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一、设计理由

1.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容量大。在处理过程中,既考虑到其声觉、视觉的直观性,又留有想象的空间;既考虑到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学会积累知识的习惯,又强化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2.花木兰的故事家喻户晓,可供查寻的素材极其丰富——网络,报刊、书籍,民间传说的故事等都是素材之源泉,易于学生搜集,易于激发兴趣,易于创造有利的教学氛围。

总之,开这节课的目的无疑是想“给古诗的河床注入新时代的活水”,探究“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二、数字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民歌的风格。

2.体会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3.背诵并翻译全文。

能力目标:1.学会把“描写”用于自己的写作和日常生活中。

2..学会如何融通知识、应用知识,学会自主、探究式的学习。

情感目标:增强责任意识,培养对他人、对集体、对国家的责任感。

智力目标:培养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

1.通过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这是一篇诗歌,故事情节通俗易懂,但理解诗歌如何通过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有一定的困难,指导学生浏览有关花木兰的图片、视频文件、文字说明等内容,帮助学生建构起对木兰形象化的认识。

2.学会描写的应用。描写是本单元教学重点之一。

(三)教学难点

1.培养爱国精神及如何将爱国精神化为实际行动。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是本单元教学重点之一,更是难点。

2.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四)教学过程

1. 课前撒网阶段

(1) 学习单元教学重点

(2) 搜集爱国故事

2.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多媒体应用分析

[创设情境]播放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同时让学生谈谈历史的爱国故事。渲染气氛,通过优美的曲调将学生带入到美的意境中。利用声情并茂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积极性。

[导语设计]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是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就是说:“女子不比男子差”,今天我们就来分析这句话在花木兰身上是怎样得到验证的。将课文内容与影片紧密结合,自然地导入新知识的学习。

[导引]师生介绍作品、作者。疏通字词句的音形义,朗诵、抄写并翻译全文,了解民歌的风格。[具体过程略] [ 将教学内容发送到屏幕上,更加清楚直观,提高效率。]

[问答] 请看屏幕。

1、感受故事的传奇美:

(1)选择自已喜欢的读书方法,用4字归纳每节大意 .

(2)合作探索。

 讨论:下面对《木兰诗》主题的概括,你认同吗?

讨论:作者七节诗是否平均用笔,哪些详、哪些略?为什么?

[问答]请同学们看屏幕,

2.讲述传奇故事

[图文并茂,给学生以直观感,便于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

[问答]请同学们看屏幕:

3、说一说,背一背          找出你最喜欢的段落,请告诉大家你的理由,并进行有感情地朗诵。

[开放性问答]

4、品味形象美:

木兰的优秀品质那么多,请谈谈你最欣赏哪一点?为什么?哪一点又和今天宣扬的精神不一致?为什么?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收网式问答]木兰的优秀品质那么多,根据单元重点,哪一点最值得我们学习?水到渠成地引出另一个教学重点和难点。

5. 课后延伸阶段

(1)总结存储: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

(2)体验反思:

  ① 试想你就是木兰姑娘,请你说说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动。

② 假如“我”就是木兰姑娘(请发挥合理的想像),说说自己的战斗生活。

  ③ 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2、3、(3)拓展延伸 :

①我对木兰的新看法

②木兰为什么不当官?

以上内容完成后,互相讨论,互相提问,发表自己的观点。

(五)教学设计后记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和”教学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是启发者;当学生迷路时,教师是引导者;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教师是鼓励者;教师是资源的提供者,是学习和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启发者;学生的学习是自主性的学习、合作性的学习、研究性的学习和创新性的学习。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