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探微(人教版高二必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手机版


 《阿Q正传》探微

邵武二中   傅道国

《阿Q正传》被公认为鲁迅小说的代表作,八十多年以来它不仅在中国有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成了文学研究者反复研究和讨论的杰出小说作品,而且已经被译为世界各主要语种和文字,有了很高的世界声誉;阿Q则成了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形象。

鲁迅先生在20年代就曾明确指出,他创作《阿Q正传》的目的是“要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后来仍说它意在“暴露国民的弱点”。因此,完全可以说,《阿Q正传》的不朽的思想价值主要在于它高度概括地表现了在数千年封建文化窒息下形成的中国国民性的弱点,阿Q则是这种种国民性弱点的集中体现者。

阿Q这个具有世界性和世纪性的文学典型,他作为世界性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作为文学作品中的“这一个”的主要的个性特征是他享誉世界的“精神胜利法”,而他的这一特征则是整个封建文化的产物,对在封建等级观念支配下的人精神面貌具有普遍的概括意义,而其表现为一种国民性的弱点则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鲁迅先生是将阿Q这一人物放在“辛亥革命”前后这个特定的历史大背景下来刻画的,所以《阿Q正传》的主题既有对封建制度、封建文化的无情的批判和揭露,又有对“辛亥革命”的深刻的反思。这种批判和反思不仅体现在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题材的选择上,同时也体现在对作品的细枝末节的处理上。

首先,作品中人物的名字就很耐人寻味。主人公叫什么“阿Q”,据说也可能姓赵,只是有人不允许他姓赵,认为这样的一个人是不配姓赵的。其实,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对于像阿Q这样的草民来说,姓甚名谁是不重要的,他们的生死都无关痛痒,姓甚名谁就更无关宏旨了。“四大发明”中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者是谁,有谁清楚?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虽知是蔡伦和毕升,但蔡伦和毕升的生平又有谁知道?四大古典名著的作者有哪一个的身世是完全明了的?这些泽被后世的伟人只因他们出生低微,在当时不被重视,他们的身世尚且不明了,一个无所作为无所用心的小民阿Q,他的姓名当然也就更无足轻重了。“草民”也者,形同草芥也,命同草芥也;生如草芥,死亦如草芥。他们在某些人的眼里就是一棵长在野地里的小草,平时任其自生自灭,有事时且把其当作说事的由头,引火的种子,用完了也就“弃之如草芥”,断断进不了某些人的“法眼”。阿Q不就是这样被某些人“草菅人命”了么?只有那些王公贵族,“名士大儒”,他们是“世界的主宰”,他们是“社会的栋梁”,他们要“流芳百世”,他们要“名留史册”,只有他们配有姓有名,只有他们才是“尊贵”的。所以,《阿Q正传》中的王胡,有姓已经是很不一般了;吴妈有姓是很了不起的,不过那纯粹是因为“伊”沾了赵老太爷的光;至于小D、老尼姑、小尼姑等,也只配和阿什么一样,既不配有名,更不配有姓。几千年的封建史有几个草民的姓名留存?阿Q还想赵,那真真是痴心妄想。“赵”,那是何等的尊贵,百家姓氏头一位,是皇家的独一份,岂是尔等阿Q区区小民之辈能够享用的?封建等级之规岂容尔等些些鼠辈谮越?

未庄有两大望族,一曰赵老太爷,一曰钱太爷。这可是了不得的两大姓,“赵钱孙李”,这可是百家姓的头两名。在未庄也只有他们两家说话算话。一是土财主,生个儿子是秀才,算是走了祖宗光宗耀祖的老路;一也是土财主,不过生个儿子到了国外留了洋,成了“假洋鬼子”。这两家加一快,那可就了不得了,就是压在未庄人头上的两座大山——一曰封建主义,一曰帝国主义。正是这二者,使我们的阿Q赤贫、讨不到老婆、革不了命,最终还把我们的阿Q送去游了街示了众杀了头。在这里,鲁迅先生以貌似诙谐实则沉郁的笔触揭出了封建统治的蛮横和劳苦大众命运的无助。

其二,静修庵里“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的设置也很有意味。庵者,女子潜心修佛之所也。按佛理,此间是不该有此沾染太浓太浓之世俗之气之物的,按世理,此间应不是什么名山古刹亦不配有如此皇家之物。倘有如此之物,那阿Q之流怎敢轻薄了小尼姑?惟一的解释是封建制度使世间不可能有一方静土。静修庵,静修庵,怎生得静修?封建思想真是无孔不入,更何况封建统治者常自许为天子,佛家思想本也是封建思想的一部分。更为有趣的是,阿Q想将革命付诸实际行动时第一个想到的是砸了静修庵的这块龙牌;赵秀才、假洋鬼子成为革命党的第一步是他们比阿Q早一步砸了龙牌,他们凭这一点“便有一块银桃子挂在大襟上了”,此后便即不准阿Q革命,此后他们便是未庄的“柿油党”,此后他们也仍然留着他们的长头发,只是比阿Q们的用筷子夹来得漂亮——披散开来,梳得油光发亮,此后,便也没此后了。在这里,龙牌的喻意是很明显的,砸了龙牌喻示这一革命只是将一个皇帝赶下台,此外一切的一切似乎也没什么改变。革命尽是如此的一出闹剧,岂不令人痛哉,哀哉,惜哉,恨哉?!在这里鲁迅先生以漫画似的笔调揭出了“辛亥革命”不成功的病根——漠视了劳苦大众的存在。

其三,静修庵小尼姑骂阿Q“这断子绝孙的阿Q!”,这骂也骂得很有深意。一则阿Q当时确没有老婆,也就当然不可能有儿子;以后与吴妈的“恋爱”也确不成功,也没能讨到老婆;再以后阿Q就被人弄去游街杀了头,更不能讨到老婆;更何况阿Q无亲无故,在未庄人缘又歹,肯定没人给他配阴亲。阿Q不管在阳世还是在阴间都不可能有老婆,没老婆当然也就没儿子(虽然他经常挨了别人的打后说“儿子打老子”,可有谁会认这么个阿Q做干爹。),没儿子当然不可能有孙子,小尼姑可真真骂得绝,骂得妙。这很自然会让我们联想到《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孔乙己不也是断子绝孙吗?《祝福》中的祥林嫂又岂有后代?这其实不是小尼姑要骂阿Q,真真是鲁迅先生要骂阿Q,他不骂阿Q,他就不是那个以笔为枪的鲁迅。一则是这么个不忠不孝(他想砸龙牌可谓不忠,他“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孝)、不仁不义(他欺侮弱小可谓不仁,他出尔反尔可谓不义)的阿Q真该开除他的炎黄子孙的国籍,二则中华大地上从此之后不该再有此种人生存的空间,就让这阿Q永远成为历史的陈迹,永远成为中华民族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的佐证,随风飘散了吧;三则鲁迅先生是想让封建的一切东西随着这些人的消亡也都从中国这片土地上永远的消亡。

一部不算鸿篇巨制的《阿Q正传》,永远有让后世的人研究不完的东西,总让人百读不厌,而且常读常新。以上只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非常细小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也只是笔者个人的管窥之见,也许会贻笑大方,笔者只能是恭敬地期待着方家的指教了。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