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中国当代诗歌发展历程; 2。了解诗人——郑愁予; 3。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与内涵;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加强学生吟诵,领会能力; 2。引导学生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以提高文学修养和创作水准; 3。理解诗中意象,体味诗意,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4。了解现代诗歌与传统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学会对比鉴赏诗歌的一些 写作技巧; (三)德育目标 体味人类美好的情感,体验生活的美好,懂得珍爱。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思妇词和游子谣等传统题材; 2。赏析诗人诗歌的古典美; 教学设想 在赏析《错误》之后,结合温庭筠的《梦江南》学习体味古代游子与思妇的幽思愁绪,把握思妇词和游子谣等传统题材,赏析郑愁予诗歌的古典美。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配乐欣赏诗歌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中国当代诗歌介绍 关于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简史,我们今天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待它,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那么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正体现这一原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来自各个解放区,来自原来国统区还有新光复的沦陷十多年的敌占区的各路诗人他们应和亿万人民的同声欢呼,涌起了意气风发的诗的高潮,但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政治对待的许多影响,特别是“文革”的发生给当代诗歌的发展以极大的打击,然而,改革开放则扭转了当代诗歌的发展困境,促进中国当代诗的繁荣,诗人们写出了风格多样的,富有探索意义的当代诗。那时诗歌好似山洪狂啸,春花怒放,极一时之盛。诗人们把自己对祖国历史与前途的命运的思考,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对大自然的敏锐感知,对人类美好的情感的细腻把握以非常活泼,空灵或凝重,深沉的方式表达出来。作为新生力量的第三代创作诗人,他们的诗如挟泥带沙的湍流跳跃奔突,富有活力,使八十年代前后的饿诗歌创作蔚为壮观。 二。诗人介绍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是台湾人,是“现代派”诗社的重要成员,著有《梦土上》《衣钵》等,他的诗歌贯穿着两种互补的气质神韵:一种是豪放豁达的“仁侠”精神;一种是曲折动人,哀婉缠绵的婉约情。这两种气质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由于他的诗大多以旅人或游子为抒情主人公,因此他被称为“浪子诗人”,其名作《错误》也就诗我们即将学习的这首诗在台湾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充分继承体现了中国闺怨诗,表达了一种缠绵悱恻的情怀。 三。赏析诗 〈一〉。导入 李清照在她的诗词《一剪梅》中说过:“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写出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使人领略到她的万千愁情,给予人们无止境的遐想。当代诗人郑愁予的诗《错误》,则描写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心情,它是当代的闺怨诗,此诗美丽凄凉。 (二)。诵读 提出问题 问:诗中有两个主人公是谁? 明确:“你”在闺中苦苦地等候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女子) “我”是一个过客。打江南走过。 问:诗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在哪儿?什么时候发生? 明确:描写应是春季的江南,春天到了,江南大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阳光明媚,百花盛开,但独处深闺中的女子苦苦的等待心中的“白马王子”,时光悠悠,莲花开了又落了,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封闭,沉闷,在这个“城中”———东风不来,柳絮不飞,向晚的街道已无人迹,她在失望中将心的门扉紧掩,这时街上传来达达的马蹄声,这声音给极度失望的她又带来新的希望,但是这希望 不过是一个美丽的错误,那不是她盼望的归人,而只是一个过客。 (三)分析诗句 (从中总结诗人的写作特点) 1。“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诗中这两行低二格排列,其第一行短促,暗示过客匆匆,这是愁予诗的特殊情绪,潇洒的,不羁的心怀,表现一种浪子意识。 提问:“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比喻。 柔弱的女子日复一日,春去秋来,空房独守,容颜憔悴。诗人以“莲花的开落”谕指女子红颜的消退。 得出: 诗人写作特点 (1)鲜活的比喻 从而唤起读者丰富得想象和联想 问:同学们浏览全诗找出其它比喻句? 明确:“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分析:这两个比喻句描写女子幽闭的内心世界,形象地刻画了一个寂寞女子哀怨的形象。你的心一时如“小小的寂寞的城”,一时又是“小小的窗扉紧掩”,从“如”到“是”是明喻到隐喻的过度,作者暗示两个方面:一是诗人的认知过程在字里行间跌宕起伏:二是注重对偶句法的挖掘。 (2)生动的意象 引入:诗歌赏析中首先要求我们揣摩诗的意境。这就注重意象的运用,意象包括:客体描写对象,主观感受体验。诗人写诗通过某种景物或事件表现自己强烈的主观感受,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 问:这首诗种运用了那些意象? 明确:“东风,柳絮,青石,街道,窗扉,春帷” 分析:这些意象营造出别具感情色彩的意境,尽力渲染浓重的愁绪,把亲人久别的抑郁和不得相聚的惆怅,曲折的表现出来,其中,“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使诗人赫然站在中国传统的高处, (3)继承中国古代诗词传统 此诗具有中国“闺怨”诗的继承性,“闺怨”是我国古代诗词中经常出现的主题,如:刘禹系锡《春词》中“新装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等。 中国闺怨诗的风格:含蓄不露;不违温柔淳厚之旨。 《错误》继承风格;明快而不直露;含蓄而不晦涩。委婉抒发了离愁别绪。 2。“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分析:二联之间空了一格,故末段仅此二行,于紧张的意义发展中空一格,往往是为了在思维上表示———沉重的“顿”,暗指此过程的领悟极有待意识的转象。“美丽的错误”是抽象的,原来是“达达的马蹄”弛过紧掩的窗扉,窗里的人怦然心动,以为我是归人,其实我是“过客”,这就是美丽的错误。 “达达的马蹄”如“叮叮的耳环”又如“叮叮有声的陶瓶”,都是拟声法,一文化传统约定以“达达”形容马蹄声是有其特殊理由,诗人从之其心中所蓄意引发的联想亦繁复丰富,“马鸣风萧萧”和“无边落木萧萧下”中的“萧萧”复如此。 四。总结 这首诗共九行,九十四个字,篇幅不长,但艺术上却很有特色,从结构上看隐含纵横两条线索。纵线是自大景到小景,层次分明,开头两句先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再将镜头推移到小城,然后到街道帷幕窗扉,最后落在马蹄上打破前面一片寂静的马蹄声。从横线来看开头两句应该是结尾,正式因为“我”从江南走过到女子的住所也不进去,女子期盼的“容颜如莲花开落”等待的痴情变成心灰意冷。最后两句应该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所以“我达达的马蹄声是个美丽的错误。”这里诗人用一个小到装句显得诗意盎然,在不协调中闪发出光彩。整首诗体现了语言的美,文字纯净,不雕饰,不伪装。 本诗题为“错误”是因为女子误认为“我”是她的心上人归来了;“我”的出现打搅了深院中的女子。说这个错误是美丽的是因为达达的马蹄声给女子希望,虽然最后以失望告终,但这个过程是美丽的,因为女子的生活起了涟漪,有了情节,打破的原本的死寂。 五。联想 让学生扮演导演,想象这个故事情节的画面,男女眼神交流的场景,以及女子从期望到惊喜到失望的过度如何恰当拍摄,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