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赋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福安八中   林宏雄

一、教学内容分析

《秋声赋》是语文版选修课《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是一篇典型的悲秋作品,其中对秋声的描绘,可谓古代散文中的经典。本课旨在让学生领会作者将无形的秋声写的绘形绘色、具体可感的手法,体会作者在文中抒发的世事艰难、人生忧劳的无限感慨,并从不同角度鉴赏文本,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及鉴赏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新课改后的高中学生,渴望表现的欲望和自主探究的欲望很强烈,但对文言文,绝大部分学生还是不感兴趣,学习只停留在重点实词虚词的积累上,背诵成为文言文学习的一大难题,至于感悟鉴赏方面,更为薄弱。

三、设计思想

引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主旨,在反复的诵读中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文章,提高鉴赏能力。本文总的教学原则是,以读为主,自主学习,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本文当中重要的实词,虚词。

②学习欧阳修将无形的秋声转化为种种可见的视觉形象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

①初读  整体感知,通过词语的解释,古今异义及活用的归类,把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②悟读  研习文本,理解文意。

③议读  理清文清的思路,讨论文章所蕴涵的情感。

④赏读  多角度鉴赏文本,提高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热爱生的情感,学习捕捉对自然万物、点点滴滴独特的审美感悟。

②体味作者由秋声引发的人生感叹。联系背景,辩证看待其思想中消极的内容。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①学习用多种比喻描摹无形的秋声的手法。

②理清文章的思路,体味作者由无形的秋声而引发的人生

感叹。

教学难点

①多角度鉴赏文本。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前人在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文章风格时说:(屏显)“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欧如澜,既欧阳修散文“起伏而多致”的特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欧阳修的散文《秋声赋》,具体感受其散文“如澜”的风格。

(二)初读  感知课文

1、给生字词注音,扫除朗读障碍。

2、积累重点实词、虚词,古今异义及词类活用,掌握文言句式。

(三)悟读  理解文意,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1、指名朗读读第一节,要求把握好重音,语气,语调及不同人物的情感。

教师点拨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一句应用陈述语气朗读,“悚然”应重读,欧阳修所说的内容应保持“惊异”的语气。

师:童子“出视”后所说的这句话,朗读上应怎么处理?

教师点拨,欧阳子夜读有感,发而为文,童子没有感觉;欧阳子历经沧桑,而童子年少,没有这样的经历,因而,在朗读时,应读出“若无其事”的语气。

2、学生交流讨论,处理2、3、4段的朗读。教师点拨并强调:朗读是带有一定的个性化的阅读活动,不同的人,对文意理解不同,感悟不同,情感的处理上可能有差异,这是允许的。

指名朗读,师生共同点评。

(四)议读  理清文章思路。

1、全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完成下面问题。

本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请大家进行分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部分的内容。

讨论后明确,这篇散文,先写秋声,再写“秋之为状”,再论“何恨乎秋声”,概括而言,即摹秋声、绘秋状、论秋害三个部分。第二段写秋之为状,为什么会有如此之状貌?因为秋意味着刑、阴、兵、伤、杀……。因而,2、3两段可以合为一部分。最后一行写童子沉睡,虫声唧唧,是文章的尾声,也可列为一段。

(五)赏读  探究文本

1、探究一  自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

思路点拨:

欧阳修在文章前两段中摹秋声,绘秋状,到了第3段,作者先用“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来承上启下,指出草木无知无情,秋天一到,尚且要受到摧残,飘零殆尽,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有知有情,受到摧残,伤害当更为甚,这种伤害并非来自秋气,而是来自“百忧”、“万事”,看来,忧愁焦虑是一种比自然界的秋气更厉害的东西,人无金石那样坚固的质地,干么要跟草木一样,始则争荣,终至遭受摧败呢?至此,欧阳修从悲秋之常情中得出了新的结论:“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意思是:想一想吧,究竟是谁被这无形的“秋”伤害了。既然认识了这种秋对人身心伤害的酷烈,那么又何必怨恨自然界的秋声呢?

作者纵笔摹秋、绘秋、都是为了最后托出另一种秋,让人们不必恨自然界的秋声,而要防止忧苦劳碌对人的戕害,正是反面宣扬一种清静自安,无劳无忧的思想。

探究二  作者是如何将无形的秋声描摹得具体可感的?

提示:

作者用风声,波涛,金铁,行军四个比喻,从多方面和不同角度,由小到大,由远及近地形象地描给秋声状态,唤起人的丰富想像,把无形的秋声转化为种种可见的视觉形象,就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显得十分具体生动。

探究三  屏显以下几个问题

1、文章题为《秋声赋》,而第二段写“秋之状”,离题了吗?

2、试论文章对比手法的运用。

3、文中童子言行的欣赏。

4、文章结尾的巧妙。

5从地理学的角度解释自然界的春荣秋败的原因,这一问题作者又是怎么认为的?这样构思的用意是什么?

要求四人一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探讨,每组选一个代表发言。

(六)听读  整理课文。

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轻声跟读,整理课文。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五。

板书设计

秋声赋 

(八)教学小结与反思

欧阳修的《秋声赋》是一篇著名的文赋,教学中应体现以学生为主的观念,将文言知识的学习让给学生,通过质疑、讨论、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以“读”贯穿始终,在不断的朗读中培养语感,理清思路,领悟作者的情感;探究式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