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七则》(高一必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学目的: 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 理解孔子对“仁”和“道”的坚定追求; 学习文中的常用词,积累虚词和实词。 教时安排:三教时。 第一教时 一、文学常识 1.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万师之圣”,儒学核心为“仁”,在我国古代思想和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2.《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记录孔子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纂辑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3.散文,古代相对于韵文而言,与今天的散文不同。 二.课文学习 第一则 (一)词语与句子 1、“富”与“贵”有别,“贫”与“贱”有别。 富:财产多、富裕。贵:地位高、显贵。 反之则谓“贫”、“贱”。 2、不以其道 以:用、按照。 道:方法、途径。“其道”:正当的方法。“其”是指示代词“那”,加在“道”之前起限制作用。并非“其”有“正当”之意。 3、恶乎…… “恶”犹“何”;“乎”犹“于”。“恶乎……”意为“凭什么……”。 4、无终食之间违仁 无:没有。 违:离开、避开。注意不是“违反”。 5、于是 是一个短语,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连词“于是”。 于:在。是:这,指代仁德。“于是”犹言“和仁德在一起”。 (二)语法 1、是仁之所欲也 “是”作主语“这”,复指前边的“富与贵”,此类“是”易误为联系动词。一般认为先秦“是”尚未发展出联系动词的用法。 2、“恶乎”的语序 是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可以借《曹刿论战》中“何以战”一句的复习帮助学生理解。 3、“所 + 动”短语 “所”字与动词性成分结合,转化为名词性短语。它所表示的意义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例如“所见”、“所闻”。 故文中“所欲”、“所恶”这样的结构,我们可以据此判断“欲”与“恶”是动词。 (三)重点与难点 防止现代汉语词义对理解古文产生的干扰。 如:看到“是“就理解为联系动词;看到“于是”就理解为现代汉语中表承接的连词。 也就是要注意“古今异义”。 (四)内容理解: 孔子提出了“取之有道”之说,道即为仁道。 作业:背诵第一则 第二教时 一.检查学生背诵,检查学生文学常识。 二。朗读第二则,学生看注释,教师讲解。 (一)词语 1、“也”作句中语助词,表示停顿,以待下文的叙述。 具体地说,有: (1)放在主语之后。 例:是说也,人常疑之 回也不改其乐 (2)放在时间状语或分句之后。 例: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注意不要与现代汉语的副词“也”相混淆。 请学生找出本文的判断句 2、堪 经得起、忍受。 “堪”还作能愿动词“可以、能够”,如“不堪设想”。 (二)语法 谓语前置 “贤哉回也!” “甚矣,汝之不惠!” 小结特殊句式:判断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 三。本则内容:孔子赞扬了颜回的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 第三则 (一)词语 1、疏食 粗粮。古代以稻粱,以稷为粗粮。 2、水 “汤”即“热水”,“水”是“冷水”。 3、不义而富且贵 连词“而”与“且”是同义词。 此句的“而”表示并列关系,表示两者同时存在。意谓用不正当手段得来富贵。 内容:在清贫中保持生活的情趣。 第四则 (一) 词语与句子 1、对 回答(下对上)。 2、奚 疑问代词,何,译为“为什么”。 3、乐以忘忧 连词“以”的作用等同于“而”,表承接,可译为“就”。 小结:疑问代词的归类:恶,何,孰,奚,安,焉,胡,庸 (二)语法 “问某人”是问对某人的评价、看法。应当注意和“问于某人”意义有别。 内容:肯定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 第五则 (一) 词语 1、任 名词,担子。引申为责任、职责。如:承其任。 也作动词,担负、担任。如:任外事。 2、已 停止、完毕。 本句“死而已”。《劝学》“学不可以已”。 (二)语法 1、不亦……乎 “不是……吗?”表反问的固定格式。 2、仁以为己任 “以仁为己任”。 介词“以”的宾语提到介词之前。 介词“以”的宾语如果是疑问代词则一定提到介词之前。如果是其他词语,一般在介词后,有时也放在介词前。 (三)成语:任重道远 小结:特殊句式(介词宾语前置) 使动与意动的区别 内容:肯定一种社会责任感。 作业:背诵2—5则 第三教时 一:检查背诵 二:检查语法掌握情况 三:朗读下面两则 第六则 (一)词语 1、“忿、恚、愠、怒”是一组同义词。 2、“贫”与“穷”意义有别。 缺乏衣食钱财叫“贫”,陷于困境或不得志叫“穷”。“困乏”、“困穷”连用才含有“贫穷”之意。 3、斯 在文言中最常用的是作代词“此、这”,如: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微斯人,吾谁与归? 也起承接作用,可译为“这就”、“这样”。如: 小人穷斯滥亦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受赏者耻,则立功者怠,国斯弱矣 (二)语法 “者”字短语 “者”与动词、形容词或数词结合,转化为名词性短语。 值得注意的是,“者”字短语表示的不一定是“……人”,有些学生尚未引起足够注意。 本文“从者”是“随从的人”,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善者”、“不善者”即是指物。 内容:引入儒家对君子的界定。学生讨论什么样的人才是君子。 第七则 (一) 成语:志士仁人、杀身成仁 (二) 语法 连词“以”表结果和表目的: 求生以害仁(表结果) 杀身以成仁(表目的) 复习: 1、 朗读 2、 词义默写 3、 背诵默写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