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粤教版高一必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 目标要点学法

1.知识与能力:把握本文词语的音形义和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充分理解“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在文中的寓意和在现实中的意义,提高认识自我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学生阅读,质疑,讨论,鉴赏评价,通过课外相关阅读和写作等手段,课内外衔接一体,提高自我感性认识,从而达到理性认识高度。

3.情感态度与世界观: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学会与自己的惰性和现实的困难做斗争,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从而锻炼出强大的自我意志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最大限度地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

◆ 识记理解积累

字音    叨(tāo)天     席不暇(xiá)暖    长沮(jū)   渣滓(zǐ)

桀溺(jiénì)   夤(yín)缘        淫佚(yì ) 蹶(jué)倒

字形   洗练—提炼—凝练—锤炼

        惰性—隋朝  缴械—激动

        蹶倒—撅断—噘嘴—猖獗

席不暇暖—瑕不掩瑜—假戏真做—遐迩闻名

词义  叨天:沾光,受到好处;  

附丽:依附,附着。

夤缘:攀附上升,比喻拉拢关系,向上巴结。

淫佚:放纵。  

渣滓:①物品提出精华后剩下的东西 ② 比喻品质恶劣对社会起破坏作用的人。

因循苟且:不思创新,做事马虎。

蹶倒:摔倒,比喻失败或挫折。

敷衍:应付了事。

席不暇暖:连席子也来不及坐暖。形容奔走忙碌,没有坐定的时间。

谁以易之:谁去改革它。易:改变。

◆ 导读剖析领悟

走进作者  

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安徽桐城人。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科教育系。朱光潜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他写的《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等专著,对于我国现代美学的发展具有开拓意义。朱光潜也是我国现代比较美学和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之一。他所著的《诗论》是我国比较美学的典范作品,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著名诗论,触类旁通,潇洒自如,美不胜收。朱光潜认为:“在我过去的写作中,如果说还有点什么自己独立的东西,那还是《诗论》。《诗论》对中国诗的音律,为什么中国诗后来走上律诗的道路,作了一些科学的分析。” 此外,他的《文艺心理学》也是融贯中西的经典著作,为建立我国的马克思主 义美学体系和文艺理论体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整体把握  

思路   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_—2段):从自身体验谈起,指出人要有大成就,必定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第二部分(3—7):分析并举例论述人可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上走。第三部分(8—10段):把中心论点上升到国家和时代的层面上来。

主旨   这篇文章从作者的自身体验——学习作诗填词说起,通过分析,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能不为最大的抵抗力所屈服。并列举现实和历史上的人事来论证人可以朝最大的抵抗力路上走,告诫我们要与自己的惰性和困难作斗争,向前迈进。

特色  ① 说服力强。以自身实例来得出论点,再回到人的日常生活中去分析,真实可信。② 论辩性强。从物理学和心理学角度来分析,更具理论依据。③语言准确简洁。如论述“懒”一节,简洁地列举出“懒”的危害。④逻辑严密,善用比较。如阐述“抵抗力”的第三节,把物与人在对待抵抗力的不同方面进行对比,让人容易明白其中道理。

 深入探究

     1.人为什么可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在人的方面,意志力可以自动地随抵抗力的增加而且增加,一个生命力的强弱,最好的标准就是他对于抵抗力所拿出的抵抗力。要想有所成就,就应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走通了,抵抗力就算被征服,要做的事业就算成功了。

    2.文章列举孔子的例子是何意图?——孔子是历史上有名的大改革家和大教育家,他就是靠着极坚强的意志力,向天下抵抗力最大的路上走,“知其不可而为之”。“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孔子认为天下太平无事,就没有必要去改变它,正因为天下无道,就牺牲一切要拼命去改革它,是朝抵抗力最大的路上走。

    3.为什么结尾部分要上升到国家和民族的高度来论述?——作者认为,生命是一种奋斗,不能奋斗,就失去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能奋斗,则世间很少有不能征服的困难。能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是一个人,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迈进的根本。作者这样深入论述,就增加了主题的高度和拓展了文章的广度。

   4.作品的主题思想有什么现实指导意义?——作者以自己的反面实例谈起,指出一个人如果只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就不会成功。然后列举现实中有很多人有惰性,以及整个社会的惰性风气,种种危害,给人以很大的震动感。从而号召人们明白自己的人生和社会责任,本着大无畏的精神,不顾一切困难,向前迈进。 

相关资料  

                        关于朱光潜的治学精神

一是自我解剖,不断批判。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批判和美学辩论中,朱光潜勇于解剖自己,严肃批判了唯 心主义美学思想,特别是他自己曾经宣扬过的唯心主义。作为一位成就斐然的名教授,他的这一行为实在是难能可贵。这以后,他不断地批判自己,不断提出新的 观点和新的问题,堪称学者的楷模。

    二是寻求真理、学风端正。

    朱光潜通过批判唯心主义认识到以往自己是在“迷径里使力绕圈子”,以后开始学习马 列主义原著。他在近六十岁时开始自学俄语,并用各种文本(中、德、俄、法、英)进行比较研究,取得一系列新的成果。他提倡独立思考,从不人云亦云,晚年的《谈美书简》和《美学拾穗集》就是他治学精神的具体体现。 

    三是“三此主义”,忘我精神。

    朱光潜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这是朱光潜不尚空谈,着眼现在,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的体现。

美是主客观统一

作为一代学术巨匠,朱光潜先生一生为之奋斗的美是主客观统一的命题,是当代中国美学建设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并放射出极有价值的当代意义。

美是主客观统一命题的提出是哲学美学领域的一次变革。朱光潜先生把这个唯心主义所未能解决的美学问题提到马克思主义面前,并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给予了应有的辨析和论证,从而以他几十年的探索完成了西方200年中走过的路程,为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最近的起跑线。所以说,朱光潜先生这一命题的提出,是美学之成为美学的一个巨大的质的飞跃。 

    美是主客观统一的命题包含了一系的否定,这里至少有三个方面。第一,否定了美的实体性。美是客观或主观论者都把美看成是一种实体。客观论者将美看成物质实体;主观论者把美看成精神实体。而主客观统一论冲破了实体,认为不存在实体的美。美只是一种境界,一种主体与客体相互追逐和逼近中闪烁出来的光华。第二,它否定了美的认识论、可分析性和可仿效性。美是主观论者和客观论者都把对美的探求看成是一种认识论,是可分析可仿效的。美是主客观统一论不认为美感是一种认知,而是一种体验,是整个人与整个客体在相互感应中发生的一种心理效应。第三,它否定了美的恒定性。美的恒定性意思是,无论客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主观论者看来,美作为观念或理念是不变的;无论主体处在什么情况下,在客体看来,美作为形式或形象是不变的。迄今为止,大部分实验心理学与艺术哲学就是奠定在这种观念基础上的。其实,他们所认为的美,只是美的现象。实质上,美并不在既定的现实中,美永远具有某种虚幻的性质,永远具有某种属于未来的东西。因此,现实并不能满足人的美的享乐,人为了享有美还必须不断地去探索,去追求。 

    美是主客观统一命题的思维方式与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有相同之处。这在第三部分已论及。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朱光潜先生在构建这命题过程中,吸收容纳了大量西方现代和后现代哲学、美学、心理学、艺术学等学说和理念,但都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和生搬硬套。譬如:对克罗齐"艺术即直觉"说,是经过批判其形式主义美学观点后被采用的;对布洛"心理距离"说,是经过比较、审辩后,认为有利于审美经验的分析而被运用;对立普斯"移情"说和谷鲁斯的"内模仿"说,是因为前者涉及"由我及物",后者涉及"由物及我",二者互补,综合构成物我两忘和物我同一的审美境界而被采用的;对康德的崇高论、亚里士多德悲剧的"净化"说;对胡塞尔的现象学、维特根斯坦的日常经验和心理分析、杜夫海纳和英伽登审美活动中的主客观关系等,都以自己的统一论加以筛选、改造、吸纳,从而完善了他的美是主客观统一的命题。 

    美是主客观统一的命题是朱光潜先生一生事业的结晶。这命题是他整个美学思想及其理论体系最典型、最集中、最精粹的代表。这个命题对中国美学乃至世界美学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是中国乃至世界美学发展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不断地改进、完善,并必将对21世纪的中国乃至世界美学产生巨大的作用。

◆ 研读拓展欣赏

精品赏析 

阅读下列文段,然后思考后面问题。

(一)

    这是比较显著的例子。其实我们涉身处世,随时随地都横着两条路径,一是抵抗力最低的,一是抵抗力最大的。比如当学生,不死心塌地地做学问,只敷衍功课,混分数文凭;毕业后不拿出本领去替社会服务,只奔走巴结,夤缘幸进,以不才而在高位;做事时又不把事当事做,只一味因循苟且,敷衍公事,甚至于贪污淫佚,遇钱即抓,不管它来路正当不正当——这都是放弃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而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这种心理入充类至尽,就可以逐渐使一个人堕落。我曾穷究目前中国社会腐败的根源,以为一切都由于懒。懒,所以因循苟且,做事不认真;懒,所以贪小便宜,以不正当的方法解决个人的生计;懒,所以随俗浮沉,一味圆滑,不敢为正义公道奋斗;懒,所以遇引诱即堕落,个人生活无纪律,社会生活无秩序。知识阶级懒,所以文化学术五进展;官吏懒,所以政治不上轨道;一般人都懒,所以整个社会都“吊儿郎当”暮气沉沉。懒是百恶之源,也就是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如果要改造中国社会,第一件心理的破坏工作是除懒,第一件心理的建设工作是提倡奋斗精神。

1.这段话的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的?

2.作者说:“懒是百恶之源”,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3.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么一段论述“懒”的文字?

(二)

首先,吴女士觉得懒妈可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她的孩子刚上学时,她既没给孩子收拾书包,也没有为他找校服,只是为他做了一下早餐。一段时间以后,孩子按闹钟起床,“自己拾掇,自己到食堂去吃早餐,自己走人”。不必担心孩子赖床,“有学校的纪律管着”。其次,吴女士说:“妈妈懒,能培育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儿子向“懒妈”请教时,她才不会手把手地教,更不会包办代替,她只让儿子“再想想”,当然要及时鼓励他几句。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茅塞顿开时,她又及时夸奖他几句,久而久之便培养了他的独立思考能力。再次,吴女士说:“‘当妈的懒,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孝心和勤劳”。一家人坐一块看电视时,“懒妈”想喝水,故意使唤儿子去倒。儿子倒来,“懒妈”顺口表扬一句儿子的孝心,以后儿子便习久成惯了。最后,吴女士认为,“最重要的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勤妈对孩子事无巨细统统承包,但又爱数落孩子什么都不会干,甚至拿自己孩提时期的能干来贬斥孩子,孩子心里自然不服。而懒妈则不同,她深谙少年儿童爱夸的心理,不失时机地赞扬孩子、让孩子产生自豪感和成就感,充满自信,成长的脚步才坚实有力。

吴女士的“懒妈论”看上去质朴无华,但却具有较强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因为真理通常是质朴的。其实,在西方国家,在家庭教育领域,类似“懒妈论”、“懒爸论”早就很风行而且卓有成效。只是介绍到我国后一时难以推广,国人总觉得那一套似乎合理不合情。让孩子干着、累着,让父母闲着,歇着,这当爹当妈的不是太狠心了吗?这还有半点舐犊之情吗?问题就出在这儿!咱中国的妈妈就是认定生了孩子就得像动物一样”舔“他。否则,你还不如动物,你还是人吗?西方国家有识见的家教人士认为,正因为是人,不是动物,所以人的言行不仅是感情的而且是理智的。理智告诉我们,姑息会养奸,溺爱会误子,所以才有“懒妈论”的诞生。

只要不偏执,就理应知道,我们所说的“懒妈”,是家教艺术的衍生物,不是天生的“懒坯子”,也不是终日“筑长城”的麻将妈妈。这些真正的懒妈,既不管孩子的起居饱暖,也不管孩子的学习好歹,这才是既不合情又不合理合法的懒妈。近年有些见多识广的学生家长,每每向社会推崇欧美的教子“秘笈”,并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我觉得吴女士的“懒妈”体悟,与那些“秘笈”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大可不必舍近求远,何况咱同胞的经验更贴近我们,更简单易学。当然不要生搬硬套,自己可以边学边创新。待你尝到省心省力又有效的甜头,你也会由衷地说:有懒妈的孩子是块宝!

4.吴女士的“懒妈论”合理性和实用性表现在哪些地方?请概述之。

5.在西方国家,类似“懒妈论”、“懒爸论”为什么早就很风行而且卓有成效?在中国为什么难以推广?

6.文段的赞扬的“懒”与课文反对的“懒”是不是矛盾的?为什么?

参考答案:1。最后一句是中心论点。是在列举一系列反面事例的基础上自然提出的。2。略  3。与前面的孔子的正面事例形成对比,这样正反结合,更具说服力和现实意义。4。①懒妈可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②可以培养孩子的孝心和勤劳 ③ 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5。西方国家有识见的家教人士认为,正因为是人,不是动物,所以人的言行不仅是感情的而且是理智的。理智告诉我们,姑息会养奸,溺爱会误子;而国人总觉得那一套似乎合理不合情,那样做会觉得自己狠心。6。不矛盾,这里的“懒”是有目的的,是为了孩子的成长。是值得肯定的。课文里“懒”是批评那些没有奋斗精神,意志力弱的人。

佳作美读 

认识自我——你就是一座金矿

有这样一个青年,大学毕业已经工作两三年了。他在听了一次成功心理课之后,颇受启发和鼓舞,心情为之振奋。他在课上的当众讲话练习中说:“所有的成功者,尽管他们的出身、学历、境遇、职业和个性等等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自信主动。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诀。今后,我一定要自信!”大家对他的发言报以热烈的掌声。

    可是,过了没多久,他又变得情绪低落了。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上课的时候信心十足,可一回到单位就变得不自信了。原来,他所在的研究室,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比他学历高,不是博士就是硕士,只有他一个人是大本。所以,不论他在家里事先想得有多么好,只要一上班就“前功尽弃”,只感到自卑而无法自信。

     由此看来,自信的道理不难领会,但要真正拥有自信意识,就不那么简单了。

     自信还是自卑,是和别人比较出来的吗?是由学历、职务和业绩的高低所决定的吗?说来这位大本毕业的年轻人本该很自信了,因为就整个社会而言,他已经是“天之骄子”了。然而他又很“不幸”,在本单位里他的学历却最低,因而他无法树立起自信心。那么,他若成为硕士、博士就能拥有自信了吗?恐怕不行,因为硕士、博士的上面还有研究员和院士呢!如果真的这样比下去的话,恐怕他即使当上了国家总统也难以自信,因为一个穷国的总统见到富国的总统便又会不自信了……显然,一个人要真正拥有自信、首先要突破这种“狭隘比较”的心理障碍。

    一个人凭什么自信呢?

    有人说,自信来源于成功的暗示,也就是说,某项重任或创新一旦成功了,这个人就会自信。然而,此话虽不无道理,却仍未道出自信的根本依据。一个人在做某件事,尤其是在担当重任或大胆创新的时候,就需要自信,也应当自信,而不是只有在成功之后才能自信。

    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够聪明、能干和美丽,往往是因为你把自己和别人相比较的缘故,或者是把现实中的自己和理想中的模式相比较的结果。人们常常是看到别人怎么美好和幸运,总希望那些美好和幸运能被自己所拥有,却很少想到完全可以通过努力来改变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聪明、能干和美丽,再塑一个全新的自我。

   “认识自我”这句镌刻在古希腊戴尔菲城那座神庙里惟一的碑铭,犹如一把千年不熄的火炬,表达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内在要求和至高无上的思考命题。尼采曾说:“聪明的人只要能认识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自我的认识,也进入了一个突破性的新阶段。事实上,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长处,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目标,并通过不懈的努力去争取属于自己的成功。

     认识自我,是我们每个人自信的基础与依据。即使你处境不利,遇事不顺,但只要你赖以自信的巨大潜能和独特个性及优势依然存在,你就可以坚信:我能行,我能成功。一个人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在自己所处的社会境遇中,能否真正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如何塑造自我形象,如何把握自我发展,如何抉择积极或消极的自我意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决定着一个人的前程与命运。换句话说,你可能渺小而平庸,也可能美好而杰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自我意识究竟如何,取决于你是否能够拥有真正的自信。请记住,认识自我,你就是一座金矿,拥有自信、自主、自爱,你就一定能够在自己的人生中展出现应有的风采。

◆练兵应用测试

基础训练

1.下面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意境要经过洗练,表现意境的词句也要经过推敲,才能脱去渣滓,达到精妙境界。

B  他们在道德学问事功各方面都决不会有成就,万一以庸庸得厚福,也是叨天之幸。

C他毕生东奔西走,席不瑕暖,在陈绝过粮,在匡遇过生命的危险。

D 我们爬起来蹶倒,蹶倒了爬起来。

2.下面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叨天:沾光,受到好处;附丽:依附,附着。

B 夤缘:攀附上升,比喻拉拢关系,向上巴结。

C 淫佚:过分安逸。  因循苟且:不思创新,做事马虎。

D 蹶倒:摔倒,比喻失败或挫折。敷衍:应付了事。

3.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项有(    )  

①叨(tāo)天    ②因循苟且(xún)  ③长沮(jū) ④渣滓(zàǐ)

⑤桀溺(jiénì)   ⑥夤(lín)缘   ⑦淫佚(yì )  ⑧ 蹶(qué)倒

4. 选出下面句中空白处应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如果你站在高处望湖面,眼前是一片爽心悦目的茫茫碧水,湖色越远越深,由近到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常分明。

A、深青 墨绿 银白 淡蓝   B、淡蓝 银白 墨绿 深青

C、墨绿 深青 淡蓝 银白D、银白 淡蓝 深青 墨绿

5、下面文字画线处应选填的最恰当的一句是( )

任何一个神经细胞的兴奋,都会引起一系列与之有关的记忆群的活动。情节是以“自我”来根据事物内容自问自答,边设置场景、角色,边加以深化发展的。形象思维构出画面(可视内容),语言记忆(逻辑思维)则是“自我”根据画面内容作出的逻辑反应,成为下一个画面的心里要求,概括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逻辑思维内容确定了形象思想内容,形象思维又诱导了逻辑思维。

B.逻辑思维内容确定了形象思维内容,同时又诱导了形象思维。

C.思维内容确定了逻辑思维内容,同时又诱导了逻辑思维

D.象思维内容确定了逻辑思维内容,逻辑思维又诱导了形象思维

6、“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完成。”这句话中“经过”的宾语是什么?选出正确的一项( )

A、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   

B、这样        C、反复         D、完成

探究创新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①只有内在品格确实很高的人,才可以不计较小节。犹如没有衬景的宝石,必须自身珍贵才会蒙受爱重一样。

 ②深入观察人生会看出,获得赞扬之道犹如经营致富之道,正像一句俗话所说:“薄利才能多销。”同样,小节上的一丝不苟常可赢得很高的称赞。因为小节更易为人注意,而施展大才的机会犹如节日,并非每天都有。因此,举止彬彬有礼的人,一定能赢得好的名誉。这正如西班牙的伊丽莎白女王所说,“礼节乃是一封通行四方的推荐书”。

 ③其实要习得优美的举止,只要做到细心就可以。因为人只要不粗忽,他就自然会乐于观察和模仿别人的优点。礼节要举动自然才显得高贵。假如表现过于做作,那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因为举止言谈优美本身就包括自然和纯真。有的人举止言谈好像在作曲,其中的每一个音节都仔细推敲过。但这种明察秋毫的人,却可能不见舆薪。也有人举止粗放不拘礼仪,这种不自重的结果是别人也放弃对他的尊重。

④礼仪是微妙的东西。它既是人类间交际所不可或缺的,却又是不可过于计较的。如果把礼仪形式看得高于一切,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因此在语言交际中要善于找到一种分寸,使之既直爽又不失礼。这是最好又是最难的。

⑤要注意——在亲密的同伴之间应保持矜持以免被狎犯。在地位较低的下属面前却不妨显得亲密,这样会倍受敬重。事事都伸头的人是自轻自贱并惹人厌嫌的。好心助人时要让人感到这种帮助是出自对他的爱重,而并非你天性多情乐施。表示一种赞同的时候,不要忘记略示还有保留——以表明这种赞同并非阿谀而经过思考。即使对很能干的人,也不可过于恭维,否则难免被你的嫉妒者看作拍马屁。在面临大事之际,就不要过于计较形式。否则将如所罗门所说的:“看风者无法播种,看云者不得收获。”只有愚者才等待机会,而智者则造就机会。总而言之,礼貌举止正好比人的穿衣——既不可太宽也不可太紧。要讲究有余地,宽裕而不失大体,如此行动才能自如。(选自培根著、何新译《人生论》,有改动)

7.给本文加上恰当的标题:《论                 》。

8.本文可分为两部分,请你把各部分所论述的问题用问句形式表达出来。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多处运用了比喻论证。请你在第⑤段中找出一个例子,并简要分析其论证作用

例子:                                                      作用:                                                      

1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                                                                       

参考答案:1。C(瑕——暇) 2。C(淫佚:放纵) 3。④⑥⑧(渣滓(zǐ⑥夤(yín)缘  蹶(jué)倒)  4、D  5、D  6、C   7,论礼仪  8。讲究小节有什么价值?如何讲究礼仪小节?9。礼貌举止正好比人的穿衣——既不可太宽也不可太紧。这样就使论述的问题显得形象生动。10。礼貌举止要讲究有余地,宽裕而不失大体,如此行动才能自如。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