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教师是多还是少?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育新闻 → 手机版 | ||||
中国教育报 2001-03-01 杨春茂 李挥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教育大国,约有60多万所中小学,2亿中小学生,近1000万名教师。教育规模堪称世界之最,城乡教育条件的差异恐怕也是世界之最。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人口出生率得到一定的控制,小学生入学高峰呈稳定和下降趋势。于是,有人提出我国教师总数太多,效益低,应减少教师。 我国教师数量真的到了非要大量(有人提出按20%)削减的程度吗?事实并非如此。 人口出生率降低,小学生入学高峰呈下降趋势是事实。但是,应该看到,我国学龄人口并非逐年递减,而是在不同阶段依次呈现峰谷交替的波动状况。2010年前,我国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龄人口高峰将分别在1999年至2003年和2002年至2006年期间出现,其中相应的最高峰值分别在2001年和2004年出现,这将对教师配置提出艰巨的任务。而且,按照小学教育规律,有的地区小学要由五年制改为六年制,增加一年学制,需要增加大量教师。 生师比往往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教育资源以及师资的使用效益。过大的生师比反映出教师数量和教育经费不足,较小的生师比则表明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较大,教育质量较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5年对全球190个国家的统计数据显示,越是发达国家,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生师比越小;越是欠发达国家,其生师比越大。由于发展中国家教育资源短缺,小学教师还分科授课,中学选修课比例较小,大班额教学的现象比较普遍。而发达国家办学条件良好,小学教师往往包班上课,中学选修课很多,实际班级规模小。据对发达国家统计,随着经济和教育的发展,生师比逐渐缩小。中国一些中小学班额规定45至50人,实际上最高的将近90人。我国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比一些国家差得多,现在的生师比已经相当高了,如果再削减教师,只能以牺牲教育质量为代价。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目标、任务、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国家、社会和家庭对中小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课程结构调整、实施素质教育、缩小班额等增编因素不断增多。如果按照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的新的编制管理标准,以现有班数和每班应配教师数计算,全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缺编50多万人。这还没有考虑“十五”期间初中招生的大幅度增长和高中招生几乎要翻番这两个重要因素,也没有考虑一些地方小学由五年制改为六年制的因素,否则,教师应增加得更多。确定中小学教师数量,一是应当按国家编制标准,二是要充分考虑教育的发展,三是要进行科学的定量分析,绝不能“跟着感觉走”。 我们认为,对我国中小学教师数量的基本估计应该是:中小学教师数量总体上不存在超编,城镇教师局部过剩与农村合格教师严重短缺并存,显性超编与隐性缺编矛盾突出,而且由于城乡教师基数不同,城乡差别等原因,城乡教师余缺难以互补,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因此,决策者在制定有关政策时,应该认真考虑这些情况,切莫轻举妄动。在此,提几点建议: 一、在入学人口减少的年份,可以减小班额,提高教育质量,同时,进行内部结构调整;在入学人口增多的年份,可以从具有教师资格的社会人员中择优补充高质量的教师,而不宜一律采取随人口波动大幅度增减教师数量的措施。更不应当为了减少财政开支而削减中小学教师。 二、依照《教育法》及其他配套法规规定,实行教师聘任制。在3至5年内逐步解聘不具备教师资格的80万农村代课教师;辞退约40万不合格或不能履行教师职责的教师,不合格教师即使缺编也要削减。 三、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根据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学科、年龄等结构需要,面向社会招聘具有教师资格的优秀人才充实到中小学教师队伍中,使中小学教师队伍逐步达到余缺调整基本到位、队伍结构合理、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的目标。 四、实行中小学教师定期轮换制。以县镇中小学教师向农村中小学流动为主,辅之以派遣和鼓励城市中小学教师到农村支教和定期任教等措施,加强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师单位所有制”和“教师一校定终身”的局面。同时,全国每年争取安排3至5万名城市超编中小学教师到农村地区支教。 五、加强政策导向,充分发挥有关政策的杠杆作用。在教师职务聘任中,将其是否在农村中小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列为评聘教师职务的必备条件之一。中小学教师须有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两年的工作经验,方可有资格评聘中级或高级教师职务。 总之,在我国教师数量总体不超编的情况下,要科学分析,合理调整教师的地区分布,使中小学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适应我国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教师配置是有规律的,违背这个规律的结果必然是降低教育质量。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