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瞻远瞩有备无患(教师中心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手机版 | ||||
——高考古诗名句备考新思路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 063100) 一、形势预测 古诗名句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始终是高考试题的常考内容,题型主要是古诗文默写。近几年古诗名句背诵越来越受到强调,这可以从古诗名句默写题分值的变化中看出来。2004年四套全国卷,古诗文默写为4分。2005年三套全国卷,其中古诗文默写为5分。2006年两套全国卷,古诗文默写依然是5分。分值的增加提醒考生在复习备考中要高度重视古诗名句的背诵。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古诗名句不是“死”的,在今天的语文应用中还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人们不仅吟咏背诵这些名句,还常喜欢把名句作为“活的语言”运用于日常生活。在语言表达中恰当引用古诗名句,可以有效提高表达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同时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因此,高考加强对考生理解和运用古诗名句能力的考查是势所必然。近几年的高考的古诗名句题,由原来简单记忆发展到情景式默写,正是这一趋势的体现。 古诗名句情景式默写,注重引导考生加强对名句的理解和运用,反映了命题者观念的更新,但这种题型的本质仍然是名句默写,并不能反映考生理解和运用名句的能力。那么高考会以怎样的形式考查古诗名句的理解和运用呢?古诗名句在当今语言应用中表现得非常活跃,其中不少名句被引用的频率很高,意义逐渐确定下来,作用类似于成语。一些成语词典则干脆把它们当作成语收录进去。由此,高考完全可以把对考生古诗名句理解运用能力的考查,放到成语或词语试题中。天津命题组在古诗名句的理解和运用考查方式上做了大胆的尝试,2005年天津卷把古诗名句和虚词、实词放在一起,出了一道选择判断题,2006年天津卷仍然采用选择判断题的形式,把古诗名句和实词、成语放在一起加以考查。从题目的难易程度看,2005年天津卷的名句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名句风格的把握,而且涉及到的两个名句的作者分别属于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代表作者苏轼和柳永,考生比较熟悉,容易做出正确的选择,难度较小;2006年天津卷的题目主要考查名句的意义,涉及到的两个名句都经常被人引用,并且在流传过程中都产生了新的意义,而且两个名句的原意都可表示爱情的坚贞不渝,如果考生平时的积累不够,很难选出正确答案,难度相对有所增加。两年之中,题目的难度呈上升趋势,据此推测,2007年题目的难度仍将继续增加。2005、2006两年天津卷的题目主要是名句的理解,2007年的题目将会侧重名句的运用,题目的难度也将相应增加。 这种新的题型如何归类,目前还没有确定的说法,《5年高考 3年模拟》一书把天津卷2005年的题目归入“正确使用词语”类,把天津卷2006年的题目归入“正确使用成语”类。如果侧重名句的话,也可以称之为“正确理解和运用名句”的新题。这种新题的出现给考生备考名句发出了一个信号,即考生在备考时不仅要在名句的背诵上下工夫,还要注意名句的理解和运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和高考语文命题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语文高考必将更加重视对考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加强对名句的理解和运用的考查,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高考语文试题必然随着时代的变化和语言的发展而不断地创新。 二、真题解析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2005年天津卷) ①在赏读古代诗词时,我们耳边常会响起诗人们放达的歌声,“ ”就是这种情怀的体现。 ②小王设计的方案终于获得通过,他难以 自己喜悦的心情,忽然站起来大呼:“成功啦!” ③然而,我 从来没有问过父亲的生日在哪一天, 没有为他庆祝过一次生日。 A.老夫聊发少年狂 抑制 竟/更 B.暮霭沉沉楚天阔 抑制 却/也 C.老夫聊发少年狂 克制 却/也 D.暮霭沉沉楚天阔 克制 竟/更 【答案】B 解析:2005年第一次考查名句的理解和运用,因此题目的难度较小,仅仅要求考生对名句的风格作出判断。题目中涉及“老夫聊发少年狂”和“暮霭沉沉楚天阔”两个名句,前者是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句子,表达了自己虽然已经老迈,但雄心犹在的豪迈气概,显然属于豪放风格;后者是柳永《雨霖铃》中的句子,通过写景创设了一种离别时凄恻缠绵的氛围,格调婉约。解答此题,只要抓住句中“放达”二字,就不难在两者中作出选择。 2.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2006年天津卷) ①“ ”,今天不仅可以用来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而且还可以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②中国古代先贤以其强烈的人文关怀写下的大量精彩深刻的策论警语,体现了丰富的民族智慧, 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③杨柳青木版年画里,孩童个个健硕丰腴,人人新衣新裤,所有器物 ,这都象征着生活的富足和吉祥。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积淀 精妙绝伦 B.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积淀 完美无缺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积聚 完美无缺 D.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积聚 精妙绝伦 【答案】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般可用作表示爱情的坚贞不渝和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 积聚:聚集,于原文语意符合。积淀:聚集沉淀。 完美无缺:完善美好,没有缺点。句中强调的是完善美好。精妙绝伦:精细美妙,无与伦比) 三、复习指津 既然高考趋向于侧重考查古诗名句的理解和运用,复习备考时应注意了解名句的意义和引用的方法。 名句的意义,和成语一样也分为本义和引申义。名句的本义指诗人在写作时所使用的意义,引申义指名句在被引用时人们赋予它的新的意义。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诗人以春草比喻别情,送别友人时的离情别绪,就像这春草一样无边无际,难以磨灭,虽然暂时搁置,可是一被触及,马上在心中蔓延开来,挥之不去。这是本义。人们在引用这两句时也从中悟出哲理: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事物,是不会轻易毁灭的,即使暂时受到打击和压抑,也不会丧失生机,一旦出现适合的条件,它又会蓬勃发展起来。这是引申义。 名句的引用的方法主要指引用名句时应注意它的适用对象、褒贬色彩等方面。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既可用于褒义,也可用于贬义。 举例: 褒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所“火线大学”在与日本侵略军浴血奋战中,由一千五百人发展到四千多人,成为打击日本侵略者英勇无敌的力量……(郭同文《从陕北公学到华北联大》,《人民日报》2005.06.28第十五版) 贬义:可见摇头族虽多,但查获幕后制造与贩卖者比例仍偏低。有人说,这就是摇头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最大原因。(《摇头丸肆虐台湾岛》,《人民日报》2002.06.23第六版) 考查名句的理解和运用,不会超出常用名句的范围,所以考生在复习中应当多关注自己比较熟悉的且引用频率较高的名句,而不必在字面意思偏难、阅读中少见的名句上浪费工夫。在常用名句中,出自唐宋诗词的名句占很高的比例,考生不妨在唐宋诗词名句上多下力气。 2006年9月19日 (本文发表于《学苑新报教研版》2006年8月21日)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