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未来教学案例(苏教版高一必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案例 手机版 | ||||
《相信未来》教学案例 封钦佩 江苏省沛县中学语文组 《相信未来》教学案例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诗人食指及其作品。 2、熟练朗诵课文,背诵前三段。 过程与方法 1、掌握一些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2、增强学生联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走近食指,走近食指心灵。 2、教育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要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追求人生真善美。 教学过程 1、按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介绍 食指,本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出生在行军路上。“文革”中因救出被围打的教师而遭受迫害。后来插队,当工人,参军,在研究所工作。因在部队遭受过强烈刺激,导致精神分裂,至今仍在精神病院。78年用“食指”笔名,意思是别人背后的指点绝损伤不了一个人格健全的诗人,因为“我一度被愚昧之人侮辱、嘲弄和背后指责” 。 有人说,他是中国当代新诗第一人;有人说,他是朦胧体诗歌的创始人;有人说,他是一代诗魂,他的诗歌曾深深影响、鼓励、陶冶过整整一代人。 (2)写作背景 那是“文革”前夕,在北京一些高干子弟中形成一个“文艺沙龙”――“太阳纵队”,发起人是北京大学哲学系学生郭世英(郭沫若的儿子),还有牟敦白、张朗朗等,他们经常通宵达旦探讨当时敏感的一些哲学问题和文学观点。食指也曾出入这个沙龙,深受他们思想探索精神的影响。“文革”期间这个文艺沙龙被查禁,郭世英在1968年4月被北大的造反派“迫害致死”,张朗朗流亡南方,在好友王东白的本子上写“相信未来”四个字。食指则以此为题,写出这首《相信未来》。在那个狂热的年代里,当时多数人很迷惘,很失望,食指也很矛盾,但食指认为,年轻、热情、执著总会摆脱现实的羁绊。 2、诵读全诗,要求读出情感,读出信念。 重点诵读前三节,要求当堂背诵。 诵读强调:第一节 相信 未来 第二节 相 信 未来 第三节 相信 未来 第三节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3、分析鉴赏,揣摩意象。课堂讨论,多向交流。 问题:仔细阅读前3节,找出诗中的意象。 明确:第一节 炉台被蜘蛛网查封 贫困的悲哀缠绕 第二节 紫葡萄化为露水 鲜花在别人胸怀 第三节 排浪、大海、曙光 问题:体会意象的特征及变化。 明确:由灰暗、凄凉、沉重到明亮,有力量。 运用反复手法,强调在困境中要理想不灭,相信未来。 问题:顾城诗《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评论就说:“在‘黑色的眼睛’这个深层意象中,受骗和觉醒被神奇地结成一体。”《一代人》中“黑色的眼睛”使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短短两句话却用“一代人”作标题,如何理解?请结合第四节中的“眼睛”意象思考理解。 明确:“黑夜”象征着那场空前的浩劫。“黑色的眼睛”有双重寓意:一指这双眼睛曾被“黑色”欺骗,被“历史风尘”蒙蔽;一指这双眼睛在被欺骗、被蒙蔽之后发生了深刻的怀疑,它在黑色之中渐渐培育起一种觉悟,一种适应力和穿透力,具有了全新的品质,从而能拨开历史的风尘,看透岁月的篇章,成为“寻找光明”的生命意志的象征。 这并非诗人一个人的经历,而是像顾城、食指那样整整一代人的经历,用“一代人”作题,规定了诗歌社会批判性的视角。两首诗中“眼睛”这个意象的内涵是一样的。 4、联系现实,课外延伸。探讨交流,关注生活。 问题:像食指这样的经历现在有吗? 像食指这样的心态现在有吗? 明确:像食指这样的经历现在应该没了。 像食指这样的心态现在太缺乏了。 问题:为什么还有大学生跳楼,马加爵杀人? 明确:大学生跳楼――为情――他的鲜花依偎在了别人的情怀。 马加爵杀人――为穷――他认为贫困只能带来悲哀。 明确:虽有苦难折磨,青春仍要坚定信念,越挫越勇,相信未来。 5、师生共同朗读全诗,大声读末节,最后一句要呐喊而出。 6、布置作业:课后阅读食指的《热爱生命》和《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在周记上写出心得体会。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