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眼前的景靓起来(高一)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了解色彩搭配、视角变换、时间推移晦明变化、感官转换和虚实相生。

2、学会本课描写景物的五种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全面观察事物的能力。

[重点难点] 虚实相生的写作方法。

[教学设想]    方式方法:举例点拨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作业检测:(具体见课时作业安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当你面对一个景物时,一定是调动你所有的感官去把握和感知,但如何把波诡云谲的春夏秋冬、鬼斧神工的山川形胜完美的表现出来呢?这就需要你有意识注意不同角度的搭配,以使笔下的景物更具诗情画意。

(二)举例点拨

1、色彩搭配   自然,本身就是五彩缤纷的,你描写是应注意到这一点,尽可能将和谐的色彩安排在一起,相互点缀,相互映衬。并且应当注意到你所描写的色彩应当于文章整体意境与主旨一致,如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寨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诗中用了白、青、绿及暗藏的桃花的红色描绘了一幅清幽典雅的归隐图。

又如: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朱自清《春》)

点拨:写春花,要表现春天的热情奔放,所以作者以一句“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将鲜艳夺目的鲜花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换一些淡雅的色彩,显然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又如:

桑树叶子的绿不浓不淡,绿得那么可爱,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那些新生的嫩叶,呈淡黄色,特别柔和,让你的眼睛也能一下子明亮起来。尤其是雨过天晴之后,婆娑的虬枝更有生气,桑叶上的雨露像是晶莹的珍珠,那绿色更是鲜艳欲滴了。置身其中,你会觉得自己在一片绿的海洋里……(许晨《我家门前的桑树》)

点评:与《春》中所表现得鲜艳夺目的绿不同,这一语段表现出了一片绿的海洋,不浓不淡的绿,新生的淡黄的绿,雨过天晴后鲜艳欲滴的绿,将各个层次的绿写得满满,使人觉得眼前生机勃勃。

又如:

傍晚七点左右,太阳贪恋地逐渐下落,但天空还是明亮的。 

刹那间,原本蔚蓝如海水的天空像是有人洒下了一片绸缎,轻盈地漂浮在空中。那是一大团的火焰,又恰似春日里红火的白花。这次的晚霞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次,她并不只是耀眼,反而有些收敛,只是很沉静地挂在那里,颜色也并不夺目,但却绚烂无比。从最边缘的粉红到粉紫,夹杂着一些橘红,再带着些胭红,很少看到那么多美丽的颜色同时汇聚在空中,真是让人难以忘怀。(姚兰)

点评:这一语段将晚霞绚烂缤纷的红表现得淋漓尽致,粉红、粉紫、橘红、胭红,让人难以忘怀的红的世界。

2、视角变换   即定景换点,你描写的景物是固定的,但你的观察点确是不断地变化,对同一个景物,或鸟瞰,或俯视;或远眺,或细察;或正视,或侧视,随着不同的观察角度,描写出该景物千变万化的姿态。如:

“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荫把小屋笼罩起来。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换个角度,近看改为远观,小屋却又变换位置,出现在另一些树的上面。这个角度是远远地站在山下看。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

(李乐薇:《山上的小屋》)

电波:例文中先是近看小屋,再远观小屋,写出了小屋不同角度的姿态。(请阅读下段例文仔细体会)

又如:

“山脚下是一棵银杏,古老的银杏,据说已有三百年的历史。当秋风煞尽暑气时,站在山上,那棵银杏就呈现出一片灿烂的金黄,那黄色融融地挤满了所有的丫枝,隐没了往常树枝的高大,只见一堆金黄。而树下,又仿佛铺满了金黄的地毯。信步走向那金黄的地毯,又仿佛走进了金黄色的穹庐之中。抬头仰望,一树扇形的小叶子干净利落地填充着天空,但没有规则,阳光从树叶的缝隙漏下,炫目如同中古教堂彩绘玻璃。”

3、时间推移,晦明变化  对眼前某一固定的景物作精描细写,这个“固定”是相对的,你可以写出这个景物随时间的变化。 同时,任何一个景物,有阳光是与无阳光时会出现不同的景象,在阳光的正面照射和侧面照射下也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如: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这个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 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人眼还看不见。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明亮的了。”(巴金:《海上日出》)

点拨:毫无疑问,例文中作者站在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没有移动;作者的观察对象也没有变化,一直是东方日出,但作者写出了日出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

又如:

落日跳跃着往下落,它那血红的颜色,把天边染得格外的红,那火红色的云朵缓缓移动着。在太阳的映照下,十分生动、可爱。落日不一会儿又落下了一些,它更红了,像涨红了的脸,害羞地慢慢往下挪动着。等它完全浸没在天边时,只有那一圈红色的光圈还留着,它周围的一切还是那么美丽。许久许久,这种红光才消失了一圈,它十分依恋着人间,在地平线下停留了许久,把他最后那一丝红送给人们,然后带着微笑与满足,依依不舍地离开,直到红光消失。落日是瞬间的永恒。(马程浩)

点评:这段文字将落日的形体级颜色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过成描写得十分生动细致,在这里落日似乎有了灵性,它依依不舍地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人间。

又如:

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龙,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差,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雨雪,大自然都要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点拨:语段中先是些阳光灿烂时,后写晨烟夕雾中,晦明变化,景色各异。初学写作时,晦明变化不必太多,可以险些阳光下,后写阴雨时,或者逆序。

(四)感官转换  以上对景物的观察都是通过视觉,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来写,如果能以感官的转换来安排顺序,读者会感到分外亲切。如: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朱自清《春》)

点拨:朱自清在《春》的春风图中,从触觉、嗅觉、听觉和视觉方面将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但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感官转换写景的具体顺序虽没有作硬性的规定,实际应用的时候应符合客观的规律。

又如:

清早往坡上去,发现昨夜里的小雨和黎明时的朝雾使粉样的黄土湿润了,黏黏的虚软。鸽爪般的足印印在泥地上如一杆竹,疏疏的叶子,枝枝杈杈,心想或许是鸭子的脚印。这时闻到一股清香,路旁的桔梗花舒开了浑蓝的花瓣,等待蜜蜂传来生命的美孕。蚂蚱在草叶子里潮着,大颗的露水银亮在羽翅上。再往上走,坡上的小路就被庄稼挤在了涧边,挤到了野枣棘丛中。坡上的野枣才刚刚扬花,细密的小花累死了一群工蜂。坡上的桔梗已敛了花,鼓鼓地炫耀着苞籽。(徐晓彬)

点评:语段中从视觉、嗅觉的方面写出了清早山坡上各种清新灵动生命,而且比喻、拟人的手法使用得十分精细形象。因此,写景时你不仅可以使用白描的手法,还可以使用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而联想和想象这两种思维的方式则更能助你一臂之力。

(五)虚实相生   实景是你按实际情况描绘出来的景物,虚景是你在观察某一景物时联想和想象出来的,如果能将实景和虚景结合起来,则能为文章添色不少。如:

……步入升厅,倚槛望池,莲叶依旧萎败,而亭下却是鱼儿众多。啊!荷花虽败,鱼依旧在欢乐,可想而知,待到满池荷花盛开之时,邀上三五人,入亭赏荷,一醉方休,也学子瞻相与枕藉。尽情豪放,畅谈天下风流。花开堪折只须折,人生得意须尽欢。也许,这就是小莲庄的境界……(陆涵亚《梦回小莲庄》)

点评:语段中由眼前满池枯败的荷花想到荷花盛开之时与三五好友举杯畅饮的情景,此为想象,为文章增色不少。 

粉粉的,她带着些许上帝手中的余温,悄然而至。不要说她来得太过轻巧,只因你未曾在梦中寻见她的影子。街灯静静地洒下温和的光线,仿佛为这位夜色中的舞者照亮了舞台。她带着对生命与对这土地的爱,降落在这个朦胧的时间,只是默默地献上一支舞。她的舞姿很静谧,踩着小点的节拍,转身,盘旋,在空中划出一道完美的弧。随后,便纷纷地落入了我们张开的手掌,瞬间这位舞者带着清凉的温度谢幕。而这并非是最后的结局,这是另一支舞的前奏。看那天空中,那灯光下,她又来了。虽然时间转换,但仍是无瑕的白衣,虽然曲调不同,但舞步却依旧……

没有太多关注她唯美舞姿的人,但有一双久久凝视她舞姿的双眸,在阵阵清凉中为之感动。这个季节应该是白色的,这个季节本应是安静静谧的,这个季节也同样是属于她的。

冬夜之雪,上帝赐予人间的舞者。(沈佳丽《舞》)

点评:语段中将冬夜的雪联想作上帝赐予人间的舞者,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拟人手法的运用恰到好处,生动描绘出雪的姿态。 

(三)课堂练习

已是初冬时节,用一段200字左右的景物描写来表达你对这江南冬景的感受,要求至少使用色彩搭配、视角变换、时间推移晦明变化、感官转换和虚实相生五种写作方法中的一种。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