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常春藤叶(苏教版高一必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学目的: 1. 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2. 体味欧•亨利式的结尾的妙处。 3. 能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 4. 学习主人公贝尔曼先生“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2.难点是体味欧•亨利式的结尾的妙处。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课前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总结字音、字形、字义 二、课堂教学 (一)导语设计 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生命显得何其重要,人要珍爱自己的生命。珍爱自己的生命,也关爱他人的生命,乃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样的人更能显示人性的光辉,今天,我们走进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一篇著名短篇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去解读这样一个人,让我们在感动中洗礼心灵,升华精神。 (二)补充资料:作家、作品简介 欧•亨利(O,Henry,1862-1910),美国短篇小说家。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生于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波罗镇一个贫穷的医生家里……亨利一生穷困潦倒,接触过多种多样的人物,掌握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在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下了三百多篇小说。他的小说完全以情节取胜,故事颇多偶然巧合,结局往往出人意料。例如《警察与赞美诗》(1906)和《麦琪的礼物》(1906)等就以巧妙的构思,复杂的情节和意外的结局,加强了小人物被捉弄的悲剧效果。这种写作方法对后人影响颇大,被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他同情普通小市民,憎恨压迫者。他创作的艺术特色是常以使人发噱的幽默,启发人们深思。他的佳作常能在鞭挞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之余,引出人们“含泪的微笑”,抚慰受创伤的小人物的心灵,因而深受读者的欢迎……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欧•亨利(美)(《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莫泊桑(法)(《项链》、《羊脂球》)、契诃夫(俄)(《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 (三)整体感知: 1、本文是一篇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环境、人物、情节。(阅读的时候可以从这三个方面进行研读) 明确:引导学生从环境、人物、情节角度进行概括总结 环境:社会下层艺术家聚居的小区 古色古香 穷苦 人物:贝尔曼 琼珊 苏艾 医生 ——社会底层的小人物 情节:贝尔曼画最后的常春藤叶而挽救了把生命寄托在落叶上的琼珊 2、请学生速读课文,按小说情节发展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要素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明确:开端(第1至11节): 年轻画家琼珊不幸被感染肺炎,生命垂危。 发展(第12至36节):琼珊不听劝慰,望叶等死。 高潮(第37至50节):不落的藤叶使琼珊重又燃起了生的欲望。 结局(第51至55节):琼珊脱离险,贝尔曼病逝。揭示叶子不落的谜底。 3、再跳读课文,找出时间线索与人物、情节的对应关系。 明确: 板书:整个故事发生在四天里。 十一月:琼珊病倒; 第一天:琼珊病重;贝尔曼画叶; 第二天:琼珊病危,贝尔曼生病; 第三天:琼珊转好,贝尔曼住院; 第四天:琼珊脱险,贝尔曼去世。 3.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是由什么将其串在一起的呢? 明确:正是这片常春藤叶才将琼珊和贝尔曼联系到了一起。 注:对这个问题,学生很容易会答到“苏艾”上,但是如果不是常春藤叶,仅有苏艾并不能使情节得以发展,推动情节的关键正是这最后一片叶子。 (四)文本研读 学生分角色朗读文中人物对话,体会人物性格,回答下列问题: 1、最后一片叶子与琼珊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最后的藤叶能挽救琼珊的生命? 明确:最后一片叶子关系到琼珊的生死。叶子是希望的象征,如若叶子落了,她也就给自己找到了放弃抗争的理由;当然,只要叶子不落,她就有所期待,有所抗争,在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鼓舞下,重新振作起来,直到康复。 2、贝尔曼画常青藤本应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作者却没有实写,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品没有实写这一情节,使得小说产生出人意外的效果(欧•亨利式结尾),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们可以想象,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人是怎样冒雨踉踉跄跄爬到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地方,颤抖着调拌黄色和绿色,在墙上施展他从未施展的艺术才能,同时也毫无保留地献出了生命。 3、小说的主人公到底是谁? (提示:主人公评判的标准,不应单纯看作者笔墨的多少,而应看其在全体中是否具有典型意义,性格发展是否直接推动情节的逆转,是否对主题思想的表达具有关键作用) 明确:本文的主人公应是贝尔曼先生 4、作为小说的主人公,作品集中写贝尔曼先生的地方只有两处,试分析他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初见贝尔曼时,作者通过外貌描写告诉我们:贝尔曼是一个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牢骚满腹、郁郁不得志的老画家,他生活失意有不满于现状,不得不借酒消愁、发泄;又通过语言描写,当他得知琼珊的病情和“白痴般的想法”后,“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写出他的善良和同情心。 再见贝尔曼时,贝尔曼已经身体虚弱,病了两天就去世了。贝尔曼是因为冒雨画最后一片叶子,得了肺炎而去世的。他的人格得到升华,崇高的爱心、自我牺牲的精神由此得到了展现。 由此,我们看到了贝尔曼平凡的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金子般的爱心,虽然穷困潦倒,却仍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作者借此歌颂了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珍贵友情和普通人的心灵美。 5、小说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个情节?说明原因。 明确:应该是小说的结局部分,因为这一部分写到苏艾的揭谜:老贝尔曼的死,换来了最后一片叶子这幅他追求终生的杰作,而正是这幅杰作唤醒了琼珊对生的渴望。 6、试问小说的结局有怎样的特点?能找出前面的伏笔吗? 作者用不多的篇幅刻画这个老画家,虽然透露他的一个“总有一天要画个杰作”的打算。但是接下来并不写他怎样创作。这样,“最后一片叶子”在狂风暴雨中竟然不凋谢,显得神奇而带有悬念。最后才说出这片叶子是贝尔曼的杰作,他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样结尾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同时也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让读者与作者一起来完成贝尔曼形象的塑造。 为什麽在情理之中----课文在前面埋下了多处伏笔进行暗示,使读者读完后回头再想想,又会觉得这一结局合情合理。 显示:①“随夜晚同来的是北风的怒号,雨点不住地打在窗上,从荷兰式的屋顶上倾泻下来” ②你不觉得纳闷,它为什麽在风中不飘动吗? ③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他是到什麽地方去的 ④后来,他们找到了一盏没有熄灭的灯笼,一把挪动过地方的梯子,几支满地的画笔,还有一块调色板,上面涂着黄色和绿色的颜料。 这样的巧妙构思,学生就可以试着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文中有没有暗示最后的一片叶子是假的?有伏笔吗? 明确:有,文中有三处伏笔。 “仍旧有一片常春藤叶贴在墙上”的“贴”字。 “黄昏时,孤零零的藤叶依旧依附在茎上。随着夜晚同来的是北风的怒号,雨点不住地打在窗上……那片常春藤叶仍在树上。” “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 7、为什么说贝尔曼画的最后一片藤叶是他的杰作? 明确:因为这片叶子给予的病人生的希望和信念,表现了普通人之间的无私和情意,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也可结合全文进行拓展思考:由前文介绍可知,琼珊和苏艾都是青年画家,作为画家的琼珊,居然一直没能看出墙上的常春藤叶居然是画上去的,由此可以从侧面说明贝尔曼先生最后这幅作品精湛的技艺,真可谓以假乱真,堪称杰作了) 贝尔曼形象(抓住外貌、语言、侧面多角度展开) 明确: 初见贝尔曼: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爱讲大话、牢骚满腹 ——一个穷困潦倒、失意消沉、好高骛远、郁郁不得志的失意的老画家。(外貌描写) 又见贝尔曼:善良、有同情心、关心他人(语言描写) 联系课文:对这种白痴的想法“连吼带叫的咆哮了一阵” “可怜的琼姗”“可恶的叶子” 重见贝尔曼(结局):平凡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心,金子一样的爱心(侧面描写) 联系课文:医生:“他身体虚弱,病势来的很猛,他可没有希望了” 苏艾:。“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曼冒雨画上去的,因此得了肺炎,两天就去世了。”(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结论:贝尔曼冒雨画叶子,符合他的性格的发展,他原本是一个虽然平凡、潦倒、失意、好高骛远的老画家,但是他具有善良、有同情心、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而最后的结局恰恰又使贝尔曼的人格得到升华,平凡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心,金子一样的爱心,具有崇高的爱心和自我牺牲精神。 (五)品味“欧•亨利式的语言” 结合文章中具体的环境描写和人物对话进行品读,并归纳总结: 1、“到了十一月,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蹑手蹑脚,用他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 2、“叶子。常春藤上的叶子。等最后一片掉落下来,我也得去了。三天前我就知道了。难道大夫没有告诉你吗?” 3、“又掉了一片。不,我不要喝汤。只剩四片了。我希望在天黑之前看到最后的藤叶飘落下来。那时候我也该走了。” 明确:采用幽默、风趣、俏皮、夸张、讽刺、比喻的语言,渲染悲剧的喜剧色彩,让读者在俏皮的描写中醒悟内在庄严的思想感情,在生动活泼中给人启迪,被称为“含泪的笑”。 (六)作业 一、完成下列练习: 1.下列词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苔藓xiǎn 扶弱济困jì 掺酒chān 出殡bìn B.瞥见piē 蹑手蹑脚shè 昵称nì 狭窄zhǎi C.窗槛jiàn 着想zháo 一幢zhuàng 砖砌qǐ D.模特mó 编辑jí 唠叨láo 瞅一眼jiū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班配 一筹莫展 草菅人命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B.耐烦 怙恶不悛 不落巢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根茎 挺而走险 流言蜚语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D.暴躁 徒有虚名 莫名其妙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3、下列各项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C )暴躁 A账款 昵称 苔藓 错综复杂 B倾泻 扯淡 口哨 一筹莫展 C一幢 暴燥 窗槛 唠唠叨叨 D纳闷 颤抖 数落 转弯抹角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冥冥中似乎有什么使那片叶子不掉下来, 了我过去是多么邪恶。 (2)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但是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它 挂在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 (3)女人的手指 了一下,想是叫苇眉了划破了手。 A.启示 傲然 震动 B.启事 傲然 振动 C.启示 毅然 振动 D.启事 毅然 震动 5、多音字 1)、抹{ 槛{ 绿{ 模{ 2)、幢 瞅 瞥 昵(黑板出示,在学生完成多音字时提问,两者同时进行,节时;纠错,) 二、基础演练 1. 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 数落(shǔ) 挪动(nuó) 蔓菁(jīng) 气喘吁吁(xū) B. 砖砌(qì) 咆哮(xiào) 怒号(háo) 散落(sǎn) C. 昵称(nì) 窗槛(kǎn) 颤抖(zhàn) 瞥见(piē) D. 瞅见(chǒu) 唠叨(láo) 殡仪馆(bìn) 闲逛(guòng) 2. 下列词语书写错误最多的一组是( ) A. 淘气 出殡 神秘 漫漫长夜 B. 篷松 奈烦 昂首阔步 一愁莫展 C. 砖砌 苔藓 静侯 蛮不在乎 D. 寂寞 扯蛋 头昏眼花 莫名其妙 4. 选出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 A. 苏艾正在画插图,忽然听到一个虚弱的声音重复了好几遍。 B. 苏艾在楼下那间灯火黯淡的小屋子里找到了酒气扑人的贝尔曼。 C. “她会把死和藤叶联系在一起?笑话。”他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大不以为意,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 D. 她非常担心,惟恐那个虚弱得像是枯叶般的琼珊抓不住她同世界的微弱联系,真会撒手去世中。 5. 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班级的一些规章制度都应该固定下来,不能翻云覆雨,叫人难以琢磨。当然也不是说一切都要墨守成规,一成不变。 B. 3年前那个淘气顽皮的小姑娘,如今却以全省理科状元的成绩进入我国第一大学 府,真是不堪设想。 C. 假如不愿走向深渊,就让我们走向广阔;假如不愿坐享其成,就让我们勤勉奋斗。 D. 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的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参考答案: 二、基础演练 1、C(槛jiàn颤chàn) 2、B(蓬松、耐烦、一筹莫展) 4、D (A虚弱—微弱B黯淡—暗淡C不以为意—不以为然) 5、C(A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腕。B 不堪设想: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事情到了很坏或很危险的地步。D “难言之隐”与“苦衷”意思重复) 三、预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