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教师中心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手机版 | ||||
泗阳县王集中学 对预设与生成的关注,缘于一节公开课,那天是借班上课,全校的语文老师都来了,心理上,我自然非常重视,用了一星期的时间去准备,能查的资料都查了,能用的资料都尽可能的有效用上了。上课的班级是我同学教的,学生课前预习的很充分。从哪一个觉度来说,这节课都应该成功,我上的是杨绛先生的《老王》,我的临时学生大都是农村人,有农村人的纯朴与善良,用善良来体察善良,应该不难。 教育家布鲁姆曾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事实如此。课进行的非常顺利,我几乎都认为自己成功了,心里也慢慢放松下来,为了让学生加强对老王在临死前对“我”的帮助所体现出的可贵的善良,自然把课堂推向一个高潮,我请一位学生起来朗读老王临死前到“我家”送鸡蛋与香油一节,这一段最能体现老王的善良,也最能感动人!按我的设想,所有学生都应该沉浸在对老王的感动之中,紧接着我计划播放韦唯的歌曲《爱的奉献》,按常理这时学生应流泪了。可意想不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学生在朗读的时候,由于没有注意感情的酝酿与调整,效果并不理想,有几个学生就忍不住的笑了,这时是不应该笑的,尤其是这么多人听课的时候。可有时确实不能说应不应该,这不是出我的洋相吗!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请发笑的其中一位学生站起来,问他,你发笑是因为我们同学读的不好吗?实际上我的目的很明显,你说是,就行了,我再让其他同学起来读,水到渠成。可这个学生偏偏说,我是因为老王的肖像“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而笑的。我浑身冷汗,老王是一个临死的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还笑他,你能忍心吗?学生的回答更出乎我的意料,笑什么是无所谓的。新课程是要求我们老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可是也不能一味的盲从,教师不敢纠错了,一片赞歌,好像这更不应该是新课改的精神。我只能调侃地说,你还深得老祖宗的“中庸”之道呢,对什么都无所谓。课堂还在继续,可心里总是很别扭。 哲学家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信么? 世间却有如此相似的事情,由你不得不信。前年我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为《老马》,课堂上,我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农民是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与不懈努力来获得自己的幸福生活的,我让学生站起来谈一下自己身边的事例,一位女生站起来说,现在诚实努力已过时了,我们那里很多人都是投机分子,有的是赌博,有的是开黑网吧……发家致富的,而那些做点小生意,在土地里找饭吃的人反而很贫穷,现在的人,越老实越吃亏。。当时,我还没这个意识,现想想,和《老王》课上的情形是多么的相似。原以为把教材钻透了,想当然地以为学生会向着自己引导的方向上去思考,可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啊!赫爱奥里亚学派学术思想的发展者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是:“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无论是这条河还是这个人都已经不同。”俗语说,人不能在同一个地方,同一件事上跌倒两次。而我却总是与哲人背道而弛。新课程下的课堂,应如大海般波澜壮阔,而不是校园里的荷花池水,没有半点漪沦。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它强调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固定不变、按部就班、机械僵化的教学模式,主张课堂教学必须构建生成性的探究性活动过程。课堂教学讲究预设,更讲究生成。预设是预测与设计,是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清晰理性的超时空的设想与安排,具有弹性和留白。生成是生长和建构,是根据课堂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具有丰富性和生成性。可分为两种,一类是我们预设下的现象,另一类是我们不曾预设到的现象。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注意教学活动中的预设和生成。那么怎样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呢?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提高,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是矛盾的统一体。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正确处理这一矛盾,审视教学资源,弹性设计教学,进而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在感悟、积累、运用的动态过程中,在准确把握“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同时,实现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和谐共振。 1、课堂教学必须有充分的预设。 《礼记•中庸》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必须要有预设,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而且这种预设必须涵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情境内外等多方面。但我们也要明确预设并非只是写一份详尽的教案,并非是在上课前对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完美”的设计,进而形成完美的教案,然后在课堂上教师按部就班的将教案完美的演示出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应该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教育的这一特点告诉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存在着相当的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对教学的预设应灵活而具有针对性,在教学切入点的选择、重点的把握以及难点的确定上都应该符合教学实际,符合学生实际,甚至符合教师自身的实际情况。 2、营造氛围,尊重有效生成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学决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因此,当学生有了创造的火花,有价值的生成,教师除采取积极鼓励态度肯定学生的表现外,还得适当调整,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即使偏离预定目标,也应跟着学生的思路走,制造新问题的“生长点”,为新的生成提供支点和空间,鼓励继续生成。例如,我在教学《勾践灭吴》这一课时,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其身亲为夫差前马”,应是理解勾践“卧心尝胆”的中心句。学生理解起来稍微有些难,我正在发愁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们可以尝试当一下导演,作为导演,我们应该怎样来拍摄这一镜头呢?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他们积极出谋划策,踊跃发言。有的同学说,应该从正面拍摄勾践,用短镜头来个面部特写;有的同学说,应该从背面来拍摄勾践,用长镜头来个俯拍,表现其佝偻的背影……一堂课就这样在欢声笑语中不知不觉过去了。 当然,课堂追求的是有效的课堂,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学内容也是确定的。如果学生的生成对课堂教学无价值,或需今后解决等,教师在对学生的生成小心“呵护”,善于倾听和引导的同时,也应作出合理的取舍,不能因为新课改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尊重学生,对学生就要一味的肯定。面对学生有效生成,我们应该给予鼓励与支持。但面对学生的另类生成,我们不应该回避,而应该一针见血地指出其不足,但要注意批评的艺术,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论语•先进》曰:过犹不及。因此对于生成,我们不能矫往过正,否则,刚从保守封闭的泥潭里挣扎出来,又会掉入放任自流的深渊里去了。 3、课堂因预设而精彩,因生成而美丽 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是不可思议的,不仅形散而且神散,只会把学生引进空中楼阁……教师放弃教学的责任,从而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缺乏生成的预设,课堂教学只能是一潭死水,不仅会严重束缚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思维,而且会慢慢扼杀师生的创新精神、探究欲望和生命活力。在新课程理念下,只有让预设与生成和谐相生,课堂教学才会迎来“有心栽花”的繁花似锦,“无意插柳”的岸柳成荫!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