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比较鉴赏教案(苏教版高三必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芦苇 教学目的: 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 学习答题思路,掌握诗歌意象、表现手法、思想感情比较鉴赏的方法。 学会规范答题与自我评价。 重点难点: 准确理解,找准比较点,规范表达。 一、导入 诗歌比较鉴赏是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热点,从2003年的全国春季高考北京卷、上海卷,到2005年的北京卷、福建卷、湖南卷、天津卷、浙江卷、上海卷、辽宁卷,再到2006年重庆卷、湖北卷等,都考诗歌比较鉴赏题型。因此,诗歌比较鉴赏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二、了解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 提问:诗歌比较鉴赏可以从哪些方面设置比较点,或者说,诗歌比较鉴赏题有哪些设题角度? 答:从大方面看,比较阅读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大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设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角度设置题目。 1、不同诗歌体裁比较(2003年全国春季试卷) 2、不同诗歌选取的同一意象的寓意比较(2006年湖北卷) 3、不同诗歌相同用词的比较鉴赏(2005湖南卷 ) 4、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比较(2005北京卷) 5、不同诗人描写同一情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2005天津卷) 6、不同诗歌描写同一对象的表现手法比较(?2005浙江卷 ) 7、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2005福建卷 ) 8、不同诗歌同一描写对象优劣比较(2005上海卷 ) 9、诗与画的意境比较?(2005年广东卷) 10、不同诗人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观点比较 11、不同诗歌选材立意比较 三、比较鉴赏示例(意象、表现手法、思想情感比较) (一)不同诗歌体裁及意象比较 1、2003年春季试卷 闻 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 塘 赵 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_____。这两首都是抒发____。 答参考答案:(1)五言绝句 思乡之情(回答“秋思”也可以) (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答参考答案: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2、2006年湖北卷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 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1)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 参考答案: (二)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2005年北京卷: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对比问题: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白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 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a、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解题要领: 1、要熟悉课本诗句,并能准确鉴赏。 2、了解作者生平,熟悉作者思想,结合全诗的感情基调。 3、思想感情用语的使用要准确恰当,不能胡乱套用。 4、分层或分句分析,先找同再找异,先整体再局部。 (三)不同诗歌描写相同对象的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的比较 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 杜 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苹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对比问题: 1、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 2、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 “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解题要领: 1、抓关键词语,分析作者的喜怒哀乐等感情。 2、由果寻因,准确理解诗句表达的不同含义。 3、熟悉常用感情基调用语,结合全诗,把握两诗不同的感情基调。 小结:对比阅读与单篇诗歌的阅读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 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 二是对比阅读多了一道“作比 较”这一程度。因此,工夫都要下在读懂诗歌上,下在对诗歌的理解、分析、鉴赏上。 四、习题 提高对比赏析型 示例: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战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两首诗都是针对同一历史事件所写的咏史之作,其议论不落窠臼又各具特色,但都能言之成理。你认为哪一首更好,为什么? 解析:这是一类很常见的题型,本题主要考查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想感情。多角度思维,必能得出多样性结论。解答时,要从不同的语气中揣摩不同的观点态度。 参考答案①杜诗好。杜诗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好男儿应包羞忍辱,永不言败。凭着胸怀壮志的江东子弟,是完全可以东山再起的。全诗格调昂扬乐观,积极向上。 参考答案②王诗好。王诗冷静客观理智的思考了当时的形势,指出项羽的失败已无法挽回,是历史的必然,指出江东子弟是不会跟随他卷土重来的。 参考答案③第一首好。作者 批评项羽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同时暗寓讽刺之意,在批评、惋惜、讽刺之余又表明“败不馁”的道理,颇有积极意义。 参考答案④第二首好。第一首只写了项羽应包羞忍辱卷土重来,只写项羽个人的悲剧。而第二首则写出了连年战乱百姓疲弊,渴望安定的生活,在思想性上高于第一首。 课内外联系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 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清人刘熙载说:“绝句取径深曲”,“须如睹影知竿乃妙”。文学佳品具有独特的艺术弹性和张力,能给读者留下丰富而广阔的探究空间。白居易的《夜筝》便是这样的范例。有人评价它是《琵琶行》的缩本,其间对音乐的侧面描写具有丰富的暗示性,使人能“从一斑而窥全豹”,对此,你有同感吗? 请结合诗作展开联想,作简要赏析。 解析:其实这种类型也是比较性评价赏析,只不过是将课内与课外知识联系起来。这里要求我们对一些名篇名句熟读成诵,要在比较中唤起记忆,展开联想,相关术语也要烂熟于胸。此题关键要明白“紫袖”、“红弦”、“弦凝”、“指咽”诸词的含义,并联想到《琵琶行》相关诗句,然后抓住写作技巧中侧面描写和艺术空白的特点,理解“睹影知竿”的艺术效果。 评分要点提示:“紫袖”“红弦”分别代指弹者与筝,“明月”点“夜”,可联想到浔阳江头之明月夜。“自弹”与“低眉信手续续弹”,“暗低容”与琵琶女“敛容”自陈相对应。第三句是关键句,貌似无声的休止符,其实攸关声情,颇有深意。它既是艺人如泣如诉情绪顶点的突变,又是巧妙别致的暗示,使人于无声顷刻中领悟和想像筝乐美妙的同时,又引发对“自弹自感”内容的丰富联想,自然铺垫出“别有深情一万重”的结句。这与《琵琶行》中的“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从侧面落笔烘托主体的手法,确实收到了“睹影知竿”的功效,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此题为开放题,允许学生个性化、拓展性理解,但须紧扣侧面描写和艺术空白,结合诗作展开自然而合理的联系和联想。)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