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故地(教师中心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手机版


              现代文  阅读题

是在若干年前,我又回到这里。

    车子固执地颠簸着。透过车窗,我看到轰鸣的挖掘机,飞扬的尘土,到处都是热闹的施工场面。可以想见,这条宽阔公路很快就会被修好,到时我们可在更短时间内抵达想要去的那个地方。

    颠簸在齐国故地的这条山路上,我一直在想着与道路相关的事情。在并不遥远的上个世纪,一个诗人曾经先后写下了《中国的道路呼唤着汽车》和《中国的汽车呼唤着高速公路》两首诗。洋溢诗行间的激情,曾让初学诗歌写作的我长久地激动。多年后,我开始对所有激动的、抒情的东西产生了一种本能抵触。这世上写诗的人已经越来越少,有着诗人情怀的人好像越来越多。他们凭着满腔的所谓豪情,遇山劈山,见河架桥,把道路修到了任何想去的地方。车辆更是亦步亦趋,雨后春笋似地填满了路面。距离在缩短,效率在提高,可我们离某种真实却越来越远。

    “一切的路都朝向城市去。”这是比利时诗人维尔哈伦关于道路的预言。一百多年后的今天,现实应验了他的预言。在通往城市的路上,大家争相拥挤着。这个事实的另一种说法是,城市在迅速地向乡村“辐射”和“扩张”着。乡村究竟是处在主动还是被动的情况,这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乡村正在迅.速地被改变。    

    我们到了一个叫做“和尚房”的古村落。在山的深处,房屋和树木稀稀落落地存在着,凌乱中透出一种潜在的秩序。院落的墙角堆满了黑杂木,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漠然地打量着我们。在老人身后,扎着小小红辫的少儿,正在顽皮地蹦跳着。尝一口清洌山泉,然后我们不约而同将手中的矿泉水倒  掉,用那空瓶子盛了那泉水。我们这一伙从城里远道赶来的人,年长些的,脸上有着掩饰不住的慨叹,大约是受了这古村落的触动,心头泛起某些似曾相似的记忆。孩子们则全然地一副懵懂神态,对于城市之外的这些事物,除了新奇和好玩之外,他们再就没有别的什么感觉。

    车子行出了老远,我还不时地回头看那村落。它躲在山的皱纹里,一副很古老很安详的样子。它的古老和安详,让我想了很多。我是山里人,从小在山村长大,后来蜗居到了城里。这么多年来,我无法真正融入城里的生活,但我也清楚,自己是永远也回不到山村了。生活在城乡间隙里的这个人,作为“和尚房”的匆匆游客,在这里遭遇了难得的慰藉。在齐国故地,在城市的羽翼之下,居然有着这样一个性情的所在,委实是一件让人心动的事情。

    想到在别处的那些地方。譬如周庄,一个以古典著称的地方,到处弥漫着浓重的商业气息。一个原本宁静的小镇,每天却要承接成群结队、纷至沓来的中外游客。甚至,作为水乡的周庄,它的水不再明澈……丝丝缕缕残存的古典气息,像是在无奈地挣扎着。我端坐摇船上,听两岸叫卖的呐喊,心中的困惑越来越浓。莫名地,居然开始羡慕那个最初“发现”这里的人,他肯定不是像我、像我们这样的游人。

在一些原本山清水秀的地方,开始布满纵横交错的索道,还有花花绿绿的游乐设施。从一座山到另一座山,不再需要什么翻越与跋涉。距离在缩短,因距离而存在的美感也随之消散。

    想到愚公移山。山被铲平,树被砍伐,农田被征用……并不是所有的过错都可以弥补。以所谓征服自然的方式彰显人的抱负和力量,结果是亲手将自己一步步逼向无助的境地。想到精卫填海。精卫的执著,不仅仅是可敬,更是可怕。精卫翻飞的羽翼,承载着人的贪婪目光。

    一位生活在齐国故地的友人,曾跟我讲述过她是如何地穿过一片闹市,然后到那个广场看望一株樱花的事情。她说那个广场长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在某个角落里有一株樱花。她一直惦记着那樱花是否开了,每天不去看一看就难以入睡。这种惦念持续了好多日子,直到有一天樱花枯萎了。

    一朵花从绽放到枯萎,该是一段怎样的过程?惦念一朵花的绽放,我们可曾有过这样的回忆?我珍视这样的惦念。

                       (选自《散文》2007年第8期,有删节).

  1.在“居然有着这样一个性情的所在”一句中,“性情”是什么含意?  

  2.文章第七段叙述了作者游览周庄的感受,这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1)文章第三段说:“距离在缩短,效率在提高,可我们离某种真实却越来越远。”这是为什么?(2)文章最后一段说:“我珍视这样的惦念。”作者为什么珍视对一朵花绽放的惦念?

  4.文中引用诗人维尔哈伦关于道路的预言“一切的路都朝向城市去”,是为了证明什么?

    【答案】

    1.指和尚房古老而安详,给了作者难得的慰藉。

    2.①说明到处弥漫着浓重的现代商业气息的周庄已经不能给人心灵的慰藉。②以周庄的热闹和浮躁对比突出和尚房这一齐国故地的古老和安详。

    3.(1)因为距离缩短,效率提高,虽然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和交流,但因距离而存在的美感也随之消散,缺少了翻越与跋涉的旅行,让人觉得索然无味,一瞬间的抵达让人觉得还在梦中,所以作者才有“离某种真实却越来越远”的感慨。(2)因为这种惦念体现了一种与植物平等对待的理念,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与“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式的征服自然的方式完全不同,所以作者珍视对一朵花绽放的惦念。

    4.①大家争相拥挤着到城市去;②城市在迅速地向乡村“辐射”和“扩张”着;③乡村正在迅速地被改变。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