好,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文章。(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找学生试着翻译全文。 2.教师指导纠正,并讲清文章翻译。 3.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文章写了怎么样的童年生活? 明确:文章写了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 (2)“物外之趣”有哪几件? 明确:有观蚊成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三件。 三、品读课文 1.赏读课文,品味文中精美词句,读出感情,读出语气。 找一找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童真童趣的,并说一说是如何表现的?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睁大眼睛对着太阳,憨态可鞠,童真童趣便融于其中,此时的“童稚”,一面细察毫末,一面浮想联翩、想入非非,其乐趣已远超出“日”之本身。) ②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以“童稚”独有的视角、美妙的想像面对眼前的景象,“夏蚊”竟成“群鹤”,想像之奇特,童趣之美妙,可见一斑。) ③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徐喷以烟”之举,非童稚不能为也,小小素帐之中,竟出现“鹤唳云端”的奇观,确实令人怡然称快。) ④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既然“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为丘壑,则小小癞虾蟆便为“庞然大物”,所到之处,山为之拔,树因之倒,如此意境,世俗成人是无法领略的。) ⑤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观“二虫斗草间”的乐趣正浓,忽为虾蟆所坏,岂有不怒之理。惊魂既定,便用鞭打,一下两下不解恨,数十下仍不解恨,“驱之别院”而后快,童真童趣融于其中。) 2.深入探究 (1)怎么会产生“物外之趣”的? 明确:产生“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 (2)“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童心童趣? 明确:反映了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童心和观小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 四、拓展训练 说说你童年生活的一些趣事,以此来拓展课文内容,加强口头表达能力。 五、迁移应用 休息日到公园或野外去,从大自然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仔细观察,把你的感受写到日记里去,并讲给同学们听听。 六、布置作业 1.熟读全文 2.巩固记忆文言常用词的意义和用法。 七、板书设计 幼时记趣 沈复 产生原因 观蚊成鹤 物外之趣 神游山林 观察细致,想象奇特 鞭打蛤蟆 |
闁告帗绻€缁旀挳宕ュ鍛憥閻犱焦褰冮悥锟� 闁告帗绻€缁ㄢ晠宕ュ鍛憥閻犱焦褰冮悥锟� 闁告帗绻€缁椾線宕楅妸褜娼犲璺虹С缁★拷 濡ゅ倹眉缁旀挳宕ュ鍛憥閻犱焦褰冮悥锟� 濡ゅ倹眉缁ㄢ晠宕ュ鍛憥閻犱焦褰冮悥锟� 濡ゅ倹枪閳ь剙鍟崣蹇曠矓閹存繂绻侀柛鏍垫嫹
·语文课件下载
| |||
『 ![]() ![]() ![]()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