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能作文" 实验的趣、变、法--浅谈"作文应从内容入手"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作文指导 手机版 | ||||
湖北省宜昌铁路坝小学 马晓春 传统的作文教学由于在教学思想上瞄准考试和升学,在教学方法上重在从形式入手,是典型的应试教育。它严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违背了学生学习语文和认识发展的规律,压抑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把学生培养成新时代需要的人才总目标背道而驰。为了培养学生喜读爱写的兴趣和习惯,到毕业时,不需任何人指导,在一小时内,自己能按要求独立写出一篇符合小学生语文大纲要求的简单记叙文,达到"学生读书,不待老师讲;学生作文,不待老师改" 的目的,我们进行了改革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作文从内容入手的专题实验,旨在从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 下面我将从"自能作文" 实验的趣、变、法三方面谈谈我们实验后的情况。 一、趣:(即激发学生兴趣) 重点:确定目标、观察生活、以趣激学。 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不论阅读还是作文课堂教学,都必须以趣激学。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激发学生生活情趣,善于体会生活中的点滴乐趣,使作文有内容可写。我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自然中、社会里观察体验生活。一学期里,我们先后观察了春天景物的变化、美丽的三江两岸、宜昌著名的晓峰度假村、当阳古老的玉泉寺……参观武警支队营房、访问值勤的武警战士,进行了登山、放风筝、水中加珠等比赛。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了解事物发展变化规律,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使作文有话可写,充分证明了生活是我们创作的唯一源泉的真理。 在各项活动的锻炼中,学生变得心思细腻、能言善辩,越来越多的学生对生活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在习作时有话可写,真正体现了作文从内容入手。例如张汉花同学在文章里写道:"我家生活比较困难,不能像其他同学那样,能在星期天同大人一起逛公园。但我也有其他同学享受不到的生活乐趣。 那就是每个星期天早晨同妈妈一起到陶珠路批发市场去进蔬菜,然后用板车拖到西坝来卖。一路上虽然有点腰酸背痛,可我却免费游览了滨江公园、欣赏了巍峨的镇江阁景色。我不花妈妈一分钱,既减轻了妈妈的经济负担,又锻炼了自己的体魄,还提高了自己的观察、理解生活的能力,岂不是一举多得吗?"又如经过对家庭生活的仔细观察,李晓莉同学在给养父的一封信中写道:"爸爸,从我记事开始,就很少见您笑过。我五岁那年生了一场大病,花了将近700元钱,就更少见您笑了。为了不再生病,上学后我参加学校排球队的训练,五年多来,我的确很少生病,但您依然如故,难展笑颜......爸爸,我虽不是您亲生的,但这么多年来,您和妈妈给了我一个温暖的家,您就是我的亲爸爸,我多么希望您能开心地笑一笑啊!" 二、变(及试验后所产生的变化) 重点:目标分层、要求各异、以情促变。 在实验过程中,我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例如,对少数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只要求抓住作文训练的重点,又内容、又中心、语言比较通顺,字数200-400即可;对优等生则规定明确训练要求,作文内容充实、中心比较突出,字数在500左右。因此,后进生在自尊心上得到了保护,优等生的自信心有所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据不记名问卷调查表明,全班35名学生中喜爱作文的人上升了25.71%,怕写作文的人下降了8.57%。具体数据如下: 三、法:(及实验所采用的方法) 重点:把握原则、种在内容、以法促改。 任何一项实验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采取一定的具体作法,以保障实验的顺利进行。在这次作文教学实验过程中, 我分别遵循了以下六项原则,采取了六中行之有效的具体做法。 1、遵循《大纲》的原则 具体做法:以小学语文《大纲》规定,对每次习作都明确习作范围和要求,不盲目拔高。 2、指导实践活动的原则 具体做法:课余时间不布置机械抄写类作业,多给学生读课文、看课外书籍、观察体验生活的实践活动时间。教给学生观察自然、了解社会的方法,鼓励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在实践活动中增长见识,使作文有内容可写。 3、强调借鉴他人经验的原则。 具体做法: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能做到读别人的文章,学习他人写作方法,写自己心里的话,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4、重视鼓励为主的原则。 具体做法: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凡能达到基本要求者,一律高分鼓励,以达到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目的。 5、运用榜样效应的原则。 具体做法:经常有目的地、有意义的挑选班级内外、学校内外、国内外优秀学生习作进行赏析,对在报刊上发表作品的同学及时表扬。 6、教师以身示范的原则。 具体做法:教师尽可能地"下水"作文,探个深浅,以便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实验还在进行中,我希望能在本班最后一年的试验中摸索出更多、更好、更具可行性的经验,指导自己今后的工作实践。确实使学生在毕业时,不需他人指导,一小时内能独立完成一篇符合小学语文《大纲》要求的简单记叙文。 相关链接:作文指导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