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板块式教学案例(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案例 手机版


  上课之前学生对课文进行了预习。下面是课堂过程。

[学习目标]:

① 分角色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②  是非辩论赛,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③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思想认识。 

课堂思路三个板块:

分角色朗读——家庭辩论——问题探究

[学习重点]:

在朗读讨论辩论中提高思想认识。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真正的友谊,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中的无价之宝。你能够对自己的朋友守信,永远无愧于他,那将是对你的性格、灵魂以及道德的最高考验。                                                  ——马克思

二、学习过程:

1、分角色朗读。(板块一)

说明:课文较长,如果让六七个人一气读下来,只给较少学生提供机会,难以带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

为了让更多学生参与,进行分组展示性朗读。

(1)~(17)4人;(18)~(23)3人;(24)~(25)3人;(26)~(38)4人。比比哪个小组读的好。

说明:学生积极性得到很好的调动,小组内部稍作讨论分工后,出现了争先恐后的场面。

要求其他学生:

(1)、听读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

(2)、对朗读语气作出评价。

说明:每个小组朗读后,其他学生稍作评点。评点作用是:不断修正语气处理的失误,揣摩每个人物出场时应有的语气态度。下面准备朗读的小组同学步步受着启发。妈妈的泼辣、严厉,奶奶的无奈,“我”的伤心……人物的神情、语气全读出来了。出现越读越好的局面。下面听的同学,对于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也就更深了一步。这为下一环节——辩论赛打下了基础。

2、家庭模拟场景辩论。(板块二)

假如,类似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么做?你的父母会怎么说?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小组进行展示。

分组展示:

组1:

父:你去把那羚羊木雕要回来!(命令)

女:不去!你不是已经给我了吗?(倔强)

父:给你是让你玩玩的,也没说让你送人。那么贵重的东西,能买好多钱呢!快去要回来。(生硬)

女:就不去,给人家的东西再去要多难为情。(噘着嘴,坚持自己的立场。)

父:这样吧,我给你这支金色的钢笔,你去换回那羚羊木雕,怎么样?(语气有些缓和)

女:我才不要这钢笔!要换你去换,我可不去。(坚决)

父:你不去换,那我去!

学生评论:

学生1:女儿在坚决维护自尊,不肯破坏珍贵的友情。父亲重财轻义,完全不给女儿面子。

学生2:这个羚羊木雕那么贵重,父亲的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作为孩子,不要一味固执,应该坐下来好好谈谈。

组2:(这个组进行了创造性表演)

儿:(喊道:)我要把那“笔记本”给要回来!

母:孩子,别要了……会破坏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当初为什么给人家的?

儿:当初……那是一时冲动,现在,我又反悔了。(不懂事的样子)

母:孩子,可不能为了一件东西伤害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妈妈小时候就是因为不注意团结同学而从小就很孤独。你可要三思而后行啊!(语重心长)

儿:我不管!我只要我的“笔记本”。(蛮横无理,跑下。)

(换场景)儿子与同学妈妈。

儿:阿姨,你儿子抢了我的“笔记本”!

阿姨:是吗?(吃惊)看我不揍他!

(儿子回来了,另一学生上。)

同学:(委屈地)是他送给我的……

儿:是他抢了我的。(恶人先告状)

同学:不是……(有口难辩)

阿姨:还不快还给人家!小心我揍你!

学生评论:

学生1:这是个重义轻财的妈妈,现身说法,非常希望儿子能与同学建立真挚的友谊。而这个儿子,却很不领情,而且撒谎,不诚实,在长辈面前也没礼貌。学学生2:要是在生活中,这个孩子真的这么做的话,是不会获得真正的友谊的。

3、问题探究。(板块三)

(1)女儿既然已经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事情怎样处理才更妥当?

(2)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课文的思想感情怎样理解?

(3)怎样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4)本文写了发生在三个时间的三件事情,写得集中紧凑,作者是怎么布局的?写了祖孙三代,一家四口,人物是怎样巧妙安排的?(写法探究)

学生围绕以上几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学生1:大人和孩子都应该退一步想想。大人要站在孩子角度,替孩子想,就不会逼着孩子去要那羚羊木雕;孩子呢?也要退一步,替父母想想,贵重的物品不能善自作主张。

学生2:很明显作者的感情是倾向于孩子的。文中含蓄地批评了“妈妈”的过于严厉和不顾孩子内心的感受。不管怎么说,友谊最珍贵。

最后我总结说:“以后,大人和孩子之间要多沟通、多交流。凡事先商量,避免造成一些矛盾。

同学们都一致同意。

附:

学案设计:

23、羚羊木雕

一、学习目标:

(1)分角色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 是非辩论赛,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3)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思想认识。

二、学习过程:

1、检查预习:

(1)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给加点字注音:

犄角   寒颤   脸颊  贪婪   伤疤  怦怦   衣兜   

木雕   树杈   裁缝  羚羊   仗义  允许   攥着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模拟场景辩论:假如,类似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么做?你的父母会怎么说?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小组进行展示。

甲方:父母  乙方:孩子

要求:(1)注意观点明确,摆事实讲道理。

(2)根据自己代表的人物身份,掌握好说话的分寸。

4、问题探究:

(1)女儿既然已经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事情怎样处理才更妥当?

(2)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课文的思想感情怎样理解?

(3)怎样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4)本文写了发生在三个时间的三件事情,写得集中紧凑,作者是怎么布局的?写了祖孙三代,一家四口,人物是怎样巧妙安排的?(写法探究)

 

课堂设计理论依据分析:

一、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和源泉,更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和关键。教学中,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来创设新颖和谐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积极参与到文本的理解中来,尤为重要。本课采用分角色朗读这种学生十分喜欢的朗读形式,使大多数同学能够参与到学习中来。一班学生们富有表演的天赋。在讨论课文时他们往往激情高涨乐此不疲,令讲课的老师也很受鼓舞。平时,语文课上师生均是眉飞色舞,读书声是如雷贯耳,各抒己见更是争先恐后。每逢讨论,我和学生没有了年龄差距,在畅所欲言中节外生枝、浮想联翩、驰骋千里之外又回到课文中来,这是一帮语感很好的孩子,见到文字他们的眼光能够闪闪发光,表演起课本情景剧来更是惟妙惟肖绘声绘色陶醉其中。因此,本课所采取的分角色朗读、模拟情景辩论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上学生十分投入,绘声绘色的朗读和入情入境的表演均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关注生活相似积累,激活学生的个性经验 顾黄初先生说:“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巧用学生生活中的体验感受较多的情感,使之与课文情景巧妙结合,可让学生进入作者心灵,从而达到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体验产生情感共鸣。本课所设置的辩论:假如,类似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么做?你的父母会怎么说?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小组进行展示。就是让学生对个体生活经验、文本中的生活经验与现实社会生活在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接触、碰撞、交流中展开,促进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课文。 “在阅读中,一旦顺利地激活学生的相似积累,把学生头脑中的生活、知识经验的积淀,付诸于对文本的理解,把学生自己人生体验与切身感受移植到文本之中,就会产生一种“超原型”阅读,使个人对课文的感悟所得和独特体验深化、系统化,使课文的“符号语言”,真正成为学生“感于内而发于外”的现实语言。” 

三、教师若能给学生创设自由交流的平台,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交流氛围,让学生在体验的交流中、观点的碰撞中,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反思自己及他人见解的合理性、完善性和正确性,并采取各种帮助自己思考和增进理解的策略,就会使学生对课文有更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几道探究题的设置本意即在此。 学生在自由交流的过程之中走进文本、读文悟象、感受体验,又要能跳出文本、引入生活、读出生活、读出自己。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