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走一步,再走一步

                             执教者:       上课时间: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①正确地朗读课文。 

   ②较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楚,详略合适。 

   ③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④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①复述故事情节。 

   ②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字词,复述课文,大致上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父母突然下岗了,家中经济陷入困境;你自以为学习挺努力的,可升人中学后,却发现自己和别人差距挺大,不会学习;你想和同学们搞好关系,可又感到大家都不理解你……面对这些,你也许感到困惑,也许感到茫然,其实,人生路上遇到困难是正常的。今天,我们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从课文中这个孩子的脱险经历中寻求启示吧; 

   二、学习字词 

   ①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②投影出示练习。 

   a.给加点字注音。b.按拼音填空。c.结合语境解释词义。(略) 

   三、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要求]朗读时姿势端正,双手拿书,声音洪亮,读音准确,停顿合理,较恰当地表达语气。 (教师可以投影出示以下问题,学生边听读边思考,在书上标记。) 

   a.课文主要记叙了什么事情? (可以概括回答) 

   b.这件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c.“我”为什么“一时拿不定主意”?后来又为什么跟着伙伴们去爬山了呢? 

   d.“我”在爬山途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当时“我”是怎么想的? 

   e.后来“我”又是怎样脱险的?脱险以后“我”有什么感觉? 

   2、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组,帮助学生掌握记叙要素,理清故事情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看书,不要脱离课本,要抓住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句。(在理清以上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复述课文 )

   教师可提要求: 

   ①跳读课文,抓住以上讨论要点。 

   ②重点细节,尤其是脱险部分,尽量用课文原句。 

   ③口齿清楚,能正确表达感情。 

   (可以找两位学生复述,其他同学听后评析复述情节。以上环节主要为了帮助学生熟悉本文故事情节,尤其是细节描写,为下一步探究性阅读、多角度阅读打基础。) 

   四、讨论: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学生只要能扣住课文说出自己的主要感受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有争议的地方,可课后思考,留待下节课继续探究。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背诵。 

   五、布置作业 

   ①写生字。 

   ②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深入理解文章主旨,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文章。 

教学设计 (探究性品味“脱险”部分,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

   一、 朗读思考:

   上节课我们通过朗读课文,复述故事,已经大致熟悉了本文所记叙的事件,而且也悟出这篇文章主旨就是通过“我”的脱险经历告诉人们不要害怕困难,不要被困难吓倒,不管这困难多么吓人,都要努力去克服它。但是这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通过研读重点情节再进一步领会文章。 

   ①全班有感情朗读脱险部分。 

   ②组织学生深入思考、讨论问题: 

   a.找出这部分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想想有什么作用。 

   b.父亲为什么指挥“我”先迈出左脚的一小步?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c.“你能办得到的。”“这似乎能办得到。”“我能办得到的。”朗读这三句话时应把重音放在哪个字上?三句话的语气有什么不同?后两句写出了我的什么变化? 

   d.我在父亲的指导下仅仅是爬下了几米高的石架,为什么还说“我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 

   e.结合文章最后一段,说说你对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 

   探究性品味是本课的重点环节,应帮助学生扣住文章主题讨论理解这些问题。 

   二、指导多角度地阅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反思,进一步拓展思维空间,获得启示 

   ①讨论: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你最不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这个环节是为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文中的人物特点,对人物做出合理的评判,也鼓励学生从中有所感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如果学生在喜欢的人物中选择父亲和“我”,都应视为正确的,关键是把喜欢的理由说足、说全,可互相补充。不喜欢的人物可选在“我”困难时嘲笑“我”的孩子,这一点比较简单。 

   有争议的人物可能是杰利。可能有的同学喜欢他,有的不喜欢他,可引导学生评论他做得对的和不好的方面。这样来谈,针对性可能强一点。 

   ②讨论:假如“我”的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石架,把“我”扶下来,这种做法和文中父亲的做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这个问题讨论时也许有争议,但应该倾向于文中父亲的做法,因为孩子的路终究要靠自己去走,总靠别人扶,不是长久之计。父亲指导儿子独立走下来,恰恰是让儿子经过这种历练增加独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经验。在我们的生活中,家长、老师其实也给了我们很多这类的指导。 

   ③继续组织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一步拓展思维,深刻领悟文中的启示:你在生活中曾经遇到过什么困难?当时你是怎么对待的?结果如何?如果现在碰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讨论这个内容,最好能让学生理解得深刻一点,对“困难”的理解全面一点:既可以是努力一下就能解决的小困难,如一道难题做不出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卖报纸时不好意思张嘴等;更应该是比较大的,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困难,如自己学习成绩落后;父母下岗,家庭经济拮据…… 

   三、总结全文 

   ①让学生再谈学习本文之后的体会。 

   ②教师小结: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可能坦坦荡荡,一帆风顺;遇到困难,感受挫折,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我们不失自信,牢记“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那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将被你踩在脚下。别忘了,还要把你的这些感受传给那些正在遭遇困难的人们。 

   ③背诵(或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四、布置作业 

   1、练习:一、二、

   2、阅读《迷途笛音》,简单写写自己的心理感受。(《迷途笛音》文章在作业本上)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