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人教版高一必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了解《战国策》的相关文学常识; 熟读成诵并理解文意; 积累文言词语和句式并学会随文释义的方法; 体会并借鉴作者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难点: 积累文言词语和句式并学会随文释义的方法; 讨论、分析、体会并借鉴作者的写作讽喻艺术。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 教学导入: 板书: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我国有句名言叫做:“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确实有道理,逆耳的忠言往往利于行,然而,我们知道现在有一种药,并不苦,叫“糖衣片”,那么,有没有不逆耳却又利于行的忠言呢?难道忠言就一定要逆耳吗?今天,让我们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看一下邹忌是如何做的。请全体同学齐读《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交代教学计划 在 讲这篇课文之前,我在班上作了一个调查,结果是大部分同学已经学过这篇课文,刚才你们的朗读也应证了这一点。鉴于这种情况,我打算不再逐字逐句地翻译讲解而是以你们的归纳整理为主,我的讲解为辅,可以吗? 三、《战国策》介绍 问:关于《战国策》你们了解有多少?抽学生作答 明确:学生齐读注释(1),默看《步步高》上的“知人论世”。把握:体例国别体史书,作者不可考,编者为西汉刘向,出自《战国策》的几个常用成语: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狐假虎威,狡兔三窟,亡羊补牢。请课下查明它们的注音和意思。教师示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把容易出错的读音标在书上。《战国策》的特点:文笔恣肆生动,条理清晰,善于通过人物的言行刻画人物性格,善于夸张渲染和铺陈排比,善于体情状物。 四、积累文言词语,句式,翻译 1、我们提到了随文释义,那么什么叫随文释义呢?解释词语要结合语境。板书语境。一个词或句子在一篇文章里,有上句和下句,构成了上下问语境,我们在释词或翻译的必须结合语境。请大家看到课后练习第二题第一个词“朝” 2、翻译是高考的必考题,翻译的方式有通常有力两种直译和意译,翻译的原则是信达雅,所谓信即正确,达即通顺,雅即有文采。如: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所谓是一个固定句式,译为:这就是所谓…战胜在现代汉语中有这个意思,于朝廷:在朝廷现代汉语表述:这就是所谓在朝廷战胜。(状语后置)从语法成分上看少了什么?宾语,这里的宾语是别国,应该补充出来,(省略句)最终译成:这就是所谓在朝廷战胜别国。 3、请同学们边读边翻译。遇到不懂的可以就近讨论,或问老师。教师答疑问,板书几个翻译句子。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4、学生基本完成后,关于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的句式,一词多义等内容让学生参看《步步高》的词句积累。处理课后第二题及黑板上的翻译句子。 五、作业:思考本文的写作技巧,并说明依据。 第2课时 二、理清思路, 1、通过教师复述提示,学生回答的方式,串联结构。 2、根据思路背诵全文。 问 妻 妾 客 答 美于徐公 妻——私 板书:三 思 妾——畏 客——求 妻——宫妇左右 比 妾——朝廷之臣 客——四境之内 赏 变 三、分析讨论 请同学们结合板书以及上节课介绍的《战国策》的特点分析本文的艺术技巧,准备2分钟发言. 明确:讽: 问:讽是讽刺的意思吗?如果不是,是什么?标题的意思是什么?学生齐答 明确:讽: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即邹忌用含蓄委婉的方式劝说齐王接纳批评意见。从与徐公比美的生活小事写起,推及到君王广开言路,纳谏除弊的大事上,以小见大,微言大义,说理明白易懂。(详细讲) 结构上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句式整散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 刻画人物形象:心理、语言、动作、外貌描写。 详略得当:对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情节,作了绘声绘色地描绘,对齐王受蔽之深,齐国弊端之多,改革的具体措施等没有陈述,而是用齐国的三变来暗示。 四、课堂作业:完成课后作业第三题。要求大约300字。 五、当堂点评。由学生念自己写的话,全班点评。 六、齐背课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