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苏教版高一必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长江三峡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时间顺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体会文章在写景中阐发的哲理。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时间顺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在写景中阐发的哲理

【学法建议】:文本研习。以学生讨论为主。

【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刘白羽(1916--)现代作家,北京人。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有《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刘白羽散文集》等。刘白羽是一位富有时代感的、具有敏锐的生活观察力和多方面艺术才能的作家。他的散文热情奔放,感情真挚著名。

2、字词积累

A、字词正音:   

启碇(dìng)白洋淀(diàn)绛(jiàng)紫夔(kuí)州滟(yàn)滪(yù)隽(jùn)秀瑰(guī)丽  坂(bǎn)婀(ē)娜(nuó)崆(kōng)山名 澎(péng)湃(pài)眺(tiào)望

B、词语补释: 

苍莽: 旷远迷茫,无边无际的样子,同“苍茫”。 

层峦叠嶂:形容山峦重叠,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莽莽苍苍: 草木苍翠茂密,原野景色迷茫。 

雷霆万钧: 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雷霆: 响雷。钧: 古代重量单位,一钧是三十斤。 

神妙莫测: 神奇巧妙达到难以猜测的程度。 

小心翼翼: 小心谨慎,一点也不敢疏忽。翼翼: 严肃、谨慎的样子。 

隽秀婀娜: 清秀美丽的样子。      

森然耸立: 繁密高高地直立。 

云蒸霞蔚: 形容云霞绚烂美丽。

缤纷:繁多而交杂的样子。 

亭亭:高耸的样子。课文用“亭亭笔立”形容一座高峰。“亭亭玉立”一词的“亭亭”形容女子身材细长秀美或花木形体挺拔,也可以写作“婷婷”。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二、明确目标

三、研读课文

1、感知课文,理清思路

课文题目为《长江三峡》,那么,“长江三峡”为哪三峡?各是用哪几节文字描绘的?

明确:第2节描绘瞿塘峡、第3—5节描绘巫峡、第6—9节描绘西陵峡

(当学生划分有错误时,可以根据下面几点进行启发。) 

(1)本文记叙了作者乘“江津号”轮船过三峡时的见闻感受,每过一峡都可独立成段。分段落时要注意过渡的段落和语句。例如第3段的首句,“抬头望处,已是巫山。”再如第6段:“十点……穿过了巫峡。……却又冲入第三峡——西陵峡了。” 

(2)关于第5段的归属。第5段的首句,“如果说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那么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这样的概括性语句,往往是划分段落的地方。可文章接下去写的是巫峡岸山峰的景象,因此仍要把这一段归到上文部分。 

(3)课文的思考和练习第一题,提示我们分四部分。这样看来,除了作者对三个峡的描写之外,还应该在开头或结尾分出一部分。文章开头是总写作者过三峡的感受,文章结尾写“江津号”过西陵峡的崆岭滩,这段当然要归到过西陵峡部分。

2、仔细品读描绘三峡的文字,讨论完成下表

长江三峡 景物特点           (概括性的原文)景物特点(自己话概括)描写手法

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

引导分析:

(一)要求学生指出描绘瞿塘峡的语句,三峡的景物主要是山和水,如何写出气象万千的景致变幻呢?作者在安排自己所见的景物时又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在学生研究讨论的基础上,可以总结提出以下几点: 

(1)景随时异。作者乘船过瞿塘峡是从“天已微明”到“早晨八点二十分”,景物也随着“时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而变幻着。开始看到的只是“灰蒙蒙的轮廓”、“各处还是云海茫茫”;往后看到的则是“色彩缤纷”、“一高峰亭亭笔立于红雾之中”。作者在写景时,注意到了时间的交待。 

(2)步移景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乘船观景,立足点虽然都在船上,但是船不断行进,立足点也就随之而变了,作者所看到的景物也就各有特色了。古人云“船上看山如走马,倏忽过去数万群。”就是讲的船上观景变幻无穷的特点。作者对自己观察景物的立足点交待是清楚的:如“‘江津号’停泊时”、“启碇续行”、“瞿塘峡口”“瞿塘峡中”、“过了八里长的瞿塘峡”、“船越驶越近”等等。 

(3)同景换角。这就是变换视觉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作者的视角有时放眼望去写远景,如“远远前方”、“你朝江流上望去”;有时收住视线写近景,如“近处山峦”、“船越驰越近”,有时仰视描写峡顶的蓝天、白云;有时俯视描写激流澎湃的江水,作者左顾右盼,景物也就各不相同。 

(4)两个引用突出瞿塘峡口的特征。文章在写到“船已进入瞿塘峡了”以后,首先概括介绍瞿塘峡口的特点:“瞿塘峡口为三峡最险处”。然后引用杜甫《夔州歌》的诗句和古时歌谣,让读者去想象瞿塘峡口的险要气势。现在,对准峡口的滟滪堆巨礁虽然已被炸掉,但是“瞿塘峡中依然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江面形成无数漩涡。”这“依然”一词告诉读者瞿塘峡的险要气势依然如故。 

(5)在拟声绘色地描写基础之上,恰当地抒发情感,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文中“……真美极了,……令人仿佛进入了神话境界。”“我们来到这一片明朗的金黄色朝晖之中。”“瞿塘峡像一道闸门。”等就是点睛之笔。有的直抒其情,有的通过比喻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二)用一句话概括第2节的内容。 

参考答案:写船过雄奇的瞿塘峡所见的万千气象。 

(三)用一句话概括3—5节内容。 

这一部分主要写作者穿过巫峡时所见的俊秀景象。

(四)巫峡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这一部分作者重点写了巫峡两岸山峰的秀美

(五)作者是怎样把巫峡的特点表现出来的? 

文章两处写到巫山十二峰。作者着重写了在巫峡口上的第一峰、充满神奇色彩的传说的美女峰和各具情态又变化无穷的群峰。 

作者描绘神女峰,着重写那“万仞高峰之巅”的一耸立的细石,并介绍了它的有关传说,这就更突出了它的神奇色彩。 

以上是“点”的介绍,紧接着,作者用巫峡和瞿塘峡作比较,突出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这一特点,从“面”上描绘巫峡两岸群峰。 

这一段,作者先概括写“山势左一弯,右一转”,“两岸山峰连绵不断,山势奇绝,巫山十二峰各有各的姿态”。再用丰富的想象,贴切的比喻,具体描绘千姿百态、变化无穷的群峰特色。文中用两个“突然”写出巫峡的迂回曲折。有人说:舟行巫峡,好像处处被大山挡住去路,但驰到跟前,峰回路转,前面又展现出一段水道。所以,作者乘“江津号”过巫峡,所见群山并非一览无余,而是“突然是深灰色石岩从高空直垂而下,浸入江心”,“突然是绿茸茸的草板”。在一条画廊中,一幅一幅地欣赏这莽莽苍苍、浩浩荡荡长江上大自然的壮美。 

从写法上分析可以指出以下几点: 

A.运用大量的比喻。(让学生自己画出比喻句,指出本体和喻体。) 

B.点面结合。 

C.按时间和航行的顺序安排文章结构。 

(六)用一句话概括6—9节内容。 

参考答案:这部分写的是船在险恶的西陵峡上航进的情景和作者的感想。 

(七)西陵峡的特点是什么?(要求用原句回答。) 

“西陵峡比较宽阔、但是江流至此变得特别凶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这是总写西陵峡特点。 

“最著名的三个险滩是:泄滩、青滩和崆岭滩。”下面是分述各滩的特点: 

泄滩:“万马奔腾的江水,到这里突然变成千万个漩涡。你会感到江水简直是在旋转不前。” 

青滩:“江面陡然下降,波涛汹涌,浪花四溅……江水像滚沸了一样,到处是泡沫,到处是浪花。” 

崆岭滩:“泄滩青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作者通过引用来写出其凶险。 

(八)作者除了这样直接描摹西陵峡的自然景视以外,还用什么方法来写出西陵峡的凶险?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总结: 

通过作者乘船的感受突出西陵峡流急和滩险。如:“船一下像流星随着怒涛冲去,一下又绕着险滩迂回浮进。”“‘江津号’剧烈地震动起来。”“‘江津号’用尽全副精力,战抖着、震颤着前进。”“船已像箭一样迅速飞下。”“看起来这青滩的声势十分吓人,”“我们简直不像在浩荡的长江上,而是在苍莽的丛林中寻找小径跋涉前进了。” 

(九)这部分着重介绍了“秭归”和“香溪”两个县城,并引用有关屈原的传说和杜甫的诗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①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把读者带进了神妙奇幻的境界,使神奇秀丽的三峡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更加增添情趣和美感。 

②告诉人们,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长江养育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 

③使行文更富于起伏变化。 

3、讨论完关于三峡的文字,三峡江流给你的总的印象是什么? 

长江三峡,给人总的印象是山陡、流急、滩险。 

4、课文是怎样突出描绘三峡激流的气势的?从浩浩荡荡的长江,你会引起哪些联想?激发什么样的情绪?为什么说三峡是美的? 

长江三峡,江水“激流澎湃”“雷霆万钧”,一路穿群山,过峡谷,滚滚向前,势不可挡,作者从各个方面烘托、映衬、描绘了三峡江水的浩荡气势。 

写山:悬崖绝壁,层峦叠嶂,万仞高峰,山势奇绝,奇峰突起,高与天齐 

写水:万水奔腾,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漩涡密布,浪涛翻涌。 

写云雾:云海茫茫,云蒸霞蔚。 

崇高险峻的山,涌动如海的雾,衬托着汹涌奔腾的长江,使作品波澜壮阔,声势浩大,雄奇壮美。 

从如此雄壮的长江,我们不难体会出作者澎湃的激情,从如此壮美的长江,我们也不难体会到大自然的无比伟力。我们在作品所创造的意境中,会产生强烈共鸣,引起无尽的联想,联想到我们身处的“大时代”,联想到我们的“全部生活”,联想到开放改革的汹涌大潮,联想到我们的革命生活,一种“雄伟”“豪迈”的感受,便会油然而生。

生活中的风浪并不可怕,要勇于在风浪中锻炼自己,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人类在一切斗争中,只要掌握住事物的客观规律,急流勇进,就一定能够排队万难,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作品中描绘了三峡江水、山峰、云雾,给人以崇高的美感,作品讴歌了自然的伟大,更赞颂了人类的伟大,人与自然构成了世界。 

5、作者说,他“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雄伟”表现在哪些方面,“瑰丽”又表现在哪些方面? 

作品写山势、写水势、写激流、写险滩,都突出了“雄伟”二字,写云霞、写浓雾、写野草、写传说,皆紧扣“瑰丽”一词,创造出奇美的意境。 

6、第一段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 

明确:文章第一段总领全篇,开宗明义。“雄伟”、“瑰丽”概括了三峡的主要特征,“大自然的伟力”是作者对三峡的赞美,在此,作者将长江与海洋、天空作对比,强调了被“母亲河流”所感动,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热爱的真挚感情。从全文看,作者就是通过对三峡气象万千的瑰奇景象的描写,抒发自己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激情的。这一感受运用的是“通感”修辞方法。所谓“通感”就是指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的沟通交融。“雄伟”、“瑰丽”的三峡风光是人的视觉感受,而“交响乐”则是人的听觉感受,这种感觉的转移就能“通感”。 

四、总结本课

作者在《长江三日》11月17日这样写道:“我一个人走到甲板上,这时江风猎猎,上下前后,一片黑森森的,而无数道强烈的探照灯光,从船顶上射向江面,天空江上一片云雾迷蒙,电光闪闪,风声水声,不但使人深深体会到‘高江急峡雷霆斗”的赫赫声势,而且你觉得你自己和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就像整个宇宙,都罗列在你胸中。水天,风雾,浑然融为一体,好像不是一只船,而是你自己在和江流搏斗而前。‘曙光就在前面,我们应当努力’。这时一种庄严而又美好的情感充溢我的心灵,我觉得这是我所经历的大时代突然一下集中地体现在这奔腾的长江之上。是的,我们的全部生活不就是这样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吗?”我想,一个作者只有热爱生活,才能对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充满深情;只有热爱生活,才能产生创作的灵感,激发起创作的激情。《长江三峡》正是在这样的情感支配下创作完成的,它给我们以昂扬向上的力量和美的享受。在这篇文章中,情与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景物随着感情的发展变化而摇曳铺陈,作者一会儿挥毫泼墨,简笔写意;一会儿浓墨重彩,精勾细勒;一会儿夸张比喻,一会儿说古道今……随着江轮的航进,奇峰、急流、险滩、暗礁、丽日、风雾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充分地表达出刘白羽散文的雄健浑厚、优美细腻的风格。

五、课堂练习

完成《创新课时设计》基础练习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