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备考探索途径系列(一)(教师中心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手机版


--必要的教材知识梳理

                云南省砚山一中  

    高三上学期初,课就上完了,接下来便进入高考全面备考时期。有人说,为了能让学生尽早接触高考题型,与其把时间浪费在对教材的梳理上,还不如直接进入专题复习方阵,因为只要把各个方阵的相关知识吃透了,学生的语文高考成绩也就没有问题了。有的甚至早认为第五册和第六册的教材也是可上可不上,就是要上,也是上其中所谓的几篇重点篇目就行,其他非重点篇目与高考内容都没有直接的联系,或者说,不属于考试的范围,可以放弃。

不错,专题复习方阵是直接针对高考语文的各种知识点及各种题型而设计,在方阵复习时,将针对各个知识点及各种题型作全面而深入地复习。不过,要知道,无论什么样的专题复习方阵,其内容都是来源于教材。教材,即课本。课本,即本也。如果说,各个方阵是构成高考语文的知识大厦,那么,教材就是支撑这个知识大厦的基石。因此,离开了教材,离开了本,那将是舍本而求末,这样做的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古人云:播种有不收者矣,而稼穑不可废。意思是说,虽然有时播种没有收成,但不能因为这样就不耕作了。

子曰:“无欲速,不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此话告诉我们,做事情如果贪图快,就不能达到目的;只顾及小利益,大事就不能获得成功。我们在做事时,不要急功近利,要把眼光放远,才能取得成功。语文高考备考更就如此。经验表明,一个明智的语文教师,在引领学生备战高考时,不会抛开课本不管。课上完了,在进入专题复习方阵之前,都会认为,对教材知识进行一番梳理是十分必要的。还认为,那种为了能让学生尽早接触高考题型而把教材中的众多篇目不当回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高中整套教材,是一个体系,一册书就是一个知识平台,在各个平台上,都会把各册的知识全面而系统地展示出来,诸如名句名段,容易读错写错的字音、字形,词语,文学常识,写作素材等等。一册一册的教材,一个又一个的知识点,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成网络,又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地形成一个完成体系。就一篇一篇的课文而言,其实,并没有什么重点和非重点之分。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为地把其中的一些篇目视为非重点而弃之不管,整个知识体系也就变成了残缺不全。对学生来说,有好些该读的文章(毫无疑问,选入课文的文章,都是经过多少专家精心挑选,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堪称经典)不能读,即便能侥幸考取自己理想中的大学,也不能不算是一种缺憾。

通过一番梳理,一方面可以查缺补漏,另一方面能使那些原本模糊不清的知识慢慢变得明朗化起来。边梳理,边巩固,边提高,何乐而不为。

在梳理的过程中,可以辨析大量的字音、字形,积累大量的词语,文学常识自不必说,更主要的是能从一些人文性的知识中得到启示,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提高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有的知识,表面上看来是跟考试内容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况且,要想在竞争激烈的高考考场上获得成功,没有健全的人格,恐怕不太可能。下面,就从教材相关的所谓非重点篇目中列举一些内容,看看有没有意义,看看是否有用?

朱自清像古代的伯夷、叔齐一样义不食周粟,宁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体现了一种崇高的民族气节。

尼采自诩为太阳,光热无穷,结果发了疯。

海子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多美好:“面向大海,春暖花开。”他自己却要卧轨自杀,早早结束自己年青的生命。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只有他自己才清楚。

孙梨的“极致观”认为: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只有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极致。

鲁迅对中国历史三个时代的精辟论述:第一个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第二个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第三个是青年人创造的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鲁迅对当时时代青年的寄语:世上如果还有真要活下去的人们,就先该敢说,敢笑,敢哭,敢怒,敢骂,敢打,在这可诅咒的地方击退了可诅咒的时代。

雨果对巴尔扎克的评价:生前是天才的人,死后就不可能不化作灵魂。

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信书,不如无书”等古训,是对沧桑人生富有哲理的深刻认识,是对历朝历代兴盛衰败的经验总结,是提倡创新的先导。在“商品”范围不断扩大和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确实应该提倡发挥这些道理的社会教育意义。

哲学家冯友兰在《在人生的境界中》认为: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其中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

赵鑫珊认为人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对往事的追忆、对现时的把握和对未来的憧憬。没有回忆的人是残缺的人,干巴巴的人;没有希望的人,就是绝望的人,就是死气沉沉,没有生气的人。把握不了现时的人是一个不成其为人的人。

鲍鹏山在《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告诉我们庄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试谁更无赖,谁更无理,谁更无情,谁更无聊,谁更无所顾忌,谁更无所关爱,谁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从而谁更能破罐子破摔,谁更无正义、无逻辑、无方向、无心肝――只是,有谁看不出他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呢?”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为什么不学学庄子呢?不过,要知道,庄子并非对人世漠不关心,只是不愿意在他认为徒劳的价值体系中耗费精神,他是在另一条道路上探索有利于人世发展的途径。

在教材中,诸如此类值得让人玩味的知识信息数不胜数,以上所列举,只不过是冰山一角。这些知识,表面上是与高考内容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有谁能说,这些不乏哲理性的知识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没有一点启发性。因此,我们不能因为不是直接的考试内容就置之不理。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