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罗田县双凤坳中学  廖灿春

教材分析:

《沁园春•雪》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单元的诗歌都是歌颂大自然的作品“诗人从自然中获得灵感,受到启示,用美妙的诗行,弹奏出自然的乐音,抒写心中的情志”。

本诗写于1936年2月,当时中国工农红军已在诗人的正确领导下胜利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占领了我们的东北三省,正在向中国发动全面战争,中共中央已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在全国建立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2月,为了宣传党中央关于全民抗日的政治主张以实际行动推动全国抗战高潮,毛泽东,彭德怀即将率领红一方面军,以“国中人民红军抗日先锋”的名义东渡黄河,取道山西,奔赴河北抗日前线。出发前,毛泽东在陕西清涧袁家沟指挥渡河准备工作时,眺望北方茫茫的大雪,想到中国的政治格局将要发生大的变化,于是一气呵成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本词把写景、抒情、议论融于一体,意境壮丽,气势恢弘,感情奔放,胸襟豪迈。上片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纵论中国历代英雄人物,抒发诗人的抱负。

教学生读这首诗,反复诵读是根本,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知词中的形象,体会诗人的胸怀,气势和感情;揣摩词作的凝练、贴切而又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词作的下片是教学的难点。诗人对历史英雄委婉批评是为了抒发自己作为革命领袖将创造超越一切古人的历史业绩的自信与抱负。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词语。

2、感知诗歌中描绘的具体景象,深入领会词的主旨。

能力目标

1、理解诗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情感,揣摩雪景描写的艺术特色。

2、品析诗歌的语言,领悟诗歌的内涵,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

  领会诗歌中对祖国山河的赞美,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

教学重点

  感悟诗词的意境,把握诗歌的感情。

教学难点

议论、抒情在诗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朗读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雪总是能激发诗人的诗兴,所以古往今来写雪景的诗词、文章数不胜数。就连我们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诗人毛泽东也在大雪之后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沁园春•雪》。

二、诵读,整体感知。

1、范读诗词,学生认真听读,疏通字词;投影:

(1)莽莽mǎng 妖娆   ráo  成吉思汗hán  稍逊xùn  风骚sāo

分外   fèn           数风流人物  shǔ          今朝zhāo

分别   fēn           数学   shù               朝代cháo

(先由学生注音,老师后明确)

(2)释义:

妖娆:娇艳美好.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学,也用来指代文学才华。这里指辞藻,广义的文化。

红装素裹:原指妇女的艳装和淡装,这里形容雪后天晴,大地被白雪覆盖又被红日照耀。

一代天骄:指英雄一世的人物,天骄是“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汉朝人称匈奴单于为天之骄子,后来称北方某些少数民族的君主为天骄。

2、播放朗读录音《沁园春•雪》。

3、要求学生自由练读,要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4、点名表演读,教师作适当点评。

5、学生齐读全词,注意读准字音,读出激情。

6、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诗词:

明确:读过诗词,我们不难看出本词分上下两片,上片写北国雪景,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下片评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诗人的伟大抱负。

三、研读课文:

1、我们说诗歌分为上下两片,上片写景抒情,下片议论抒情,那么,在诗歌的上下片中分别有一个字能概括上下片的内容,你能找出来吗?

学生回答,老师明确:这两个字是“望”、“惜”。

2、要求学生分别找出“望”的内容和“惜”的内容。

明确:望: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山、原;

惜: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3、引导学生研读上片:投影

(1)我们找出了上片的“望”字统领的内容就可以看出上片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请概括它们的内容。

(2)诗人站在北方的高原上远望,望见了“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山、原”诗人仅仅只是看到了中国的北方吗?他还看了什么?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3)诗人如何写山原这些景象?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4)上片的第三个部分是实景还是虚景?这三句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意境?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点名回答。明确:

(1)前三句总写北国雪景,中间七句写诗人看到的具体的景象,最后三句写诗人想象雪后天晴的景象。

(2)诗人望见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是北方的景象,其实也是祖国的形象,因为长城、黄河经常被当成中国的象征,诗人在想象中看到了全中国,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雄伟旷达的气魄。

(3)诗人把山、原这些静物动态描写,让它们“舞”起来“驰”起来,把冰雪封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使之充满生机,这是以动写静的手法。

(4)最后三句是写的虚景,从“须”就可以看出,写雪后天晴,大自然一片清新、娇艳的绚丽景象。

播放配乐朗诵的“北国风光,……试比高”部分,让学生边听边想象这一部分描绘的雪景,然后边观看投影画面,边随着配乐朗读诗歌,品味诗人的借景抒情写法。(投影可选择电影《林海雪原》中的镜头,配乐应选有气势的音乐)

明确:本诗上片句句写景却句句抒情,就是因为诗人对祖国充满了热爱,所以才能描绘出这样气势恢弘,生气勃勃的景色来。而且语言简洁而又传神。

4、引导学生研读下片:

我们祖国的山河如此壮丽,古代许多英雄都甘愿为它奋斗,为它牺牲,现在我们来看看史书对诗中出现的几位封建帝王的评价:

投影:播放五位古代帝王的图片及业绩简介。

引导学生归纳:这几位帝王共同的优缺点。

要求学生精读下片,思考:投影:

(1)开头两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诗人评析古人并非一概而论,而是微有区别,你能看出吗?

(3)“俱往矣”是指谁?真正的英雄又是谁?

学生分小组讨论学习,最后交流明确:

(1)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作者为古人感到惋惜,批评他们短于文治的同时又肯定了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其中对成吉思汗的批评更重些,一个“只”字就可看出。

(3)俱往矣”把中国古代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了诗人所处的时代,点出全诗的主旨“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当今的革命者必将超过古人,创造出空前的伟业,开创一个崭新的时代,抒发了诗人作为革命者的代表,人民领袖的壮志和抱负。

  播放配乐朗诵《沁园春•雪》的下片,让学生品味诵读时的情感,然后试读。

5、学生齐读全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伟人大气磅礴的作品,感受到了伟人“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情怀,作为今天的学子难道不该油然而生拼搏的勇气吗?相信只要我们今天努力的搏击,明天定能收获累累的果实。最后,请大家随着音乐再来朗读一遍诗歌,结束我们的课堂学习吧!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