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光头发微(人教版高二选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剃光头发微 [教学要点] 默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合作研讨,探究本文所包含的道理,体会其思想性;揣摩语句,品味本文语言的幽默与讽刺意味,体会杂文的文学性。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杂文在立意选材上常常以小见大,从平凡的生活现象落笔,谈重大的社会问题。今天我们学习何满子的《剃光头发微》,看看作者从剃光头事件中发现了什么。 二、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课文,对课文进行圈点勾画,画出关键语句,画出不懂的地方。 教师督促学生积累词语,多媒体显示: 发微:从细微的事物说开去。 睥睨(pì nì):斜着眼看,形容高傲。 丰姿:风度姿态,也作风姿。 濯濯(zhuó):光秃秃的样子。 差池(chā chí):差错、错误。 2.理清行文脉络。 提问:文章着重谈了哪两项内容? 明确:谈了“剃光头”“掌权”两项内容。 提问:说说本文从“剃光头”谈到“掌权”的行文脉络。 同桌之间讨论交流,然后自由发言。 明确:本文先从头发谈起,从清末的剃发留辫谈到石达开对理发师的平等对待,引出本文的话题——剃光头的报道。接着开始分析论证,从罪犯剃头谈到现在“不剃”是为了保护头颅、讲究美观,从理发师拒绝给乡下人剃平头,认为乡下佬只配剃平头谈到理发师握剃头刀而为所欲为,然后巧妙联结,类比引申,由剃头谈到掌权。 三、合作研讨,探究本文的深意 1.学生齐读最后两段。 2.提问:本文所谈的重大的社会问题是指什么? 明确:指有少数人玩弄权术、以权欺人,为所欲为,危害民众利益,破坏党的形象。 3.合作研讨,突破难点 提问:如果只保留关于剃光头的读者来信和结尾处谈掌权这两部分文字,把其他内容全部删去,也能构成一篇文章,你觉得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 学生思考。 教师要求学生举手示意,统计认可这种改法的人数,然后持相同观点的人组成一个方队,两个方队展开现场辩论,各自陈述理由。 甲方:我方认可这种改法。理发师轻视乡下人,只给乡下人剃光头,由此生发开去,握剃头刀的人有权决定剃与不剃,那掌权的人就有权决定一切,一事一议,主题更集中,结构更明了。 乙方:我方反对。这种改法将会影响文章主旨的表达、结构的安排。 理发师由于一己之见决定剃还是不剃,这一己之见是偏见,不可取。理由如下:一,理发师对剃光头认识不清。历史上虽曾有剃光头的罪刑,但隋唐以后就废止了;现在许多国家罪犯剃头,不是刑罚,而是出于习惯或便于辨识;大胆假设,罪犯剃头也只是出于卫生考虑。综合以上几点,剃光头已绝无政治、人格的因素,只是一种客观的普通的生活习惯。二,理发师仍有城乡的等级观念。殊不知,理发师受社会轻视的地位已发生了质的改变,理发师有了权,又如何能倚仗这种握剃头刀的权轻视他人呢? 理发师手握剃头刀就随意决定剃与不剃,那掌权的人手握大权随意处置他人,就不言而喻了。 如果去掉1、3、4段,会削弱文章的批判力度,使议论空泛,不够具体,而且缺少了文章特有的历史厚重感和浓浓的文化气息。 原文结构漫而有序,杂而不乱,开合有致。去掉1、3、4段,结构过于单薄。 学生集体评议,并做现场点评。 教师总结:理不辩而自明,两方同学各陈其词,让人信服。相比之下,乙方同学理由充足,思路清晰,表现较为出色。让我们用掌声感谢他们的精彩发言。 四、品读课文,体味语言幽默与讽刺的意味 多媒体显示(显示一句,品析一句) 1.“乡下佬”是不是只配剃光头,以及什么模样的人才配剃平头,这问题是够深奥的,我答不上来。 这不是问题的“深奥”问题,表现了作者的不屑、不满。剃光头已不是在政治上或人格上有什么差池的象征,它只是普通的客观的生活习惯,实在谈不上“配”与“不配”。 2.……但要我“小心求证”却求不到。这很抱歉,胡适博士的考据方法只能学到一半。 简单的剃头实在挖掘不出什么新意来,作者借自谦之辞讽刺了那些手握剃头刀随意决定剃与不剃的人。 3.如果有权就想弄权,就想顺着自己的意思胡来,那么,至少要在“读者来信”栏里让他亮亮相,直到像剃光头那样地把他剃下去,这才叫做“试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 作者用手握剃头刀的人类比手握大权的人,理发师在“读者来信”栏里亮相,那随心所欲弄权的人也就只得屈尊受人鄙弃与指责了。“亮相”“剃头”,幽默的言辞中尽含辛辣的嘲讽,表现了作者对随意弄权的人的奚落、不满与指斥。 学生自选几例仔细涵咏品味,体会语言中讽刺与幽默的意味。 五、课堂小结 本文以小见大,从平凡的生活现象谈起,谈到重大的社会问题,举重若轻;善用类比、联类引申的写法让人啧啧称奇;杂而不乱,漫而有序的结构、平易而又不乏幽默与讽刺的意味的语言以及那浓浓的文化气息更让人不忍释卷。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杂文佳作,也是一篇极好的写作范文。 六、布置作业 1.课外选读何满子的其他杂文,并写一篇读书随笔。 2.学习课文以小见大的写法,从某一生活现象谈开去,思路要清晰,须言之有理,表现一种积极的思想意识。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因小见大的写法,理解文章借“剃光头”这一平凡的生活现象所阐发的深刻道理。 2.品味本文语言的幽默讽刺意味,逐步提高鉴赏力。 教学重点: 理解本文所包含的深刻道理,学习作者善用类比,联类引申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1、3、4段与课文主旨的关系。 2.品味本文语言幽默讽刺,富含深意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杂文在立意选材上常常以小见大,从平凡的生活现象落笔,谈重大的社会问题。今天我们学习何满子的《剃光头发微》,看看作者从剃光头事件中发现了什么。 二、开掘主旨 1.默读课文,画出关键语句,画出不懂的地方。 2.师生探讨,互相置疑,交流对文章主题的看法。 问题导引 ①作者怎样结构全文? ②本文的主旨? 解析 ①本文结构: 第一段(第1、2自然段):作者先从大处落墨,提出头发问题,小处着眼,提出理发师的社会地位问题,尽管在旧社会,“剃头的”在下九流,“连家谱都不能上”,但大人物(例如石达开)却并没有卑视理发师之意。“物与民胞”,对理发师够平等的了。 此段作者有待而提。先扬理发师。 第二段(第3~6自然段):陡起波澜,从正面扬了理发师,理发师却从反面出现(这当然是个别现象,但也有他的典型意义),以“剃头刀”这么一点不是权的权来对付“乡下佬”。 这一段分四个层次: 第一层,从反面提出与第一段理发师相反的理发怪事:不给“乡下佬”“剃平头”,以“权”令人。 第二层,从历史上考证“剃光头”原是刑罚。 第三层,时至今日,剃不剃光头,应随“剃头客人”——也是“上帝”——之意,而且二位理发师竟认为“乡下佬”剪平头“模样”不够格,至此,作者愤怒起来了:理发师为什么这样为所欲为?他们有什么权力这样对待顾客? 第四层,点题:剃头刀在他手里。 这一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弄清本质,层层深入,环环扣紧,结构十分严密。 第三段(第7自然段):对“剃头刀在他手里”的社会思想的分析:弄权耍人。有一点蝇头小权的人,他也要耍弄一番,置人于“没门”境地。 这段是结论,也是中心。作者揭露得深刻,批评得尖锐,语言犀利。 第四段(第8自然段):劝告或警示有点权就弄的人别再胡来,否则就会下场不妙:“试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 ②把握主旨:作者通过剃头事件,发微见著,分析其原因,就是“权”在作怪,从而指出要警觉和监督社会上“有权就耍”的现象。 3.学生试就“剃光头问题”展开讨论,形成自己有个性的认识。 三、品味语言 1.学生同位竞争,看谁能尽可能多的发现并分析文中有讽刺幽默意味的句子。 2.师生共同品味语言。 四、总结本文写作技巧 1.选材虽小,立意深远。 2.过渡自然。作者由“剃头”一事论及社会“有权者耍权”之现象,其间衔接过渡十分自然。“原因简单之至,剃头刀在他手里”,承上之句,启下之论,为下文阔开思路做下铺垫。“这就是权”,一句同样承上启下,引人论“权”之路。 3.语言技巧:本文语言似谈天说地,十分自然,但其中讽刺之意却丝毫不减,反而借助这种自然幽默的语言更加加强了语言的讽刺力度。 教案点评: 1.通过梳理文章结构,体会本文因小见大的写法,理解文章借“剃光头”这一平凡的生活现象所阐发的深刻道理。 2.品味本文语言幽默讽刺,富含深意的特点。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