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参)(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永遇乐 •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参)

一: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出生在金人统治下的济南,是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词人。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下侵宋,年青的辛弃疾组织了二千多人,参加了济南最大的一支农民起义军耿京的队伍,并在军中掌书记。后又代表耿京和南宋王朝联系,在军事上配合行动,共同抗金,不久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二十三岁的辛弃疾毅然直驱金人营,捉住张安国,投奔南宋政权。南归后,一直主张坚决抗战,与投降派进行不懈的斗争。他先后向宋孝宗献《美芹十论》与《九议》等论文,阐明自己的抗战主张与具体措施。但南宋政权一直为主和派所把持,辛弃疾在二十年仕途生活中,不断受打击排挤,南宋朝廷只让他当一些掌管钱粮的地方官,从不委以军事重任。晚年,他又被谏官弹劾削职,在自己的庄园带湖、瓢泉(今江西上饶一带)被迫退居二十多年(中间有短时的出仕),最后含愤去世。

辛弃疾与苏轼齐名,开创了豪放词派,在坚持抗战,用诗词书抒发爱国感情方面,又与陆游齐名,把南宋爱国主义文学创作推向高峰。

辛词的主题主要是反映收复失地的意志和对投降派苟安误国的痛恨以及壮志未酬,被迫退居的苦闷。在艺术上善于创造生动的形象,运用比兴手法和日语化的语言,以多样化的风格反映他的丰富的爱国感情。

二:时代背景

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在上饶一带农村过着“隐居”生活。虽然陶醉于湖光山色,但其忧国忧民的思想从未泯灭。这其间,1203年再次被起用,任淅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镇江任内,招募新兵万人,积极作好迎敌的准备。他对韩侂胄不作充分准备就匆忙出兵的冒险行动表示反对,韩侂(tuō)胄不仅不接纳他的意见,反而把他降职。处此逆境,自知大计难成,于是登上京口(现江苏省镇江市,此处曾是吴国孙权和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京城)东北面长江北固山上的北固亭(镇江北面),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词。

三:语法修辞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单句,动词谓语句里的被动句。

2)《书经•泰誓》有“惟宫室台榭”,孔安国传:“土高曰台,有木曰榭。”“舞榭”、“歌台”都是名词性偏正词组。“舞”和“歌”都是动作作定语,译成现代汉语,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少不了“的”字。“舞榭歌台”又是“风流”的定语,因词的格律所限,两部分之间(定语和中心词)不能有“之”字。

3)被动句的谓语结构上是两部分并列,意义上有两个施事,按一般语序当是“雨打风吹风流去”。这样,本句其实是个兼语句,“去”不是拈附在动词后面的趋向动词,而是一个独立的动词。

4)“风流”是杰出的、英俊的,同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风流人物”的“风流”。这句译成现代汉语是:“跳舞的榭,唱歌的台,(那种)风流气概啊,全都被雨打掉被风吹去了啊。”或者把“舞榭歌台”看成“互文”,译成现代汉语是“跳舞或唱歌的台榭”。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1)以“元嘉”这个年号代替宋文帝刘义隆——刘裕的儿子。元嘉二十七年,刘义隆草率地兴师北伐,这叫“元嘉草草”。“封狼居胥”指汉朝霍去病追击匈奴到狼居胥山封山祭神而还。“封”是动词,“狼居胥”是补语,即“封于狼居胥”。

2)赢得仓皇北顾”是动宾词组。“顾”,《说文》:“还视也”,这里正是用的本义。“北”表“顾”的方向,“仓惶”又表“顾”的“神态”,是写狼狈南逃,北望追兵的溃败形象。这句译成现代汉语是:“刘义隆草草(发兵),想建立封于狼居胥山(那样的奇勋),只落得仓惶失措,北望追兵。”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从文义看,这句子里的主语是作者,因自述而省略了。谓语的主要动词是“记”,“望中”是表范围的状语。“四十三年”不是状语而是“烽火”的定语。因字数所限只提数字,其实是“四十三年前”。“扬州路”也是“烽火”的定语,“扬州”又是“路”的定语。“扬州”当时属淮南东路。这句译成现代汉语是“(我)在远望中还能记得四十三年以前那扬州路上的一片烽火。”那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1)单句,宾语是“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2)“佛狸”是后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

他曾经打败刘宋,追到瓜步山建立行宫,后来筑祠纪念称作“佛狸祠”。“神鸦”是祭祠时来吃供品的乌鸦。“社鼓”是社日祭祀时的鼓声。“佛狸祠下”是主语,“一片神鸦社鼓”是名词性谓语。

3)“可堪”,就是“不堪”,“可堪回首”就是“不堪回首”,《孔雀东南飞》:“进止敢自专”,就是“进止不敢自专”。这种用疑问语气表达否定的意思的句法,诗词中常见。

凭谁问……能饭否?

1)无主句,“凭谁问”大意是靠谁问,即“还有谁关心?”

2)“饭”名词用为动词,相当于现代汉语动宾词组“吃饭”。

四:篇章结构

《永遇乐》分上下阕,上阕分二层,

下阕分三层(一)

《永遇乐》分上、下两阕

上阕:借历史人物事迹讽刺南宋政权无能。

层一:(千古江山…雨打风吹去)眺望大好河山,缅怀孙权。

层二:(斜阳……如虎)俯瞰京口街市,缅怀刘裕。

下阕:用典写自己报国的忠心表示不被重用的激愤。

层一:(元嘉草草一句)引宋文帝北伐事故。

层二:(四十三年……社鼓)追忆当年自己南归途经扬州所见景象。

层三:(最后三句)抒发未能施展才能的感慨。

主题思想:

五:中心思想     

词题目是怀古,实则是伤今,以古喻今,借古讽今。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愿望,流露了老当益壮的旺盛的战斗激情,也揭露了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偏安,不重视爱国志士的愤慨。

六:写作特色

1. 贴切、灵活的用典

2.《永遇乐》一词的语言特点

 3.善于用典

4.《永遇乐》一词的写作特点

 5.借古讽今的手法

 6.成功塑造了周瑜的形象

译文:

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着,(但是)无处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了。当年的歌舞楼台,繁华景象,英雄业迹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随时光流逝了。(如今)夕阳照着那草木杂乱、偏僻荒凉的普通街巷,人们说这就是(当年)寄奴曾住过的地方。回想当时啊,刘裕率兵北伐,武器竖利,配备精良,气势好象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

思考与练习答案  

一、(1) 《稼轩长短句》南宋  辛弃疾  力主抗金  壮志难伸  支持韩胄北伐  反对草率冒进  北固亭  抚今追昔  

(2) 国家旧耻  时间过了很久  国耻依然未雪  支持北伐  洗雪国耻

(3) 年迈  杀敌立功  还不如廉颇  壮志难伸

2.(1)ACD  (2)Aa Bd Cb Dd (3)Ad Bc Ca  Db  (4)D (5)D

备注:

(1)用“千古”修饰“江山”,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蕴含着对南宋国势日益衰微的深切忧虑。在这大好河山上,自古以来多少代表,多少代亡,现在国势又日益衰微了。“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即赞美历史上的孙权,更深恨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紧承上句,并且用“总”修饰“被”:这就既慨叹孙权时期京口繁华景象和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都已随着时光的流逝而不复存在;更表明了英雄人物及其业绩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逝。江山本应代有英雄出,当时却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抒发了对屈辱苟安的南宋统治者的不满,

(2)单写“斜阳”之下的“草树”,用“寻常”修饰“巷陌”,表明刘裕出身寒微,突出他以寒 微出身而建立了赫赫功业,含有讽刺南宋朱紫权贵失地误国的意思。“金戈铁马“,表现出刘裕统帅万众精锐部队勇战强敌的英雄气概;“气吴万里如虎”,更表现出他灭南燕、平后秦,所向无敌的气势声威。这和南宋统治者的屈辱苟安构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不满庸懦统治者的感情。

(3)辛弃疾忧国愤时,渴望收复失地而又反对草率冒进。这首因时为事而作的词中,运用刘义隆草率北伐、惨遭大败的典故,当然旨在借古讽今,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北伐。如果联系到张浚的草率北伐失败,也只能从警告韩侂胄方面来理解。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