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17、陈情表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 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德育目标:深入体会李密的感情,培养学生敬老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与串讲结合,突出诵读,强调质疑。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掌握一二段的文言字词; 3、整体感知全文内容,重点学习一二段。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我国古代有一种文体,叫作“表”,初中时,我们曾学过诸葛亮的《出师表》,文中表露的那份赤诚的忠心着实让人感动,所以,杜甫才这样来评价它:“出师一表真名世,天下谁堪伯仲间。”宋代苏轼却另有评价,他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从苏轼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知道,李密的《陈情表》和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是可以和《出师表》堪在伯仲之间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陈情表》,一起来流一回泪。 二、作者介绍和背景介绍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晋初散文家。幼年丧父,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长大后博学善辩。 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 李密以文学见称,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当然被列为晋武帝笼络的对象。然而,李密对蜀汉则是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 三、范读课文,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 1、学生在听读中给预习时出现的疑难字正音。 2、通过听教师范读的语气,初步感受作者的感情。 (对祖母的一份深沉的孝敬之情。) 四、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 1、设问。 ①本文是谁在陈情,向谁陈情? ②本文主要陈的是什么情?各段分别陈了什么情? ③作者为什么要陈情? ④作者是怎样来陈情的? 2、学生带问题自读课文,勾划相关语句,读后讨论,教师适当加以点拨。明确: ①本文是李密向晋武帝司马炎陈情。 ②陈述的是自己“辞不赴命”的两难之情。 ③因为“诏书切峻,责臣逋慢。……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④先陈自己的身世之苦,再陈忠孝之两难,接着陈祖母与自己互难分离的苦楚,最后陈自己先尽孝,后尽忠的衷情。(或一段:历述自己的悲惨遭遇。 二段:叙写进退两难的处境。 愿乞终养 三段:提出孝之大理。不能就职 四段:提出先尽孝、后尽忠。) 五、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段。 1、先读课文,勾划疑难字词,读后讨论。 2、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讨论。 (1)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提?下面哪些内容都属于“闵凶”?学生讨论,明确:夙遭闵凶 父丧母嫁、多病零丁、门衰祚薄、夙婴疾病,正是基于这四个原因,故不能“废远”。(为下文伏笔) (2)围绕“闵凶”,作者的叙述角度、层次是怎样的?语言特点及作用是什么? 纵的方面:(生孩六月——至于成立) 六月:慈父见背 四岁:舅夺母志 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 横的方面:(外、内) 既无——伯叔 终鲜——兄弟 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3、翻译下列词语和句子: 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舅夺母志 悯臣孤弱 九岁不行 零丁孤苦 至于 成立 终鲜兄弟 门衰祚薄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 六、引导学生学习第二段。 1、设问导读,学生带问题齐读课文。 (1)、本段写新晋对蜀汉旧臣的恩宠,从段中看,新晋共先后征召李密几次,李密是怎样对待的? (2)、对于李密的情感的态度,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齐读后,自由讨论,自由发言,师生共同探讨。) 3、学习本段字词。 逮奉圣朝 ,沐浴清化。 察臣孝廉 举臣秀才 供养无主 除臣洗马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 责臣逋慢 刘病日笃 告诉不许 七、课堂小结。 这个问题对于李密来说至关重要 , 这关系到他的身家性命。李密是怎样陈述的,我们下一节课再赏读《陈情表》的其他章节。 八、课外作业。 1、反复阅读全文,进一步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 2、试析本文辩言的特点。 3、背诵这两段文字。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讨论三四段的内容。 2、体会作者的感情。 3、讨论本文辩言的特点。 教学步骤: 一、指名背诵,导入新课。 1、分别指名背诵一二段。 2、谈话导入。 在前两段中,作者陈述了自己的身世之苦和忠孝不能两全的难,这样就能打动多疑的晋武帝,使他消除对自己的疑心了吗?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李密还得进一步陈情。那么,他最后是用什么情来彻底说服晋武帝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的三四段。 二、引导学生学习第三段 设问导读。 1)本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上(“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展开的? 提示:三层,分别以“伏惟”“且”“但”来转换文意。 A、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 B、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皇帝谅解。 C、正面陈述刘之现状,是“不能废远”的惟一原因。 2)品味第一层,作者为什么扯起“孝”这面大旗?“凡”句有何含义? A、借孝来掩饰自己的观望之意,从而解除晋武帝的疑忌之心。 B、“凡”是指一般,“况”是指特殊。孝既已及于一般,对特殊就更应如此了。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孤苦”一词承首段,又为下文“臣之辛苦”张本。 3)品味2、3层,看本段的语言特点 A、“至微至陋”“岂敢”等词委婉动人,至为恳切。 B、“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更相为命,……”,一组四字句,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特点:委婉、流畅。此段中反复表明心迹,叙说衷曲,解释不能“废远”的原因,情辞恳切。 三、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第四段: 1)本段中哪句话是表文主旨? “愿乞终养” 2)贯穿全段的是哪两个词? “尽节”“报养”——忠孝两全 3)用语有什么特点? “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无比恳切 4)由本段可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原因是什么? 事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言之切: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明知、共鉴。 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四、讨论: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1、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 2、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五、艺术特色 1、融情于事。 2、语言形象生动,自然精粹。 六、学习本文的语法知识。 1、古今异义: 至于:到 成立:长大成人 辛苦: 辛酸苦楚 告诉:申诉 不行:不能行走 2、通假现象: 闵:通“悯”,可忧患的事 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蓐 :同“褥”,草褥子 3、成语:孤苦伶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皇天后土 4、判断句: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②今臣亡国贱俘 ③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5、被动句: 而刘夙婴疾病 6、文化知识: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七、总结。 《陈情表》确实是一篇催人泪下之文,作者洋溢于字里行间的浓情,让后人无不深受感动。正因为如此,晋武帝才消除了对李密的疑心,没有催他立即出来做官。由此可见,一篇好的文章,往往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所以,写好作文,是对我们的人生很有作用的。 八、作业。 背诵并默写《陈情表》。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