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郑伯克段于鄢(粤教版高二必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深圳市东升学校高中部陈栋梁供稿)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课文,结合教师串讲,掌握课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文言词语的用法;

2、把握文章的情节结构,分析讨论文章中的人物形象;

3、了解课文的出处以及关于《左传》的基本文学常识;

教学难点

1、文中文言词语较多,句式复杂,需要重点掌握。

2、郑庄公性格颇多争议,学生可以根据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设想

课文特点分析:这是一篇历史散文,全文结构完整,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这篇文章代表了《左传》的语言的主要特点。作者善于用极精练的语句、委婉流畅的笔调写出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也善于用极少的笔墨刻画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内心活动,形象鲜明,绘生绘色,所以值得反复诵读。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新课导入

故事导入:郑庄公是先秦时期一位君王,隐公三年,郑国国君之弟公叔段,谋划夺取哥哥郑庄公的君位,庄公发现后,巧施心计,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段,诱使共叔段得寸进尺,愈加骄横,然后在鄢地打败了公叔段,使他“出奔”。

我们要认识郑庄公这个人就要学习《郑伯克段于鄢》,通过这篇课文来认识一下这位可爱的郑庄公。本文选自《左传》同学们是否熟悉《左传》?中学里曾经学过《左传》的名篇没有?(要求学生回忆出自己所了解的《左传》的相关信息。)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撰写。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左传》详细记载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活动和有关言论,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重要历史文献。作者善于用生动精练的语言描绘纷繁复杂的战争场面和事件,也善于刻画人物,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课文背景:

本文选自《左传.隐公元年》,记载了郑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郑国邻近东周都城洛阳,郑武公与其子郑庄公都曾在周王朝中任卿士之职。庄公希望在政治上能大有作为,梦寐以求的是扩张郑国的势力,因此首先考虑到剪除异己,巩固自己在国内的地位。本文所反映的是郑武公去世后,郑庄攻即位,其弟公叔段欲争权夺位,双方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兵戎相见,骨肉相残的历史事实。

3、课文的层次结构

全文共5段,分4个部分: 

一、姜氏厌恶郑庄公,偏爱公叔段。从而交待了庄公母子不合,兄弟争斗的原因。(矛盾的开端)

二、写公叔段不断扩张势力,而郑庄公虚伪应对,实怀杀机。(矛盾的激化)

1、公叔段得到京地作封邑。

2、公叔段在京地建城,公然超过先王制定的规格。

3、公叔段逐步将西部和北部的边邑据为己有。

三、郑伯克段于鄢的经过。(矛盾的解决)

四、庄共幽禁姜氏及母子和好如初。(矛盾的解决)

1、颖考叔设法为庄公排忧解难。

2、姜氏、庄公“遂而相见”的经过。

3、作者托名君子的评论。

4、具体分析:

情节结构:先总的这篇文章记叙了郑庄公击败其弟共叔段在母亲的支持下阴谋夺权前后的故事。从“初”武姜生庄公起,到庄公与武姜和谐“如初”止。作者以时间顺序展开情节。(板书)人物关系:  郑武公——其妻武姜

          郑庄公  (兄弟) 共叔段 

布置作业:分析郑庄公的形象,写一篇曰200字的评论文章,要求自抒己见,自圆其说。

第二课时

5、文本串讲:

①读。教师示范读。

②问。教师把课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句让学生解答。

(1)遂恶之:恶:动词,厌恶,不喜欢。译“于是姜氏就厌恶他”。 

(2)制,岩邑也,虢叔死焉:制:地名。岩邑:险要的城邑。焉:兼词,兼有介词“于”和代词“之”的作用,译为“在那里”。译“制,是个险要的城邑,虢叔就死在那里”。 

(3)姜氏欲之,焉辟害:焉:疑问词,怎么能。辟:通“避”,躲避。译“姜氏要这样,怎么能避开这祸害呢”。

(4)其谁曰不然:其:用在句首,加强反问语气。译“论又能说您做的不合誓言呢”。

(5)永锡尔类:锡:同“赐”,赐给。译“永久地把它赐给你同类的人”。 

③析。(用幻灯把题目显示出来。): 

    Ⅰ、分析标题:

(1)“伯”是爵位名,五等爵位分别是什么?(2)标题中含什么句式?

    Ⅱ、分析第一段:

(1)翻译“郑武公娶于申”和“亟请于武公”什么句式?(2)惊   姜氏是什么用法?(3)“寤”是通假字,意思是什么?(4)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省略句,后两句省略“不过(五)国之(一)”,“不过(九)国之(一)”。)

Ⅲ、分析第二段:

(1)找出本段中的判断句(2)找出本段中的通假字

Ⅳ、分析第三段:

(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什么句式?“都”何义?“雉”何义?还有何义?(2)“今京不度,非制也”京,度是什么词性?与今天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姜氏何厌之有”是什么句式?(4)找出本段中的成语(5)祭仲用“蔓草”    说理,使用的什么方法?  (比喻)

Ⅴ、分析第四段:

(1)“若是何”何义?(2)“至于 ”中“至于”在此处是几个词?与今天有何区别?

Ⅵ、分析第五段:

(1)“启”何义?与今天有何不同(2)“公伐诸鄢” 中“诸”兼有哪几个词的功能?(3)找出通假字。

Ⅶ、分析第6段:

(1)“无相见也”中“无”通假字,何义?(2)把“请以遗之”中省略的词补出来。翻译此句。(3)“敢问何谓也”“吾何患焉”是什么特殊句式?(4)“隧”是此处什么词性?(5)“其乐也融融”中何处停顿?(6)找出通假字。

6、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背诵课文  

同步练习

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寤生(    ) 亟请(    )虢叔(    )廪延(    )

义暱(  ) 寘(    ) 繄(   )泄泄(  )

2.文学常识填空

《左传》,又称《       》或《       》,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        撰写。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         体史书。与侧重解释《春秋》“微言大义”的《       》、《      》并称“春秋三传”。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两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B.上级领导对我们提出了三项要求:一是学习三个代表,提高觉悟;二是坚持改革创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三是关心员工的思想和生活,确保内部的安定团结。

C.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D.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需要寻求适当的地点——矮树、篱笆、野草、灌木枝等,蜕掉身上的皮。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这样做既可以使大家得到锻炼,又可以为集体增加一点收入,是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B.实验已进入最后阶段,我们一定要严肃认真,如有一点疏忽,就可能前功尽弃。

C.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东南亚国家在近日地震和海啸中遭受的灾难表示同情和慰问,对邻国所受苦难,中国感同身受,并将对有关国家进行力所能及的帮助。

D.这种首饰的款式非常新颖、时尚、一经推出,不少爱美的女士慷慨解囊抢购。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粮库主任的失职,使四十吨小麦霉烂变质,上级领导为严肃法纪,决定给他行政纪过处分,并赔偿部分损失。

B.中国人民的解放使民族关系起了基本的变化。                  

C.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D.这次大会,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阅读课文,然后完成下列各题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文言词的含义

①庄公寤生                          ②虢叔死焉  

③君将不堪                          ④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⑤无庸,将自及                      ⑥子封曰:“厚将得众。”

⑦不义不暱,厚将崩                  ⑧缮甲兵,具卒乘

⑨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⑩爱其母,施及庄公

7.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①佗邑唯命        ②谓之京城大叔     ③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④姜氏欲之,焉辟害

⑤段不弟,故不言弟    ⑥遂寘姜氏于城颍    ⑦若阙地及泉     ⑧永锡尔类

8.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特点

①初,郑武公娶于申    句式特点:        

②制,巖邑也       句式特点:        

③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句式特点:        

④姜氏何厌之有      句式特点:        

9.文言虚词积累(解释含义)

乎                                      与

儿寒乎?欲食乎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若弗与,则请除之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

倾听滴水

何羽

     我常常因幻觉中的滴水声响而惊悸。在睡梦中,在清醒的白天。

     少年时为了复习迎考,我想出了一个方法(灵感来自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的勤学故事),在洗手间,我将水龙头关至仅能滴水的程度,下面摆放一只水桶。滴嗒,滴嗒,然后,我跑回房间,练字,背书。间或在凝视的瞬间,在绷紧的心思稍一松弛的瞬间,我便听见那滴水的声音在催促。我知道,这会儿,水桶底部已铺上一层水膜,且正以极难觉察的速度攀升。

     乃至睡梦中,我也常被幻觉中的滴水声惊醒,猛然坐起,冲进洗手间,胡乱擦了把脸,又坐回书桌前,却两眼发懵,茫然无措。只好倒头又睡,总不敢睡深,半梦半醒之间,思维一片沉重的混浊。

     而那滴水的声响却异常清晰,粒粒分明,坚定,固执,扣人心弦。

     这滴水的声音就这样时时刻刻、无处不在地追逐着我。

     听,这滴水是有生命的。

     将滴水控制在一秒钟两滴的速度,这水声听起来就像十六七岁的我,年轻,矫健,朝气蓬勃,勇往直前,滴,滴,滴,滴,来不及看清楚什么,来不及后悔什么,细细密密的日子就这样过去了;稍慢了一些,就像中年的我,矜持,沉稳,稍作停留,但也不及多想,被身后一大摊琐事杂务推着向前;再慢一些,那就是老年的我,慢慢地渗化出来,汇拢,凝聚,像一颗盈盈欲滴的泪,又像一颗思维的结晶体,饱满,丰硕,而后,“咚”的一声,落入耳膜,凝重,庄严,掷地有声,像一句古代的誓言。

     这滴水的声音,是存在的宣告。而后,一切又归至于沉默的虚无。

     你说,这一条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是由多少颗这样微弱而真实的水滴汇成的呢?生命投入时间的长河,如一滴水跃入无边的汪洋。世间万物的历程,又与一滴水的生命有什么不同?

     我常常无言以对滴水的责问。

     这滴水工夫,地球上,抑或宇宙间正演着多少出剧目呢?这滴水之舟,究竟承载多少的笑与泪,悲与喜,生离与死别?

     一滴水,谁都可以掬之于掌心,然而,谁也无法掂出一滴水的分量,谁也无法将一滴水永远留住。

     天地之间,万籁俱寂,惟有滴水声,如珠玑,如佛音,点点滴滴落心头。

     神龟虽寿,犹有尽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水滴,石穿,更何况是脆如蝉翼的生命?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有多少智者,倾听滴水之声,浊心因此而明净,他们顿悟后的长叹落在历史之河中,激起滴水的层层回音,至今不绝如缕。

     漫步田野,一颗颗露珠正凝于叶尖。无色,无声。

     一忽儿,太阳从地平线升起,光芒四射。

     露珠们开始闪烁不定,窃窃私语,如忽明忽灭的萤火。

     光线慢慢移过来,移过来。在一个恰当的角度,聚集。瞬时,灵犀一点,心领神会,回应着阳光的这滴水珠便折射出炫目的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雍容富丽,金碧辉煌,如梦如虹……与平生的素朴纯净形成反差。

     任何生命拥有的色彩它都拥有,一切大红大绿,大喜大悲,都消融其间,默默包涵,而自身却是剔透无比,通体明亮,这是一种何等气度的生存智慧?

甚至,这一滴水的华美比之一颗罕世的钻石更无价,因其转瞬即逝,而更富有灵性,富有生命的绚丽的喧响,因而,美得异常触目惊心,无与伦比。

     或许,这一滴水一生的期待,只为了这瞬间的辉煌?

     此时,谁敢鄙视,谁敢漠视,这一滴水的存在?

     此时,谁还能说,无色与沉默是一种苍白与单调?

     无色是至色,沉默是绝响。

     也许,人的一生,还不够用来守望滴水升腾为云的历程,但我不能不信奉这滴水之音。

10.为什么“幻觉中的水滴声响”会让作者“惊悸”?为什么说“这水滴是有生命的”?

答:                                                                          

                                                                             。

11.“一滴水,谁都可以掬之于掌心,然而,谁也无法掂出一滴水的分量,谁也无法将一滴水永远留住。”为什么?请分点阐述道理。

答:                                                                          

                                                                             。

12.作者从阳光下水滴的光彩,领悟到了“生存智慧”,这“生存智慧”指什么?请用自己的话作简要说明。

答:                                                                          

1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中引用了一些著名的诗句,为的是说明人生的短暂、脆弱,而水滴却永恒、坚韧的道理。

B.本文通过倾听滴水而展开联想,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像小水滴一样的人:外表不张扬,内心却无限充实、丰富。

C.作者笔下的小水滴,微小与宏大,柔弱与坚韧,平凡朴素与辉煌璀璨和谐统一,令人叹为观止。

D.文中写太阳的光芒四射,水滴折射出的炫目的颜色,为的是反衬水滴的“无色”,因为只有无色,才能使人的浊心因此而明净。

E.作者在赞美滴水的精神的同时,也惋惜露珠的“闪烁不定”“忽明忽灭”,追求的仅是阳光下的瞬间的辉煌。

14.根据下文内容,概括沙漠地区的特点(包括标点不超过22个字)。

沙漠地区空气干燥,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那里日照时间又特别长,一年达到3000小时,而长江流域只有1500小时,华北地区也不过2500小时。日光可以用来发电、取热、煮水、做饭。沙漠湖水含盐,日光使水蒸发,可以取得蒸馏水和盐。把日光变为热能和电能的最良好的工具是半导体。估计将来有可能在沙漠里用便宜的半导体做屋顶,人住在里边冬天不冷,夏天不热。

15.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另写两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喻体,使意思完整。

   幸福是什么?一壶清茶,可以品出幸福的滋味。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                                                             

16.阅读下列文字,写出感点

有一个人经过一棵椰子树,一只猴子从上面丢了一个椰子下来,打中他的头。

这人摸了摸肿起来的头,然后把椰子捡起来,喝椰子汁,吃了果肉,最后还用外壳做了一个碗。

感点:                                                                       。

《郑伯克段于鄢》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课文基础】

1.wù   qì   guó   lǐn   nì   zhì   yī   yì

2.《春秋左氏传》  《左氏春秋》  左丘明    编年《公羊传》、《谷梁传》

3.A(B“三个代表”是专用名词加上引号;C第三个分号改为冒号;D“蜕掉”前的逗号改为破折号)

4. D(A. 一举两得:做一件事得到了两个方面的收获。B. 前功尽弃:以前的成绩全部废弃。C. 感同身受:①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②泛指别人遭到麻烦,自己也能亲身感受到。此取其②。D. 慷慨解囊:形容极其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

5.B(A句主谓不搭配,在后一分句“赔偿”前加“责令”二字。C句动宾不搭配,“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D句修饰语和中心词答配不当,并非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

6.①逆生   ②于之   ③受得了    ④两属   ⑤通“用”

⑥土地广大  ⑦亲     ⑧备,战车  ⑨赠送   ⑩推广

7.①“佗”通“他”②“大”通“太”③“参”通“三”④“辟”通“避”⑤“弟”通“悌”⑥“寘”通“置”⑦“阙”通“掘”⑧“锡”通“赐”

8.①介宾短语后置②判断句③省略句④宾语前置句

9.乎                                           与

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介词  和,跟,同

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介词  给,替

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连词  和,跟,同

用作介词,相当于“于”                          连词  授予

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课外拓展】

10.(1)因为:①那滴水的声响异常清晰,粒粒分明,坚定,固执,扣人心弦;②时时刻刻、无处不在地追逐着我。(2)因为:滴水的落下犹如生命在律动。就像我人生的三个阶段:少年时的年轻、矫健、朝气蓬勃;中年时的矜持、沉稳;老年时的凝重、庄严、充满睿智。

11.①倾听滴水之声,可以使浊心明净,使人顿悟;②水滴虽小,但滴水可以穿石;③水滴能汇聚成奔流的大海;④滴水之舟不知承载多少悲欢、生死。

12.生存的智慧:无色是至色,沉默是绝响。因为水滴是无色的,所以才能拥有任何生命所拥有的色彩;因为它默默的包涵,所以虽然转瞬即逝,却更富有灵性,富有生命绚丽的喧响。

13.答案DE(D写“阳光”是为了让无色的水珠折射出炫目的色彩,“浊心明净”是“倾听滴水之声”的结果;E“闪烁不定……忽明忽灭”是作者用以描绘阳光下露珠的光彩,并无“惋惜”之意。)

【能力提升】

14.空气干燥,日照强烈,日照时间长,利用价值大(或“可利用日光” )

 15.(意思符合即可,不必与答案相同)句式:一样什么东西,可以XX幸福的什么。如: 一朵鲜花,可以带来幸福的气息;一间陋屋,可以领略幸福的风景; 一段文字,可以嚼出幸福的液汁;一幅图画,可以流淌幸福的韵致……

【写作积累】

16.感点:遇到挫折,不要哭泣。不要愤怒,要去解决。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