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春》教案 教案编写与执教者 六店中心校 李本学 【教学内容】 作者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感。 2、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3、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 2、树立为理想奋斗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感。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突破 1、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会美感。 2、通过分析文章重点句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3、深入分析文章,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找出生字词,自己注音、释义。 2、集有关春的诗文。 3、准备录音机、录音带、课件。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初通文意。 2、搜集有关春天的诗文。 【课时安排 】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识,展现春的意境。 1、法国有一位雕刻家,叫罗丹。他曾经说过一句话相信大家一定听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确,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美。春天也是一种美,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带来了温暖,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力量。(展示春的图片)古往今来,许多文人描绘过春天,歌颂过春天,由此产生了许多不朽的篇章。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油东吴万里船。”)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同学背诵:“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2、含春的成语:雨后春笋 春光明媚 春花秋月 春华秋实 春意盎然 阳春白雪 3、进行比较,激发兴趣。 以上背诵的古诗句、成语,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我们学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姿态、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没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二、学生自学课文 1、文学常识、朗读要领 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是我国现代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也是著名的诗人、学者、语文学家、民主战士。主要作品有散文《背影》、《荷塘月色》、《绿》等 朱自清作为散文大家,他的散文通常都富于诗意,善于通过细致的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已经没有创作初期诗文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 2、词的音形义 水涨 捉迷藏 散在草丛里 酝酿 宛转 应和 黄晕 笼着一层薄烟 蓑衣 (齐读课后的生字表 ) 3、朗读这篇美文的要求 朗读本文时要注意感情基调是充满喜悦和希望的。基本语调该是轻柔、缓慢,语句清晰、自然。语音越自然、质朴越好。 3.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听读,结合书边的“ 感悟、品味、欣赏”,理清文章的思路? 盼春是第1段,写春草的是第3段,春花第4段,春风第5段,春雨第6段,第7段是春早人勤,也可以说是迎春。第2段是什么?也写了景物,哪些?山、水、太阳。和下面草、花、风、雨、人不同的是:只有几笔概括,我们把第2段称为宏观勾勒,总绘春,3到7是细笔描绘,宏观勾勒和细笔描绘构成了绘春。文末赞春是8-10段。 文章很清楚的分为盼春、绘春、颂春 三、精读课文 (一)盼春分析 1、作者盼望春天到来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些词上可以看出? ( 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盼望着,盼望着 ,连用两个“盼望着”,是一种反复的写法。反复可以更形象生动地突出急切之情。) 2、除了两个盼望着,还有两个了,“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起读一下,读着给人什么感觉? 一种亲切柔和的感觉,充满了喜悦之情。 而且讲“春天的脚步近了”,这里还用了一个什么修辞?拟人。 3、小结: 这一段,看似简单实际也是耐人寻味的。虽然只有一句话,但是作者通过抒情的手法,运用反复、拟人的修辞方法给我们写出了他渴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还有对春天的亲近感,喜欢春天的感情。 4、齐读第一节,注意读出盼望春天到来的急切欣喜之情。再来思考一下,文章一开头就表达了急切、喜悦之情,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呢? 点题,总领全篇,引起下文,奠定了全文热爱春天的感情基调 (二)颂春分析 文章开头就给我们定好了这样的感情基调,字里行间也都洋溢着这种对春天的热爱,那么文章中哪里是最集中最直接的抒发这种感情呢?很明显是赞春,齐读颂春。 用了什么修辞?(比喻,排比) 其中比喻,相同的本体是什么?(春天) 喻体是什么?(娃娃、小姑娘、青年) 强调了春天的什么特色?新、美、力。 (1)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是生命的开始。人的生命从此在希望中茁壮成长。一切都是新的。 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写出了春天的“新”;照应了“一切像刚睡醒的样子”中的“刚”,万物复苏,新的生命的开始 (2)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充满朝气和色彩。大地呈现一片锦绣,处处是鸟语花香。它的美令人陶醉。 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写出了春天的“美”;百花争艳,景色动人,使人想起“春花图”中繁华似锦的图画。 (3)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天有无穷的活力,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因为她有“无穷活力”。春天有顽强的生命力。 用三个字概括就是新、美、力。 除了比喻,这三个句子还组成了一组排比句,分行排列,三句的顺序有没有讲究?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又形象地点明春天成长进程。 好了,我们来注意一个细节, 最后说“领着我们向前去”,用“去”字结尾,正与开头那个字呼应?“东风来了”的“来”字,相呼应。开头是在盼春中到来,最后是进入春天的行列向前去,一来一去,一呼一应,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体现了结构的美妙和严谨。 我们再齐读,来赞美一下这样一个新、美、力的春天 (三)绘春分析 作者在纵情赞美春天之前,是怎么积蓄自己的感情的:全班齐读第二段,五幅图画一人读一节。 1、学习第二段 [分析] 第二段是总绘春,作者一开始便用一句话对春回大地作了概括的描绘。哪句话?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刚” 又和盼春里面哪个字对应了?近,春天刚刚来。作者采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总写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情态。“欣欣然”什么意思,高兴的样子,这里包含了作者喜悦的心情,千盼万盼的春天来了。那么接着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一切睡醒、春回大地的景象? (从山色、春水、阳光等三个方面勾勒出春回大地的景象。 用了哪些词来形容?“朗润”、“涨红”、“红” 说说这几个词为何用得好? “朗润”:写出山色由暗淡渐渐明朗,由干枯转为润泽。 “涨”:冰雪消融,写出春水涣涣的样子。 “红”:表现了春日融融暖意。 总之,“朗润、涨、红”这三个词,写出“山、水、太阳”刚刚睡醒后的神态。 我们一起读一读 ,读完之后,有没有觉得很有节奏感?为什么?原来作者用了三个“起来了”,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师补充,作者抓住春山、春水、春日的特点,勾画了春的轮廓,为具体描绘五幅图画创设了广阔的背景。刚睡醒张开眼是新,山朗润、水涨、太阳红都是新,照应了文末的第一个比喻,像娃娃。 [运用] 这段作者运用了精彩的比喻。朱自清在《匆匆》一文中也有精彩的排比:“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学生优秀习作:“在上课的时候,日子从读书声中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写作业 时,便从舞动的笔尖上过去。每天都重复着这些,没有什么改变。” 过渡:这一段是作者在描绘春天中的总写,他用非常概括的语言勾画出了春天的整体景观。那么接下来作者就要对春天进行仔细地观察,用他细腻的笔触去描绘春天的美,为我们展现一幅幅春的画面。 2、学习春草图 [分析] 有了粗笔勾勒的背景之后,作者才开始用他那细致的笔触,工笔细描富有特征的春天的景物,绘出一幅幅美丽的春景图。 先来看看春草图,齐读。 第一句从“点”上描绘。突出草的嫩、绿。 “偷偷地”在这里是“悄悄地,不知不觉地”的意思,拟人,加重音读读看,有什么感觉?作者心情怎样?惊喜,前面还在盼望着、盼望着,这里已经偷偷地钻出来了,这是一种惊喜 “钻”,拟人,把小草写活了。写出了小草冲破土层的挤劲,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又和结尾的健壮的青年相照应 “嫩嫩的、绿绿的、轻悄悄的、软绵绵的”这些叠词都有“非常”的意思,语言更生动,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嫩、软写质地,绿写颜色,准确写出了新的特点。 第二句从“面”上描绘。突出草多 “圆子里,田野里,瞧去”,由近及远。 “一大片一大片”写出了小草的长势,表现出勃勃生机。 第三句,用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秘藏。写的是什么?人们在草地上玩耍嬉戏.是写草么?不是,但是写出了草给人带来的欢乐。这个叫做侧面描写。 正面的描写勃发的青草和侧面描写草(写草给活泼的孩子带来欢乐的情景),让人感受到了春的活力。 第四句用风的“轻悄悄”衬托草的“软绵绵”,从感觉的角度写春草的可爱。 [运用] (1)这些景象也正映现出了作者对春天的一股强烈的热爱之情。这种用景物的描写来寄托作者感情的写法,叫做借景抒情,也叫情景交融。(可以叶子、风、草为例作对比。) 如:叶子,心情好的时候是嫩嫩的,绿绿的,心情不好的时候是粗粗的、黑黑的,或者是枯干的…… 风,心情好的时候是轻悄悄的,心情不好的时候是凛冽的,刺骨的。 (2)模仿:草,心情好的时候是软绵绵的,更好的时候,甚至是散发着阵阵清香。 心情不好的时候是——硬梆梆的,针刺般的,甚至是恶臭。 这种情景交融的写法也是我们进行品味和欣赏文章的另一种重要方法。同时这种方法放在我们的作文中也同样会为我们的作文增色不少。 (3)展示优秀习作: “望着天空,看着白云,又远又近,有一种刺眼的感觉。……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阳光照射在路旁的树上,像被击碎的玻璃落在地上。风轻轻吹过,我多想将我现在所有的感觉都寄托在风身上,让它随风远去,随风消失。呼,一天又过去了。” 评价习作: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了景物当中。 (4)因此,学会在文章中欣赏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会在作文中运用借景抒情的方法,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精髓之一。因此,今天的第一个作业 就是要来运用这个精髓:在接下来的四段中,自己学着欣赏这四幅画面,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主要抓住两个点:第一,描写过程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第二,哪些地方是属于情景交融的,有什么效果?在学习运用这两种方法的同时,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认真的阅读文章,带着问题去思考。 四、作业 1、准备分析“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2、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图画,并说明原因。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一想。 第二课时 一、学生分析。请同学上讲台按老师分析的方法分析其余四幅图画,学生每分析一幅,教师依据参考书小结。 二、总结: 1、主题思想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笔下春天是如此的美丽,你能说说是为什么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引导总结文章的主题,见参考书245页) 2、写作特色:见教学参考书 三、仿写实践 师生读最后一组排比句,仿照“春天像……”写一组比喻或拟人句构成排比,看谁写得多、写得好。 交流展示: 春天是插花的能手…… 春天是一位画家…… 春天是美丽活泼的仙子…… 四、精彩展台 同唱一首赞美春天的歌《春天在哪里》,唱完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说:春天究竟在哪里?或在哪里能找到春天?或在你眼中春天应该是怎样的(描绘你眼中的春天)(口头作文) 春天在哪里呀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 这里有红花呀 这里有绿草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嘀哩哩 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嘀哩哩 嘀哩哩 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春天在哪里呀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那湖水的倒影里 迎出红的花呀 映出绿的草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嘀哩哩 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嘀哩哩 嘀哩哩嘀哩哩 春天在湖水的倒影里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那小朋友眼睛里 看见红的花呀看见绿的草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哩 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哩 春天在小朋友眼睛里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